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古诗词教学实践与思考

2020-07-06李银雁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0年6期
关键词:诗词古诗词想象

李银雁

古诗词是指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优秀诗词,它们有着独特的格式和韵律,蕴含着古人的道德智慧、思想感情和审美追求,是圣贤智慧的结晶。高中古诗词的教学过程,落到实处其实就是学生的语言知识积累与运用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审美鉴赏力、创造力、文化理解传承能力等诸多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这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发展过程相契合。针对古诗词教学中如何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这个问题,笔者作了以下几点实践与思考。

一、以吟诵感知、品味语言为主线,立足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即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在古诗词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吟诵品读,可以更好地感受古诗词的大意和韵律美、语言美。

1.读出古诗词的音韵美

独特的节奏和韵律使古诗词富有了音乐性的语言艺术。吟诵并不是泛指单纯的朗读,而是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诗文。古诗词的节奏与韵律是通过停顿、轻重音、语速、语调等细节在吟诵中体现出来的。诗词的节奏,一般四言为“二二”式,五言为“二二一”式,七言为“二二二一”式或“二二三”式或“二二一二”式。但教师在指导学生划分节奏时应让学生联系诗句表达的意义的需要,不能生搬硬套。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词句的节奏就是根据句意表达的需要来划分节奏的。而古诗词的韵脚不仅能带来朗读的音律美,而且还关系到它的内容情感表达,如李商隐的《锦瑟》韵脚的字都带“n”韵,注重感情吟诵时,就很容易产生和营造一种哀怨迷惘深沉的情绪和虚幻朦胧的氛围。吟诵时,轻重缓急、扬抑顿挫、高扬低回……通过反复吟诵,可以读出古诗词的音韵美,读出古诗词的情感体验。

2.读出古诗词的语言美

诗词的语言是作者内心的独白。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进行反复的吟诵以探究诗词语言的妙处和独特情感。正所谓“三分诗靠七分吟”,许多意境深邃的诗句,非吟足难以入其境,得其趣,领其味。多诵读优秀古诗词,养成爱读诗词的好习惯,读出古诗词的语言美。思考诗人独具匠心地运用特殊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用意,所描绘出的独特画面、表达的特殊情感、达到的表达效果等等。如引导学生吟诵品味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中“穿”“拍”“卷”三个动词的传神精妙。再如,带领学生一起吟诵品味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和“更与何人说”,让学生思考:两句中连用两个程度副词“更”,有什么特殊用意或表达效果?所以带领学生吟诵品味古诗词语言的过程,也是增加语言的积累建构、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

二、以思辨阅读、想象联想为导向,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即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提升。古诗词短小精悍,但方寸之间,却熔铸了诗人的千万心血,蕴藏了诗人的创作情感、独特感受和终身志向等等。因此,对古诗词鉴赏的过程就是探索与发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辨能力和想象力。故此,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要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必须注重学生思辨性阅读的锻炼、想象与联想的启发。

1.以思辨性阅读锻炼学生的古诗词思维

思辨性阅读是指由教师主体策划的以具有思辨性的文本为学习资源的,旨在培育学习主体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提升的学习活动。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勤思考,多质疑,敢于提出问题,一起解决问题。如笔者在教学李煜的《虞美人》时,就有学生提出疑问:“春花”“秋月”多么美好的景色啊,词人为什么会发出“何时了”希望它们快点结束的感叹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开始讨论,我也就顺势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词人是在何种心绪下创作这首词的?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往事”“故国”“应犹在”展开思维碰撞,最后读懂了词人的创造意图和表达的情感。在讲解了李煜亡国前、后词风的变化后,也可以让学生鉴赏《乌夜啼》(林华谢了春花)和《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这两首亡国后的作品,开展诗词的群文阅读,锻炼学生的思维力。

2.以联想与想象启发学生的古诗词思维

在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联想与想象是提高古诗词鉴赏思维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诗词中的形象、场景、画面等展开联想与想象。古诗词的形象包括自然意象和人物形象。自然意象是带有作者情感的物象的叠加,是诗中所描写的景与物。如在教学柳永的《雨霖铃》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寒蝉”“长亭”“兰舟”“暮霭”“酒”“杨柳”“残月”等一系列“伤别离”的自然意象,对词人与恋人难舍难分“伤别离”的情感进行联想和想象。而人物形象方面,如在学习《氓》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诗人对女主人公的遭遇的叙写,展开联想与想象,以此得出诗人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在诗词中,诗人运用凝练的字词勾勒场景、画面。启发学生对古诗词中的场景、画面进行联想与想象,可以更好的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此词上阕是对赤壁的描写和赞美,实景和虚景相互映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让自己仿佛置身于千古兴亡的历史氛围之中。以此来理解诗人对“雄姿英发”的青年英雄周瑜的敬仰之情。总之,联想和想象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的有效途径与方式。

三、以学会鉴赏、培养创造力为核心,开展审美鉴赏与创造

审美鉴赏与创造,即指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古诗词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培养学生审美鉴赏的品位和创造美的能力。而審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获得,需要经过教师的方法指导和对学生的长期训练。

1.指导学生学会鉴赏,提高审美能力

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只有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古诗词的美。而古诗词的美非常宽泛,有韵律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思想美等。这些都是具有美学价值和研究价值的,是需要我们品读、鉴赏、理解、继承和弘扬的民族瑰宝。我们可以通过品读鉴赏教材中精选的古典名篇佳作,掌握鉴赏品评的方法和技巧,获得审美体验,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在韵律美方面,如在教学李清照的《声声慢》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吟诵品评词人在创作上综合运用叠字、双声字、双声叠韵字等,大大强化了声韵律的美感。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整首词的基调急促、凄厉,读来铿锵入耳、旋律优美,堪称古今之绝唱。在语言美方面,很多优秀古诗词用字精妙,语言精彩纷呈,妙趣横生,给人无限的遐想和美的享受。宋祁《玉楼春》中一个“闹”字,就把春风来袭,杏花朵朵,争奇斗艳,花间似乎还有蜂蝶翻飞的景象都表现出来了,丰富了读者的想象,拓展了词的表现空间。可谓一字精妙,全诗皆美。也有不少诗人有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追求,他们精心创设出许多千古名句,读来给人以启迪,引人深思,让人体会到诗词无限的美感。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别有幽忧愁暗恨声,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等。如在意境美方面,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诗人不仅直接抒发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还通过描述彻夜难眠的情境进一步抒发了对远方亲人的一片深情。情意绵绵,意境优美秀丽,情景交融,情感真挚感人。

2.鼓励学生微创作,培养创造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吟诵品评外,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诗是无形的画”,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古诗词的自然意象和人物形象进行构想,把想象转化为文字。如在教学《山居秋暝》时,可以鼓励学生找出“空山”“新雨”“明月”“松”“清泉”“竹子”“莲”“渔舟”等意象,然后展开合理的想象,把它们连结起来,扩写成一个意境优美的画面。而在《氓》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对女主人公的性格和形象进行概括和描写,甚至可以与《孔雀东南飞》的女主人公进行对比并写出她们的异同。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对古诗词的场景词汇进行想象描写。如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就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对词人描写的场景进行构想,动笔写成一段话。当然,除了上述的角度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微写作,还有其他角度,例如学生对古诗词情感的领悟、对意境的赞美、对诗人或词人的看法、对诗词的表达技巧的赏析等等,都可以鼓励他们进行微写作。一旦学生将上述的赏析与理解转化成了文字,教师最好能组织小组交流、展示、师生互评等活动。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必须给予正确的指导并规范学生的写作语言,使学生在微写作中提升自己的创造与表达能力。

四、以体悟经典、传承文化为落脚点,实现文化传承与理解

文化传承与理解,即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能力,以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态度。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到:“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开展古诗词教学,对实现语文学科的“立德树人”,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经典、重铸民族精神之魂都有着重要意义。

每一首优秀的古诗词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财富。我们在分析和鉴赏古诗词时,除了言辞表达这在外的形式美,也要探析和体悟诗词言辞背后诗人或词人的人生态度和思想境界,切实感受前贤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如唐代“诗圣”杜甫,他用饱蘸血泪的如椽巨笔,记录了特定时代的真实生活,其诗被称为“诗史”。如《三吏》《三别》《兵车行》等诗歌,诗人用儒家关注现实的眼光和忧国忧民的热心肠,揭示了一幕幕触目惊心的社会现状。这种强烈的关注现实的精神和爱国情怀,都是我们在鉴赏中必须理解和传承的优秀文化。又如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通过写眼前赤壁江景,联想到年少得志的周瑾,又想到屡遭贬谪、仕途失意、华发早生的自己……但此时,他身上融合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使他以超然于外物的态度战胜失意的消极情绪。苏轼一生乐观、阔达、豪放、超然脱俗的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而从《离骚》和《望海潮》等诗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国家对个体的重要性,以生而报国为人生信条的爱国精神和积极实现自身价值的人生追求是需要学生在品悟的过程中内化为自身品格。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学生要不断主动接受古诗词的洗礼和熏陶,形成文化自信的意識,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理解和传承能力。

[作者通联:广州市增城区派潭中学]

猜你喜欢

诗词古诗词想象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诗词书法作品
我爱古诗词
快乐的想象
本期主题:莲
【诗词篇】
一生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猜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