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
2020-07-04杨洋
杨洋
【摘 要】现代教育强调和生活实际密切结合,因此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也需要满足时代发展趋势,采用生活化环保材料组织相关创造性活动,从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其审美水平和美术学科素养。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了生活化材料应用于美术活动中的意义,并围绕活动主题等方面探究了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方式。
【关键词】生活化材料;幼儿园;美术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教师应带领幼儿园结合生活中的常见材料和可利用物品开展美术活动,进而激发幼儿的美术创作兴趣。因此,教师有必要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应用生活化材料,通过贴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生活方式,挖掘其艺术创作潜力、创作欲望,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良好教学效果。
一、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应用的意义
幼儿美术教育的初衷是挖掘儿童的美术潜能,培养其开朗、活泼的性格,保证其身心健康的发展。学龄前儿童具有一定的形象化思维,容易产生美术共鸣,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材料的应用调动其美术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幼儿将美术学习和生活实际、大自然环境相结合,找寻自己的兴趣爱好,逐渐形成创造性思维。例如,教师在带领幼儿收集果核、树叶开展美工活动时,能够使大家将材料通过自主创作方式变废为宝,提升其美术学习的自信心和满足感,从而突出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和有序性。
二、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方式
(一)将生活化材料与美术活动主题相结合
建议美术教师在课程准备阶段,研究美工活动的主题,进而有针对性地使用生活化材料,加强材料和课程的契合度。例如,设置以“寒风吹”为主题的美术活动时,教师首先应带领幼儿利用多媒体设备欣赏梅花的形状、颜色和其他特点,指导大家重点关注梅花的枝干、花瓣等结构。其次,科学应用生活化材料。可以组织幼儿利用饮料瓶、树枝、纸筒等材料制作梅花。由于饮料瓶的瓶底结构和梅花外形相似,因此教师可以向幼儿讲解拓印技巧,通过蘸取颜料点缀在白纸上,在大家眼前展现梅花盛开的景象。同时带领大家将瓶盖作为梅花的花蕊,提升梅花的立体感和整个作品的层次性,让幼儿在直观地感受梅花拓印画的神奇。此外,教师可以提示幼儿将废旧纸筒当作花瓶,在其中插入树枝,引导其利用橡皮泥来制作树叶和花朵,并向大家讲解“搓长”“团圆”等美工技巧,使其应用生活化材料制作出精美的美术作品。又如,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创意泡泡画”活动,指导幼儿将多个吸管捆绑在一起,在泡泡出口处涂抹安全颜料,带领大家在白纸上吹泡泡进而构成缤纷“泡泡画”。这样的教学活动可帮助幼儿在美术创作过程中不断累积经验,提升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
(二)借助生活化材料的特点开展教学
以美术课程中的染色部分为例,教师可以科学应用生活化材料,通过讲解染色技巧,使幼儿加强对各种色彩的使用和把控能力。在上课之前教师需要安排幼儿收集树枝、麦秆、苍耳等自然材料,在课程中讲解“染”“浸”等上色技巧,鼓励大家自由组合手中的材料,进而锻炼其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动手实践能力和想象力。由于幼儿对色彩较为敏感,能够通过色彩的组合和碰撞培养艺术审美能力,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积极采纳大家对于颜色组合的独特观点,给予恰当的指导和启发,提升美术活动开展的质量和趣味性,利用生活化材料发挥“寓教于乐”的良好作用。
(三)结合幼儿年龄特点针对性应用生活化材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幼儿美术教学的关键是找准其兴趣点,培养大家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师需要清晰定位大家的年龄特点,结合其有限的生活经验,应用生活化材料完成美术创作,学会创造美、鉴赏美,激发其热爱生活的精神。例如,针对小班幼儿,教师可以带领大家应用废旧的塑料瓶、厨房剩余的蔬菜(菜花、藕片、胡萝卜)等材料制作拓印画,将不同形状的蔬菜蘸取颜料拓印在桌布上,制作艺术“台布”“花布”;对于中班幼儿,由于其已经形成一定的创作意识、具备小肌肉群力量,可以利用牙刷、鞋刷等用品蘸取颜料发挥想象进行绘画,形成较为抽象的美术作品;针对大班幼儿,建議教师组织大家借助绳子、锡纸等生活化材料利用缠、绕等艺术方式制作熊猫、兔子等小动物,带领大家创作童趣十足的美术作品。
(四)依托季节特点应用自然美术材料
建议教师带领幼儿通过组织美术主题活动,为其今后的艺术学习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可以策划有关“秋”的主题活动,和幼儿一同收集果核、树叶,举办“百变树叶”大赛。并指导大家收集美丽的树叶,将其放入课本中压实,当风干后利用其制作粘贴画。经教师提示后,有的幼儿将刺槐叶子作为金鱼的身体、把枫叶当作金鱼的尾巴;还有的儿童会将树叶染色后制作为蝴蝶、小船。通过结合植物特点进行创造性创作,能提升其灵活应用材料的能力,形成创造性思维。
(五)挖掘生活中的废旧材料组织美术活动
建议幼儿园单独设置“美术室”,为儿童的美工活动提供专门的空间。教师通过鼓励大家收集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和可回收材料,如纸盒、塑料瓶、豆类、稻草等材料。在活动室中将班级幼儿分成多个小组,使其自主选择材料进行合作创作。例如带领大家收集形态、颜色、大小不同的废旧纸盒,鼓励其制作个性化手工作品,如“坦克”“小汽车”“长颈鹿”等作品。同时,建议教师促进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利用学具、道具、玩具制作“瓶娃娃”“小汽车”“风铃”,或者将月饼礼盒制作成“电脑”,通过布条、彩条、可乐瓶、软垫、易拉罐、报纸等废旧物转变为精美的手工艺品。此外,教师可以动员家长,借助无公害、安全材料开展“亲子联手、变废为宝”的美术活动,利用果冻壳、塑料瓶、报纸、纸杯等材料,制作精美的玩具、手工艺品、环保作品,通过美术活动拉近亲子关系,培养儿童的创作性思维,借助相关绿色活动提升幼儿的环保意识[1]。
(六)将美术创作和实际生活相贴合
由于生活化材料来源于实际生活,因此艺术创作过程也需要贴合日常。如教师在带领幼儿欣赏“水母宝宝”时,很容易吸引其注意力。通过观赏或欣赏活动可以帮助儿童充分、细致地认识水母,它们有着变幻莫测的色彩、半透明的身体、灵活摆动的触手等结构,建议教师利用撕贴、拓印等方式带领幼儿绘制水母。由于水母颜色艳丽,因此儿童需要使用棉花蘸取多种颜色的颜料进行拓印,进而为水母的身体填充颜色,并将报纸、废纸撕成细条状当作水母的触手,增加整个画作的灵动感[2]。此外,教师可以带领幼儿通过生活化材料,创作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如剪纸、年画、刻葫芦等形式,收集牛奶盒、葫芦、麦秆等物品,向大家讲解雕刻的技巧,并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儿童播放齐鸿民雕刻的葫芦作品,使大家充分感受到葫芦作品的有趣生动、色彩缤纷,帮助幼儿充分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艺术文化,有助于他们专注认真地在葫芦上完成创作。让幼儿创作的美术作品和生活实际充分结合,能为幼儿带来美妙的艺术生活体验感。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美术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材料是新奇又复杂的过程,因此教师需要从多种角度分析课程内容,结合美术教学特点,增加与幼儿间的互动机会,进而培养幼儿的艺术鉴赏能力。并通过灵活应用生活化材料,帮助幼儿奠定美术相关知识,提升其创造力、想象力和综合素质,优化儿童美术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兰婷.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生活化材料应用策略[J].教育革新,2019(10):74.
[2]陈晓斌.生活化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研究[J].名师在线,2019(25):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