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上的应用
2020-07-06罗仁仲
罗仁仲
摘 要戏剧教学法是在教学课堂上融入戏剧的元素,将教学过程构成为戏剧的过程,增强技能,学习理解知识,促进教育成长。戏剧教学法与初中语文教学有着极高的契合性,将其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进行合理应用,对学生知识的把握、个体的成长均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经验,探讨戏剧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的实践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戏剧教学法;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4-0098-02
戏剧教学法与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有着极高的契合性,因此成为现代化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戏剧艺术很大程度起源于模仿,如柏拉图艺术思想中的“模仿说”以及后续提出的“回忆说”,将这种模仿原理引入到当前的初中课堂,对文本中情节、人物、主题、对话、景象以及引发的冲突进行充分理解和合理应用,让学生处于戏剧的结构与情境当中,通过模仿理解来把握学习内容,实现移情的目的,才能建立更完整的知识表征,提高语文的学习能力。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应用戏剧教学法的现状
(一)教师对戏剧的相关知识与经验不足
笔者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戏剧教学法的教师大多对戏剧本身的性质认识不够充分,就将其引进指导语文课堂教学。具体在教学课堂上,就出现了借鉴经验少、知识把握少、应用形式化严重等问题,无法真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影响学习积极性,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二)师生之间的互动出现互相失衡的问题
不少教师在实施戏剧教学法的过程中发现,教师与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和戏剧形式引入的实践教与学过程中,师生的双向互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隔阂,实际上教师应用戏剧教学法就是为了促进教学,促进学生的成长,但应用中发现实践过程一旦没能把握节奏与感觉,很容易违背戏剧教学的目的。常见的如戏剧表演要求有戏剧元素和相对夸张的技巧,但在结合教学的过程中,不少学生由于学习积极性不够、个性相对内向等各种原因,无法真正展示戏剧的表演内涵,甚至产生反面效果。
(三)教学耗时过长,容易错漏重要知识点
教学实践还发现,一些教师在应用戏剧教学法的过程中都因为相关道具准备不足、排练讨论过程超时而没有达到戏剧教学法应用的最高效果,实施过程中,很多戏剧元素与环节都要通过周密的安排,教师一旦没有协调到位,就会出现课堂上较为混乱的情况,学生花费较多时间走戏剧的形式,耗时长,延误教学进度。尽管大多数实践过的教师均表示戏剧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但提升的效果有限,尤其师生将过多的精力集中在戏剧形式上忽略文本戏剧内容,这样就导致很多重要的知识点错漏。
二、戏剧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的实践应用
(一)阅读鉴赏式戏剧教学
激发学生主动的心智活动,就是语文阅读的教学目的,将戏剧教学法应用其中,就是要把握好学生与读者、读者与作者之间的特征,触动参与主体间思想情感与知识层面的撞击,语文阅读不能脱离学生自身的知识与思想经验,需要从具体的阅读训练中对已有的内容进行想象和再创造,构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所以阅读鉴赏式的戏剧教学,就要求学生对戏剧中存在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应用语言有深入的阅读和感受。
首先是戏剧语言的鉴赏。教师开展阅读教学时,要确保阅读和文本内容保持一致,而在教学形式上追求创新,借助戏剧语言,让学生重新认识和塑造人物,通过情节冲突更好地了解人物情感和故事动态。对戏剧人物的理解首先要从言行的层面考虑,具体在戏剧中又分为潜台词与台词,学习过程后者赋予人物典型的个性化、动作化与口语化属性,前者就以人物内心活动为主。比如教学《雷雨》文本中的第一幕内容,其中一场戏为“周朴园训子”,其中就有很多动作性语言,如周朴园盘问周萍“听说你做了一件连自己都对不起的事情”,这些都是台词的表象,潜台词的表演中教师必须要求学生注意到如何表现出事情要败露时的“无言以对”,而在抛出“你在这两年里,有点不规矩啊”的质疑后,又如何表现内心的忧心忡忡。随后本以为老父要进行惩罚,谁知又说道“听公司里面的人说你喜欢在舞厅鬼混啊”!这才意识到老父针对的是这件事,于是心中的石头落地。这些语言动作的描写十分到位,学生对戏剧的表演钻研时就要掌握周萍内心细致入微的变化,逐渐把握人物的整体形象和性格特点,才能真正对全文的故事以及蕴含的道理有深刻的认识。
其次是对性格化语言的鉴赏。戏剧的表演主要依靠台词与行为,使其满足刻画人物的形象,并且这些表演都局限在舞台空间中,这就对表演有了更高的要求。过渡到戏剧法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同样要求学生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结合人物的职业、年龄、出身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科学把握语言形态。比如在《日出》的学习中,黄省三就有很性格化的台词,在其性格化语言中有所表现“一个月拿不到13块,却让你们扣来扣去,只拿到10.5块”“五年的工夫,只剩下几把骨头,已经是快死的人”等等,融入戏剧表演中就能产生强烈的效果,也能给学生的学习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探究学习式戏剧教学
初中语文应用戏剧教学法,还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强化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及思考的能力,促进学生发展个性思维,提高语文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应用探究学习式戏剧教学法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追求对比性探索,协助学生分析文本的异同。在学生阅读完相关剧本后,不少学生还无法全面掌握所有内容,那么教师就要对其进行引导,重新梳理知识点,对难点问题进行整理与解决,并将学生分为学习小组深化讨论,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比如教学《雷雨》时,围绕“如何去理解周对鲁的情感”的问题,学生要探究思考文本中应用语言的灵活性,查找一些一语双关效果的语言,并结合自身的体验探讨对文章的理解。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的是不能约束学生的想法,给予学生广阔的思考表达空间,不设有唯一的标准答案,让学生不断突破自我。再如学习完《罗密欧与朱丽叶》后,教师再引入《孔雀东南飞》要求学生对两者进行对比,分析在人物的塑造中出现的不同,尤其注意两种不同文化因素的切入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爱情悲剧冲突等等,这样不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戏剧内容与内涵,也满足新课标对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要求。其次,教师还要积极开展创造性探究的教学活动,力求突出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发展思维能力。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追求灵活应用的过程,学生除了掌握所学内容,还要对相关知识点进行适当延伸,教师加强对现场戏剧表演细节的捕捉,适度放大重难点,形成更整体的教学体系,帮助学生培养个性化的学习思维。同样以《雷雨》的戏剧教学为例,在进行表演前,学生已做好充分的表演准备,并对人物的个性与故事的情节有一定的拿捏,那么这时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引导出新的思考点,如周对鲁的怀念之情是不是真的?或是亦真亦假?那究竟是一种怎樣的情感?学生带着问题将自身的理解通过戏剧表演演绎出来,结合现场的临时发挥,深度解决人物性格与故事内容,更能深入掌握问题的根本,理解鲁对周的情感。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戏剧教学法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着极高的契合性,教师要充分把握戏剧教学法应用的注意事项和要点,正视当前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局限性与问题,通过深入融合分析进行探究,一一改进,进一步挖掘戏剧教学法应用的价值,才能真正推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全面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贾倩.七年级文言文戏剧教学法行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8.
[2]刘莎.探析新课改背景下的戏剧教学法[D].湖北大学,2014.
[3]匡林刚.中学语文教材中戏剧作品选编与教学研究[D].安庆师范大学,2019.
[4]杜妍.教育戏剧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