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德育教学,提升小学班主任综合管理水平
2020-07-04石银华
石银华
摘 要:在小学阶段的教学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一直以来都是相关工作的直接实施者。因此,教师需要特别重视对学生们的教学管理,采用综合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以此综合性提升学生们的综合能力。所以,小学班主任教师,需立足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综合性教学管理工作,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对自我管理。也正是教师为学生们设计深度德育教学管理活动,应用德育思想润泽学生精神,切实提升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水平。
关键词:德育教学;小学;班主任;综合管理;水平提升
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们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增强学生的综合学习质量,教师需要整体性分析学生们的学习需要,进行有效的德育教学设计,从而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班级管理能力。为此,教师需要为学生们创建更加和谐的班级氛围,注重师生之间的友好交流。同时,教师应明确学生们的班级主体地位,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此外,通过教师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学生能够共同创建良性的班级文化,收获良好的管理效果。
一、营造和谐班级氛围,注重师生有效交流
在教师对学生们进行相应的管理期间,需要针对小学生这一具有活力的群体,进行综合性的教学管理方法设计,使小学阶段的学生和教师产生良性的化学反应。在这一时期的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们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对应非常旺盛的探索精力。因此,教师想要有效管理小学生,就需要实施相应的德育教学,以此为学生们明确良好的学习方向。通过将德育教学元素融入班级管理,可以使学生们能够和教师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有了教师为学生们设计这样的教学管理方法,不但能够美化班级共同生态环境,还能让学生们能够自由的、无束缚地进行思想表达,从而获得相应的沟通交流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关于“文明礼让”的知识时,就可采用生活化的教学形式,进行相关的教学指导,以此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沟通。教师需要首先为学生们讲解相关的德育教学内容,使学生们对“文明礼让”有更全面的认识。同时,教师按照学生当前的实际表现进行点评和分析,选取学生们特殊的生活案例进行分析和点评,使学生们能够“从善如流”,真正按照教师教授的相关德育思想要求,进行自我约束。此外,教师要求学生们在生活中遇到需要礼让的情境时,需要双方进行优化的交流和沟通,从而使整体更加和谐文明。通过教师和学生们有效的德育教学交流,可以切实提升学生们的德育水平。
二、明确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我监督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班主任教师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班级的管理中心。因此,教师对学生们的实际要求,就意味着学生会严格遵从的规定。所以,教师在教导学生进行相关德育知识学习期间,需要首先明确学生们的主体地位,而后结合学生们的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道德规范指导。教师希望通过为学生们讲解相关的德育知识内容,使学生能够有相应的自我监督意识,从而真正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因此,教师为学生们讲解相关的德育知识内容,可以有效提升学生们的自我道德标准,从而使其能够以更高的姿态进行自我约束,最终获得良好的小学德育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与人为善”的知识内容时,就可依照学生为教学主体,进行相应的教学内容设计。通过教师系统性的教学分析,发现学生们对于自身情绪的控制能力不足。因此在实际的班级活动中,经常会有学生不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最终导致自己和身邊的同学发生口角和冲突。为此,教师通过树立良好的学习模范,并教授学生相关的情绪控制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们的情绪控制能力。此外,教师要求学生能够针对自己的性格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记录自己一天中良好控制情绪的次数,从而切实提升学生们的自我控制和监督能力。教师施行的德育教学发挥作用,能够使班级管理更加有效。
三、共建良性班级文化,培养学生主人意识
从根本上进行班主任教学管理分析,施行德育教学能够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所以,教师为学生们设计共建性的班级活动,以此引导学生参与到班级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来,从而切实提升学生们的班级主人翁意识。有了教师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学生的相关活动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参考性,对应的学习更加有效。
例如,教师设计班级管理活动规范时,就可要求学生们全员参与到班级的管理过程中来,从而切实提升学生们的主人翁意识。也正是因为教师带领学生们设计相应的班级规章,使学生对创建集体文化有更深刻的印象。学生们会下意识以主人翁的心态,遵守相应的班级规章制度,从而切实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要求,对应教师的班级管理也会更加有效。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德育教学,需要教师结合学生们的实际需要,进行综合性的教学指导,从而有效提升教师的管理能力,并切实优化学生们的思想品德。
参考文献:
[1]海峰.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J].才智,2017(09):200.
[2]熊艳艳.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1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