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训农村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
2020-07-06俞菊莲丁天斌
俞菊莲 丁天斌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城市化的不断扩张,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进城打工,导致农村大部分儿童只能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从小缺少父爱和母爱,极不利于农村留守儿童心智和价值观的健康发展。我国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在关心留守儿童成长进程的同时,更加关注对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这样才能引领农村留守儿童走上更正确、更健康的人生道路。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行为习惯 培训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0-0214-02
因为从小不在父母身边,缺乏父母的鼓励与关爱,很多农村留守儿童都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例如性格孤僻、内向、不自信、不善于表达情感等。我国相关教育部门针对这些问题,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力度,确保农村留守儿童能够最大限度的接受教育。小学学校和教师也应该切实负起自身责任,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和关爱,注重对留守儿童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从而帮助留守儿童更加健康的成长。
一、培训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意义
如果农村留守儿童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表现为内向、叛逆、自卑、喜欢撒谎、面对问题喜欢躲避或退缩等等,严重的可能会殴打同学、偷窃东西,以后走上犯罪的道路。所以,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其的一生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涯和日常生活中,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更好的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成长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1]。
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越早进行越好,因为越早越容易使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果有一些不良行为没有得到及时矫正的留守儿童,等他们成长到青年时,不仅对自身健康发展危害比较大,还会严重影响与其接触的其他青少年,导致这些青少年互相影响,恶性循环,严重威胁到学校纪律和社会环境,一步一步走上违法的道路。
因此,对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该从小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行为习惯和思考能力,及时矫正他们说谎、自卑等不良行为,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面对问题时能够勇敢面对,不应该在出现集体活动时选择退缩,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选择优秀的学习榜样,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让他们能够更好的约束自己行为,从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2]。
二、培训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策略
(一)用制度约束
社会因为有法规制度的约束才能更健康、稳步的发展,而老师要想有效培养留守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也需要制定一个能够很好约束学生的班级行为规范和班级文明行为规范,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使这些行为规范规则更加人性化、具体化,让留守儿童能够在这些规章制度中更好的约束自己的行为,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辅助老师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
一般来说,班级行为规范及班级文明行为规范中应该明确具有以下几条内容:首先,需要要求本班学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洗澡、洗头,指甲不能过长,要及时修剪,男生头发不能过长,要及时理发,穿衣整洁规范。其次,要能够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课桌收拾要整洁,书本摆放要整齐,不在书本上乱写乱画。再者,要能够礼貌待人,见人要问好,尊敬师长,热爱同学,不能讲脏话,不能打架斗殴,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不能有歧视同学、污蔑同学的事情发生。最后,每位学生都必须参加体育课,在体育课开展的班级活动中要积极参加,课堂上回答问题积极[3]。
(二)用榜样激励
留守儿童因为从小缺少关爱,导致他们对社会认知更少,更容易模仿和学习他人。所以身为老师和家长,应该言传身教,用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学生自身行为,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老师还应该在班级为学生树立一些学习标兵,这些学习标兵的学习、纪律、卫生、安全意识都非常高,能够为班内学生起到榜样的力量,使他们能够受榜样力量的吸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老师在平常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穿衣打扮庄重大方,接人待事彬彬有礼,对待学生有耐心、有爱心,心地善良,和蔼可亲,不仅能够拉进与学生的距离,让老师能够更好的了解学生,还能让学生更加尊敬老师,将老师当成自己模仿的榜样,激励学生更好的培养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用评比促进
老师应该根据本班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发展情况,定期举办“班级行为标兵”评比活动,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增强留守儿童的自我认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强烈的荣誉感,使其能更好的约束自己,充分认知自己,进而使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培养得到升华。
老师应该坚持每日检查、监督学生的行为习惯,可以通过日常的观察,加上平常里学生和自己共同的监督,最后根据学生的检查和反馈,评比出安全、卫生、学习、纪律比较好的的学生,对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肯定和表扬,可以选择颁发奖状,或者为表现良好的学生发放笔记本、钢笔等学习用品,使之增强自身的荣誉感和自信心,促使他们更好的约束、督促自己,激励学生更好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4]。
(四)用关爱动心
老师要拥有大爱无疆的情怀,将学生当作自己的子女,给予他们最大的关爱,体现教师的高尚道德情操。作为学生的老师,要想用关爱打动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家庭和生活状况,从而能更好的掌握每位学生的发展心理;第二,不要用冷言冷语、冷嘲热讽、体罚训斥对待行为习惯方面有问题的学生,应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学生充满耐心;第三,应该在平时对学生多加鼓励,当学生遇到难题时,鼓励他们勇敢去做,而不是选择退缩,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第四,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以身作则,说话彬彬有礼,着装庄重大方,对人有礼貌,对工作充满热情,通过让学生与自己接触,充分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规范学生的行为,引领學生更好的约束自己行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家庭教育和学校培养缺一不可,孩子们既需要家人的关爱,也需要老师的呵护,学校和家庭应该齐心协力,为孩子的健康发展共同努力。身为老师更应该为学生倾注更多的关爱和呵护,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能够更好地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做好铺垫,使他们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黄凤梅.浅谈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J].读写算:教师版,2017(22):117-118.
[2]崔庆康,曹锐.农村留守儿童的习惯培养[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5):188.
[3]杨倩.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16):22.
[4]舒刘明.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初探[J].科学咨询, 2017(26):63-64.
[5]黄彦清,陈湘南.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J].中华少年,2017(2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