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落实课堂设问精、准、扶
2020-07-04杨武碧
杨武碧
摘 要:主要针对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课堂设问存在指向性不明确,问题过于宽泛,问题无效等问题展开探究,以达到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课堂设问;落实精、准、扶
新的数学课标中提出要求:要注意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考、实践和探索,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一系列的实施都必须以老师不断地设问来开启。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指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巴尔扎克说:“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学科的钥匙。”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课堂设问落实“精、准、扶”策略是多么重要。那么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课堂中如何落实好课堂设问精、准、扶呢?为此,我从课堂教学环节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一、在课堂的引入环节中落实设问的精、准、扶
课堂引入是教学过程中的开始环节,也是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的重要一环。问题又是我们在教学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重要的导入方法。这一环节设置的问题作为学习的先导,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要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那么这样的问题设计,就不能泛泛而谈,要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酌取精要,设计出“以小见大,画龙点睛”的问题。如在教学《分数除法三》时,我设置了如下两个问题。
(一)谁能说说分数中的单位1指的是什么?
我们把一个整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这样的1就叫单位1。
(二)在我们学习分数乘法中,总是说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求这个数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如:操场上参加活动的总人数是27人,参加足球的人数占参加活动总人数的1/3,参加足球的有多少人?设问:那这里谁是单位1?并且将单位1分平均分成了几份?踢足球的人数占了单位1的几分之几?用什么方法计算?
这两个问题就很有针对性、启发性,能很快地“引人入胜”,使学生很自然地从温故旧知过渡到唤起新知的学习中来。
二、在教学新知环节落实好设问的精、准、扶
教学“新知”,即是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整节课中最重要的一环,它要求教师必须要达成相应的教学目标。所以我们要抓住本节课的教学的重、难点,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出科学、有效的问题。如何设置问题呢?(注重问题的逻辑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让学生在紧凑、紧扣教學目标的思维中完善认知结构,把知识点学透彻。当然根据教学目标,我把问题分成了两类。
(一)基础性的目标问题
1.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知识结构有一个完善的认识。如概念、公式、法则、题中的已知量、未知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等。
2.在此基础上能具备相应的解题技能
如:我在教学《分数除法三》时,基础性的目标定位为:能找出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分数除法问题。例:操场上跳绳的有6人,占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2/9。问操场上参加活动的总人数是多少人?我设置了如下问题。
(1)题中单位“1”是什么量?(操场上参加活动的总人数。)
(2)等量关系是什么?(操场上的总人数x2/9=跳绳的人数)
(3)解决问题的依据是什么?(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
问题设计很精准,逻辑性强,呈现了知识间的层层推进,以及在教学新知中体现了“扶”着走的教学思路。最终学生在逐一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掌握了解题方法,达成了教学目标。
(二)提高性目标问题
这类问题是指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能进行解释和重新组合,能综合应用,能独立思考,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借鉴等。它与基础性目标的问题是递进关系,只有在基础性目标实现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提高性目标问题的探究。
仍以“分数除法三”为例:踢足球的9人,踢足球的人数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1/3,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是多少人?
学生实现基础性目标,那么这道题我再次设问:
1.这道题的问题是求什么量?你是怎么求的?(求单位“1”的量,用方程来解答的。)
2.还有其它不一样的方法来解答吗?试试看。(除法)
2.请比较以上两种方法,归纳出求单位“1”的量有哪两种方法。(列方程或用除法)
让学生经历了分析、整理、归纳概括的思维过程,大大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知识应用环节落实好设问的精、准、扶
在这一环节,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那么我们就要设计出能体现学生能灵活应用综合知识的问题。为此,我在这一环节先设计了如下两道练习题。
(一)某月双休日共有9天,是这个月总天数的3/10,这个月有多少天?
(二)足球有27个,篮球的个数是足球个数的1/3,篮球有多少个?
让学生先审好两道题的题意后,我设计了如下问题:
1.这两道题的问题分别是求什么量?(第一题求单位“1的量”,第二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各自的解题方法是什么?对比后,请说一说。学生在说清这两道题的解题方法之后,再解答,就不容易引起思维混乱而做错题。至此,这节课的重点已突出,难点已经突破,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四、在课堂总结这一环节落实好设问的精、准、扶。
课堂总结也是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掌握内在联系,能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为此我设计的问题应着重体现在“扶”上。
如:1.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根据板书梳理本节课知识点的脉络。)
2.还需要有补充的吗?(查缺补漏)
3.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对后进生的知识强化)
总之,面对新课标,适应新课程,上好每一节课。那么每一节课的每个环节设计的问题都要落实好精、准、扶,只有这样才能使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过程更流畅、更完整,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这句话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车菲,王幸.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审计学课程案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05):240-241.
[2]黄俊昌.任务驱动 合作学习——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名师在线,2020(15):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