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徐光耀日记》看战时中国共产党军队思想政治工作

2020-07-04石俊燕董劭伟

社会科学动态 2020年5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

石俊燕 董劭伟

摘要:抗日战争与国共三年内战时期,人民军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军事活动。在内外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部分士兵出现迷茫恐惧、消极避战的心理状态。中共在军队中通过纪律、实践、情感等方面采取积极合理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人民军队实现了高度的规范化与组织化,成为战争胜利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徐光耀日记》中所记载的基层部队士兵的日常状态,为认识党组织如何进行军队建设提供了具体例证。以其为主体史料,考察中共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成效,一定程度上能够认识战时真实的中共军队思想政治工作情况,为当今中共军队建设提供启示。

关键词:《徐光耀日记》;战时;中共军队;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K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982(2020)05-0099-09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一方面面临着外部激烈的民族战争形势,另一方面还面临着内部士兵群体复杂矛盾的心理状态,双重困境下彰显了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性。战时中国共产党通过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动员和组织了广大士兵群体,实现了党的纲领、路线的正确处理和协调各方面的相互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士兵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① 基层部队是人民军队的基础,军队战斗力的强弱首先取决于基层部队的强弱。基层又是一面镜子,基层建设的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军队工作的好坏,而士兵生活的点滴则是反映基层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生动且宝贵的素材。李金铮曾提出:“士兵并不总是处于打仗状态,也有自己的日常生活,包括婚姻,疾病、衣食住行、闲暇娱乐等。”② 战时中共士兵的部队生活情况多通过个人日记记录下来,目前所留存的士兵日记为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史料。当前,对于战时基层部队士兵日常生活的研究,更多的将目光聚焦于士兵的阅读史、卫生状况、婚恋管控、日常衣着、财政状况等方面③,而从士兵日常生活状况中看中共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还相对缺乏。而且,通过研究士兵群体心理状况以反映中共当时的思想政治建设状况,也有广阔的研究空间。尽管目前学界对于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状况、特点、经验等方面存在大量的研究成果④,但是以往的研究成果多从政策—效果层面进行论述,而利用心理史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士兵的部队生活及心理活动来分析考察战时中共军队如何开展落实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还有继续探讨的空间。王静强调了心理史学与党史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⑤,姚桂荣指出“历史活动是在一定社会情境下发生的群体行为,蕴含了一些群体心理机制。”⑥ 利用心理史学的研究方法对战士群体进行研究,能够推动党史研究的深入。有鉴于此,本文以《徐光耀日记》为中心,对抗日战争后期及解放战争时期基层部队士兵日常生活及心理状况进行具体梳理,展现战时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在基层部队中如何落地,还原战时真实的军队建设情况,以起到见微知著的效果。

徐光耀,河北雄县人,1925年出身于贫苦的农村家庭,幼年丧母,与父亲、姐姐、妹妹相依为命。他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包括建国后抗美援朝等各个历史时期的亲历者,他亲身经历了历史潮流中的种种磨难,可以说,他个人的部队生活史即近代基层士兵群体成长的一个缩影。卢沟桥事变后,他目睹了中国国土大面积丢失,人民生活困难,在13岁时毅然从军,其所在军队为由老红军改编的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20师359旅特务营。从军期间他参加过大大小小100余场战斗。从特派干事到锄奸科文书,从联大学生到随军记者,从游击战士到战地作家……徐光耀的从军生涯给予他多重身份。他是烽火岁月的亲历者,也是战场前线的记录者。身份的多变使得徐光耀在日记中从多个不同角度记录了部队生活。《徐光耀日记》内容涵盖了抗日战争后期、解放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时期三个部分。其中,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内容最为丰富,它不仅记录了中共基层士兵战时工作与生活的真實状况,同时多处记录反映出中共对军队的建设政策及措施,真实地展现了战时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一、战时基层军队士兵的心理斗争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抗战根据地,通过合理有效的宣传手段,联系各级党组织发动人民群众,中共军队力量得到迅速有效的扩充。但是,军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任务艰巨繁重,随时要经历生与死的考验。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军营环境相对封闭单调,士兵群体极易引发心理问题,再加之抗战时期高强度的战争以及胜负无常的战争局势,士兵群体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迷茫低落、消极避战的悲观心态。

(一)内心挣扎:迷茫心境与悲观情绪相交汇

1943年,正值抗日战争战略相持时期,国内形势严峻。徐光耀所在的冀中地区战斗频繁,自1943年9月至年底,3个月来的不完全统计,冀中部队对敌进行了大小战斗102次。⑦ 频繁的战斗导致士兵对战事的前途发展产生迷茫心境,出现恐战、厌战情绪的战士不在少数。徐光耀在日记中写道:“下午村长叫我去他家和大营上警察所一人接头,去了之后谈起情况来,他说非常严重,听说四芝兰、大营上、尧台、唐邱等都增加了鬼子,单就一句话就可吓人一倒。”⑧ 暂时性的军事失利局面导致士兵的内心产生波动,进而出现失望的情绪,而且这种消极情绪极易在士兵群体中扩散蔓延,导致集体悲观的局面。这种影响是极其消极的,削弱了士兵群体的作战士气。“晚上耿队果然来了,他发愁的头也抬不起来,约略谈了几句,他也没有任何回答。一会儿他闷闷的走了,我们也闷闷的睡了。晚上大家都愁于水深火热之中。”⑨ 士兵群体大部分同志几乎从未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于战争情况及祖国的未来形势缺乏清晰和理性的认知,再加之亲自经历过战场的水深火热,极易自我否定,易出现迷茫悲观的情绪。1944年1月1日,徐光耀在日记中记录了部队士兵的内心世界:“晚上临睡前,大队长闲谈说:‘抗战胜利了也好,死了也好,残废了也好。这话很有意思,是乐观的又是悲哀的。”⑩ 对于战争前景,士兵缺乏必胜的决心,所表现出更多的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与迷茫的心境。此时是元旦佳节,部队中组织举办娱乐晚会,而士兵群体间所出现的负面情绪与节日氛围形成强烈对比。战士自身内在心理的动摇加之战争形势的外在不稳定因素,增加了士兵内心的迷茫。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举国欢呼,人民正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之中。然而,艰苦的抗战刚刚结束,国内形势尚未稳定,却又突然传来敌伪合流的消息。这意味着人民军队需要即将投入到新一轮的战争中去。作为一名年轻边区战士、抗日战争的亲历者,徐光耀对于战争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国共双方力量悬殊,我党是否有足够的实力胜出?战事又何时才能结束?将来的国家命运又是如何?在这样的时局之下,同周围的士兵一样,徐光耀也从抗战胜利的欢呼雀跃转而陷入到愁苦与迷茫之中。在日记中他真实生动地记录了他的思想转变过程:“日本投降后,我的情绪已经有几次小的动荡,听说日本无条件投降了是狂欢,接踵而至的是急性病,日本投降了还不快去缴敌人的械,快占铁道拿县城吧!后来听说蒋敌伪合流,心中凉了一下,继之一想:不要紧,怎么着华北还跑出八路军手了哇。此后情况越来越坏,苏军停止了进攻,美军在天津登了陆,‘中央军过了黄河,并且一下子就来石家庄了。这一来,心情逐渐凉了下来,认为:这是怎么回事呢?莫非八路军挡不住顽军过黄河?再看报纸上,今日顽军向我进犯,占我县城;明日顽军向我进攻,陷我某镇。又看见伪军报纸上,今日某将军在某地投降,明日某地日军被某长官解除武装。空运部队运到这里,运到那里,真不可一世了。于是对时局犹豫糊涂起来,不知怎么好,后来是不管怎么着吧,瞎干吧!只知道反正八路军的力量比以前要大多了,五一扫荡的局面是出现不了的。”{11} 徐光耀内心的矛盾跃然纸上,对于战争形势的不确定性,他的内心也充满了惶恐与不安,其日记中的心态描写也反映着边区士兵群体与基层群众的心声。

(二)守离两难:艰苦环境与严明纪律相冲突

艰苦的部队生活对于年轻的战士来说也是极大的考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独立自主的游击抗战的战略方针,广泛组织了各种敌后游击队,在广大农村、城郊和铁路沿线等地长期坚持游击战争,以达到牵制、消耗敌人的目的。{12} 徐光耀所在的晋察冀边区,是八路军最先深入开展游击战的地方,民众武装的发展也先于其他地方。{13} 徐光耀在日记中多处记录了游击战争途中的艰辛:“挨了十几个小时,太阳走到正南偏正的时候,我们才在极端的不耐烦中钻了出来。胡乱地洗了洗遮满灰尘的脸,扑去衣上的土,眯着眼吃了没菜的饭。”{14} 战时部队生活异常艰苦,物质生活的匮乏时刻考验着战士们的意志力,而部队中严明的纪律对战士行为的管理与之相冲突,要想做到二者兼顾,往往需要战士具有吃苦耐劳的信念与超越常人的毅力。游击战争行军途中,战士经常借宿于百姓家中,而部队中有些年轻战士,由于无法迅速适应艰苦条件,又对密切联系群众的理论认知不够深刻,时而出现偷盗百姓物品的行为。“25号,大年初一,我们在邸过年。早日预料,今天可以吃到肉,可是连肉的毛也没有见着,清清冷冷吃两顿荞麦面,然房东却拿白麸去上供,不知是谁把人家供食吃了,可怪之至。”{15} “下午接到侯方的一封信,说我们在北头住时违反了群众纪律,我们走后房东没了一块银元,几个子母扣,还把人家盆给弄坏了。在大年初一的时候,做这样的事未免太煞风景。”{16} 针对这些触犯军纪的恶劣行为,中共军队实行严格的军纪管控,违反军纪的士兵将面临严厉处罚。徐光耀记录:“下午为了整顿军纪,密切军民关系,把部队集合起来施行全面检查。”{17} 由此可见,严格的军队管理政策加强了部队的纪律性,但是对于尚未脱离涣散作风、目无纪律的年轻战士而言,严格的部队纪律对他们不正当的个人行为造成约束,但同时也导致了内心因惧怕部队严格的军纪与惩罚制度而产生脱离部队的动摇心理。

部队新入伍的战士大多年纪尚小,自身对参军的前途未形成明确坚定的认知,解决生活困难和得到物资优待仍然是部分农民参军的重要动机。“1946年新东县扩军时,到区当兵的大多数是因家庭困难,参军可受优待而当兵,真正从政治教育上为了打退反动派进攻保卫胜利果实而参军的宣传教育不够。”{18} 王赟鹏提出,战士应征入伍在农民群众的传统意识中,仅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最主要的目的是要摆脱生活困境、提升自己的政治地位。在物质与现实利益的驱动下,当其发现在部队中生活无法满足自身愿望时,会重新进行选择。{19} 因此,部队当中年轻战士叛逃的现象屡禁不止。1944年,徐光耀写道:“俊卿告诉我玉山回家了,我听了为之一惊……玉山是我知道的很清楚的一个,根据他以往的表现,他是不可能不回来的,但他年纪很轻,再受女人的煽惑,亲属拼命围攻,或许发生变化。”{20} 战士出逃现象不仅在年轻战士中出现,而且在老兵中也时有发生。1939年11月,359旅几个司号长同时拖枪逃跑,原因是“当八路军十来年了,政治上落后,还是当司号长等工作,表示对自己的前途没有希望。”{21} 战时在共产党军队中官兵一致,军官无特殊待遇的部队环境下,许多基层干部长期坚守在基层岗位,个人的才能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易造成心理失衡的现象。

二、战时中共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

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性变化。同年5月,中国抗战形势进入战略反攻阶段。除国际环境对中国国内抗战的有利影响之外,中共对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发挥了关键作用。战时部队士兵中出现的消极心理状态,为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在战士群体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如何加强对部队战士的思想政治教育以保证战士树立乐观积极的抗战心态?如何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以保证军队严明纪律的顺利实施?如何加强与群众的联系以巩固中华民族统一战线?成为中国共产党必须要思考的问题。针对战时部队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战士群体的思想改造迫在眉睫。

(一)纪之以严:整风形成士兵自觉反思氛围

部队生活中需要严格的纪律来保证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作用。在个性与党性,个人与集体相互碰撞与交融之下,整风运动在巩固部队纪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42年,中国共产党实行普遍整风以“使我们的党达到队伍整齐,步调一致的目的。”{22} 通过认真阅读文件,联系个人思想和工作,自我反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从而提高自我认识,实现增强党性、改进工作的效果。{23} 整风运动对于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增强党的战斗力,是一次成功的实践。黄道炫提出,整风运动将思想汇报、交心、学习讨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思想教育方式进行了体制化的改造,成为一种有力的治军方式;促进了士兵形成倾心向党的自觉,进而反向推动整风运动的发展。{24} 在整风运动过程中,徐光耀在日记中多处记录了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反思:“再学习检讨,几天的经验是,多接近人,多谈话固然好,可是特别能奏效的还是多多帮助别人,多多协助他人工作,放弃轻蔑傲慢的态度,今天帮助田振彦打饭是很好的。”{25} 作为一名基层部队士兵,徐光耀能够以记录日记的形式进行主动反思,深刻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这种行为正是受到整风运动后所形成的集体反思氛围的影响。由此可见,中共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已取得成效,促进了士兵群体的思想水平的提升与部队内部的团结统一。同时,日记中还有大量部队战士共同讨论发言、进行集体反思的记录。“七三支委会上,我的发言不好,已引起一部分人不满,这是该十分注意的。虽然是为维护真理而斗争的,但竟因涵养性欠火候,而脱离一大部分人是不太应该的。”{26} 通过整风运动,部隊战士间逐步自觉形成良好的反思氛围,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维护了部队纪律,起到了巩固部队的作用。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继承和吸取了抗战时期的优良传统与经验教训,结合新的实践,特别是在基层连队瓦解敌军方面,有许多新创造。中共军队开展的新式整军运动,对赢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27} 人民解放军利用战斗间隙,从阶级教育入手进行土改政策的学习,运用诉苦和三查、三整运动,提高部队的阶级觉悟和战斗力。{28} 1948年,中共继续开展土改运动,当时在华北联大文学系读书的徐光耀被派往获鹿县,任务是帮助村民进行土改。徐光耀在日记中大篇幅记录了这一时期的思考,其个人的思想水平得到飞跃式的提升。“的的确确,这一次是我改造思想的绝好机会,深入农村搞土改,结合三查;昨天的批评,为我的反省准备了条件。”{29} “上午,与地方干部半个小组合开,大家发言很热烈,说得很深刻,使我受了很大感动,深切体会到,只有共产党领导的组织和队伍,才能有这样深刻的检查,才能这样使人飞快地进步,我们这一代遇见了共产党真是幸福。”{30} “事实证明,没有严格的组织生活,人就要落后下来,至少是很难进步。”{31} 种种记录表明,通过整风运动的深入开展,徐光耀已经深刻意识到自我反省的重要性,加深了自身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能够做到自觉坚定拥护中共对军队的领导。在帮助农民进行土改运动的过程中,通过部队士兵间进行相互评定与检讨,不仅加强了士兵与人民大众的联系,而且提高了士兵群体的思想政治觉悟,深化了军队的集体主义原则,为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践之以实:强化士兵教育夯实思想基础

提高部队的战斗力,除军事训练外,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也是极为重要的手段。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将党内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团结全党领导全国斗争的中心环节,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党内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极大地推动了延安整风和党内学习教育运动的开展,形成了全党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风气,丰富和发展了党内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32} 政治动员有利于激发士兵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提高与鼓舞士气,使之明确所处的政治军事形势,了解每次作战的目的与意义,以及有利条件和困难因素;各级政工干部深入连队亲自动员,以召开各类誓师大会的方式激发士兵作战士气;通过创办政治性报刊并由各级士兵委员会组织士兵讨论、理解、坚决执行上级的各项任务与指示;还有通过开展英模大会等方法{33},这些都是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方式。

政治课程的开展是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起床后跑操,早饭后上课。先上政治训练课:由指导员来讲国内时局形式、政策、八路军的性质、任务等;再上军事课:刺杀、投弹、射击,这是最基本的三大技术。下午仍是两节课:文化课和自由活动。有专门的教员讲文化课,学文化,学常识。自由活动更是阳光灿烂:俱乐部、写墙报、教唱歌等等。晚上九点,全连集合点名,排长,指导员在前,讲评一天的好坏,注意事项等等。讲半个小时,然后洗脚睡觉。”{34} 这是徐光耀所回忆的部队生活中除了战斗生活之外的普通一天。从徐光耀的回忆中可以看出,在整风运动后,中共强化了对军队的集中指挥领导,从思想教育到体魄训练,从知识传授到实践活动,中国共产党对战时军队日常生活的管理已经形成一套系统全面的模式。而且在部队战士政治课程的内容选材与讲授方式上,中共也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一方面,部队的政治课程多选用当时的上级讲话材料、党内专著、时事评论性书籍作为课程教材,内容客观具体且可读性强;另一方面,课程多采取战士们集体阅读的方法,由文化水平较高的士兵为大家阅读文本并进行内容讲解,之后士兵相互间进行讨论,这一方法充分调动了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徐光耀作为为数不多的有过学习经历的士兵之一,在部队思想政治课上担任讲解员,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家接下来便开始学习《党性锻炼》,由我讲了一段,大家学着还很明白。”{35} “大家开始政治学习,由我读《评中国之命运》,读到国共关系一段,我读着很高兴,大家听着也很高兴。读过一点儿再换一段,今天所读文章也特别有劲。吃过早饭,我给战士们初次讲八路军光荣传统。”{36} 除集体阅读以外,士兵间还以个人阅读的方式读书,这种阅读更具有个人倾向性。在强烈的政治导向之下,士兵能够自主选择喜欢的书目来读。徐光耀擅长文艺,多注重文艺类信息的获取与积累。“今天是礼拜日,是时事学习的日子,我学昨天发来的文件——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座谈会上的讲话》。”{37} “用我那通讯本子,把各种报上好的通讯剪贴下来,如果能继续下去,天长日久,一定能网罗到好多有意思的东西。”{38} 由于战争年代书籍匮乏,战士们常互相借阅看书,以实现资源共享。“华丁同志借给我《联共党史》,这对我来说,试一下读不懂的,这也得硬着头皮往里钻,才能学到点东西。”{39} 通过集体阅读与个人阅读相结合,丰富了了士兵群体接收中共正向新闻报道的来源,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为士兵群体带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早上起来没什么变动,大家就学习起来。”{40} 这是徐光耀在日记中的简单记录,但可以约略了解到,除了战斗生活以外,战时部队士兵每日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已经常态化,这正是在中共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严密管控下取得的良好效果。战时中共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序开展,增强了士兵们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认知,加强了个人的党性修养,为士兵群体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对中共在军队中开设政治课程所取得的效果予以高度评价:“它的效果很大,这一点是很明显的。在这些年轻的没有什么训练的头脑中,逐渐形成了简单的然而强烈的信念,从形式上来说是很符合逻辑的信念,也是任何一支十字军为了要加强精神团结、勇气、为事业而牺牲——我们称之为士气的那种精神——都认为是必要的信条。”{41}

树立时事热点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保障。通过报告、讨论、大会等形式,及时向战士们传达正确的思想立场,宣传党中央的核心思想要点是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过渡时期,部分士兵出现对革命前途感到迷茫无奈的心理状态,思想报告大会的及时开展起到了增强战士自信心的作用。“听了李斌同志的报告,心中明亮了一些。这次听了魏政委时事报告,加了自己的判断,始对时局有了一个较为正确的了解。”{42} “干吧!今后六个月将是从战争进入和平的六个月。在这个过渡期间,必须准确把握住方向,认清当前的时局,不为任何情况所摇撼,不为耀眼的光线所迷惑。既不要盲目乐观,麻痹大意,消极等待,也不要悲观失望,怠工动摇。”{43} 通过聆听党委报告,徐光耀开始对时局有了一定客观理性的认知,逐步建立起对解放战争前途发展的乐观心态。可以看出,党委的思想宣传及时树立起正确的舆论导向,为部队基层士兵坚定我党必胜的信念,形成积极抗战的心态做了强大的思想保障,这正体现出中共政策上行下效、上传下达的集体主义政治文化。毛泽东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中提出“抗战胜利果实应该属于人民”{44} “人民得到的权利,绝不允许轻易丧失,必须用战斗来保卫。”{45} 等论断,最终由基层干部执行,对士兵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定心丸”的作用,形成了中共與军队之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贯彻落实机制。

除此之外,中国共产党在战时创办了大量的时政报刊,也成为维护中国共产党阵地有力的思想武器。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翻阅报刊能够及时了解时事热点,有助于战士们树立起对战争发展前途正确的认知。徐光耀在日记中记录:“上午看《团结报》,看了关于‘什么是中国法西斯的文章,才明白地了解国民党的封建专制主义。”{46} “后来留下两份《新华日报》来看看。”{47} “早晨,起的很晚,洗漱之后,便看《解放日报》,这是第二次见到《解放日报》了。”{48} “今天看到《晋察冀日报》第二四五期,真使我感到愤怒和忧虑。”{49} “提高警惕,努力奋起,相信《解放日报》的话,我们同日本强盗打了八年,并没有输给他。我们是不会输给任何科斯比与顽固军队的。”{50} 战时政治性书籍与报刊在共产党军队中广为流传,使战士能够及时了解到新闻时事,真正做到报刊为战争服务。军队干部、士兵成为时事报刊阅读的中坚力量,阅读报纸已经成为日常所需,这是战时在晋察冀边区所涌现出的崭新气象。

(三)动之以情:加强内外联系营造和谐氛围

在军队内部,中共时刻注重部队纪律作风建设,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形式多样的手段调节军队氛围,以鼓舞士兵作战士气。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在贯彻群众路线上取得了长足进步,这种进步主要表现在全军诉苦运动、立功运动和团结互助运动的开展上。这三个群众运动是紧密联结、相互促进的,都对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起了巨大作用,被誉为“打通连队工作的三把钥匙。”{51}冀中地区以开展英模大会的方式推进军民融合,1946年,冀中十分区报道如下:“十分区司令部,政治部于几日前召开的一届英模大会,经几天的典型报告后,已于八月二十六日选出模范代表。”{52} 英模大会是利用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对广大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方式, 通过英模个人陈述与物资奖赏,激励广大士兵与人民群众积极上进,向英雄模范学习。{53} 徐光耀在日记中记录了军队的一次立功表彰大会。“今天上午开户部会,讨论了拥政爱民工作后,即谈起颁发五一奖章来。进来军区表示,凡经过‘五一扫荡一直到现在,政治上没有发生过大问题的人,即给发奖章。”{54} 通过立功運动,进一步调动了军队战士的革命积极性,大大激发了部队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有效地促进了战斗的胜利和各方面工作的开展。而团结互助运动则打破了军阀部队的统治方式,代之以官教兵、兵教兵、兵教官的民主作风与群众路线,形成群众自觉的进步力量,在军队中树立起良好的工作作风。经过团结互助运动,徐光耀感受到军队团结统一的向心力,在日记中写下如下感悟:“八路军里,人与人之间,政治上都是平等的,不管是首长,是战士,生活上也是平等的,不管是军官或士兵,什么人都一样,绝没有国民党那种现象。因之,他们非常团结巩固。”{55} 官兵一致的部队氛围下,士兵群体无论从精神还是行动上都更加团结一致,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战时日常生活中,文娱活动也十分丰富,士兵与百姓最热衷的娱乐方式有看电影、赏话剧以及唱红歌。电影的主要播放内容有《血泪愁》《王秀鸾》等,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百姓受地主压迫剥削的日常生活,激发战士的爱国热情;而唱歌作为必不可少的文娱活动,主要曲目有《欢迎英雄》《国民党一团糟》,带有较浓厚的政治色彩,为士兵树立了明确的政治导向,有利于军队战斗工作的继续开展。话剧演出往往设置在军队干部的鼓舞性演讲之后,“军区副政委刘澜涛同志先作了简短有力的演说:他指出目前国际形势正经历一个于我有利的空前的大转变……在他讲完之后,全场立刻沸腾起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每个人的心情都被他的话所倾泻出来,现在他的话又重新给大家以新鲜充满的战斗力量了。在兰涛同志讲话完毕后,由火线剧社演出了‘老英雄及讽刺戏‘鬼子的把戏等等。”{56}这样一来更能加深士兵内心战争必胜的坚定信念,提升了士兵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在军队外部,中共始终强调部队战士与人民群众间的密切联系,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如表演话剧、干部宣传、下乡劳动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拥政爱民方式。其中,话剧表演作为最生动活泼与最浅显易懂的方式,深得大家的喜爱。1944年8月,《白毛女》在冀中九分区演出后受到观众的强烈好评。“几次的公演,尽管还存在着一些缺点,但无疑它的效果是良好的,他的演出是很令人满意的。只要你一看,看戏的人是那样拥挤,而且始终是那样多。在演出时,人们是那样凝神注视着,有不少的同志感动的流泪。”{57} 民众在观看戏剧表演的过程中受到了思想教育与政治鼓动,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成为民众动员的有力思想武器。{58} 斯诺在日记中也写到:“在共产主义运动中,没有比红军剧社更有利的宣传武器了,也没有更巧妙的武器了……成百上千的农民听说随军来了红军剧社,都成群结队的来看他们演出,自愿接受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的戏剧进行的宣传。”{59} 抗战时期,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文学服从于政治”{60},强调艺术要为人民大众服务,要注重文艺的普及工作。中共政策层层渗透,最终在基层部队落地生根,对基层部队的理论宣传有重要意义。

三、战时中共军队思想政治工作成效:坚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之所以能够以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究其根本原因就是能够始终坚持政治建军,坚持牢固树立党的绝对领导这一永恒不变的军魂。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动态看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可分为三个步骤:建构—传播—认同。{61} 而中共权力向下的层层渗透,无疑是一项浩大的人力动员工程,其中所体现出的正是中国共产党内部组织与制度的合理性与优越性。黄道炫提出,中共军队建设体制是金字塔式的多层级体制,顶层是正规军,中间层是地方武装,底层是民兵、自卫队。作为一个意识形态政党,中共具有高度的执行力与贯彻力。{62}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教育宣传工作,关系到党的领导作用的发挥,是党的工作的重要方面。士兵作为群体性存在,普遍存在文化素质低下,思想落后的问题。这就更加体现出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中共对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与政治优势,毛泽东提出,“在人民战争的基础上,在军队和人民团结一致、指挥员和战斗员团结一致以瓦解敌军等原则的基础上,人民解放军建立了自己的强有力的革命政治工作体系,这是我们战胜敌人的重大因素。”{63}中国共产党将军队思想政治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为抗战最终胜利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强化了军队士兵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

1945年,中共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但是中共内部的抗战形势仍不乐观,整体作战形势已经到了趋于饱和的阶段。中共在报告中写道:“今天开展和抗战开始时不同,那时地方富足,未经战争消耗,群众情绪高涨,干部也多,现在人民贫困,在抗战相持阶段末期,群众复杂,扩兵也不容易,有很多的是杂牌与兵痞。”{64} 然而在这种艰难的社会环境之下,中共军队士兵依然能够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坚定抗战必胜的决心,可以反映出中共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显著效果。徐光耀在日记中反映了在严峻时局下士兵们乐观积极的抗战态度:“1940年,警备旅旅长王长江在干部会上报告说,现在敌人采取所谓牛刀子战术。古语有云,杀鸡焉用牛刀宰,敌人提出牛刀子战术,即是按照这句话的意义来的。他把八路军看做鸡,可又感到这鸡太棘手,于是想用牛刀子来对付。几年来,这牛刀子战术被抛弃不喊了,原因即是八路军并不是鸡,他们比牛、比虎还要厉害,鬼子们是无法想象的。”{65} 通过军队政工干部及时进行通俗易懂的宣传教育,强化了士兵群体对战争形势总体向好的认知。综上可知,中共军队不断壮大,战斗力不断提升,离不开部队基层干部的宣传教育以及自身的抗战必胜信念的支撑。

解放战争时期,通过新式整军运动,使得战士对战争发展保持乐观心态。这一时期徐光耀日记中多处出现自我坚定意志的表达。“老了或死了,可悲吗?可愁吗?我看不见得。如果为革命奋斗下去,许是一种很大的愉快吧!同样的,为革命奋斗下去,老死了,牺牲了,这样的为人民而死,为大众而死,为党,为革命而死,壮烈的死,光荣的死,不是很有价值的吗?不是很可以愉快的吗?那么愁从何而来呢?我们在革命队伍中又过了一年,为党又工作了一年。我们更加光荣了,我们更伟大了。我们应该纪念这个年,用狂欢兴奋纪念这个年。”{66} “共产党人应不应该有雄心?我认为不但应有,而且应该大大的有,每个人都有。但这种雄心应该是对革命绝对有利的,是服从于革命利益的,不是从个人英雄主义出发,而是為了把革命工作搞的更好、更强。……对革命有力的雄心,还应该大大发扬与发挥,反革命非正义的雄心是要清除地。”{67} 由此可见,在解放战争时期,徐光耀对中国共产党的认知更加深刻,感情上展示出对中共革命的高度认同。作为一名普通战士,徐光耀能产生对中国共产党深刻的拥护与热爱之情,时刻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所体现出的正是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下,真正实现了军队战士认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自觉。战时人民军队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战争奇迹,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军队发展过程中形成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制度,保证了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保证了我军战斗力最大限度的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是军队建设的生命线,是激发和保持部队战斗力,履行军队根本职能的有效途径。

(二)提升了军队士兵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抗日战争时期及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军队武装力量实现了由少到多,由弱到强的转变过程,主要归因于中共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开展,从而在战士间树立起对共产党坚决拥护的信念。徐光耀写道:“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真的是无穷的,真称得起是无价之宝。记得在我13岁的时候,七七事变不久,民军在我村中驻防,一天早晨我出去打草,正逢上一个民军的营长在给他的部下训话。他说到抗战很光荣,身上长的虱子也是光荣豆。这句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给了我很大的刺激,使我非常羡慕那些抗战的将士们。这就是政治工作的作用。也就是促使我参军有力的动员口号。”{68} 中共通过合理全面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在部队士兵受到教育的同时,增强了普通民众对中国共产党与人民军队的认同,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征兵计划的顺利实施,为战时士兵群体的壮大奠定了基础。中共通过政权层层渗透,以动员而非强制的方法进行士兵招募,大大缓解了群众与军队间的紧张关系,使人民军队形成高度的组织内聚力。

随着中共军队规模的不断扩大,军队成分更加多元化,官兵关系也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为此中共组织军队开展了立功运动和团结互助运动,提倡军队间互帮互助,官兵之间一视同仁,没有阶级的差别。{69} 极大地调动了官兵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军队面貌焕然一新。“八路军里,人与人之间,政治上都是平等的,不管是首长,是战士;生活上也是平等的,不管军官或士兵,什么人都一样,绝对没有国民党那种现象。因之,八路军非常团结巩固。”{70} 国共双方在军队管理、官兵关系、作战手段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中共军在作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坚定意志也成为其深得民心的有力保障。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出现军队士兵频繁叛逃现象。徐光耀在日记中记录了国共军队的明显对照:“抗战以来,国民党之军投降60万之多,叛将达58名,数字实数惊人。共产党领导之下之八路军仅区区50万,而能抗敌至半,竟无一排一连投敌。多处敌寇做梦也不敢想,八路军会有将级干部投敌,与之国民党军相比真有天壤之别。”{71} “新闻称郑洞国,是国民党候补中央委员,他的全部投诚是解放战争以来的第一次,是中国形势有着巨大变化的象征。”{72} 在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之所以出现大量叛逃士兵,除战略战术出现问题以外,究其原因归根结底在于轻视了对部队士兵的思想政治工作,而中共根据战争形势采取了灵活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士兵群体更加具有组织性与纪律性。这在徐光耀日记中有着深刻展现:“共产党为什么胜利?因为他还是进步的,他掌握着一切进步的东西。只拿对犯人处理一点看,国民党用酷刑、杀、残,这些都是落后的、倒退的,还是原始的东西。而共产党则用说服教育、改造的方法,这便是进步的,向前的,文明的方法。前进的一定会冲破落后的束缚并战胜它,犹如封建制度较奴隶制度进步就可以战胜它一样。”{73} 战时中国共产党通过军属优抚工作、官兵一致、整军运动等一系列治军方式,强化了军队内部的凝聚力,增强了民众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为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战斗力量。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工作
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强化“五种意识”
浅析新形势下卫生行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加强和改进老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基于新形势思想政治工作对医院人事管理的作用分析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需做到“六结合”
简论企业办公室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及其策略
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关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探析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