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急诊电子病历在老年心力衰竭康复护理中的管理效果研究
2020-07-06郭志云
郭志云
(吉林市中心医院门诊办公室,吉林吉林 132001)
老年心力衰竭是由于心室功能不全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以心输出量降低为主。 同时,由于患者年龄相对较大,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等,均能加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 临床研究表明[1]:心力衰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 而是心脏疾病发展到终末阶段,临床多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及液体潴留等,影响患者健康、生活。 康复治疗是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常用的治疗方法,能延缓病情发展,降低临床死亡率。 但是,由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周期相对较长,传统纸质病历虽然能了解患者病情变化,但是容易发生遗失,难以较为准确的把握患者疾病严重程度[2]。 门诊电子病历则以电子形式进行书写、保存,方便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 能为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依据和参考。因此,该研究以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为对象,探讨门诊电子病历在老年心力衰竭康复中的护理管理效果,以2018 年5 月—2019 年11 月为研究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老年心力衰竭患者78 例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39 例,男21 例,女18 例,年龄60~89 岁,平均指标(75.78±6.81)岁;体质量指数21~28 kg/m2,平均指标(23.59±3.23)kg/m2;心功能分级:II 级20 例,III 级19 例。 观察组39 例,男23 例,女16 例,年龄61~90 岁,平均(76.11±6.88)岁;体质量指数20~27 kg/m2,平均指标(24.31±3.29)kg/m2;心功能分级:II 级22 例,III 级17 例。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均经临床检查确诊;(2) 均拟行康复治疗护理, 且患者均可耐受;(3)心功能分级II-III 级,且患者意识尚清楚。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高血压、心律失常及肝肾异常者;(2)合并精神异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肺动脉高压者;(3)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及凝血异常者。
1.3 方法
(1)康复护理干预。 所有患者均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康复治疗前评估患者身体状态,结合评估结果制订针对性的康复护理计划。 康复护理干预方法包括:运动、药物、营养、心理及戒烟等,加强患者健康知识教育,树立患者对心脏病及治疗的正确认识,调整饮食控制;加强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倡导健康生活,及时帮助患者纠正不良的行为,缓解精神压力,减轻焦虑或抑郁状态。 (2)护理管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3]。 康复治疗期间加强患者心力衰竭相关知识宣传、教育,告知患者康复治疗的重要性、必要性,让患者严格遵医康复治疗;加强患者住院期间常规护理,提高患者治疗影响、配合度。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门诊电子病历。 康复治疗过程中护士以电脑完成患者病历的书写,记录患者每次治疗方法、治疗时间及恢复情况, 详细记录患者治疗后的真实感受,为后期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依据;每次治疗前医生详细阅读之前的治疗情况, 为患者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两组均完成8 周干预。
1.4 观察指标
(1)心功能水平。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0 d 利用超声心动图测定两组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管阻力(SVR)、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水平;(2)依从性。 采用通用调查问卷分别从护理管理后8 周康复治疗、定期复查、遵医治疗、饮食干预、定期随访依从性进行调查,每项总分100 分,≥90 分为依从,统计依从病例数。
表1 两组心功能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心功能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aP<0.05;与治疗前相比,bP<0.05
组别时间LVEF(%)SVR(mL/min)LVEDV(mL/m2) LVESV(mL/m2)观察组(n=39)对照组(n=39)护理管理前护理管理后8 周护理管理前护理管理后8 周34.51±4.57(46.14±5.65)ab 34.50±4.56(39.42±4.71)b 157.32±13.59(120.44±8.95)ab 157.81±13.60(142.41±10.49)b 144.59±12.43(116.32±8.47)ab 145.63±12.45(123.51±9.58)b 76.59±6.74(50.82±5.32)ab 76.81±6.78(64.19±5.61)b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s)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功能水平比较
两组护理管理前心功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护理管理后8 周心功能LVEF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管理后8 周心功能心功能SVR、LVEDV、LVESV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管理后8 周康复治疗、定期复查、遵医治疗、饮食干预、定期随访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依从性比较[n(%)]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好发于老年人群中,是全球慢性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内容。 康复治疗是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常用的治疗方法,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内皮功能,亦可改善心肌灌注,经心肌重塑,提高患者心肌收缩/舒张顺应性。 同时,康复治疗能该骨骼氧气的转运及利用能力,从而能改善、调节自主神经,降低血浆神经激素水平。 近年来,门诊电子病历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4-5]。 该研究中,观察组护理管理后8 周心功能LVEF 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护理管理后8 周心功能心功能SVR、LVEDV、LVESV 水平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门诊电子病历用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能提高患者心功能水平,利于患者恢复。 门诊电子病历是临床护理上常用的管理方法,通过计算机记录患者病历,能动态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可为临床诊疗护理提供依据和参考[6-8]。 同时,门诊电子病历能从管理方面优化门诊流程,能从临床方面实现对门诊流程的优化,最大限度缩短患者等候时间,可提高医生、护士的工作效率。 该研究中,观察组护理管理后8 周康复治疗、定期复查、遵医治疗、饮食干预、定期随访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门诊电子病历能提高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依从性,巩固康复治疗效果。 但是,由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病因、疾病严重程度不同,门诊电子病历临床护理使用时应尽可能详细,准确的记录患者的病史、药物过敏史、疾病发展情况,动态把握患者身体状况,促进患者早期恢复。
综上所述,门诊电子病历用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能提高患者心功能水平,亦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