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2020-07-04王生文
王生文
【摘 要】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背景下,智慧课堂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系统的一个热点,基于“互联网+教育”的智慧课堂教学新模式逐渐在中小学中得以普及。本文将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探讨智慧课堂新模式构建与教学应用。通过打造智能高效、富有智慧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中小學校学生个性化成长和综合素质提升,实现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教育探索与改革。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智慧课堂;教育教学;实践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逐步发展,新技术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融合应用不断深入。从2012年开始持续推进的“三通两平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信息技术融合式教学得到了普遍应用。在此基础上,2018年教育部又下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明确了“三全两高一大”的目标,提出了积极实施智慧教育的发展战略。在这里,笔者就如何推进“智慧课堂”在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的融合发展谈几点认识,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智慧课堂的兴起
(一)智慧课堂的概念
关于智慧课堂的含义,从不同的视角来看有不同的理解。一种是从教育视角提出的,另一种是从信息化视角提出的。北师大刘邦奇教授组成的教研团队梳理了智慧课堂发展历程,总结归纳并提出了从智慧课堂1.0到智慧课堂2.0再发展到智慧课堂3.0的概念。归纳提出了智慧课堂的定义,其主要核心内容是: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对课堂教学内容及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并对学习数据推送分析,精准掌握学情以智能调整教学策略,重构形成性教学评价体系,最大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需求,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二)智慧课堂的发展
为了缩小地区间的教育差异,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智慧课堂教学新模式近几年在国内很快普及尝试应用,并逐步兴起和发展。在2010年,上海市虹口区八所中小学最早开始应用“智慧课堂”教学推出了“电子书包”试点应用。从2013年至2015年,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的“智慧课堂”很快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快速发展起来。而从2018年开始,以县区和整体学校为主的推进方式更加普及。
(三)智慧课堂的特点
随着新技术与课堂教学不断融合发展,智慧课堂的应用更加完善、功能逐步升级,其要素核心特点是:(1)能力与情感培养。在教学目标上以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力,同时充分体现师生情感与智慧交流。(2)课堂模式重构。智慧课堂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数据精准掌握学生学习状况,针对性地给学生推送个性化的学习内容。(3)资源共建共享。智能云平台可以实现资源分层分类存储,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上传或下载各类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建共享。(4)数据分析及智能管理。智慧课堂通过汇聚数据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完成即时评价,学科老师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实现信息化、智能化。
二、智慧课堂的构建
智慧课堂主要由“环境、模式、评价”三部分构成。
(一)智慧课堂环境的选择
智慧课堂最便捷和实用的典型环境是“云-端”形式,也有“云-台-端”和“云-网-端”等拓展形式。“云”就是指智能云服务,是基于智能云提供课程资源管理、网络学科教研、学生人人通学习空间等服务;“端”即智能终端,包括教师、学生学习终端和学校、家长管理终端。通过“云-端”构建的基础应用环境最终目的是实现基于技术开展智慧的教与学应用、促进学生的智慧发展。为此,一般学校都会考虑选用易于管理且相对固定的学习平台和终端设备来开展教学。
(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智慧课堂的核心要素是教学模式的重构,这对一个习惯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师来说,需要经历一个模仿到熟练再到创新的实践过程,没有一种教学模式适用于所有课程,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特点。全国很多智慧课堂教学模式都是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演化而来的,在不同地方都有许多学校尝试信息化课改实践总结提炼出了符合各自学校实际情况的新教学模式。临沂高新区高级中学邵泽山校长介绍的“三段八步”法在他们学校智慧课堂应用中取得了好的成效,与此方法相似的“四环八步”法也得到了一线教师的广泛认可和大胆尝试。普遍遵循的课堂教学过程可分为:课前,教师向学生传递学习资源和自学任务内容,学生在个人学习空间平台上完成自我预习任务,教师可根据学生预习掌握情况对新授课知识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地进行教学设计;课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测试结果,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教师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学生尚未掌握的内容上,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交流互动、合作探究和训练答疑等教学活动;课后,教师根据本节课学生学习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推送学习练习作业任务,以帮助巩固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三)智慧课堂评价的把握
智慧课堂的评价是一个科学能动、灵活的系统,但评价标准不是唯一的。一是对网络教室环境的评价,包括网络教学平台、智能化移动终端、各种教学媒体资源等要素,着重从教育层面、教学艺术性和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评价。二是对课堂教学结构的评价,一节效率好的智慧课堂构成应该是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能充分采用合作式、探究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不应局限在45分钟的课堂上,一定要充分体现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三是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要体现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学习发展和社会实际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基本能力。
三、智慧课堂的应用
(一)智慧课堂给传统教学带来的新突破
传统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常采用“班级授课”模式进行,而对于智慧课堂而言,范围界限不再局限于课堂上,学生可以在课前预习检测,在课后答疑复习,大大延伸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教师及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随时进行交流互动。此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也可以借助智慧课堂的智能化服务平台,对课堂教学过程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并利用平台数据智能分析、智能处理,实现基于数据的学习评价与调整,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授课和辅导,实现个性化学习和因材施教,促进师生的交互与协作,极大地提升了教与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智慧课堂给教育管理带来的新变革
“互联网+教育”对学校教育管理带来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思路,学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提升教学管理的质量水平和效率。对于教育管理者而言,在教育成果评估和教育大数据的整合两方面提供了技术支持,促进了教育体系的联动性。通过伴随式收集数据将教学小数据汇聚教育大数据,轻松实现对教育教学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测与调控,最大限度地将师资、设施设备、场地等教育资源合理、均衡配置,真正让教师智慧教、学生智慧学、管理者智慧管、学校与家庭智慧沟通,给学校管理带来了巨大改变。
(三)智慧课堂给学校教育带来的新挑战
虽然智慧课堂相对于传统课堂所容纳的信息量更多、对话形式更直观,但学校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仍然会遇到一些新问题和新挑战。例如在智慧课堂教学中如何整合、归纳、分析大数据、智慧课堂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有哪些、不同学科的教学模式如何设计及应用,对部分设备操作不熟、技术掌握不精的老师存在负担过重的问题,课堂时常出现设备运作不流畅、网络运行环境不稳定、学习资源不充足、技术与教学融合不自然、教学信息量增加导致课时延长等一系列的困扰。针对学生来说,设备使用频次多了,可能会增加学生对电子设备的依赖性,如何更好地预防保护学生视力健康,也是我们要面临的现实问题。如何发挥和充分体现智慧课堂教学的优势,还有待大家不断深入研究创新、不断探讨实践加以完善,共同推动新时代新要求提出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要求,真正实现智能技术支持下的“智慧课堂”。
参考文献:
[1] 刘邦奇.“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
[2] 梁凯华.对智慧课堂建设与教学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