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直面学生的学习真相
2020-07-06贲友林
贲友林
这是我的一节公开课,教学内容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在交流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如何推导时,一位学生汇报:“把平行四边形沿着对角线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底×高÷2,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也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高。”
学生这样的想法与教材的编排是不一致的。人教、苏教、北师大等不同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关于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的编排类似:先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再学习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根据之前学习的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我当时就问这位学生:“你是怎么知道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呢?”学生回答:“我在校外学过了。”全场的听课教师大笑起来。
当下,不少学生在各种校外培训机构上课学习,这是事实。而校外培训机构往往组织学生“超前”学习,即:学校还没有让学生学习某一知识内容时,校外培训机构已经抢先让学生学习了。这也是公开的秘密。而且,校外培训机构的教学方式往往比较简单、快捷,通常是把公式等知识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抄下来,读、背,然后就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一些比教材上的题目要难一些的问题。
于是,当学校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不少学生已经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而且知道后续要学习的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但是不知道这些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于是,有学生说出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也就不足为奇了。听课教师为何大笑?我想,是那位学生实话实说,说出了真相。
作为学校的教师,我们在组织学生学习时,还真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学生知道了,教师不能假装学生不知道,也不能让学生假装不知道。在教学过程中,以为学生“无知”,正是教师的“无知”,其实往往是教师不主动去分析、研究学生的“已知”。难道教师真的不知道学生“已知”吗?我们都知道学生走进课堂时不是一张白纸,那为何在教学中常常将学生当作一张白纸呢?
一种现象是完全依教材而教。教材对教学的作用毋庸置疑。它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更成了依靠。关于学生在学习某个内容前的“已知”与“未知”等学情,在现实中,不少教师会说“教材就是这样预设的呀”。我们要辨析并重新认识教材的编写逻辑与学生的学习现状“不一致”这一现象。教材的编写遵循的预设是“未学=没有”,“已学=已有”,即:学生未学习某一内容,就不知道、不会;而学生学过了某一内容,就知道了、会了。而现实中,学生的实际表现却是“未学≠没有”,“已学≠已有”,即:学生未学习某一内容,不是什么都不知道、不会;而学生学过了某一内容,也不是什么都知道了、会了。教材的编写只能做出如此一致性、理想化的预设,是出于尊重教学内容的体系,反映知识发展的过程。而学生的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将教材的编写思路直接作为教学思路,这样的教学,心中有书,但“目中无人”。
另一种现象是习惯依经验而教。对于怎么备课、怎么上课,教师在有了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之后,就会形成自己的习惯。而习惯,有些是有益的,有些则是无益甚至有害的。例如,教师在上课时照搬曾经的教学方案,“凭着一张旧船票登上学生的客船”的现象并不是个例。而当下“这个班”的学生,与曾经“那个班”的学生相比,有着太多的不同。就像教师斥责学生时常常说的:“你们这个班,比我上次带的班差多了。”虽然这样的表达往往都不是事实,但是分析这样的表达所传达的信息,其恰恰说明当下的班与曾经的班不同。面对不同的学生,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案,这是不是问题?我们都生活在习惯中,曾经如此,便继续这样,轻车熟路,省心省事。
当下,学生在校外培训机构的学习,给其在学校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作为教师,与其责怪与抱怨,不如积极面对学生的真实学习,重新调整教学目标与策略。试想,学生即便没有参加校外培訓机构的学习,也都有教材。课前打开教材,知道并记住公式等结论性知识,对学生来说,不是难事。
有些教师常常希望学生在课前不知晓课上要学习的内容。这样的思维方式与教学心态,是“鸵鸟精神”,是“掩耳盗铃”。如此教学,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让学生按教师的预设来完成教学过程。
依学而教,以学定教,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况且,学生在课前阅读教材,即便再极端一些,直接寻找公式等结论性知识,也是学习。只不过,这通常表现为浅层学习。在倡导深度学习的当下,不要简单地将浅层学习一棍子打死。学习正是从浅层走向深度的。
知道真相,看似简单,但在现实中,却往往由于各种原因,变得不简单。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这节课为例,我多次在上课和听课时发现,不少学生在学习这节课前,已经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但就是“憋着”不说,装作不知道。当学生明明知道,却在课堂中表现为不知道时,教师要分析与反思学生为何如此。学生学习的假象堂而皇之,甚至在课堂中大行其道,这与学生有关,更与教师有关。
教师的教学思路,要从“唯一”走向“之一”。面对真实的学情,教师要组织学生探讨他们真实的问题,寻找学习的生长点,创造具有适度挑战性的学习过程。当学生在校外学过后,重新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时,我们不难发现,的确可以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再者,在课堂中,当学生说出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教师可以追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来的?当学生说出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教师便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这里是否有什么问题呢?让学生初步感受“循环论证”。而这样的探讨,更有助于学生认识借助已知学习新知,感悟把新知转化成旧知的思想方法。
当学生不再是“未知”时,如何上课,对教师来说,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让学习真实发生,应该建立在直面学习真相的基础上。建立在学生学习的真相之上,每一次教学都是不可重复的师生结伴同行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