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活动中诚信教育的渗透
2020-07-04王博
王博
摘 要:诚信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学生的良性成长和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意义重大,老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需要抓住诚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积极将这一教育环节与学科教学实践活动相联系,以此来实现学生的良性成长和发展,保障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之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对此,本文以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活动为分析对象,了解诚信教育深度的相关策略及要求,以期为促进中学体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活动;诚信教育渗透
一、引言
诚信教育主要以诚实守信为着眼点,结合以诚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坚持对学生的教导引导,在理解和尊重学生的过程之中保证学生能够真正的做到实事求是,讲求信用。在长期教学实践时,有一部分老师只关注理论知识的学习,无视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以及引导,最终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前期的教育教学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于这一点在体育教学中呈现的尤为明显。对此,体育老师必须要注重教学理念的革新,明确诚信教育的重要作用及优势,真正的实现这一教育环节与学科教学活动之间的完美融合。
二、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中诚信教育的现状
结合上文的相关分析不难发现,诚信教育对构建高效课堂、实现学生的良性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但是有一部分老师没有意识到诚信教育的重要价值和作用,所采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终导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严重缺失,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之中出现了开小差以及不及时复习的现象。尽管体育教学的难度偏低,只需要学生完成不同的体育锻炼实践活动,但是对于一些自控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来说,在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之中也存在许多的不良行为。有的学生不愿意承担责任,在产生错误之后相互推诿,无法对个人的错误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和理解。这种缺失诚信的现象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长期以往就会导致学生出现欺骗同学,欺骗家长以及欺骗老师以及在考试中作弊的行为。
三、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活动中诚信教育的渗透策略
为了践行素质教育并推动新课程改革,对于我国农村中学体育老师来说必须要抓住诚信教育的重点和核心,明确学生的中心地位,采取言传身教的形式来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让学生能够产生更多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意愿,主动接受诚信教育和引导。
(一)加强概念认知
之所以会出现上文之中的相关问题,主要在于学生对诚信教育的理解和认知非常浅显,没有意识到诚信学习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对此,农村中学体育老师需要针对这一现实条件,通过简单实例讲解的形式来让学生对诚实守信这一重要的人生理念有一个客观的认知,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诚实守信的行为习惯。比如在乒乓球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乒乓球比赛来进行实例教学。有一名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的过程之中出现的失误,但是裁判没有看见,这名运动员立即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尽管在这场比赛之中没有取得良好的成绩,但是获得了全场观众的认可以及欣赏,这名运动员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就是诚实守信的精神。老师可以这种简单案例讲解的形式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对诚实守信的本质有一个深入浅出的理解和认知,从而主动的在个人社会实践的过程之中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
(二)注重遵守游戏规则
在农村体育教学实践时,有一部分老师以体育游戏的形式为依据,在引导和鼓励学生的过程之中保障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不可否认,游戏教学符合体育这门学科的本质要求,对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大有裨益。为了实现诚信教育与中学体育教学之间的完美融合,老师可以在前期教学实践时留出一部分的时间解读游戏的规则,要求学生在游戏参与时必须要遵守规则,通过这种形式来体现学生的诚实以及守信。另外如果学生在游戏参与的过程之中因为个人的自控力不足出现了违反游戏规则的现象,那么老师需要进行严厉的惩罚,通过这种形式来让学生意识到遵守游戏规则的重要性,老师应该站在宏观的角度坚持学生的中心定位,明确不同游戲规则的设置要求,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参与积极性来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及优化升级,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教学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保障体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综合提升,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四、结语
在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活动之中诚信教育的渗透尤为关键,老师需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分析诚信教育的重要价值以及核心内涵,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践行素质教育,实现学生身体素质的稳定提升,充分体现体育教学的重要价值和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永东. 探析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与渗透途径[J]. 体育风尚,2018(8).
[2] 毛维娟. 农村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 考试周刊(61):110.
[3] 郭彬. 德育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 考试周刊,2016(92):113-113.
[4] 孟帅. 论德育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 文体用品与科技(24):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