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建设主城都市区同城化发展先行区努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战略支点

2020-07-07程志毅

重庆行政 2020年3期
关键词:江津双城经济圈

程志毅

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重庆市江津区参与其中、服务其中、受益其中。江津将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按照“坚持同城化、融入中心区,联结渝川黔、打造新支点”的思路和方向,加快建设主城都市区同城化发展先行区,努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战略支点。

一、把握大势,深刻认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既是历史责任又是政治担当

站位高度和认识深度决定工作力度。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局和长远发展谋划的重大战略。江津必须以强烈的机遇意识、宽广的发展视野,着眼大格局,秉持大胸怀,融入大战略,努力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扛起大担当、展现大作为、实现大发展。

(一)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推动的“大战略”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继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后又一国家级区域发展戰略,这既是形成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优化国家区域经济布局的战略决策,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优化国家对外开放格局的重大行动,保护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必然要求;也是重庆立足“四个优势”、发挥“三个作用”的重要支撑,体现了中央推动区域发展的大思路、大手笔、大气魄。江津将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战略站位,进一步深化认识、凝聚共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

(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大布局”

从成渝经济区的“区”到成渝城市群的“群”,再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圈”,不仅是名称上的变化,更是其内涵及空间重点上的变化。重庆和成都是成渝地区的绝对双核,需按非均衡理论“强化重庆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质量发展。江津将深刻认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科学内涵,准确把握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客观规律,应势而谋、因势而动、顺势而为,更好地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

(三)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江津千载难逢的“大机遇”

圈层结构理论认为,城市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与空间距离成反比,离核心区越近,受辐射带动作用就越大。点轴开发理论认为,位于中心城市之间轴线位置的小城市,对各类资源要素也具有吸引力,更便于发展为新的增长极。江津离重庆“两江四岸”核心区直线距离30公里,拥有127公里长江黄金水道和水公铁多式联运优势,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推进,必将为江津带来更多发展红利。江津将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培育新优势,发挥新作用,实现新发展,作出新贡献,绝不辜负中央和市委的期望,绝不辜负历史的机遇,绝不辜负江津人民的期盼。

(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江津责无旁贷的“大担当”

重庆市委、市政府对江津发展寄予厚望,2019年10月,陈敏尔书记、唐良智市长来江津调研时,要求江津当好“融入主城的先行区、渝西发展的领头羊、川渝合作的排头兵”;2020年5月召开的重庆主城都市区工作座谈会上,市委、市政府又把江津确定为主城都市区同城化发展先行区。这是江津责无旁贷的政治担当、职责担当和能力担当,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奋发有为的使命感,加快建设主城都市区同城化发展先行区,努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战略支点,助力唱好“双城记”、协同建好经济圈。

二、把握区情,深刻认识江津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优势和短板

找准定位,强化优势,弥补短板是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关键。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江津既有较好的现实基础,也存在不小差距,但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勇担重任、走在前列。

(一)准确把握江津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现实基础

江津一面连着重庆中心城区、一面连着四川泸州,是长江入渝第一区,是重庆辐射川南黔北的重要门户。产业方面,2019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1288亿元,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装备制造和食品粮油加工);拥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四面山,以及中山、塘河、白沙、吴滩和石蟆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获评中国富硒美食之乡、中国生态硒城,农业总产值连续多年位居重庆第一,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双福国际农贸城是重庆最大的农贸市场;和润国际汽摩城、攀宝钢材市场辐射西南、服务成渝。开放方面,拥有重庆江津综合保税区和双福、德感、珞璜、白沙4个工业园构成的“1+4”开放平台体系,开通了西部陆海新通道江津班列并实现常态化运行,与全球1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投资关系。资源方面,境内90.21%的土壤富含中高硒,全区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区域约60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51.8%,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生态最好的区域之一。

(二)准确把握江津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存在的差距

江津经济实力不够强,与同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宜宾、南充、泸州等城市差距明显。2019年宜宾、南充、泸州的GDP均是江津的两倍以上,对支撑成渝地区发展贡献更大、作用更大。江津城市品质不够优。城市建设组团式、分散式发展,建成区面积只有90平方公里,而宜宾、南充、泸州的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均超过100平方公里,城市品质与“大而强”的泸州相比差距不小。

三、突出重点,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江津将按照“坚持同城化、融入中心区,联结渝川黔、打造新支点”的思路和方向,致力于推进“三同”、增强“三力”、拓展“三度”、守牢“三线”、锤炼“三性”,加快建设重庆主城都市区同城化发展先行区,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一)推进“三同”

建设主城都市区同城化发展先行区是市委、市政府给予江津的新定位。江津将按照城市规划与中心城区衔接、基础设施与中心城区对接、产业布局与中心城区配套、功能分工与中心城区互补的思路,加快推动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一是推动空间同城化。着眼180万服务人口,按照180~200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规模,高水平编制和实施2035年江津区国土空间规划。围绕打造重庆二环线上的江津组团,坚持“一轴两翼、拥江发展”城市发展格局,细化“一轴”空间层次,构建“两城、三心”形态。扎实推进江津北部与九龙坡,东部与巴南、大渡口联动发展,高水平推进双福、德感、圣泉片区与重庆高新区、西部(重庆)科学城融合发展,加快江津同城化发展步伐。二是推动功能同城化。积极承接中心城区功能外溢、人口和产业转移分工,把江津打造成为主城都市区的“科创开放新城、新型工业强区、文化旅游胜地”。打造科创开放新城,依托重庆高新区和西部(重庆)科学城,加强高职教育集聚区建设,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打造西部(重庆)科学城南部科创中心;依托重庆江津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不断拓展开放高度、广度和深度。打造新型工业强区,立足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装备制造和食品粮油加工)建设,加快打造军民融合先进制造业基地、消费品工业高质量集聚区。打造文化旅游胜地,发挥江津作为重庆首个市级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整合以四面山为代表的美丽山水资源,突出“四面山水、人文江津”主题,打造全国文化旅游胜地。三是推动交通同城化。港口方面,做强珞璜港、改造兰家沱港、提升玖龙港、谋划滩盘港,加快打造年吞吐能力3200万吨、110万标箱的江津港区,形成服务主城都市区、辐射川黔滇的区域性航运枢纽。高速公路方面,加快推进合璧津高速建设,积极推动渝赤(水)叙(永)高速前期工作,全力推进江津至泸州北线高速、江津至永川高速尽早开工,力争到“十四五”末,域内形成10条(段)高速公路互联网络,通车里程达到400公里。轨道交通和铁路方面,确保轨道交通5号线跳磴至江津段2021年建成运营,推动形成以渝昆高铁、渝贵高铁、渝贵铁路、成渝铁路、川黔铁路、东环线、西环线、二环线、沿江铁路和珞璜铁路综合物流枢纽的“9干线1中心”铁路骨架格局。融城道路方面,开展支坪长江大桥等重要交通节点前期工作,推进陶家隧道西延线等22条融城通道建设,形成高效畅通的交通“毛细血管”,形成与重庆中心城区“无缝连接、多点融入、一体发展”态势。

(二)增强“三力”

改革创新和产业发展是提升江津核心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的关键。我们将着力增强改革动力、创新能力、产业实力,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增强改革动力。积极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改革试验,先行先试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等重大改革措施,加速推进城乡融合、国企国资、军民融合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形成更多实质性、突破性、系统性成果,为全市乃至全国改革探索路径和经验。增强创新能力。抢抓成渝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战略机遇,全面融入共建成渝科创走廊,大力引进高端创新机构和研发中心,着力培育和引进一批院士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和机构,加快发展一批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全力打造西部(重庆)科学城南部科创中心。增强产业实力。发展壮大双福团结湖大数据智能产业园,持续打造一批数字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带动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以及智能网联汽车加速发展;以紫光工业互联网平台为重点,加快推进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造全国劳务大数据中心、国家级花椒大数据中心。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大新品研发力度,促进潍柴高速发动机、重齿双轴剪切机等重大新产品放量生产,不断培育壮大高端装备;引进培育一批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企业,推动东风小康、潍柴汽车等重点企业向智能化发展,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引进智能传感器龙头企业,促进金睿诚、聪江电子项目快速达产,推动电子产业提质升级;发展复合材料、合成材料等新型材料,加快金田铜业建设,提升海亮铜业产能,逐步形成西南地区最大的铜加工产业集群。实施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粮油食品、白酒、纸制品和新兴智能及高端消费品产业,加快推进益海嘉里、广州双桥、中粮粮油、江小白生态酿酒等项目建设,培育以“一桶健康油、一包调味品、一张生态纸、一瓶文化酒、一篮富硒菜”为重点的行业性集合品牌,打造10平方公里的消费品工业高质量集聚区,力爭到2022年规模以上消费品工业产值达500亿元,2025年达1000亿元。提升双福国际农贸城、攀宝钢材市场、和润国际汽摩城、英利国际五金机电城发展水平,建设西部“一带一路”农产品集散分拨中心,打造千亿级专业市场群;加快推进滨江商务中心、双福商圈建设,打造西部(重庆)科学城南部商业商贸中心。

(三)拓展“三度”

开放程度决定发展水平。江津将有机融入和全面承接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三大国家战略,统筹对内对外开放,不断拓展开放高度、广度、深度,加快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推动平台建设向高度拓展。抓好重庆江津综合保税区这个“金篮子”,围绕智能装备、医疗器械、消费电子、现代物流等产业,大力引进优质项目,用好用活政策,推动重庆江津综合保税区建设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依托珞璜铁路综合物流枢纽,常态化运行西部陆海新通道江津班列,着力提升铁海联运能力。推动招商引资向广度拓展。坚持高质量、高品质标准,聚焦大数据智能化方向,高举消费品招商大旗,坚持一个产业一支招商队伍,力争每年引进海内外产业项目投资500亿元,以永不落幕的招商会源源不断引进资金、技术、项目和人才汇聚江津。推动区域合作向深度拓展。深化落实川渝合作协议,携手永川、荣昌和四川泸州、内江,建设川渝毗邻地区融合发展试验区。推动产业“同兴”,发挥江津清香型、泸州浓香型、遵义酱香型白酒优势,协同打造中国名牌白酒“金三角”。推动旅游“同融”,强化四面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赤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福宝国家森林公园、习水国家森林公园互促互动,协同打造丹霞地貌群旅游胜地,建设中国康养旅游“金三角”。

(四)守牢“三线”

绿色是最鲜明的底色,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守牢生态底线。守护好绿水青山,深入实施《长江(江津段)生态保护规划》,推动实施长江沿岸“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好绿色家园,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国家森林城区为契机,加快建设篆山坪等大型城市公园,彰显“青山入城、曲水润城、田园缀城”的魅力。实践好生态惠民,积极推进覆盖80平方公里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持续建好中国生态硒城,做靓中国富硒美食之乡,让“繁华都市”与“田园乡村”交相辉映。守牢民生底线。大力建设创业福地,深入实施“津鹰”计划,引进一批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大力建设教育高地,把江津打造成为“区域领先、市内争先”的办学高地。大力建设康养胜地,加快建设四面山旅游度假区,不断壮大康养产业,打造市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康养胜地。大力建设文化高地,深度挖掘爱情文化、楹联文化、古镇文化、长寿文化、名人文化、抗战文化等六张文化品牌价值,提升江津作为“中华诗词城市”“重庆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品质。守牢安全底线。坚持底线思维,大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平安江津建设,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努力让社会更安定、百姓更安宁;加快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五)锤炼“三性”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既是中央交给我们的“政治任务”,更是交给我们的“发展任务”,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区域发展硬仗。锤炼对党绝对忠诚的党性,深刻认识江津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首位战略,是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政治担当,是落实市委工作安排的行动要求,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战略站位,把战略要求转化为战略行动,确保取得更多战略成果。锤炼敢打敢拼的血性,进一步完善激励干事担当的制度机制,比谁的实招硬招更多,比谁的服务本领更强,比谁的落实成果更好,激励干部有闯劲,有血性,有招数。锤炼创新创造的灵性,树牢鲜明的工作导向、用人导向、考核导向,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多做研究性、探索性、开创性的工作,全力抢先机抢主动,抢时间抢进度,全力拼出江津新气势、跑出江津新速度、赢得江津新效益,奋力开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作者:中共重庆市江津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马 健

猜你喜欢

江津双城经济圈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江津区科协全新打造《科普江津》栏目
三峡库区县域土地生态红线划定研究
——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内文第 52 ~ 58 页)图版
中国双城发展模式
首都经济圈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双城和一周
论兰州经济圈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首都经济圈京津冀分产业区位优势研究
优势互补 整合资源 实现环渤海经济圈巨龙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