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分析
2020-07-04周爱琴
周爱琴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教育教学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加强对原有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案的改革和优化,融入素质教育,以核心素养为主题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本文主要针对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以及教学形式进行分析,希望能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理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1引言
初中数学作为初中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以及数学能力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核心素养作为最近几年来的热门话题,在国内教学活动中吸引了广泛的关注。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要求数学课堂能够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及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在数学课堂中融入情感和氣氛,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培养专业综合性的人才。需要加强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究,明确初中数学课堂采取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2数学核心素养概述
素质教育理念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逐渐深入人心,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要求以及性格特征,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实现因材施教和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坚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在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个人终身发展相关的数学思维品质以及关系能力即为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据分析、直观现象、数学运算、逻辑推理、数学建模以及数学抽象六个方面的内容。在数学课程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是需要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基础知识的奠基,打好数学思维基础,使得学生能够从数学的角度进行问题的发现、分析以及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能够适应当前数学学科教学的内在需求,顺应教育教学改革的潮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3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策略
3.1在教学设计中引导核心素养的培养
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时,可以将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制定适合初中学生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案。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会对课程的内容和框架进行预习,实践课程的开展也结合教师制定的主题及讲述的方法来进行。在数学课程中过度重视章节的重点、难点以及基础知识,但是却忽略了不同章节的价值取向差别,仅仅对学生接受数学知识的情况进行检验,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教学设计的最终目标是价值取向,所有的教学活动的发展都需要围绕价值取向的目标来开展,从中能够体现学生正确的培训方向以及成长方向。所以,在实际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不同学科的文化取向问题,建立学生对数学教学活动的正确认识,提高学生理解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基础之上,可以通过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对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处理,提高知识点的应用水平,而不是为了成绩而学习。教师需要结合初中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特点,为学生提供开放和自由的信息平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协作探究能力。
3.2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是学生初中阶段开展学习的重要组成内容,如果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养成优良的数学学习习惯以及数学学习思维,将会影响数学的持续学习,需要增强初中阶段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从而才可以帮助学生全方位的提升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在进行认识三角形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自行动手进行操作,将剪刀裁剪出的三角形进行所有角的拼接,以证实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学生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亲自体验到借助辅助线将所有角拼接到一起的方法,而且还可以在推理几何和几何转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的培养数学思维,让学生能够知晓辅助线所具备的功能,把握集合相关知识所具备的非转变性格转变性特征,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度和层次感,为后续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3.3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学科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时不时地找出数学的相关理论。但是,在传统教学体系当中,教师将思想大多局限在教材中,缺乏对周边数学教学资源的挖掘,存在被动学习的问题。学生缺少在生活中应用数学及发现数学的能力和意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增强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使得学生可以跳出原有教材、文字和公式的局限性。所以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合到一起,为学生创设生活化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增强学生问题解决的意识。
3.4转变教育教学策略
学生核心素养是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体现,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可以帮助学生有效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数学问题。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原有的认知为基础,尽可能地选择有效真实的问题进行引导,使得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在实际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数学文化熏陶以及思想方法的渗透,引入数学文化可以改变原有教学模式单一和落后的局面,调整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例如,将数学时引入到勾股定理部分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显著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帮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点的同时,渗透相应的文化和数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更加深刻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后要督促学生进行一定量的练习,以巩固学生已经建立起的逆向思维能力,通过习题练习不仅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自身的逆向思维能力,而且可以有效地使学生加强对当天所学的课堂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4结语
在初中阶段开展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能够与新课标中的相关规定相一致,还可以紧依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全方位知晓核心素养相应的特性与关键性,并主动把其与数学加以融合,才可以冲破原本的教学思维,从而在无形中辅助学生提升其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吴传红.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实施要点[J].考试周刊,2017(46):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