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固语在家庭中的传承
——以肃南县一个裕固族家庭的语言使用状况为例
2020-07-06王晓玲
王晓玲
(河西学院外国语学院,甘肃 张掖 734000)
裕固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裕固族现有人口14378人,属于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裕固族现主要聚居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酒泉市黄泥堡裕固族乡。裕固族有两种本民族语言,分别被称作西部裕固语和东部裕固语(这两种语言分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和蒙古语族),裕固族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普通话的推广普及,裕固语的使用范围、使用人口逐渐缩减,裕固语已成濒危语言,裕固族传统文化也处于濒临消失的边缘[1]。家庭是人类语言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的语域。家庭对语言保持及传承具有重要作用[2]。近年来,家庭语言政策研究逐渐兴起,为探讨语言传承提供了新视角。
一、文献回顾
(一)家庭语言政策
家庭语言政策,又称家庭语言规划,指“在家庭领域和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的一种特殊的语言使用模式和语言实践”[3]。家庭语言政策研究肇始于国外,最初的家庭语言政策研究主要关注的是移民家庭的语言政策。为了文化的传承,或是自我身份的认同感,这些家庭的语言政策更为注重对于本族母语,特别是非通用语种的规划。那时的家庭语言政策的研究试图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有的移民家庭能够传承他们的本族母语,而有些家庭却丧失了他们的母语语言能力?为什么有些生长在单语环境的儿童成为“双语人”,而另一些生长在双语环境的儿童却变成了“单语人”?政府制定的语言政策在何种程度上会阻止或是支持家庭语言政策。[4]如今,家庭语言政策研究不再仅限于移民家庭,还包括了具有双语/多语语言环境的方言及少数民族家庭等。
(二)家庭语言政策基本理论
家庭语言政策和语言政策一样,由语言意识形态、语言实践和语言管理三部分组成[5]。在家庭语言政策领域,父母或者其他育儿者如何看待语言属于语言意识,父母与子女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什么语言交流属于语言实践,采取什么措施保持、传承或者放弃某一种语言则属于语言管理。
家庭语言政策研究应该根植于语言政策和儿童语言习得两大领域,即研究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的语言使用关系。因为父母在子女的语言习得过程中所做出的选择和策略以及儿童语言习得的效果是可见的,它与家庭语言政策之间是一种作用与反映的关系[6]。不同于其他范围内的语言政策,如政府、学校或者宗教组织,家庭语言政策没有显性的管理和成文的语言规章制度,只存在基于语言实践和语言信念的语言选择问题[7]。
目前,中国家庭语言政策研究才刚刚起步,针对裕固语家庭传承的研究阙如。本文以家庭语言政策理论为基础,就具体的裕固族家庭怎样看待裕固语,家庭成员是否愿意将裕固语传承下去,裕固族家庭的语言实践是怎样的,特别是对家庭成员之间的语言使用及语言实践背后的原因进行一些探索。
二、数据收集
(一)研究对象
我们通过熟人介绍,选择符合下列条件的一个裕固族家庭作为裕固族家庭语言使用和裕固语传承研究的个案。具体的选择标准包括:1.该家庭在裕固族聚居区生活,思想观念上受汉族聚居区的影响相对较少;2.该家庭的主要家庭成员(或主要家庭成员之一)能够熟练地使用裕固语,具备裕固语家庭传承的环境和条件;3.该家庭中有一个学龄前儿童或正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有家庭语言选择和使用的需求;4.家庭成员愿意参加研究。根据上述条件,也从便于深入研究的角度出发,最终选择了肃南县城一个裕固族家庭(妈妈是裕固族、爸爸是汉族)作为研究对象。
(二)数据收集方式——访谈,家庭语言实践观察记录,家庭拜访
对参与调查的这个家庭,我们自2019 年3 月底到7 月底陆续收集了三方面数据:(1)通过访谈家长,了解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家长的语言意识形态及他们对小孩语言能力培养方面的看法和努力;(2)通过家庭访问,深入受访家庭,切身体会家庭的语言使用环境,就所观察的语言现象与家庭成员交流看法,进一步了解家长对小孩语言学习的看法以及小孩语言学习和发展相关的信息。(3)通过家庭语言实践观察记录表,了解其他家庭成员与小孩在一起、家庭成员之间、以及一家人在一起时的语言使用情况,内容包含具体的时间段小孩和谁在一起,祖父母、父母与小孩在吃饭、陪小孩玩耍等过程中用什么语言/哪些语言交流,小孩的语言能力描述(如是否能够熟练使用语言,是否有语言混用、语码转换等),父母与祖父母以及父母之间交流用什么语言?他们说裕固语时小孩是否能够听懂?小孩使用裕固语的频率、小孩听不懂裕固语情况下的语言交流策略等。
访谈遵照访谈对象的意愿用普通话夹杂当地汉语方言进行。调查结束后,作者对访谈、家庭访问以及家庭语言实践观察记录表三方面数据进行对比和核实,并分析语言实践背后的原因。该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该家庭的父母均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在肃南县城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且在养育小孩阶段,祖父母中外公外婆,尤其是外婆,有很大程度的参与。平时家中常住人口为外婆、爸爸、妈妈和小宇。外婆讲东部裕固语和当地汉语方言,爸爸讲当地汉语方言和普通话,妈妈讲东部裕固语、普通话和当地汉语方言。从父母的民族构成来看,这个家庭属于典型的裕固族姑娘和汉族小伙通婚形成的裕汉家庭。
表1 家庭成员基本情况表
三、研究发现
综合分析访谈、家庭访问以及家庭语言实践观察记录表数据,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一)丰富的家庭语言环境为小孩双语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
这个家庭中东部裕固语、普通话和当地汉语方言并存,家庭语言环境丰富。爸爸是汉族,不会讲东部裕固语,爸爸与妈妈、爸爸与外婆之间,他们交流时一般使用当地汉语方言,一家人在一起吃饭时也主要用当地汉语方言交流。爸爸、妈妈都会讲当地汉语方言和普通话,小宇看动画片、玩玩具时,会说普通话,与爸爸妈妈交流过程中偶尔也使用普通话。外婆和妈妈都会讲东部裕固语和当地汉语方言,但外婆与妈妈之间、外婆与小宇之间、以及妈妈与小宇之间,在交流时基本都使用东部裕固语。小宇与爸爸妈妈在一起,或者与外婆和爸爸在一起时,能够自然地进行语码转换,跟爸爸说当地汉语方言或普通话,但跟妈妈或外婆说话时就转成用东部裕固语了。受家庭语言环境和实际语言实践的影响,小宇在家中自然地习得了东部裕固语、普通话和当地汉语方言。
(二)祖辈提供了主要的东部裕固语输入
这个家庭生活的社区属于裕固族聚居区,但是据家长反映,周围会讲东部裕固语的人已经不多了,平时大家交流时以讲当地汉语方言为主,而普通话则主要是在机关单位和学校里使用。父母上班后,小宇由外婆照顾。两人在家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外婆与小宇主要用东部裕固语交流。而两人在家在一起的其他时间,主要是小宇在家玩耍以及看动画片时,小宇才会较多地使用普通话。小宇玩玩具和看动画片的时间大约有两小时。玩耍时,他会拿着玩具,比如小汽车或积木,一边玩一边用普通话自言自语。看动画片时,他喜欢模仿动画片中的话语,这时候外婆问他问题时(外婆习惯使用东部裕固语),他会用东部裕固语回答。有时他高兴了会夹杂普通话和当地汉语方言给外婆讲动画片内容。妈妈也会讲东部裕固语,但白天大部分时间上班,下班后尤其是晚上,与小宇在一起交流时,主要也用东部裕固语,偶尔用普通话和当地汉语方言。
(三)普通话在家庭中使用频率和比例较少
这个家庭中祖辈不会讲普通话,父辈能够流利地使用普通话。但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普通话使用频率和比例并不如东部裕固语和当地汉语方言高。在问及为什么不太和孩子讲普通话的时候,妈妈和外婆都反映,小宇在家里也是会讲普通话的,电视等现代媒体对孩子影响较大,普通话接触得比较多,不用学就会了,孩子要学的话,很快也就学会了。
四、讨论——家庭语言实践背后原因分析
(一)家长对孩子语言学习方面的期望影响家庭语言的选择
家长十分清楚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的地位,知道普通话是学校教育中的教学媒介语。他们希望小孩学好普通话,同时也希望小孩能够掌握东部裕固语。妈妈选择让小孩学习裕固语,一方面是因为她觉得多学一门语言对小孩是有好处的,另一方面是因为裕固族会说裕固语的越来越少,因此希望小孩不要把裕固族的语言忘了。
以下是访谈片段。
访谈片段1
作者:你对孩子的语言学习,你和你老公是怎么想的?
小宇妈妈:我们一直就觉得,孩子不仅仅要学习汉语,因为现在汉语的话,现在多媒体的接触,孩子们经常看电视呀啥的,经常接触得比较多,根本就不用学,他就会,但是孩子要是多掌握一种语言,我觉得对他的这个思维能力呀各方面肯定以后都有很大的帮助,还有就是也是我们裕固族现在就是因为说语言(裕固语)的人越来越少,会说的说得好的就更少了,所以我就一直想着让他也别把我们这个民族的这个语言给忘了。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的话,我觉得确实是对孩子的思维能力各方面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好处。
(访谈时间:2019年3月31日)
访谈片段2
作者:你和你老公在培养孩子语言上有没有什么分歧?
妈妈:没有。我和我老公经常说,孩子多学一门语言,对他的思维、智力方面都有好处。
(访谈时间:2019年4月20日)
郭龙生强调,推广普通话,无论是对于方言地区而言,还是对于民族语地区而言,都是在其基础上增加说普通话这样一种能力。这不是一个替代过程,而是一种赋值过程。[8]本研究中,妈妈把语言也看作一种资源,她认为普通话是要学的,普通话小孩很快就会掌握,作为裕固人,她希望小孩学好普通话的同时,也应该学习和掌握裕固语。
(二)家长对语言学习的认识影响家庭语言的管理
妈妈和外婆认为孩子平常接触普通话的机会多,学起来比较快,甚至不用学就会。妈妈谈到自己是先学的裕固语,后来到学校上学才学的普通话。在学校说普通话,在家里说裕固语,两种语言就都会了。妈妈注意到普通话对东部裕固语的学习有一定影响,认为环境以及家长对裕固语学习的重视对小孩的语言发展都很重要,家长说汉语多了,孩子就不怎么说裕固语了。因此,妈妈和外婆在与小宇交流时,都有意识地刻意和孩子说东部裕固语。
以下是访谈片段。
访谈片段3
作者:(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小孩子学裕固语是不是很快?
妈妈:小孩学得很快,但是学完就忘了。因为大多数孩子都没有这样的语言环境。尤其是县城的。家在牧区的,平时(裕固语)接触的比较多,县城的大多是上了班的人,他们以前上学、外出,好多人都不会说(裕固语)了……能够听懂都已经算比较好的。
作者:你觉得孩子目前语言发展得好吗?
妈妈:目前为止,(他)语言发展得比较好。他现在就是也是因为我觉得受动画片啊这一类的影响比较大。有时候他说的时候就会加汉语,我就给他说你好好说,反正这样用裕固语一给他说,他就用裕固语说。反正在家多数时间交流他都是用的裕固语。他自己就知道,跟他爸爸、跟他奶奶说时,他就很自然地转变为汉语,跟我和我妈妈说的时候就转变为裕固语了。他好像现在自己已经知道了,三岁过了。
外婆:现在虽然文化部门说的裕固语要好好学,要加强裕固语学习,但是爸爸妈妈不重视,爸爸妈妈也好、爷爷奶奶也好,一直跟孙娃子说汉话,爸爸妈妈也说汉话……家里去爸爸妈妈也不给自己的娃娃说母语,奶奶爷爷也不说了,他小娃娃哪里带来的环境呢,他不可能嘛。
(访谈时间:2019年3月31日)
访谈片段4
作者:你的孩子几岁开始学裕固语的?
妈妈:学说话就开始了。一岁多两岁的时候,开始说话的时候,裕固语、汉语都说。
外婆:他不会说话的时候,我们就经常给他讲,他听懂听不懂,会说不会说,我们就说的是裕固语。
妈妈:他肯定也是自然而然这样听的,就学会了。
外婆:但是汉语不需要给他教,他自然就会了。
妈妈:因为汉语,电视……这个媒体多媒体这方面,就是普通话最好的老师,学得快的很,那个动画片什么的,他有时说汉语,他都说的都不是方言,直接说的就是普通话。我们其实也没有人教过,但是他就自己会了……其实就是包括裕固语也好,普通话也好,他都是通过自己的那种倾听,那种灌输,他就自己自然而然就学会了。
(访谈时间:2019年4月20日)
访谈片段5
作者:那你要跟奶奶您交流时,是不有些裕固语你也说不上?
妈妈:我那个日常的那些裕固语我全都能说上,但是像民歌呀那个史诗里面的有些,就是古老的语言,古语,那种语言,可能还得让妈妈解释一下我才能知道。因为那种语言,像那种古语……我还不会,还需要学。
外婆:我的小姑娘(小宇的小姨)对我的孙娃子特别好,她来跟我的孙娃子说汉语,我就骂她。
(访谈时间2019年4月20日)
(三)语言使用习惯会受与之交际者的影响,进而影响语言传承力度
外婆和妈妈是裕固族,她们对裕固语都有深厚的感情。妈妈在访谈中谈到,她在与外地来的专家学者的接触中,认识到语言对于身份认同、语言传承对于文化传承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给小宇报户口时用了小宇自己的裕固语名字,妈妈认为这样做的话,别人从名字就可以知道小宇是少数民族。就语言交流而言,妈妈认为年轻一辈(会裕固语的话)与家中长辈在一起交流就应该用裕固语。但妈妈和外婆也提到,现在很多老人,孩子(孙辈)说汉语,虽然他们(祖辈)自己裕固语讲得好,但平时说汉语说习惯了,就不说裕固语了。
以下是访谈片段。
访谈片段6
作者:你觉得你会这门语言,现在传承的过程中,给你自己带来什么好处吗?
妈妈:我自己是我这个年龄段中语言、民歌比较好一点的,现在给我好像就是精神上的一种鼓励吧,因为平时跟别人在一起,别人会说,你说得这么好,你唱的这么好,民族的语言现在传承的如何如何时,他们这样说的时候,我自己也感觉就越来越想学,越来越想学好……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接触的像保护民族语言、保护民族文化,像外面来进行研究的人,接触的人比较多,给我讲的比较多,就觉得就应该在这种时候就应该去好好地学,好好地去传承。
作者:你家孩子有裕固语名字吗?
妈妈:我的小孩有裕固语名字,前面姓,然后点,后面跟上裕固语名字译音,这样别人知道你是少数民族。
作者:你哥哥的孩子裕固语说的怎么样?
妈妈:县城里待的时间长,爷爷奶奶汉语说多了,孩子不怎么会说了。
(访谈时间:2019年3月31日)
访谈片段7
妈妈:裕固族县城里,现在大多用汉语交流。
外婆:比如我的小丫头,裕固语说得很好,但是她有时候给我说汉语,我就也说汉语了。
妈妈:是本能的那种反应。是习惯问题,别人跟你说裕固语,你也就说裕固语,别人说汉语,你也就转换成汉语交流了。
(访谈时间:2019年4月20日)
访谈片段8
作者:(问外婆)您跟孩子交流的时候,他跟您大部分时间是用裕固语说还是汉语?
外婆:裕固语
作者:那他跟你说汉语,你也能听懂是吗?
外婆:能听懂,但我和他一起蹲下(待在一起),他不多说汉语,说的都是裕固语,再一个他从说话以前我跟他一直交流就是用裕固语,他听懂听不懂,我都用裕固语。
妈妈:可能就是孩子一种习惯吧,比如说他跟我妈妈在一起,他自然而然就会说裕固语,然后换到他爸爸他奶奶,他就会自然而然就说汉语。包括我们也是这样,其实,如果我跟我家里的人用汉语交流的话,我会觉得很别扭,会觉得很难受。还会觉得有点不尊重大人,比如大人用裕固语跟我说,我用汉语去回答的话,就有点那种不尊重。
(访谈时间2019年4月20日)
五、结语
语言实践是家庭语言政策的一个重要环节。家庭语言政策的相关研究表明,语言的保持、转换甚至流失都是在具体的语言交流中实现的[9]。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近年来,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很多家庭开始使用普通话,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空间在家庭领域也受到挤压。邬美丽、陈歆莹、刘宏宇和李琰、尹小荣和刘静的研究发现,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范围、使用人口呈下降趋势,甚至出现语言转用/母语传承断代的情况。[10-13]王浩宇以甘肃天祝藏族自冶县的两个家庭语言使用个案为基础,深入分析藏语在当地藏族家庭中的使用与传承状况,研究发现家庭中核心语言人的语言态度与行为对家庭语言环境的影响巨大。[14]本研究的结论与此相似。
从本研究收集的数据可以看出,与普通话和当地汉语方言相比,裕固语是弱势语言,其在家庭中的传承,除了需要具备良好的家庭语言环境外,家长的语言行为、语言态度、语言意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小孩的语言选择和语言使用,家长能否有意识地进行家庭语言规划,并坚持和小孩使用裕固语,对实现裕固语家庭代际传承有非常重要的影响。Dǒpke认为上学之前(一般为3~4岁)是一个人一生当中最重要的语言形成时期,奠定了一个人人生最重要的语言基础。[15]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这个裕固族家庭中东部裕固语的保持和传承是很好的,但小孩未来的语言发展是否会像母亲、外婆期望的那样,普通话和东部裕固语都能熟练使用,现在还不得而知。
裕固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只能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来保持和传承其本族语言和文化,相关的裕固语音视频教学材料极度匮乏,加上裕固族人口稀少,裕固语保持和传承难免会面临一定的困难。在本次与这个裕固族家庭的访谈中,小孩母亲和外婆多次提到,周围很多人裕固语已经退化,不怎么说甚至不会说了。小孩上幼儿园、上小学后,一些家长担心孩子说裕固语会影响普通话的学习,不想让小孩学习裕固语,如此一来,一些原先裕固语说得好的孩子,逐渐不说裕固语了。这种情况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
Gafaranga的研究发现,父母语言意识形态、语言实践对儿童早期的语言习得有很大影响,但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与外界语言社交增多,他们的能动性也会反过来影响家庭语言政策。[16]此研究仅调查了肃南县城的一个裕固族家庭,该家庭还是一个裕汉家庭,父母受教育程度较高,外婆和妈妈都会讲东部裕固语,对小孩东部裕固语学习抱有很高的期望,小孩年龄尚小,家庭核心成员对家庭语言政策的确产生了决定性影响。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其他裕固族家庭,他们的家庭语言政策是怎样的?他们的家庭语言政策可以分成哪些类型,其成因又可以分为哪几类?这些都需要进行研究。此外,上幼儿园、上小学的裕固族小孩,周围环境、同伴、老师对其语言使用有何影响,裕固族家庭的家庭语言政策是否会因此发生一些改变?裕固语在家庭中的保持和传承是否因此会受到影响,这些也需要更多研究者更深入、更广泛的调查研究。期待今后有更多这方面的研究,从而深化我们对裕固族家庭语言政策及其影响因素的认识,并能够以此为依据,做好语言资源管理,做好家庭语言政策的引导,科学合理地开展相关的语言和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