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媒体背景下微纪录片的发展现状

2020-07-04王刚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新媒体发展

王刚

摘要:近些年来,得益于国家广电总局对娱乐节目的限制以及对新闻、经济、文化、纪录片等类型节目的鼓励,我国纪录片市场迎来飞速发展。同时,为了迎合移动互联网时代和新媒体时代观众碎片化的需求,微纪录片在近些年来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微纪录片的典型特点以及在新媒体背景下微纪录片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新媒体;微纪录片;发展

尽管对于微纪录片的起源与界定还存在着不小的争议,但毫无疑问的是借助于新媒体的发展,微纪录片作为一种更加符合受众碎片化收视状态的记录形式,凭借其短小精悍、制作成本低、叙事平民化的特点,迎合了大批观众的个性化需求。

微時长:时间的大幅压缩无疑是微纪录片不同于传统纪录片的最大特点,以获得中国纪录片学院最佳微纪录片奖的《插旗》为例,其整个纪录片时长仅有四分十八秒。时间的缩短是为了满足观众对最短时间内获得感兴趣内容的碎片化需求,微博、微信、微电影等题材或者软件的兴起都是因为此。

微叙事:微纪录片中的叙事特色就是单义性,通过对单一主体内容的集中展现,运用镜头语言,引发观众对某一事件或现象的思考,并且往往给观众留下一个开放式的结局。以《故宫100》系列纪录片为例,每集的时间被压缩到只有5分钟左右,每集聚焦于一个焦点,向人们呈现一幅新旧世代交替的亮丽画卷。

微结构:受限于时间的限制,微纪录片的结构往往较为简单,叙事方式通常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借助于画面的快速展开,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解说纪录片的内容。由于微纪录片的主要受众会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来收看,故微纪录片的镜头运用主要集中在展示记录细节上。在微纪录片《中国梦的365个故事》中,每一个故事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将所要呈现的人物状态直观地展示在观众面前,通过小人物的变迁来展示“中国梦”的大命题。

(一)制作技术的平民化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从某种意义上打破了传统的单向叙事模式,普通的受众不再是无法发声的“沉默大多数”,他们也有了表达的权利。这也颠覆了传统的从精英到精英的纪录片拍摄制作模式,给纪录片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转机。

制作技术的平民化主要包括两大特点。一是指摄影设备的大众化,传统的纪录片拍摄要采用于大团队、多机位、长时间的模式,如此高的成本就将普通大众排除在纪录片的拍摄制作门槛之外。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终端、相机的普及以及像素的不断提升,给大众提供了很好的拍摄设备。近几年来,可携带相机的小型无人机的普及无疑进一步丰富了大众拍摄微纪录片的拍摄角度,大大提升了影片整体的观赏性。另一方面,伴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相关产业的成熟使得大众可以借助于电脑、手机上的相关软件轻松地完成拍摄作品的后期制作部分。

(二)生产模式的创新

不同于传统纪录片大团队制作、电视播出的模式,微纪录片发展依托于互联平台的出现,社交媒介生态的出现使得微纪录片获得了之前未有的生产模式。

UCG模式,也就是常说的“用户生成”模式,依托于社交平台,借助于用户创作者的创作提供第一手资源,其他用户在收看后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方式对有价值的创作内容进行二次传播。在传播的过程中一些用户会受到启发,针对相关内容进行二次创作与传播,从而推进相关内容的普及。PCG模式,与UCG模式相对应,专指那些具有一定专业化知识的用户利用自媒体手段分享其创作产品的模式,它往往会相对专业,在创作过程中也会更多地考虑受众的反馈,而不是仅仅依靠自身的认知和兴趣去进行内容创作。

通常认为,UCG与PCG两种模式之间没有严格的界线,最早的UCG模式创作者在一段时间的创作之后,可以转变为PCG模式。相较于UCG模式,PCG模式的创作者最大特点往往是已经掌握了成熟的变现渠道,可以借助于作品的传播获得经济报酬。纪录片在UCG、PCG两种新模式的带领下,依托新的社交媒介,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使得更多的人参与到纪录片的制作以及观看中来。

新媒体环境的到来颠覆了传统的传播环境,智能终端的普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带来了巨大的对碎片化信息的需求,这给纪录片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从来没有哪个时代人们对纪录片有着如此大的需求,也从来没有哪个时代有着如此严重的“娱乐化”倾向。对于纪录片行业的从业者来说,如何在保证深度的基础上,吸引更多人来观看纪录片,成为了所有人都要面对的重要命题。

猜你喜欢

新媒体发展
区域发展篇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