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艺术:“玩转”低年级美术课堂
2020-07-04陆鹤婷
陆鹤婷
【摘 要】流体艺术也可以称为“浇注艺術”。色彩自然流动如水流一般无法预测的现象,正是流体画的魅力所在。它无需任何高超的技巧,材料可简单亦可复杂,这种简单易操作同时画面效果又相当出色的流体画逐渐被大众所熟悉,开始“玩转”美术课堂。
【关键词】流体艺术;道法自然;情趣培养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一经发布,立刻引起了学校和家长的高度关注。学校美育工作得到更多重视的同时,美育工作者们也潜心研究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学生实践中的获得感。学校美术教育不再拘泥于课本的知识内容及传统绘画工具,教师努力尝试各种可适用于低年级美术教学的工具,并积极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绘画脱离传统思维定式,不仅如此,教师之间也相互交流,积极分享经验。
一、吐故纳新:让新鲜事物走进课堂
在时间的横流中,艺术从来就没有停止它前进的步伐,不断地推陈出新。而学校的美术教育在这种大环境下,一次又一次地进行着变革。为了寻找各个年龄段学生最容易接受的艺术表现形式,教师们都在努力前行……这时候,流体艺术这种新鲜事物逐渐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流体艺术,顾名思义,流动的液体绘画艺术。作为现代抽象画中的一种,流体画采用了水油分离原理的染纸工艺,从上世纪或更早的时候开始,便被广泛地运用于民间艺术当中。让流体艺术进入课堂,从材料到低年级学生的具体操作都是切实可行的。不仅可以让学生认识色彩,也开启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新起点。一幅画的完成在很大程度上也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让学生从内心真正地爱上美术,也让教师从容地“玩转”美术课堂。
流体艺术具有以下特点:
(一)构图方式多样
流体艺术选用不同形状的画板、不同的画布,不论是拼接或是裁剪,都能达到不同的艺术效果。而流体画这种自然流动如水流一般无法预测的现象,正是流体画的魅力所在。
(二)绘画材料易得
现在的低年级课堂中,主要是用水彩笔、蜡笔等常规工具,经过对班上学生的询问与调查,笔者了解到低年级的学生对色彩有着超乎寻常的喜爱。从这一方面考虑,流体艺术完美地符合了对学生的各种动手操作、审美要求等。
流体画无需任何高超的技巧,材料可简单亦可复杂。有时只需一张画布和几种颜料就可以创作出充满艺术感的作品,有时甚至可以用生活中的装饰物拿来当作绘画工具。这是一种“随心所欲”的绘画理念。
(三)色彩搭配随意
流体画的色彩多种多样,创作者可以通过自己当时的心情或自身的色彩偏好进行自由选择与搭配,少的只需两三种,多的可以达到十多种。有时,还可以在使用颜色的同时加上一些装饰物,比如:金箔、水晶装饰物等。同时,色彩上的选择,也考验了创作者对色彩的感觉。
(四)制作效果不可控
制作时将颜料倾倒在画面上,让色彩自由流淌,从而成为一种独一无二的艺术。之所以说它是独一无二的,主要是因为流体画在制作的过程中,画面效果完全取决于创作者对色彩的选择。在重力及自然效应的影响下,双手用不同的力道简单摇晃,便可以使画面呈现出千变万化的艺术效果。画面中的色彩就像变化不定的波涛一样,无时无刻不在变化,这不是人力所能控制,所以,世界上没有一张完全相同的流体画。
(五)道法自然
流体画恰好符合了老子所提出的“道法自然”的人文理念。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缺少了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就无法获得人生上“质”的飞跃。流体画可易可难,但无一例外,它都能最大限度地留住创作者的主观思考与独特的自身审美,这都源自我们自身内心深处对世界的感悟。而这种简单易操作,同时画面效果又相当出色的流体画渐渐走入低年级学生的课堂。
二、身体力行:把实践心得刻进心里
(一)在“玩”中学
天才与疯子往往只有一线之隔。如何最大程度地去激发学生的绘画潜能,成了当务之急的问题。笔者提倡让学生在“玩”中找到乐趣,在乐趣中找到价值。
小学是儿童思维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低年级学生处于绘画发展的符号期。情绪性、无意性和具体形象性是低年级学生的主要心理特征。这个阶段的学生天性喜欢美术,喜欢使用主观的色彩而忽略物体固有的颜色。他们充满童话式的幻想,对造型具有一定的概念化的特点。教师应引导这个阶段的学生多接触自然,感受生活中的色彩,把从自然中看到的不同颜色带进课堂。这样学生不仅能认识色彩,增强自身对色彩的感觉,也能学会色彩间的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教会学生主动探究,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在“玩”中不知不觉地获得知识,去发现并成长,
(二)动手尝试
如今,我们已经开始进入后现代教学模式。后现代教学模式提倡重视不同的文化,强调价值的多元性。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多,学生同样也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了解到许许多多新奇的事物,却也仅限于看过,很多事情没有亲自动手尝试。
所以,在美术课程中,更应该引入多种的艺术表现方式,增强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兴趣,并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引导学生亲身实践,亲自观察。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这才更加符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引导班集体正确健康地发展。
流体画作为一种新型课程出现在课堂,不仅可以吸引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同时由于它简单的制作方法,低年级学生也能动手尝试,并取得出色的展示效果。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让学生产生对美术的兴趣,从内心真正地爱上美术,爱上艺术。
(三)合作意识
一幅作品的完成,背后永远都不会只有一个人,还有许许多多影响着创作者或直接提供帮助的人。所以,在作品的制作过程中,互相帮助必不可少。儿童在美术活动中不仅发展了绘画能力,同时也在观察、体验和创造。他们把形象当作言语符号,把画画当作言语表达,用画表达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想所爱。[1]教师在教会了学生方法后,应该去倾听儿童的“呼唤”,而不是动手“代劳”。
笔者认为学生的小组合作不仅对他们的现在、对他们今后的人生也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教师和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讲讲分享的小故事等,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孩子有分享意识,学生培养好分享的习惯,才是迈向合作的第一步。在低年级的美术课堂中,很少有合作完成的作品。待到年级的上升,会开始从两人完成一幅作品逐渐变成四人完成一幅作品;到后来,随着作品尺寸越来越大,全班完成一幅作品也是有可能实现的,这需要学生的高度配合和信任,所以低年级时期的习惯养成十分重要。
三、不忘初心:将内心世界绘在纸上
(一)情感表达
美国的美术教育家艾斯纳说过:“儿童不完全画其所知,亦不完全画其所见,有时还画其想象与感情。”[2]所以说,有时候儿童画与大师作品只有一步之遥。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去激发学生的绘画潜能,在绘画中培养兴趣,在兴趣中找到自信,并帮助学生在绘画中“宣泄”自己的情感,学会用画去表达自己。
(二)审美培养
美术欣赏是一种视觉心理活动,它从视觉对作品的直观感受开始,通过知觉、联觉与统觉而变成情感和意识的过程。[3]所以,后现代美术教学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可以让学生“零距离”接触美术,欣赏艺术的美好。比如,在流体画的学习中,可以让低年级学生从做画板开始,从头开始去制作流体画,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乐趣。
参考文献:
[1]王大根.中小学美术教学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25).
[2]宋征殷.美国美术教育思潮[J].美术教育,1989(2).
[3]常锐伦.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美术分卷)[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