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问题的思考

2020-01-17李倩

河西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研究生学术论文

李倩

(甘肃能源化工职业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失范行为已广泛引起教育界、学术界以及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研究生作为我国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的主力军,关系到我国科研水平的有效提高、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随着研究生人数的持续增多,其学术道德失范现象已严重影响了教育事业的纯洁环境。如果不能有效阻止学术道德失范行为,任其自由发展,将会对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大打折扣,学术进步受阻、社会诚信缺失、社会发展和民族创新能力也会有所降低。为了全面把握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状况,本文从研究生失范表现形式入手,以发现研究生学术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入探析问题产生的根源,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表现形式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便利,同时也助长了人们的惰性。人们在信息化社会中受到各种功利思想的诱惑,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失范行为,研究生的学术道德也在所难免的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经研究调查发现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表现主要为以下几方面:

(一)论文抄袭现象严重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部分研究生为了多出研究成果,提高效率,利用当今互联网收集信息的形式,查阅文献、搜集内容,对已有成果进行抄袭、剽窃或者再加工,组织修改成自己的话语体系作为自己的最终研究成果。或者直接从别处粘贴文章而不注明引用观点的出处,也不检验所抄内容是否合理恰当,从而造成论文严重抄袭的现象。[1]学术界“诚信缺失现象已不容忽视,因为它将影响科学自身的发展和公众对科学的信任”“造假被认为是学术研究中最不可原谅的错误”。[2]以2019 年2 月翟天临博士论文抄袭事件为例,他被授予的“博士”之帽是通过抄袭他人之作而获得的,所谓“欲戴王冠,必承其重”[3],没有认真研读学习,凭借篡改他人劳动成果而得到的结果最终使翟天临人设坍塌,一败涂地。还有的研究生则采取更为便捷的方式,试图将国外学者的外文成果翻译整理后美其名曰自己的研究成果,从而产生学术道德失范的行为。

(二)论文一稿多投多发现象频繁

研究生在读期间不仅要注重学业的精修,还需要发表与专业相关的论文,有些学校或者专业则对发表的论文有更高的要求。而众所周知,现今文章的审稿时间一般较长,周期从几天到几个月参差不齐。研究生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为了节省时间及时发表出文章,采取一稿多投多发,将同一篇文章同时投给多家期刊杂志社,或者在未经审稿人了解的情况下,在多个期刊上发表相同或相似的文章。[4]这些不良行为严重违反了学术道德的规范,不仅是浪费杂志编辑人员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也容易引发期刊之间有关知识产权的纠纷,损害购买者的利益,使购买者对出版物重复无味的内容失去兴趣,使出版期刊杂志质量逐渐降低。

(三)凭空捏造论文虚假数据

研究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时需要具体的实验或调查数据以支撑整个文章的内容,而由于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做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或者在实验的过程中,为了达到预期的实验结果,则采取主观判断的方式伪造、篡改数据,盲目套用无关的图表,在没有得出实验数据或者数据有误的情况下,臆造实验数据画出图表中的曲线趋势;或者根据自己分析讨论的具体需要修改实验所得的数据。[5]另一方面,在利益的驱使下,为保证学业顺利完成,拿到学位证书,采取“走捷径抄近路”的方式,弄虚作假,篡改、伪造数据,得出理想中的调查结果,造成科研记录不能准确地反映社会真实现象,掩盖了原始数据真实的客观问题,严重违背了科研的严谨性与科学性。

(四)学业成绩获得途径不当

有的研究生由于自身科研能力较低,没有按时完成学校规定发表的论文数量,为保证顺利毕业,拿到学位证,有时会抄袭他人研究成果。而另外一方面,在利益和金钱的诱惑下,代写论文的出现则成了一种“专业化、便捷化、市场化”的不良风气。学位论文的检测日益严格,一些研究生不愿潜心搞学术研究,而是通过花钱找“枪手”代写论文,提供虚假论文发表证明,用金钱打造出研究生学术道路;还有一种研究生则是通过帮助他人代写论文,从而获取一些蝇头小利;或者在未参加任何科研创作的情况下部分研究生意图搭便车,在他人的研究成果上附上自己的名字,所有这些行为都严重损害了学术道德的纯洁性以及高尚性。

二、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主要成因

任何一个行为的产生其背后都有不同的原因,认真分析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主要成因,是提出应对策略最终解决问题的前提与关键,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归纳:

(一)研究生自身专业匮乏,道德修养不高

研究生的学习钻研更具有专业性、针对性,在一定的研究领域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资料,撰写论文的过程就是学习锻炼的过程,要紧扣研究主题,把握整体结构,语句衔接恰当。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研究生具备耐心、毅力,有求知欲、探索欲。而部分研究生将上学的目的视为增加就业机会的砝码,求学的功利心日趋增加,表现出心浮气躁,不愿独立思考撰写论文。因此采取机械性地索取他人已有成果来填补自己的学术空白,对学术道德不屑一顾。众所周知,学术道德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底线,是所有科研工作者都应遵循的基本守则。研究生对学术道德规范的认知不够,使他们没有从内心深处真正认识并接受,只有当强制执行时才按其规定遵守。学生自身专业水平和道德修养的不足是造成学术道德失范的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原因。

(二)学校学术教育规范缺失,培养制度不够完善

当前学校缺乏统一的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意识淡薄,学校监管力度不够,由此造成了研究生在论文开题、答辩等一系列环节趋于形式化。研究生学位的获得成为学术研究及能力的证明,公开发表的论文则被认为是体现专业能力的方式。研究生参与的各种高校科研奖励标准中,有一系列的测评条件,里面明确提出所需研究成果的数量,致使部分研究生为了得到更多的奖励,而更加看重在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的数量,从而轻视了论文的质量。学校对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行为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惩罚,实质上是对其行为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此外,研究生导师对学生监管教育不足,仅凭借课堂内容和研究生论文写作时的宽泛指导,时间和精力的有限,都造成了一些学生在学术道德上的缺失,使得自律性相对较弱的学生在投机取巧的路上越走越远,导致其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产生。

(三)社会风气不正,学术环境充满功利性

研究生在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受到来自社会的影响。随着科技地不断冲击,新鲜事物地频繁涌现,研究生以其较好的接受能力,接触认识未知事物。通过互联网等快捷方便的查询途径,即可获知一些浅显的、流于表层的知识,却很难意识到此种行为无法真正了解知识的精髓。在这种快节奏和强压力的双重冲击下,不良的社会风气正严重侵蚀着学生的学术环境,意图击破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底线。唯利是图、金钱至上、追求物质享受、投机取巧等社会上出现的不良现象使学校不可避免的受到污染,导致一些学生心浮气躁,不能潜下心来做研究。面对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和就业的压力,这些不良的社会风气试图通过各种渠道影响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使研究生学术观念淡化,学习动机充满功利色彩,从而逐渐远离学术道德规范。[6]

三、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应对策略

通过分析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表现形式和成因,使我们能够有针对性的采取合理的方式解决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加强研究生自身专业知识学习,提升道德修养

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和学术道德修养不止是一个简单的学术问题,更是一个影响广泛的社会问题。强化研究生对学术理论内容和态度的认识,对他们进行学术形式规范训练教育,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问题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善于在研究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写作特色,提高撰写论文的能力;并养成检索信息的习惯和文献阅读的能力。从根本上做到自律,提升自我道德修养,明确学术道德的价值尺度,在学术的过程中明确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吸取“慎独”的观点,切实提高研究生学术道德水平和学术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逐步形成研究生的学术诚信意识,真正有效防止各种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

(二)完善学校相关教育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

学校是研究生学习生涯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才能保障研究生以多种形式,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学术研究。引导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主动学习,让校园充满浓郁的学术研究氛围。丰富学校学术评价方式,以多种测评方式的综合指标来评价学生的科研能力,而不是单调的通过发表论文的数量作为唯一评判的标准。以导师为引领榜样,率先起带头模范作用,用师德师风去感染、引导学生,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学术道德修养和崇高的学术情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严师”方能出“高徒”,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充分发挥其教书育人的模范作用,不断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独立的创新能力。[7]导师“是研究生学术的引路人,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是高等教育水平的把关者。”[8]从论文开题到答辩,导师严格把关,并加大抽检力度,从源头上坚决杜绝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失范行为。通过建立、健全学校相关管理和监督机制,发挥导师教书育人的作用,强化落实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教育,从而防范并遏制研究生学术道德不端的行为。

(三)净化社会风气,消除学术环境功利色彩

创建良好的社会氛围,净化文化环境,有助于淡化研究生对金钱和物质的认识,消除学术环境的功利色彩,使研究生在潜心研究学术的氛围中自觉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同时加强市场监督管理制度,确保市场秩序井然有序地开展,约束和保障公平竞争地正常进行,使论文的发表做到量与质的双向保证。在发现有研究生学术行为不规范时,学术监管部门应及时采取合理恰当的方式启动调查程序,对其进行处理解决。通过结合社会不同学术部门的共同监督执行管理,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学术研究规范及学术成果认定制度体系,从而保证研究生对整个学术活动的透彻认识,从思想上坚决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并及时纠正学术道德不规范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竞争环境,为提升研究生学术道德水平奠定基础。

四、小结

学术道德规范是我国高等学校教育发展的根本保证,是学术研究的基本前提。研究生作为我国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对象之一,其学术道德行为在学术界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对研究生做学问、钻理论的自身要求与环境氛围也提出了更高、更严的标准与条件。对内,要不断加强研究生自我教育,不断提升自身道德修养,提升学术道德水平;对外,一方面要保证学校教育制度的更新完善,加强导师为人师表、育人育才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要保持良好的社会风气,充分发挥学术监督机制的重要作用,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只有做到如此内外兼修,才能更进一步提升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水平,在思想与行为上兼并,抵制学术腐败的不良行为,以积极的态度、勤勉的行为、求学的精神,为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创造更加美好的学习天地,为我国的教育发展事业创造更加纯净的学术氛围。

猜你喜欢

研究生学术论文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