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部编教材非连续性文本教学初探

2020-07-04尹秋侠

新智慧·上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部编教材非连续性文本语文教学

尹秋侠

【摘 要】从2016年版部编教材的投入使用开始,小学语文界就掀起了一轮新的思索。尤其是对先学习拼音还是先学习汉字的争议,甚至引起了全民大讨论。有的人认为这种改革打破了多年的传统,是一种创新,也有人认为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上来就学汉字太过困难。然而推行至今,先学汉字已得到了普遍认可。不仅如此,在小学部编教材中非连续性文本的应用也有所体现,这无疑让小学语文教学更加适应语文发展潮流。

【关键词】部编教材;非连续性文本;小学语文;语文教学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相对于“连续性文本阅读”的一个概念。我們所熟悉的记叙文、散文、小说等都属于连续性文本的范畴,这些文本有具体的情节有内在的联系。而非连续性文本则具有“间断性”,即它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文字性描述,而是通过一些表格、图式或者说明等逻辑并不严密的层次构成来表达某种目的。纵观当前的语文教学评价,试卷上对非连续性文本的考察频出,而我们的学生对待解答这类问题并不擅长。究其原因,和教师没能够积极适时的引导有直接关系。2011版语文新课标中指出,第三段学生应该学习简单的非连续文本,但是如果仅是从五、六年级开始学习,会错过很多关键期。因此,本文结合部编教材,研究从低年级学段就开始学习非连续性文本的方式。

一、汉语拼音教学中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有的观点认为非连续文本因为难度相对较大,所以会选择在小学五、六年级阶段再试图系统教授。其实这种想法是存在弊端的,因为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非连续性文本已经时常出现。更何况在具体的生活实际中,例如说明书、活动须知、游戏解说等已经充斥着小学生的生活,所以教师要在接触之初就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习。值得一提的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内容在小学一年级的汉语拼音教学时就有所体现,下面,就以《b p m f》这一课为例进行阐明。

本课主要是学习四个声母:b、p、m、f,教材中先是用声母b和韵母a拼合,标注出四个不同的声调组成不同的音节,并将“八、拔、靶、坝”这四个字的拼音用四副图片表示出来。这里用到的“-”和“→”表示的拼合方式就是一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体现,只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比较容易被教师忽略。之后又用发散性图式的方法,将四个声母分别和不同的韵母进行拼合,例如声母p就分别拼合了韵母a、o、i、u,并加上了不同的声调。这种非连续性文本的表达方式,让所学的内容更加直观,四个声母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也更加明显。紧接着结合插图“一家三口”,学习新拼合出来的音节“爸爸”和“妈妈”,既巩固了汉语拼音的教学,也加强了汉字教学的识记,一举数得。

二、图文结合的非连续性文本方式

图文结合的非连续文本方式在小学中低学段体现的最为明显。因为在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上,考虑到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那么彩色的美丽的图画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所以大部分语文课文也都可以当成绘本来读。但是,单纯的插图课文和非连续文本又有区别,这主要还是体现在文本的连续性上。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图文结合的文本就是非连续性文本,也就不能适用于这种教学方式。那么,什么样的文本是语文教材中显性的非连续性本文?以部编教材《口耳目》为例就可以进行解释说明。

这篇课文是部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的第三课,也就是说,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开学没有几天就会学到这篇课文的内容。毫无疑问,这篇课文不会是特别晦涩难懂的,但是它暗含着的非连续性文本概念却能够让学生受益终生。本课第一页图文结合方式简单,三个小朋友几丛花两只蝴蝶,再有就是“耳、目、口、手、足”这五个汉字。但是汉字出现的位置更有指向性,就比如“目”这个生字标注在小男孩的眼睛前,“耳”就标注的在小男孩的耳朵边,这和我们以往教学时单独出示一个眼睛,一个耳朵生动得多,也更容易让学生联系到自己的实际进行记忆。同样的对于生字“口”、“手”、“足”的学习也有明确的指向,这本身就能够促进学生的形象记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优势由此体现。

三、非连续性文本促进语文技能学习

小学语文部编教材中的“语文园地”模块是促进语文学习的好手段。在语文园地里,学生更多地学到的是一些语文的东西。而这些对小学语文学习有长足技巧性的知识,多数以非连续性本文的形式体现。也正是因为它指向的是偏重于小学语文学习的技能,所以掌握以及学会如何使用占了主导位置,而非是多么重视文字文学性的体现。例如在小学部编教材中,一年级下册的语文园地三和二年级上册的语文园地二中的“查字典”就是指导学生学习语文技巧的好材料。

语文园地三中的查字典主要是指用“音序法”进行查找,文本内容还是从“厨”字引入,思考该生字的意思,然后分条指导学习如何进行查字典。为了体现非连续性文本的直观,教材中将每一个步骤都进行了生活场景的“还原”。例如“厨”这个字是从课文里发现的,在配合插图时就用“放大镜”把这个字找出来,旁边放着字典,查到以后同样用“放大镜”指出它的音序和页码,最后再指向如何查找字意。同样的,用“部首检索法”进行查字典时也配合了这种场景还原的方式,指导学生先确定部首,再数剩下的笔画。明确标注出了“四步走”的方法,用“放大镜”突出重点。这种非连续性文本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事半功倍。

总而言之,在部编教材已经普遍推广开来的前提下,掌握好非连续性文本的学习技巧,既是顺应发展的要求,更是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内在需求。

参考文献:

[1] 夏侯雁鸿.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探析[J].学周刊,2019(20).

[2] 张淑杰.浅谈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35).

猜你喜欢

部编教材非连续性文本语文教学
大手牵小手,我们一起走
把脉汉字教学,凸显中国意趣
把握部编教材特点 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部编教材”教学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