APP下载

发挥桥头堡城市作用努力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展现潼南担当

2020-07-07曾菁华

重庆行政 2020年3期
关键词:潼南柠檬建设

曾菁华

潼南地处重庆、成都两座国家中心城市1小时经济圈交汇点,门户区位优势突出,是重庆主城都市区桥头堡城市、川渝合作示范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潼南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潼南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市委五届八次全会、重庆主城都市区工作座谈会安排部署,认真落实陈敏尔书记“唱响主题歌、唱好大合唱,加快推进主城都市区高质量发展,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展现大担当、实现新作为”的要求,明确方位、把握定位,抢抓先机、主动作为,做好自己、服务全局,加快建设产城景融合发展“双百城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枢纽城市“两城”,国际柠檬之都、中国西部绿色菜都“两都”,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涪江休闲旅游度假区“两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天然气综合利用及新材料基地“两基地”,着力形成潼南独特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一、立足滨江城市、花园城市、田园城市本底,构建“五铁七高一江一机场”交通体系,加快建设“两城”

潼南有103万人口,毗邻四川遂宁、资阳、广安、南充等四个市,方圆100余公里内覆盖11个地市级行政区、5500万人口,市场空间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一)坚定不移建设产城景融合发展“双百城市”

坚持产城景融合,加强城市有机更新,提升城市品质能级,做到以产兴城、产城一体、城景互动。一是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潼南作为重庆主城新区“桥头堡城市”,按100平方公里、100万人口规划建设。按照“一个尊重、五个统筹”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城市哲学、道法自然的城市美学,以涪江为生态轴线,突出产业、文化、服务等功能,统筹规划、建设、管理和生产、生活、生态等各方面,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打造“一江两岸五组团”。二是提升城市品质能级。着眼补短板、强功能,大力实施城市品质提升工程,投资322.9亿元推进花千谷生态文旅花园小镇、希尔顿酒店等69个重点项目,推动潼南城区从过去的“其实一条街”形象发生根本性变化。加快公园城市建设,滨江湿地公园、蔬菜公园、莲花公园等一批城市公园竣工开园,人民生态公园获联合国可持续城市与人居环境奖。重点打造两桥区域、金佛岛区域,着力谋划推动朝阳湖、九龙山城市森林公园、涪江精品“十里画廊”、双江古镇“四大片区”。繁荣商贸经济,发展壮大滨江商圈、隆鑫商圈,大力培育灯饰、家居、建材等五大专业市场,增强城市集聚力辐射力。三是狠抓城市精细管理。积极推进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市民等各方力量,全民参与、良性互动、齐抓共管,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探索一个数据大脑、一笔数据资产、一批“智慧+”项目、一个城市生活服务APP、一家运营公司(团队)、一个数字生态圈“六个一”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路径,加快“智慧+”项目建设,培育智慧城市应用服务产业集群,实现精细化管理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深入实施治乱拆违、街净巷洁、路平桥安、整墙修面、灯明景靓、江清水畅、城美山青“七大工程”,维护良好的市容市貌,巩固全国卫生城区成果。完善精细化管理评价体系,量化管理标准,创新管理流程,规范管理行为,执行提醒单、督办单、警示单“三单联动”的督办制度,形成“以管理标准为内容、以工作成效为标尺、以考核奖惩为手段”的工作格局。

(二)坚定不移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枢纽城市

统筹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各类要素,加快建设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着力构建“铁公水空”立体交通体系,积极融入主城都市区“一日生活圈”“一小时通勤圈”,联合遂宁市打造成渝腹地综合交通枢纽。一是打造综合交通格局。积极对接中欧班列(重庆)、陆海新通道建设,畅通多向对外大通道,完善区域交通网络。铁路方面,已建成渝遂快速铁路,积极促进都市快轨璧铜线经潼南延伸至遂宁,加快推动兰渝高铁等建设。高速公路方面,已建成渝遂高速、潼荣高速,合潼安高速年内通车,大力争取将渝遂复线作为专用货运通道,加快推进武胜至潼南高速等建设。航道方面,已建成潼南航电枢纽、启动建设双江航电枢纽,积极协调联动提升遂宁、铜梁、合川航道等级,将涪江航道纳入国家高等级航道布局规划。机场方面,已启动征拆和招商工作。二是构筑现代物流枢纽。主动承接成渝两地中心区域市场外迁建设,积极引进区域性物流中心和专业市场落户,建设重庆西部(潼南)现代物流园、西南国际灯具城物流中心等,与遂宁共建遂潼物流核心圈,打造区域性绿色生态冷链物流基地,着力构建成渝现代物流枢纽中心。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积极汇聚人才、资金、产业、信息等资源要素,大力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着力提升经济外向度,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打造要素资源聚集洼地。三是深化毗邻地区合作。加快建设川渝合作示范区,推动遂宁潼南一体化发展,围绕规划协同、基础共建、产业共兴等方面签署“1+N”合作协议,开通首条遂潼跨省城际公交线路。加快编制遂潼一体化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学习借鉴行政区与经济区适度分离的成功经验,着力搭建遂潼一体化发展平台。

二、抓好全国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做靓“五朵金花”,加快建设“两都”

潼南是农业大区,涪琼两江横贯,多冲击坝地,发展农业优势得天独厚。近年来,在保持粮食、生猪传统优势的同时,着力培育蔬菜、柠檬、油菜、小龙虾、花椒“五朵金花”,形成特色优势,争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

(一)发挥优势建设国际柠檬之都

潼南地处北纬30度,与美国加州、意大利西西里岛并称世界三大顶级柠檬产地,种植面积32万亩,2019年产量25万吨,产品出口占全国份额一半以上,“潼南柠檬”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一是发展壮大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国家柠檬工程技术中心,做大做強柠檬全产业链,打造全市柠檬产业核心区。联合四川安岳等周边区县,着力发展集种植、加工、销售等为一体的大柠檬产业,建设成渝柠檬产业示范园,带动周边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柠檬产业集群。二是做大做强柠檬加工。加快食品加工园建设,积极引进和培育壮大柠檬精深加工企业,优化升级柠檬精深加工产品,提高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打造全国最大柠檬深加工基地。实施汇达柠檬、檬泰科技三年行动计划,力争2022年A股上市,争创中国驰名商标。三是优化拓展销售渠道。发布中国首个柠檬指数,成功举办两届国际柠檬节。坚持线上线下联动,积极搭建中国柠檬交易网、国际柠檬交易中心、汇达柠檬电商城,大力发展市外柠檬经销实体店。加强外贸转型基地、柠檬出口备案基地建设,巩固欧洲、中亚出口市场,积极开拓东南亚市场,稳步提升柠檬外贸出口额。

(二)巩固优势建设西部绿色菜都

潼南蔬菜复种面积100万亩、产量200万吨以上,保持鲜销蔬菜全市第一,是重庆主城的蔬菜保供基地。一是大力培育特色农业。巩固提升蔬菜、油菜等传统产业,培育壮大生态养殖、中药材、特色经果等优势产业,建好全市蔬菜保供基地,全力打造成渝两地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肉盘子”。推行稻鱼、稻虾、稻蟹等“稻+”综合种养模式,大力发展以小龙虾为主的特色水产,已成为西部最大小龙虾生态养殖基地。通过发展壮大花椒产业,已成为全市第二大花椒生产基地,是成渝麻辣经济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积极发展智慧农业。加快建设渝西智慧农业研发中心、国家绿色农业研发中心,发挥测土配方施肥智能查询系统、畜牧云平台、农药监管追溯平台、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作用,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实行智能化管理,探索物联网应用,加强农情、植保、农机作业等农业活动监测与分析,提高农业生产管理等大数据支撑能力。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积极开展“直播带货”,高效运营20个镇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推动小农货连接大市场。目前,潼南全区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5%,设施农业比重达65%。三是全面加强品牌建设。累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941家,认证“三品一标”351个,“潼南绿”品牌享誉全国。深化农业品种品质品牌建设,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动适应市场化、信息化和消费升级需求,培育一批影响力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品牌。深化跨区域农业企业交流合作,建立农产品展示展销及项目投资促进机制,搭建遂潼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推动“潼南绿”“遂宁鲜”等优势品牌整合营销。

三、用好涪江山水文旅资源,走深走实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加快建设“两区”

城乡融合发展是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内在要求,全域旅游为高品质生活提供有力支撑。潼南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打造全域旅游,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

(一)全力以赴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重庆西部片区被列入首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为潼南城乡融合发展带来重大利好。潼南加快推动以城带乡、以城促产、以业聚人,努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一是积极先行先试。强化政策引导,坚持整体谋划,积极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模式、体制和机制,精心编制实施方案。统筹推进城乡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布局,认真落实城乡产业协同发展、生产要素优化配置、进城落户农民权益保障、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等重点任务,争取各项政策在潼南试出经验、试出新路。研究出台潼南区提升城市人口集聚能力10条政策,明确全面放宽落户条件、吸纳高层次人才来潼落户、支持创新创业、提升城市承载力等措施,着力集聚区外人口和推动农村人口落户城镇。二是促进协调发展。围绕城市提升和乡村振兴,科学编制镇村规划,注重城镇化和新农村相结合,扎实推进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交通、水利、电力、信息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持续建设“四好农村路”,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和“电靓乡村”农村电力保障提升工程,提高农村通信网络质量,有效改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三是激活内生动力。积极做好“人、地、钱”三篇文章,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高效配置。大力推动农业专业人口市民化,全面取消落户限制,鼓励城市人才返乡入乡,加快劳动力社会性流动。重点盘活农村承包地、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三块地”,争取设立渝西片区农村土地交易所,释放农村土地价值。发挥财政资金引导、金融资金催化、社会资本促进作用,让更多资源配置到融合发展重点领域。

(二)全力以赴建设涪江休闲旅游度假区

坚持“旅游+”发展导向,依托涪江流域秀美风光,联合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把潼南打造为知名的康养胜地和休闲旅游目的地。一是挖掘文旅资源。涪江源于四川岷山主峰,全长721公里,流域面积3.64万平方公里,积淀了厚重的巴蜀文化,流域历史名人、田园风光、农耕文明、民俗古镇等资源丰富。潼南境内河段66.7公里,沿线自然人文景观荟萃且集中,水质长期稳定在Ⅱ类及以上。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生态优势是最具竞争力的优势。潼南坚定下好“山水”这盘大棋,着力建设好涪江流域50平方公里、50公里环江步道城市最大自然公园;加快建设双江—大佛寺、人工运河—九龙山两大康养景区;提档升级崇龛陈抟故里景区、柏梓—太安旅游带、龙多山乡村旅游区三大乡村休闲旅游基地;扎实开展“花漾潼南、水韵潼南、田园潼南、乡愁潼南”四大系列活动,举办好菜花节、小龙虾节等特色节会,叫响“周末到潼南”,建设“巴蜀福地·六养潼南”。二是促进合作开发。积极联合搭建红色文化旅游推广联盟,加强与广安、南充等地区红色文化开发合作,策划打响“红色旅游文化地”品牌。依托潼南、大足、安岳等地的石质文物,与大足、遂宁、资阳共同发掘宗教文化、保护宗教遗址,合作打造佛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探索建立区域旅游饭店和旅行社大联盟机制,合作共建川渝泛琼江流域文旅产业联盟。三是加强联防联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环境规划对接,强化流域污染共治,抓好涪江、琼江水污染防治,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加强流域环境信息和环保物资共享,积极开展环评审批会商、环境执法监测和应急联动,联合处置突发环境事件,有效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四、依托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两基地”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必须强化产业支撑,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增强产业集聚辐射能力。潼南突出资源优势,坚持以错位发展、特色发展、融合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打造成渝中部产业集聚高地。

(一)着力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挺起工业经济的“脊梁”。一是升级建设国家高新区。潼南2017年获批市级高新区,国家高新区获批在望。现已引进杭州数梦工场、播思通讯等优质项目,培育5家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企业,建成汇达柠檬、聚光光伏2个数字化车间和10条数字化生产线,汇达柠檬、捷佳泰、远望谷等30家企业智能化改造,奥尔玛、景裕电子等14家企业实现“机器人”换人。累计建成市级研发平台28个,科技型企业达到411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8家。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分别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7.3%、48.9%。充分挖掘与周边地区产业融合发展的契合点,加强与两江新区和天府新区的合作对接,承接东部地区和成渝两大中心城市产业转移。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推动园区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合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新走廊。二是加快培育主导产业。坚持走好高新产业发展之路,力争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发展一批新产业项目,着力引进培育汽车零部件制造,完善电镀全产业链,布局三一科技新城,重点打造智能制造、特色消费品、环保表面处理、绿色建筑建材等百亿级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千亿级工业产值。大力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常态化开展“四个一批”活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企业早签约落地、早竣工达效。三是坚持协同创新发展。加强创新资源共建共享,积极培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全面提升协同创新发展能力。着力在建平台、聚资源、强机制上下功夫,加强工业互联网、云计算、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设一批工作站和实验室,做大做优科技创新平台;推动区域科技成果对接,共建技术转移服务平台联盟,助推一体化技术交易市场建设;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加快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积极融入成渝科创走廊。

(二)着力建设天然气综合利用及新材料基地

立足天然气资源产地优势,延伸产业链条,全新打造天然气综合利用及新材料产业。一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川渝天然气资源量达到38.18万亿立方米,其中常规天然气资源量为12.47万億立方米,拥有9个千亿立方米级大型气田、100多个小型气田,天然气地质资源量和可采资源量均为全国第一。潼南天然气储量3000亿立方米以上,是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整装气藏主产区。聚焦产业发展做强项,大力发展以天然气综合利用、新材料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引进大庆油田建设第二产业基地,努力打造成渝中部新材料产业基地。二是加快促进开发利用。积极发展天然气脱硫、天然气热电联产、液化天然气、天然气储备库等清洁能源产业,加紧建设氢气、天然气合成石墨烯生产线等高技术和高附加值项目,促进传统化工产业向高档涂料、电子化学品、医药原料药、生物化工和化工新材料等新兴精细化工产业发展,打造成渝中部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基地。一体化提供燃气输送安装、燃气设备、机电设备等服务,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和集中度。三是积极推动环保搬迁。大力争取国家专项债券等,有序推进北区化工企业环保搬迁,实现腾笼换鸟、提档升级,着力打造特色鲜明、技术先进、环保集约、循环高效的现代绿色化工产业园,取得环境保护、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的综合效益。

作者:中共重庆市潼南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马 健

猜你喜欢

潼南柠檬建设
柠檬
巧制柠檬片
小柠檬
重庆市潼南区中医院抗疫阻击战告捷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重庆潼南:就业精准扶贫让贫困户端上“铁饭碗”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