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措施研究
2020-07-04吴锦全
吴锦全
摘 要:小学高年级数学有着更加抽象与难以理解的特点,很多在小学低年级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也有可能因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成为“学困生”。在新课改背景下,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在工作者去努力分析班级内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更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培养学习数学知识的良好习惯。本文就针对小学高年级数学学科中,班级内部“学困生”的转化措施进行研究与讨论,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学高年级;学困生
引言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许可本身就具有诸多挑战,是一门复杂且概念性较多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一个问题没有处理好很容易影响到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努力思考,对传统教育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既要一视同仁,又要尊重学生的特殊性,深入分析问题,积极寻找“学困生”转化的有效措施,让班上的每个同学都能融入到高效数学课堂之中。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的现状分析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束缚下,教师通常以成绩论英雄,因此不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学习方法的引导,因此在授课过程中由于缺乏兴趣,一些同学容易出现课上积极性差、神游、开小差等问题,不会的知识点越来越多,逐渐丧事学习信心,好一点的学生虽然成绩不行但他会努力前行,但还有一些学生则的直接以不在乎或报复的心态去看待课堂,出现课上嬉笑、大闹等问题,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学困生在行为和思维上都不能很好的约束自己,在他们眼中学习这件事可有可无,而教师往往会采用任务强压的方式引导其学习,这样学生依旧处于被动地位,效果不佳。
二、“学困生”成因分析
(一)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来说尤为重要,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育,如果学生在家里体会不到幸福感,则会对其弱小的心灵造成伤害,严重的可能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因此作为家长必须要以身作则,约束自己的行为,身体力行对孩子进行正面引导。
(二)学校因素
在现阶段的小学教育中,同一位数学教师可能会负责一两个班级的数学教学工作,需要照顾的学生数量较多,难以抽出时间对某一学生给予特定帮助,再加上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导致教师既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实际需求,又提不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在加上传统教育思想尚存,教师与家长过度重视学生学科成绩,给学生过多的压力,“学困生”因成绩不好也不受老师的喜欢,所以逐渐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个人因素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有着各种各样的特殊性需求,传统的教育模式不是人人都能适应,加上学生在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一些学生很容易跟不上课堂进度,学习质量提不上来,知识点记忆不连贯,无法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甚至一些学生片面的认为数学知识就是书本上的,生活中并没有过多用处,慢慢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耐心,易产生抵触心理,如果教师与家长不对齐进行及时引导,情况很可能愈演愈烈。
三、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转化措施研究
(一)激发其自信心
针对学困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教师应以提高学生自信心为首要,再去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从“学困生”的角度来说很难对自己反感的一门学科很难产生兴趣,成绩不好的他们在班级大环境下也想展示自我,去体现自我价值,但由于在学科学习中没有长处所以就把这股子劲用到了不正确的地方去吸引教师与其他同学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应为“学困生”创造更多表现机会,在授课过程中多将目光投射到他们身上,用一些簡单的问题为其提供展示机会,让其他同学看到“学困生”的改变对其有新的认知,使“学困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参与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也随之提升。
(二)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以兴趣为突破口
传统教学方法不适合对“学困生”的引导,因此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融入更多的生活化元素,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其带入到数学课堂之中,提高“学困生”的参与度。比如在五年级上册的《多边形面积》中,教师可以先让“学困生”去寻找生活中的多边形,让他们把这些多边形带入到课堂之中,为大家展示你的发现,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思考自己家中或生活中的那些物品是多边形,在授课过程中以其所带来的物品为例进行授课,从而起到吸引学困生注意力的效果,使其更积极的学习相关知识,与此同时教师应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困生”作答,让其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在实践中去感受数学的魅力,去体验答题后的成就感,去感受同学掌声所带来的荣誉感,逐渐转变其对传统课堂的认知,促进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应切实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注重学生能力与兴趣培养的长期性,多花精力问学生所需、想学生所想,采取有效措施开展趣味性分层教学,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拉近师生距离,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与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索南东知.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19):93.
[2] 宗高才.浅析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J].都市家教月刊,2017(11):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