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地方党报采访策略研究
2020-07-04张萌萌
张萌萌
摘要:以网络技术为基础延伸出的新媒体对媒体市场产生了较大冲击,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其具有较快的传播速度且准入门槛低,但其带来更多信息资源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地方党报作为传统媒体与主流媒体的代表,在新媒体背景下既不应故步自封,也不应盲目从众;既要结合受众需求变化,又要固守本源以正视听,而采访作为获取新闻资源的重要方式之一,已经成为党报打出优势、维持气势的关键要素。本文就对地方党报在新媒体环境下做好采访工作的措施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党报;新媒体;采访策略
新旧媒体只是一个相对概念,不论其出现顺序先后与传播效率高低,要想还原事件真相以保障新闻真实性都需要开展采访工作,其实相对于准入门槛较低的自媒体来说,地方党报在新闻采访中更具优势,其不仅有专业团队与严格审核流程,更有侧重点与诸多社会资源,能够为记者提供更多便利条件。因此,党报工作者应做好采访工作,为党报内容编排与规划搜集可用素材,助力其在地方更具影响力与公信力的同时也要向新媒体平台发展。
从整体来看,党报的关键就在于其政治服务功能的体现,其主要不是以营利为主要目的,侧重于舆论导向作用的发挥以换取更多的社会效益。这只能说明党报不注重经济效益,并不是完全忽视的,所以其不仅要在复杂的媒体环境中面对新媒体带来的竞争压力,还需维持其舆论导向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党报要想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就需要思考传统运营模式中的不足,发挥创新精神,改变采访策略。
受众需求的变化是党报面临的大挑战,在新媒体出现前一般是传统媒体播报什么受众就看什么,在新媒体出现后,受众不仅能借助网络自行寻找想要的信息,各大网络平台还可借助大数据等技术为其推送感兴趣的信息,大大提高了受众的信息接收效率,带给其全新体验,并站在受众个体的角度诠释了信息服务如何以“人”为本。当前,为了保障与提升新闻影响力就需要党报工作者顺应受众需求的变化。党报工作者要积极利用新技术,缩短与新媒体间的技术差距,如《人民日报》就推出了网络客户端,在体现纸媒权威性的同时稳固进军网络阵地。
(一)针对采访对象的不同而采取差异化策略
首先,党报借助其优势资源接触与采访本土名人、领导比较容易,在采访过程中应趋向于平民化,可以将其突出贡献与成就当做采访的切入点,拉近距离,但在就新闻事件本身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应尽量规避与事件无关的内容,将其最为真实的生活状态表现出来,集中展示其淳朴作风与优秀职业操守,这样所搜集的采访素材更贴合受众需要;
其次,党报是群众与党之间联系的纽带,因此在采访前除了要做简单的了解外,更要在采访中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逐步走进其内心世界,有些受访者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在面对记者和录像设备时过于紧张,呈现出自我保护的状态,这时记者就需要通过一些简单的对话、用通俗化的内容逐步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从点滴话语入手实现深度交流,改善其紧张情绪,以平常心来回答记者的问题,以此获得最真实的新闻资源。一些记者自视清高,觉得和文化水平低的人沟通起来费劲,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内容,这种想法是错誤的。对于一个优秀的记者而言,要灵活处事、快速实现跨度转变,上要能与领导谈大事,下要能深入基层谈小事,尊重与平等对待每一位受访者。
(二)有效利用互联网
互联网的出现在极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党报工作者要借助其技术优势来提高采访质量。
首先是在新闻信息的采集上,记者可利用网络搜集信息,寻找可用的新闻线索,要着重提高信息处理能力,结合党报性质与受众需求进行具体分析;
其次,党报要进军网络阵地,就需要更多数字化的新闻资源,如图片与视频等,这就需要党报记者改变一人一笔的工作观念,在采访前做好摄影、录像工具的准备工作,借助相关设备来获取更多新闻资源,以适应网络用户的实际需要;
最后,记者应充分利用网络的交互性,拓宽沟通渠道,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使受众积极参与到话题讨论中去,为受众答疑解惑的同时了解自身不足之处,提高受众参与感与党报吸引力。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环境下党报采访工作需要创新,要在坚持发挥党报作用的同时,全面分析受众的需求变化,更有针对性地开展采访工作。在借助自身优势提升新闻质量的同时逐步向网络阵地推进,提高新闻影响力,发挥品牌效应,为自身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