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途径

2020-07-06秦加文

读写算 2020年14期
关键词:养成教育良好习惯小学生

秦加文

摘 要小学阶段是人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鉴于时代背景和环境的影响,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势在必行,教师可以通过言传身教,建设班级环境,建立完善制度以及家校联动的方式来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

中圖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4-0163-01

巴金曾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在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青年。现在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也正是秉持了这样的教育理念。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包括了小学以及初中阶段,其中,小学作为每一个孩子的必经之路和重要开端,应尤其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一、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必要性

(一)小学生可塑性强。小学阶段正是良好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这个时候的学生受大人的影响极大,如果加以正确引导,孩子就会形成健康、健全的人格,但如果孩子受一些不良环境的影响,则会导致孩子的心理畸形,对社会充满仇恨,形成偏激的人格,而这些引导方向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所以对小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势在必行。

(二)家庭环境的影响。现代孩子大多都是家中的掌上明珠,再加上学生中有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中经济环境相对较好,所以都产生了对孩子的过分溺爱,这就导致了小学生自理能力差的问题,很多小学生初入校园,就展现出较差的行为习惯,如随地乱扔纸屑、抢夺同学的东西、在公共场所大喊大叫等等。另外,家庭中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也是影响小学生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很多教师都说孩子的行为习惯正是父母行为习惯的影子,因为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从小看着爸爸妈妈说话、做事,都耳濡目染,所以如果家长自身素质存在问题也会直接导致孩子的素质较低。这些正是家庭带给他们的影响,如果不进行及时纠正,将危害小学生日后的学习与生活。

(三)社会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直接导致了网民低龄化,现在很多小学生过早接触网络,游戏,并且过度沉迷于此,已经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与生活,小学生辨别事物的能力差,所以也更容易受网络世界的影响,这也是现在社会中犯罪低龄化的根本原因,如果不对学生的认知加以干涉,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途径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一个大工程,它虽然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但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涵盖内容十分广泛,如文明礼仪习惯、生活卫生习惯、语言表达习惯、学习思维习惯以及与人交往习惯等等。这些内容涉及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师在研究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途径时,也应考虑到各个方面。

(一)教师的言传身教。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无声的,因为它是渗透在学生生活的一点一滴中的。小学生在学校中相处时间最多就是教师,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尤为重要,这包括了“言传”和“身教”。教师要在平常的教学中将行为习惯养成在课堂中随时强调,例如爱护学校环境、尊老爱幼、讲礼貌、讲卫生等等;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关注自身素质的提高,用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学生,看到地上有纸屑就弯腰捡起来,看到有学生受伤,及时给予帮助等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给孩子无声的教育。

(二)班级环境的建设。学生每天在自己的班级中学习、生活,可以说班级就是小学生的第二个家,所以班级环境的建设就显得格外重要。在班级环境建设中,要求班主任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可以与学生制定类似的班级制度,班级公约等等,让学生来遵守,同时利用班队会,晨读,午读时间来向学生宣传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方法,如及时关闭水龙头、用完的草稿纸反面也要继续用等等,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文化主题来装饰班级,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形成班级主人翁意识。

(三)完善制度的建立。行为习惯的养成虽然是无形的,但却是可以衡量的。一方面,教师在日常的行为习惯养成中要制定相关的制度和计划,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记录的好习惯,做到重点明确,要求具体,定期检查,务求落实,要帮助学生长期坚持、日积月累,才能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奖惩制度来激励学生向好的行为习惯出发,例如在班级中设立卫生小标兵、热心小帮手等等称号,让学生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产生自豪感,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在奖励的同时对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进行“集体会诊”,帮助学生找出问题,让其他学生帮他一起来支招,适当加以惩戒,使学生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四)家校联动的促进。影响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因素较多,所以单单依托学校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家庭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家长在孩子的素质教育方面也要多下苦功,在平时的行为动作,语言表达上多加注意,不要将自己的不良习惯展示在孩子面前,同时要多与孩子的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有任何问题也能及时发现,便于解决。学校也可以针对学生家长开设一些讲座,强化对家长的行为训练和文化渗透,让家长及时认识到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地参与到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去,真正实现家校联动,互相协调,集合两方力量共同提升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

参考文献:

[1]马翠娟.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之思考[J].青海教育,2018(Z1):30.

猜你喜欢

养成教育良好习惯小学生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辽宁省盘锦市注重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小学体育教学中良好习惯养成策略探究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民族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