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情分析的道德与法治教学

2020-07-06钱友淦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学情分析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教学

【摘 要】课堂教学离不开学情分析,教学要有效,必须从学情起步,包括课前的准备、教材的处理、环节的设计、难点的突破、学习的评价等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对学情进行“摸清”“依据”“体悟”“尊重”“发现”,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追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学情分析;有效教学;道德与法治课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27-0053-02

【作者簡介】钱友淦,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初级中学(江苏兴化,225700)副校长,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课堂教学离不开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思想情况、个性特点、身体状况等。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教学要有效,就必须从学情起步,让学情分析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笔者以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教学为例,就如何依据学情开展有效教学谈几点做法。

一、课前准备:摸清学情,对症下药

上课未行,先摸学情。了解学情,明确课标,为备好课打好基础。实践中教师可采取的摸清学情的方法很多,如问卷调查、召开学生座谈会、咨询他人等。“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一课主要论述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以及怎样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笔者在执教前编制了简单的问卷,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对国家安全的认知情况。问卷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1)你觉得生活幸福吗?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你的幸福生活与安全有关系吗?谈谈你的认识。(3)你知道国家安全吗?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4)你有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吗?你应该做些什么?(5)你喜欢哪些题材的影视剧?举一两例。

调查发现,对初二的学生来说,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的幸福,但很少有学生认为与国家安全有关。学生一直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对国家安全领域面临的形势缺乏切实的感受和必要的了解,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认识比较模糊,甚至有许多错误认识;大多数学生对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认识不全面,不少学生认为这项工作只是公安机关、安全机关等部门的专项职责,与自己关系不大。在了解了这些学情的基础上,笔者将教学目标确定为重视国家安全概念的学习,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避免概念化、孤立化地传授和记诵知识。

二、资源运用:依据学情,取舍改进

教学中教师在运用材料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使外在于学生的教学内容内化为学生的个体经验,对教材进行合理取舍,适度改造或全面创新,实现合理而有效地“用教材教”。

例如,教材97页的“探究与分享”环节,通过对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国家政权和主权的不同状况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两种不同的局面,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谈谈你阅读上述材料后的感受”。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保障,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对这段历史不太熟悉,八年级上册的历史主要学习鸦片战争至解放战争这一段的历史概况,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才学习新中国的成立,这就导致初二上学期的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知之甚少。因此,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情况,教学中用这则材料显得不太合适。

选用材料要知晓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切忌用学生不熟悉的内容去解读另一个即将学习的内容,否则,以“昏昏”求“昭昭”,只会导致“夹生饭”,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教材,明确编者意图,对教材中材料的取舍或改进要依据学情,适合学情。

三、环节设计:体悟学情,适合有效

教学环节的设计凝结着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学环节适合学生,才会让学生有感而发,领悟更深,习得效果更好。调查发现,初中学生偏重感性认知,喜欢直观生动的材料,偏爱军事题材的影视剧。因此,在教学“国家安全与我们息息相关”这一内容时,笔者把南海仲裁后中美南海较量的时事视频引入课堂:2016年7月,美国“里根号”和“斯坦尼斯号”两艘航母,护卫舰、导弹驱逐舰10艘左右,各类战机约150架,在南海与中国海军正面对峙,很可能会立刻强闯12海里领海……此时,教师暂停视频,提出问题:“我们怎么办?”学生就此展开议论。教师顺势引导,让学生明白国家没有了安全,国家的生存,人民的生活都将遭受巨大影响。之后教师继续播放视频:2016年7月5日至11日,北海、东海、南海三大舰队精锐尽出,解放军在西沙群岛水域进行军事演练,4名上将齐聚南海,海军舰艇编队不畏强敌、迎难而上……美军航母撤到了菲律宾。观看完视频后学生愉悦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教学目标也顺利达成。

这一教学案例把教材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巨大成就”文字材料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军事话题,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把正确的价值导向“国家安全关系国家生存与发展,关系人民幸福安康”贯穿其中。视频有图有真相、有理有实例,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兴奋、激动、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经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对国家安全领悟更深,爱国情感更加浓郁,爱国践行更有力量。

四、难点突破:尊重学情,以生为本

教学难点是学生感到难以理解或接受的内容。我们在确定教学难点时,要尊重学情,把难点的确认权交还学生。在教学“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时,“国家安全”是核心概念,初二学生对国家安全缺乏感性认识,学习时遇到的许多政治术语会成为学习的难点,如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国家安全体系、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内外因素、外部安全、内部安全等。学生对这些概念认识较为模糊,甚至有许多错误的认识,如何突破这些难点呢?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三种方式——方法一: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自主质疑,然后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分享,教师答疑解惑。方法二:布置学生课前查阅资料,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论述,了解国家安全的相关概念,课堂上学生研讨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予以点拨、指导。方法三:组织资料图片展。课前布置学生通过查阅报刊、观看新闻栏目、上网搜索等形式,搜集国家安全的相关资料以及我国采取的应对措施等,在课堂上展示交流,教师点拨评价,补充总结。

五、学习评价:发现学情,对标补差

学习评价具有反馈调节、导向激励和反思总结等功能,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学就是根据学情,对照课标,将学生自身的本然状态与课标相比较,进行纠错、改善、发展的过程,让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符合课标要求。而本课课标的要求是,“热爱祖国”“热爱和平”“增强忧患意识”“维护国家安全”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纠偏补差,完善发展。

作业布置与检查是反映课标要求是否达成的有效途径。在本课教学中,笔者认为可以布置以下几种作业:一是总结性作业,引导学生复习、总结课堂学习内容,如要求学生梳理国家安全的意义及如何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建构本课知识体系;二是检测性作业,帮助学生消化学习内容,纠正学习中的错误;三是自主性作业,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参与作业内容的设计,如围绕一个专题进行设计,出一份手抄报,写一份国家安全演讲稿等。

猜你喜欢

学情分析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教学
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提升初中生公共参与意识的路径选择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研究
浅谈高职数学素质教育
学情分析不准对教学质量影响的例析
学情分析: 有效教学的核心和关键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