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固族“吴”姓“白”姓户族
——“巴岳特”初探
2020-07-06钟进文
钟进文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北京 100081)
裕固族曾较长时期保留古老的部落(又称“家”)组织,每个部落由若干户族(氏族)组成。据上世纪50年代社会历史调查资料显示,1949年前后裕固族大概有10个部落、29个户族(后来学者调查比这个数目要多)。每个户族的名称又起着“姓”的作用。现在裕固族通行的单字汉姓,都是由这些本民族姓氏名称音译或意译而来。裕固族姓氏来源多种多样,这种多种多样的姓氏来源说明,裕固族内部蕴含有丰富的多元文化。笔者之前试图通过此类研究,旨在提倡开展裕固族内部文化多样性研究,唤起裕固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观”,进一步丰富和激活裕固族文化。本文是继“裕固族钟姓户族——”钟鄂勒“来源考”之后的又一篇,请批评指正。
一、裕固族吴姓白姓分布状况
吴姓户族分布在操蒙古语族语言的裕固族当中,自称“巴岳特(bajad)”,而且只分布在五个家和大头目家。
五个家的姓氏户族有3个,即
姓氏 户族名称顾顾令娜合苏斯安安帐吴巴岳特
而在大头目家部落当中,白、吴两个姓氏都来自“巴岳特(bajad)”。大头目家,东部裕固语称“西盖尔道”,即大部落的意思。据介绍,大头目家的户族都是从其他部落迁来的青壮年,定居后形成部落,并学会讲东部裕固语(即恩格尔语)。
大头目家的姓氏共10个,即:
姓氏 户族名称安安帐苏苏勒都斯孟蒙戈勒(或翁戈勒)高鄂盖尔(或埃给尔)郭巩格拉特(从亚拉格家迁来)杨亚纥拉格妥托鄂什(从贺郎格家迁来)贺霍尔勒白、吴 巴岳特
另外3个部落当中则只有“白”姓户族来自“巴岳特(bajad)”。如:
东八个家有7个姓氏户族,即:
姓氏 户族名称安安帐兰兰贾克(或兰恰克)常常敏或常曼(史称“赤闵”)高鄂盖尔郭巩格拉特妥陶赫西(或托鄂什)白巴岳特(或白亚提)
杨哥家有4个姓氏户族,即:
姓氏 户族名称安安帐郭巩鄂拉特高鄂盖尔白巴岳提(或巴亚特)
裕固族作家铁穆尔介绍说:巴岳特·塔乌鄂托克(bajad tavun otʼok)属于操蒙古语族的西拉尧熬尔人。汉语叫做“五个马家”。巴岳特·塔乌是“五个巴岳特氏族”之意,“塔乌”是东部裕固语“五”之意。而“五个马家”是以讹传讹的说法,因为“塔乌”是“五个”之意,有人便理解为交纳5匹茶马,所以叫做“五个马家”。实际上这个部落自清到民国始终交纳23匹茶马,并无交纳5匹马的历史。
“巴岳特·塔乌”部落游牧于梨园河以西,与大头目部落、赛尔丁部落、浩尔开部落隔河相望。……(部落)中心在榆木山附近的金窑寺、红湾、大滩。民国时该部落人口减少到300多人。新中国成立后,在上世纪50年代划阶级成份时,巴岳特·塔乌部落成份较高的牧民都被划分搬迁到了大岔牧场。
这个部落因处于东部和西部两种尧熬尔(裕固人,笔者注)的交界地带,两边风俗习惯均有影响,这里的大多数人都会讲两种裕固族语言(即突厥语和蒙古语)。现分布在肃南县大河乡的大滩、红湾、光华、大岔牧场的部分地区、皇城镇马营西城村、大河乡政府所在地、皇城镇政府所在地和县城红湾寺镇。①
铁穆尔先生的介绍为我们认识吴姓和白姓氏族提供了重要信息,即巴岳特·塔乌是“五个巴岳特氏族”之意,“塔乌”是“五”之意。
二、“巴岳特”来源探析
笔者通过梳理相关资料认为,今日裕固族中的“巴岳特”与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氏族——伯岳吾氏(蒙古语读作bayăd,或bayid)有密切关系。
元史专家刘迎胜教授认为伯岳吾是一个引起许多元史研究者注意的氏族,因为它不但是蒙古部落的一个分枝,还见于康里、Yemek 和钦察人中。伯岳吾又有伯牙兀忒、伯要歹、巴牙兀惕等异写,皆bayăd一字同名异译。蒙古语谓“富”为bayan(伯颜),Baya’之名来自bayan(伯颜)之蒙古文复数。从名称判断,这是蒙古氏族。伯岳吾氏散见于各族,就像今天在哈萨克族和柯尔克孜族人中都可以发现乃蛮部一样,是研究文献所失载的蒙古、达旦部落迁移、分化历史的绝好材料。
按拉施都丁的划分,蒙古伯岳吾氏为迭列列斤蒙古,居地在薜凉哥水两岸,《史集·部落志》中有专节记叙。《元朝秘史》记载,成吉思汗十三世祖朵奔篾儿干时代(辽初),伯岳吾人马阿里黑因贫困,以己子向朵奔那颜换取鹿肉。这一支伯岳吾人从此成了蒙古部贵族的世仆。十二世纪末,蒙古部内两大贵族集团,乞颜氏和泰赤兀氏为争夺蒙古部汗权而发生十三翼之战时,伯岳吾氏加入成吉思汗之第八翼。
关于康里、Yemek 和钦察人中的伯岳吾氏,刘迎胜教授认为,由于伯岳吾的名称来源于蒙古语“富”这个词的蒙古语复数形式,所以Yemek等西方突厥部落中的伯岳吾氏不可能是土生土长的突厥氏族,它们一定与东方的其他蒙古人有某种联系。在各种伯岳吾人中,玉理伯里与Yemek 两部居地相近,此二部中的伯岳吾人之间有密切关系。②
至于康里人中的伯岳吾氏,我们还很难判断他们究竟与蒙古伯岳吾氏,还是与玉理伯里(或Yemek)伯岳吾氏关系更密切些。从程矩夫《伯牙乌公墓碑》称康里为幙北旧族,以及《元史·海蓝伯传》所记载的克烈部中的康里人看,康里人中的伯岳吾氏可能与蒙古伯岳吾部有关。如果情况果真如此,则我们可以设想,最初的伯岳吾人可能有两枝,一枝是蒙古伯岳吾,另一枝是折连川按答罕山伯岳吾。这两支伯岳吾人之间可能有两种关系:一是分别出自不同的祖先。由于伯岳吾的名称来自一个极普通的蒙古语词汇“伯颜”(富),所以不同的蒙古部落都有可能独立地采用这个词作为自己的部名。这样的话,蒙古伯岳吾与折连川按答罕山伯岳吾同名只是出于偶然。另一个可能性是这两枝伯岳吾人都来自同一个时代的额儿古纳·昆的伯岳吾氏族。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蒙古伯岳吾氏与折连川伯岳吾氏之间的分离,也许在成吉思汗之第十三世祖朶奔蔑儿干时代以前(辽初)已经发生。因为在《元朝秘史》中所出现的用孩子与朶奔伯颜交换鹿肉的伯岳吾人和后来参加成吉思汗十三翼之战的伯岳吾氏,都只是蒙古伯岳吾氏。《元朝秘史》闭口不言其他各枝伯岳吾氏,这反映出草原蒙古人与其融入突厥部落和同族之间,因地理距离增加而关系淡化的趋向,总之伯岳吾人的起源应在东方,它们融入突厥部落的历史,是蒙古、达旦人向西迁移过程中的几个片断。③
从上述梳理我们认为,裕固族中的“巴岳特”应该是历史上的伯岳吾氏,而且今日裕固族中的所有“巴岳特”户族都属于蒙古部落的后裔。因为虽然历史上也有伯岳吾氏进入康里、Yemek 和钦察等突厥部落当中,但是根据前人研究,这些突厥部落基本在公元十二至十三世纪陆续西迁到亚洲西部。
另外,今日操突厥语的裕固族部落中的“白”姓来源也能说明这一问题。资料显示,操突厥语的“白”姓主要分布在裕固族亚拉格部落和呼郎格部落中,资料显示,亚拉格部落又分为“阿克亚拉格(白亚拉格)”和“哈拉亚拉格(黑亚拉格)”两大户族。他们住牧在巴岳特塔乌和阿日乃曼以北的地方,摆浪河两岸到红崖子、新坝、暖泉以及走廊北缘的戈壁沙漠包括东西海子一带。后来牧场缩小住牧地域略有变化。操突厥语的裕固族部落中的“白”姓有两支,其中属于亚拉格部落的居住在明海南沟一带的“白”姓自称“阿克达塔尔(或阿克鞑靼)”④,属于呼郎格部落居住在前滩和莲花一带的“白”姓则自称“斯娜”⑤。如:
?
三、“伯岳吾氏”与裕固族“吴”姓“白”姓关系
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伯岳吾氏”为什么在裕固族当中分化成“吴”和“白”两个户族?我想,这可能是偶然因素所致。前面铁穆尔先生已经解释过,巴岳特·塔乌是“五个巴岳特氏族”之意,“塔乌”是“五”之意。裕固族中的吴姓可能是取“塔乌”的音译或意译;白姓则取“巴岳特”的音译或意译(无论音译还是意译和百家姓中的吴和白非常接近,裕固族汉语姓氏基本都是这样形成的。之后举例的满族白姓来源也是如此),由此分化出“吴”和“白”两个户族。当然,更多的户族取“巴岳特”的音译或意译而形成“白姓”户族,只有“处于东部和西部两种尧熬尔的交界地,风俗习惯均有影响,这里的大多数人都会讲两种西拉尧熬尔语言(即突厥语和蒙古语)”⑥的裕固族取“塔乌”的音译或意译而形成“吴”姓户族。
虽然这只是笔者的一种推测,但是结合其他材料还可以进一步探讨。2012~2013年间曾留学土耳其攻读博士学位的裕固族博士郭梅又对分布在今日裕固族各地方的部落和户族进行了方言土语方面的调查。调查访谈对象基本为当地60~93岁,精通母语且对本民族历史文化比较了解的裕固族老人,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田野调查形成了《裕固族部落和户族分布情况》一文。其中与“巴岳特”相关情况如下。
大河乡韭菜沟红湾村和大滩村:Bayad tavın 五个家-Ancaŋ(安江),Bayat(巴岳特),gurina(顾丽娜)。
关于五个家有两种称呼,本部落的人自称五个家为Bayad tavın,而周边尤其说西部裕固语的村民称五个家为Bayotoq。
大河乡雪泉片大岔村:Yaðlaqar 亚拉格家-Ancaŋ(安江),Duman(杜曼),Yaðlaqar(亚拉格),Bay⁃ad tavýn;五个家-Ancaŋ(安江),Bayat(巴岳特),gurina(顾丽娜)。
在与该村裕固族老人访谈中了解到该村的裕固族1958~1959年从大河雪泉片的松木滩村,韭菜沟片的红湾,大滩,东岭,西岭,光华等村迁来此地,所以现在该村五,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在懂自己母语的同时也会说另一种民族语言和汉语,还有很少一部分裕固族人懂两种民族语,还有会说藏语的⑦。
郭梅调查和铁穆尔的介绍是相吻合的,而且也部分印证了笔者的研究。
同样的情况在其他民族当中也存在。胡振华先生在《哈卡斯部落的划分与黑龙江柯尔克孜族姓氏的来源》一文中介绍说,1980年暑假,他在黑龙江富裕县县城(富裕镇)、五家子村和七家子村作田野调查时,在调查当地语言、历史和民俗的过程中曾记录了韩淑贞同志用富裕柯尔克孜语唱的一首名叫《爱马歌》的民歌。胡先生认为歌词中的“达本”是蒙古语“五”的意思,它是哈卡斯族萨盖部落和别勒德尔部落中一个小部落的名称,在富裕县柯尔克孜族中转音为“吴”姓。歌词中的“嘎普韩”是别勒德尔部落中一个小部落的名称,在富裕县柯尔克孜族中转音为“韩”姓。歌词中的“额其克”在哈卡斯语中读作“依切盖”,是“肠子”的意思,在富裕县柯尔克孜族中转音为“常”姓。歌词中的“赛音”是蒙古语“好”的意思,在富裕县柯尔克孜族中转音为“蔡”姓。歌词中的“别勒德尔”也是哈卡斯族中的一个部落名称(推测是“狼”的意思),在富裕县柯尔克孜族中转音为“郎”姓。歌词中的“格尔额斯”既是古代叶尼塞柯尔克孜的族名,又是较普遍存在于哈卡斯族哈斯(卡钦)、萨盖和格孜勒等部落中的一个小部落名称,“格尔额斯”在富裕县柯尔克孜族中转音为“司”姓。这就是今日黑龙江省富裕县柯尔克孜族的几大姓的基本来源。⑧
据资料介绍,满族白姓之一也来自巴岳特。祖上出自布里雅特巴尔虎(今呼伦贝尔以北得尔布尔镇一带),清康熙初年南迁归附清廷。最初被分在盛京正红旗蒙古佐领、都京牛录下任职。到嘉庆24年又被迁至辽阳城东太子河北岸界官屯驻防,改为正白旗。当时该家族有兄弟5 人是今辽阳巴岳特家族祖先。抗日战争时期该家族走出一位著名抗日英雄“白乙化”将军,曾任八路军第10团团长,1941年壮烈牺牲。今天巴岳特家族子孙繁盛,分散在辽阳、锦州、沈阳等地,大多姓白,也有姓巴。⑨
总之,通过上述论述可以归纳如下:裕固族当中的吴姓和部分白姓户族,自称“巴岳特(bajad),“巴岳特”与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氏族——伯岳吾氏(蒙古语读作bayăd,或bayid)有密切关系。伯岳吾是一个引起许多元史研究者注意的氏族,因为它不但是蒙古部落的一个分枝,还见于康里、Yemek 和钦察人中。“伯岳吾氏”在裕固族当中演化成“巴岳特·塔乌”是“五个巴岳特氏族”之意,其中“塔乌”是“五”之意。裕固族中的吴姓可能取“塔乌”的音译或意译;白姓则取“巴岳特”的音译或意译,由此分化出“吴”和“白”两个户族,
今日裕固族中的“巴岳特”户族应该属于蒙古部落的后裔。因为操突厥语的裕固族亚拉格部落中的“白”姓则来自阿克达塔尔(或阿克鞑靼)。
注释:
①铁穆尔:《裕固民族尧熬尔千年史》第124页,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年。
②刘迎胜:《西北民族史与察合台汗国史研究》第50页,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③刘迎胜:《西北民族史与察合台汗国史研究》第68-70页,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④铁穆尔:《裕固民族尧熬尔千年史》第125页,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年。
⑤高自厚,贺红梅:《裕固族通史》第203页,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年。
⑥铁穆尔:《裕固民族尧熬尔千年史》第124页,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年。
⑦郭梅:《裕固族部落和户族分布情况》,待发表。
⑧胡振华:《哈卡斯部落的划分与黑龙江柯尔克孜族姓氏的来源》,《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年第6期,第52-54页。
⑨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260002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