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阜阳乡村旅游地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研究

2020-07-04代标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1期
关键词:阜阳传统文化

摘  要:淮河儿女的勤劳智慧在历史的积淀中形成了阜阳大地农村优秀的传统文化,其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机遇下与乡村旅游的和谐发展是促进阜阳地区农村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对振兴农村事业,解决“三农”问题,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潜力等诸方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阜阳地区乡村旅游地传统文化尚未在本地社会经济发展中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虽然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一定的保护,但优秀的传统文化大量的流失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鉴于阜阳地区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本文重点对阜阳地区乡村旅游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做详细探讨。

关键词:阜阳;乡村旅游地;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

1乡村旅游地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的意义

1.1乡村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背景

乡村旅游文化产业以乡村特有的乡土景色为特征,最早发源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西班牙,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乡村旅游产业已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相反,亚非拉国家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则水平较低,而我国的乡村旅游产业,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经过改革开放的迅速发展。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产业已发展到鼎盛时期,形式各异,百花齐放,乡村旅游产业已成为许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为许多农村地区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产与生活水平。

1.2鄉村旅游地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的意义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许多专家学者对此做出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并从很多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如李敏提出深入发掘乡村旅游产业中的文化因子,建设美丽乡村;再如陈娟娟提出乡村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是利益的合理分配,核心是所有者、投资者、经营者关系的协调。而现实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传统文化在过度的商业化冲击之下难免有流失的风险。因此为了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应把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良性互动发展。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中保护、开发、发展传统文化,同时为其赋予新的内涵,使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发展。传统文化对游客的吸引也是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同时也能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作出贡献。目前阜阳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已初见规模,抓住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机遇,在乡村旅游地的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突出特色,深入挖掘乡村文化,把乡村旅游产业做大做强。

2阜阳乡村旅游地传统文化现状

2.1乡村生态保护较差,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淮河大地沃野千里,水网交错,阜阳地区优秀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很多游客流连忘返,本地80%的旅游资源在农村,特有的农村风光吸引着很多外地游客来此观光,但游客的激增带来的喧嚣打破了乡村原有的宁静,垃圾随处可见、绿植遭到破坏,脆弱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开发者未能全盘考虑、很好的保护传统文化因子,相关部门管理缺失,政策未能一以贯之等是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2.2商品化过度,乡村本土文化缺失

阜阳特有的乡村劳作是其旅游中的亮点,浓厚的生产生活气息颇能引起游客驻足,纺线、织布、柳编、垂钓、西瓜节、采摘节等是阜阳乡村旅游发展中涌现的地方特色,这种特有的劳作方式颇具魅力,然而受到城市文明的冲击,乡村文化的过度商品化倾向严重,开发者为了逐利将乡土文化包装再展示,欲通过这种方式挖掘更多的乡土文化,甚至将其搬上舞台集中向游客展示,而这些舞台化的表演艺术,却失去了乡土文化的原汁原味,而开发者关注的则过多是盈利,在利益导向的趋势下,人们不知不觉的忽视了乡土文化的本质和精髓,因此过度的商品化使是乡村文化的传承意义被改变。

2.3乡村文化建设城市化,乡村传统丢失

阜阳具有与很多地方别样的乡村建筑,如淮河沿岸的庄台人家可谓是自然与历史的活化石,这样的民居开发价值很大,可以极大的凸显其与城市文明的差异,增加游客体验的新鲜感,但随着近年来的拆违拆旧行动,加上乡村旅游的不断开发,旅游地的城镇化进程加快,房舍越来越高大上,这显然极大的改变了当地人的人居环境,但与此同时也揭开了乡村旅游地的神秘面纱,神秘、淳朴的乡土气息渐行渐远。土味没了,乡土文化向城市文化慢慢转化。

3加强阜阳乡村旅游地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的路径选择

3.1完善管理制度,加强乡村环境保护

在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制定与本地乡土文化相适应的地方法规保护制度,严肃处理一些造成传统文化流失的行为,同时严格约束游客,让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产业开发者、经营者、游客与当地群众共同保护乡土文化。切实保护好最原始的生态环境和最质朴的人文环境是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最大的助力。合理利用乡村旅游资源,相关职能部门在项目的审批上必须做到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文化传承等和谐共生,尊重历史文化的发展规律,不能搞一刀切、盲目上马项目,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将传统的乡村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并重,产品开发时,重点做好文物、人文历史、古迹等的保护,特有的风俗文化等要尽力保持原貌,以保护的目的去开发方能做到可持续发展。

3.2挖掘本土文化,避免商品化

民俗文化是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可参与性非常强,因此在乡村旅游项目开发中,要重点设计部分关于本土文化的内容。如阜南县地城镇枫柏岗景区,专门设计农事体验区,诸如纺线、织布、推磨等,还有一头小毛驴专门配合你去体验一把推磨磨面的生产活动,可以让游客亲身参与进来,切身体验民俗文化,最大限度的愉悦身心。让游客切身体验农事的辛劳,获得学习的动力,游客反响较好。

3.3打造乡村特色产品,突出文化品位

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中打造特色必须融入文化内涵、整合和挖掘传统文化因子。选材、加工、包装等方面,都要有文化特色,彰显本土文化品牌,如阜南的郜台板鸭,现在已发展成为一家规模企业,成为安徽十佳特产、安徽省著名商标,真正做到了“郜台板鸭、香飘万家”,原料选自蒙洼地区散养的番鸭,从选材到加工、包装,地方文化元素丰富,极大的满足了游客追求自然之美的心理诉求。

3.4传统与现代结合,凸显传统

乡村旅游的项目开发应在乡村文化的基础上展开,如果将五星级宾馆搬到乡村旅游地,必将大煞风景。原有的人居环境不能随意拆除,否则乡土气息很可能荡然无存,但这并不等同于乡村旅游地的开发只能因循守旧、遵照传传统,而是应将传统文化中的不足摒弃,将现代文化中的适合乡村旅游的东西请进来,将传统与现代结合,使其更吸引游客。如阜南县地城镇枫柏岗景区,白天的千亩荷塘到了晚上却变成了盛大的音乐喷泉盛会,极具震撼力。这是在自然景观保留的基础上,深度挖掘植入现代元素,运用现代技术结合当地环境,设计新奇巧妙。此外颍上的八里河景区也是这方面的典范。

3.5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服务“三农”

“三农” 问题的根本是农民问题,农民是农村发展的主体,因此农村旅游发展更要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意识。相关部门可针对本地特色产品、饮食文化的开发与设计等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农民朋友大多文化水平较低,进而加强对其专业知识的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本地民俗文化、服务技能等为内容进行培训。有针对性的培训可使农民拥有一技之能,进而助推本地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3.6注重传统文化,发展地方特色经济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开发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投入,再加上生态环境的保护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对阜阳这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资金引进是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大事。政府应大力宣传,正确引导,优化投资结构,逐步建立起政府投资为主导,社会投资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资渠道,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局。

政府在项目的设计上要树立全局意识,与发达地区优势互补、互通有无。他们有资金,我们有资源,只有协同发展、合作共赢,才能让乡村旅游拥有更大的发展舞台和生存空间,在重视资源共享的基础上进行资源整合,打造本地区特色经济,实现本地区乡村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亦可把乡村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结合起来联合开发。比如城市旅游与乡村旅游合作并举,颍上县在八里河迪沟等景区游客络绎不绝的同时,不惜重金打造管仲老街、尤家花园及故居,城乡并举、相得益彰,城市旅游与鄉村旅游齐头并进,旅游业及相关产业收入相当可观。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切记盲目开发,必须突出特色与重点、稳步推进,否则极大可能是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进而增加政府和人民的负担。

4. 结语

乡村旅游产业的开发中传统文化的丢失或面目全非的包装是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破坏。眼下相关部门虽然在乡村旅游地对传统文化采取了一定的保护措施,但更多的是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时至今日社会各界只有切实树立起保护意识,让我们为子孙后代谋长久、记深远,注重乡村原始生态与人文环境的保护,把保护与开发做到实处,才能使乡村旅游与传统文化保护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传喜,唐代剑.信息时代乡村旅游地空间演变特征——从地方空间到流动空间[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8(03)

[2]  滕珍珍.后审美时代乡村旅游地的墙绘设计——以广州为例[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8)

[3]  江添宇.乡村旅游地依恋度的研究初探[J].市场周刊,2018(08)

[4]  杨荣彬,车震宇,李汝恒.社区居民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比较研究—以环洱海地区喜洲、双廊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6)

[5]  代标,陈超,安徽乡村旅游地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研究 [J].中国商论,2019(03)

作者简介:代标(1984.09—)男,汉,安徽阜南,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文史与干部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安徽省阜阳市党校系统科研课题(阜阳乡村旅游地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FYDXKT201924

猜你喜欢

阜阳传统文化
阜阳民间剪纸艺术的审美性及传承发展探析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浅析阜阳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未受监督之权难免被舆论妖魔化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