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导入,以趣促读
2020-07-04李志嫦
李志嫦
【摘要】 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名著导读课一直处在可有可无的状态,老师不愿意上或者照本宣科上,学生不愿意听或者提不起对名著的阅读兴趣,另外家庭和社会的不重视也降低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语文统编教材中加入必读名著导读的篇章,一方面是要提升名著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是给教师上名著导读课提供具体的方法指导。我们首先要更新教师教学观念,丰富教师的名著知识体系,接着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另外通过多元化名著导读让学生亲近名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名著导读课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有效实施。
【关键词】 统编教材 名著导读课 有效实施 多元 促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8-094-02
统编教材和以往的教材相比,删减了原有的课文数量,增加了名著导读篇章,每学期推荐2本必读名著和4本自主推荐名著,这样算下来,一学期下来,学生需要读完6本课外名著,这些名著的内容丰富,主题深刻,对学生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教师本应该把教材用足用活,引领学生有效阅读名著,使学生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提升语文素养。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何读好名著在新教材使用后的较长时间内仍存在弱化、无序的情况。学生对阅读名著或轻视,简而化之;或惧怕,避而远之,究其原因,有以下三点:
1.以往长期应试教育下,老师喜欢满堂灌,只重点教授考点,对于需要慢读细嚼的名著,很多老师不愿意花时间引导研读,而且不少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也缺乏深入阅读体悟过程。
2.家庭中缺少阅读名著的氛围和空间也是造成学生轻视名著阅读的原因。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除了让孩子在家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还为孩子安排一些辅导补习任务。面对语文学习见效不如数学、外语等显著的状况,甚至產生语文学多学少一个样的错误认识。
3.影视剧或者其他媒体由于盈利需要对名著进行娱乐性的改编也影响了学生对名著内容的正确认识。学生比较熟悉的名著知识很多是来自根据名著改编的影视、游戏、漫画等,这些改编作品多数以商业盈利为目标,为了迎合大众口味,有的搞笑、搞怪,情节、人物形象、思想情感等被修改得面目全非。
针对这些原因,作为一线语文老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名著导读课是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包括了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发展和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和理解,要培养和强化这些素养,我们可以从以下这几方面去改变:
一、更新教师教学观念,丰富教师的名著知识体系
结合统编教材的在名著阅读上的编排变化,语文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语文教师不能被分数的指挥棒牵着走,而应该有学生的全局发展观,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要做好自己的名著知识储备,熟悉名著,多积累有关名著的背景资料,形成对名著的评价和判断,才能有上好导读课的底气。利用群文阅读与比较阅读相融合的方法,有效训练学生思辨能力,提升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如:利用课内文篇切入,引导学生掌握赏析微型小说、短篇小说的方法,从课内走向课外,用同一作者相同文体、不同作者相同文体、多篇微型小说、短篇小说进行比较阅读赏析。再有,利用同一话题的多篇时评文章,让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比较阅读,分组进行点评,有效培养学生思辨思维,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在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阅读媒介多样化已经成为现实,乃至未来发展的趋势。这一变化也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教学“线索”繁多,不仅涉及文字、图表、音视频等内容形式,还涉及多种媒介形式间的切换及各种网络工具的使用。例如我们在导读课中引入更多不同形式的关于名著导读的媒介,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方式获得对名著的初步印象,激发他们对文本的兴趣,从而进行有目的的阅读和深入探究。
三、多元化名著导读让学生亲近名著
中学生由于性格特点趋于感性,偏于阅读冲动型,参与主体的阅读兴趣、习惯和技能各有不同,因此其目的不只停留于读书心得的交流,更在于促进学生读书,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才是主要目的。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我们采取了多形式促读的方式促读。
1.抓住兴趣点,吸引学生自觉主动阅读探究。每篇名著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对此也有精彩的评点。可以巧妙利用作为激发学生自觉阅读名著的抓手。如:为了吸引学生阅读《昆虫记》,可引用“这是一部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文中对100多种形态各异的昆虫细致入微的介绍,将人们带向一个神秘的世界。100多种形态各异的昆虫都长什么样子呢?它们怎么生活的?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他们的心灵才容易被触动,进而主动阅读探索,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学生被作品深深震撼,视野拓宽了,原本令人生畏的颇长篇幅也不再成为困难了。
2.利用节选课文,引导学生拓展阅读整部作品“名著导读”内容与同册中的课文密切相关。以九年级下册为例,名著导读中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联系课文是九上的《范进中举》。“导读”侧重对名著作品整体进行简介、评价,节选部分精彩片段并作点评,它只是名著阅读的一个导引,不能替代学生阅读整部作品。教材中节选的部分名著章节也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所涉及的内容而已,更是希望借课文学习激起学生探求原著的意愿。课文成为名著的一个点,让学生产生兴趣,再借助“导读”由点扩展到原著整个面,拓宽学生知识视野。这不仅合乎新课程理念,而且是名著阅读教学的一条既便捷又有效的途径。
3.开展专题活动,扩展阅读时空,增加阅读深度。名著阅读教学既需要教师课堂中有针对性、有重点的阅读训练,又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广泛深入的课外名著阅读活动来增强读书氛围,扩大学生读书时空。通过阅读竞赛、故事讲演、读书报告会、辩论会等形式多样的专题活动给学生提供交流阅读心得的机会。如阅读《西游记》可举行“我最喜爱的西游记人物”或“你觉得孙悟空和猪八戒谁更可爱”等为话题的读书讨论会。交流与争论满足了学生思考与表达的需求,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中产生的共鸣,有利于提高认识、增强兴趣。此外,还可以进行读书信息卡展示、亲子阅读、邀请专家学者开设讲座、指导学生制作名著评论宣传海报及演课本剧等方式,扩展名著阅读领域,开掘阅读潜能,增加学生名著阅读的深度。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教师在名著导读课中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多元化导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的海洋中获取知识,解决疑难,解读主题,收获感悟,让名著导读课成为学生们语文进步的阶梯。
[ 参 考 文 献 ]
[1]刘丽芝.初中名著导读在教学中的应用.杂文月刊:学术版,2014年第8期.
[2]陈建华.初中语文导读微课设计初探.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2016年第3期.
[3]宋丽娟.初中语文名著导读“三步走”策略.科教文汇,2019年第18期.
[4]黄雪莹.浅谈部编本初中名著导读选编变化及意义.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年第2期.
[5]张霞.浅谈初中语文名著导读课“导什么”.中国校外教育,2019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