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略导向下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研究

2020-07-06江虹

财经界·下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战略导向预算编制信息化

江虹

关键词:战略导向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预算编制  信息化

基于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企业要想实现稳定长远的发展目标,就应当将重心放在全面预算的管理过程中。将预算编制工作与战略性目标相融合,不仅能够实现对各项经营环节的有效控制,还能够实现内部资源的合理分配。在引入信息化技术的基础上,开展财务核算与管理工作,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协调与组织,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性与合理性。基于此,战略导向下的全面预算管理方法能够实现预期的战略性目标,还能加快资金的运转速度。在引入现代化管理理念的同时,推动企业的稳定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传统预算管理的弊端

(一)没有制定战略性的发展计划

在企业的传统预算管理过程中,没有编制战略性的发展计划,导致企业的财务工作缺乏有力的支撑。传统的预算管理体系也更加注重财务预算、资本投资等方面的工作。在完善预算体系的同时,将其划分为年度经营目标预测与月度经营目标预测。在结合企业成本编制情况的同时,直观的了解长期预算的情况。在此过程中,传统的预算没有实行对长期战略目标的考虑与分析工作,也没有对企业实际所处环境变化、产品更新换代等方面的问题。由于传统的预算管理过程缺乏动态化的监督与控制,无法发现预算风险点,无法保证后续经营决策的合理性。

(二)无法创造出更高的经济价值

就传统的预算管理体系进行分析,企业的整体收益经常被划分为需要方面的财务指标,并分别开展了价值驱动的分析工作,将预算指标表现出来。但就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预算管理无法将企业的整体价值凸显出来。传统的预算管理也无法将企业的隐形资产进行披露。但这些隐形的资产恰恰就是凝聚力较强的领导集体与客户的支持,都能给企业带来较高的经济价值。但是传统的预算方式中,缺乏对价值驱动影响因素的分析工作。

(三)缺乏科学化的预算编制

从企业的预算编制角度来看,大部分管理人员都将实际的利润作为核心,对提升预算执行力的重视度不足,没有开展对企业深层次的预算执行数据挖掘。此外,传统的预算编制工作就是结合各个环节的基本职能,并编制合理的资源计划。对预算过程中的内外部相关群体因素考虑较少。最后,传统的预算编制就是利用见到的数学计算方式,并且了解资金的消耗情况,但是却忽视了能够降低成本支出的发展目标,编制方式也不科学。

二、战略导向下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有效对策

(一)将预算目标编制作为基础,利用平衡记分卡进行考核

一般情况下,企业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之前,需要做好相关财务数据的准备工作,而最基础的部分也就是整合企业的财务数据。只有实现内部数据的整合,才能够为后期的预算目标编制提供参考。通过与企业前期的数据进行比较,得到关键性较强的财务信息,还能促进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与联系。企业在整理内部数据的过程中,应当直观的了解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工作情况,外部数据主语就是指整个市场的经济情况,并了解市场环境的变化,得到有价值的信息。在此基础上,企业可以利用平衡记分卡的管理理念,将战略性目标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在此之后,员工能够直观的了解到自己处于哪个层次当中。通过对员工的意见进行收集与采集,实行对各个预算环节的分析工作,进一步确定基础的考核指标,并明确各个指标的因果关系,以不断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明确预算监控重点,完善预算预警机制

对于企业的预算监控流程来说,要明确监控的重点内容,主要就是从业务开展情况与资金流动情况等方面入手。在明确基础的监控重点之后,建立结算中心结构。只有建立健全的内部经营管理制度,并落实财务监督管理制度,才能够为后续的财务分析打下稳固基础。企业建立结算中心的前提与基础就是落实内部经营责任,通过开展资金结算、银行信贷与市场调控功能等,实现对企业内部预算执行部门的控制,开展合理的资金调节与预算监管工作。由于结算中心往往会负责企业监管工作,并且对预算管理工作进行调整。所以,财务部门要作为主导,并根据相关规定独立运行。在利用结算中心,实现财务集成化的管理目标,为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提供相应的职能保障,还要明确预算目标不偏离实际情况。最后,在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理念的同时,完善风险预警机制。企业财务人员要做好事前的風险评估、事中的延伸管理工作及事后的预算管理工作,对超出预算范围的工作进行预警。针对于超出预算范围的财务活动进行分析,可以利用内部控制费用、原材料采购费用与资金流控制等,实现与预算值的比较工作。在这些事项运行情况更加接近预警线的时候,要进行及时的预警,以便于对各个部门的预算投入量进行控制,并编制合理的财务报表。

(三)搭建健全的财务信息化系统,完善全面预算管理考评机制

企业在完善预算考评机制的同时,能够将预算管理的实际效用发挥到最大化,并且将预算执行的信息反馈出来,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能够尽早发现执行情况与预算计划存在的差异,并实现对预算目标的控制工作。在完善系统化监控流程的同时,进行系统性的执行考评工作,并实行对预算执行的监督与控制。此外,在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的基础上,对企业的信息进行整理,直观的了解到财务核算的数据,并与业务部门进行交流与沟通,更新内部的软件系统与硬件系统。企业通过不断加大预算信息化的资金太投入力度,保证财务核算工作的实效性,并贯彻ERP信息化的管理理念,将各项经营活动都融入到ERP模块当中。利用会计凭证生成模块与预算分析模块,设置合理的支付金额,设置内部考核与控制的权利,将财务人员的实际工作效用发挥出来,对整个预算管理流程进行监督与审批,以加快信息的共享速度,避免因认为核算出现的失误,保证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同时,需要与企业的实际财务管理情况相融合,从科学化的思想认识入手,树立现代化的战略导向,并且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提升预算的执行力。企业只有开展合理的预算编制工作,洞察市场环境的变化,并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实现管理资源的合理优化与配置。在实现对企业现金流与资金进行控制的同时,开展全面的财务分析工作,保证经营决策的合理性,为企业的综合性发展奠定稳固基础。

参考文献

[1]缪学良.基于战略导向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探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

[2]阮春玲.基于战略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

[3]胡泽彬.全面预算管理下的企业内控管理探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

[4]王小华.大数据时代集团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框架及其构建模式研究[J].化工管理,2019.

猜你喜欢

战略导向预算编制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试论国企全面预算编制问题及改进措施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中的问题与对策
论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浅析预算编制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影响
以战略为导向的高校图书馆绩效评估理论探析
我国航空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