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不同成像技术的优劣及影像学价值
2020-07-06刘欢邱月
刘欢 邱月
【摘要】
目的: 探讨探讨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不同成像技术的优劣及影像学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接受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的患者,分为:50例智能跟踪法组(接受智能跟踪法支气管动脉成像)和50例经验法延迟组(接受经验法延迟法支气管动脉成像)。
结果:智能跟踪法组支气管动脉显示成功率为96%,高于经验法延迟组82%,两组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智能跟踪法组对支气管动脉数量及内径显示效果优于经验法延迟组,两组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智能跟踪法用于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血管成像的效果优于经验法延迟,优势在于支气管动脉显示成功率、支气管动脉数量及内径上。
【关键词】智能跟踪法;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血管成像
【中图分类号】 R4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6-059-02
目前随着肺部疾病发病率的增加,使得支气管动脉栓塞成为治疗大咯血和肺癌的重要手段。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运用得到广泛的运用[1]。那选择科学、合理的造影成像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究中以智能跟踪法和经验法延迟法支气管动脉成像进行对比,分析上述成像技术的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收集2019年3月~2019年12月我院接受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的患者,分为:50例智能跟踪法组(接受智能跟踪法支气管动脉成像)和50例经验法延迟组(接受经验法延迟法支气管动脉成像)。研究组男18例,女7例,年龄38岁~76岁,平均年龄48.38±16.05岁,大咯血32例,肺癌造成支气管动脉出血18例。对照组男17例,女8例,年龄39岁~79岁,平均年龄49.37±17.11岁,大咯血35例,肺癌造成支气管动脉出血15例。两组性别和年龄比较无差异。所有患者自愿参加试验,无造影剂过敏,无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
1.2 研究方法
1.2.1 主要仪器 联影128层螺旋CT。
1.2.2 扫描技术 自胸骨上凹3-4㎝(肺尖)至肺底或肾上腺,采集层厚5mm,重建0.625mm,螺距1.1125,电压120 k V,最大管电流时间100-150m As,扫描速度0.5 s/r,扫描持续时间6-12S,延时18-25S,显示野:320 mm,阈值180。扫描体位:仰卧位。扫描范围:从颈7椎体到腰1椎体水平,一次屏气扫描。
1.2.3 造影方法 经肘静脉或贵要静脉,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350 mg I/m L,注射剂量1.5 m L/kg,高压注射器注射,注射速率3~5 m L/s,每圈螺旋时间0.5S。
1.2.4 扫描技术 (1)启动触发软件,先作预扫描,监控层面设在支气管分叉水平的降主动脉,设置感兴趣区(RO I),域值设为180 HU,然后注射对比剂,当血管中对比剂浓度开始升高时,MSCT自动监察扫描,监察扫描时只有低剂量的射线发出,当血管中的对比剂浓度达到预设值时,即开始正式扫描。扫描延时时间一般为18~25s。(2) 在注射对比剂后,根据经验,一般延时25s-30s启动扫描。
1.3 观察指标 对比经验法延迟组和智能跟踪法组对支气管动脉显示成功率;经验法延迟组和智能跟踪法组对支气管动脉数量及内径显示效果。
1.4 统计学 采用SPSS17.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来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 P<0.05为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 经验法延迟组和智能跟踪法组对支气管动脉显示成功率对比 智能跟踪法组支气管动脉显示成功率高于经验法延迟组,两组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见下表。
2.2 经验法延迟组和智能跟踪法组对支气管动脉数量及内径显示对比 智能跟踪法组对支气管动脉数量及内径显示效果由于经验法延迟组,两组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见下表。
3 讨论
正常支气管动脉開口的内径仅约为1~2 mm,支气管动脉血管造影有较大的创伤性,操作复杂,患者接受度低,同时在显示全部支气管动脉上也有所欠缺[2-4]。为此寻找更优秀的技术成为众多研究的重点。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为一种无创伤性检查方法,其临床实用价值已经得到肯定。具有成像速度较快,后处理能力强,空间分辨率高的特点。经验时间法扫描延迟时间的确定一般根据经验值,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经验时间法的经验值多不能满足每个病例准确的延迟时间。而智能跟踪触发扫描技术较延迟时间扫描更理想[5,6]。一旦感兴趣区(RO I)对比剂浓度达到所设定域值后及时触发扫描,可有效地避免个体差异而导致的检查失败。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智能跟踪法用于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血管成像的效果优于经验法延迟,优势在于支气管动脉显示成功率、支气管动脉数量及内径上。
参考文献:
[1] 马周鹏,傅其添,付文兵,等.64层CT回顾性心电门控下低管电压支气管动脉CTA的可行性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9,38(11):2062-2066.
[2] 占波,刘建军,江文婷,等.支气管动脉CT血管造影在COPD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江西医药,2019,54(11):1462-1465.
[3] 时媛,陈伟彬,冯琴,等.支气管动脉CT血管成像对肺癌介入治疗的影像价值[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21(04):299-305.
[4] 张敏红,陈晓波,蔡勇,等.640层CT联合DSA对支气管动脉源性大咯血责任血管的诊断价值[J].海南医学,2019,30(12):1568-1571.
[5] 苏菊芹.支气管动脉双源64层CT影像解剖学分析[J].甘肃科技纵横,2019,48(06):82-83+93.
[6] 李前进.64排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的特征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23):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