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的大健康产业研究可视化分析

2020-07-04黄蓉傅智能

社会科学动态 2020年5期
关键词:可视化分析

黄蓉 傅智能

摘要:大健康产业近年来蓬勃发展,对产业研究情况进行分析可以探索其发展趋势,明确发展方向。运用 CiteSpace,通过中国知网2009—2019年间对“大健康产业”研究收录的519条相关度高的中文期刊进行可视化分析,直观得出大健康产业研究的核心作者、机构、热点关键词、主题聚类以及研究趋势,发现我国大健康产业的研究持续增加,但目前的研究作者和研究机构之间缺乏合作,学科领域流动及创新性不足。因此,对我国大健康产业的研究应增加定量分析,加强合作和创新性研究,不断推进我国大健康产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大健康产业;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F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982(2020)05-0057-06

一、引言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关注越来越多,伴随着健康理念的不断深入,健康生活逐渐成为一种时尚。著名企业家马云曾说:下一个超越我的人必须在大健康行业。我国的健康产业是高速发展的产业①,大健康行业在未来也具备发展契机和潜力。中国逐渐掀起发展大健康产业的潮流,现阶段我国的大健康产业以医药产业和健康养老为主,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来看,中国大健康产业规模将突破10万亿,未来5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2.5%。大健康产业的突破性发展伴随着智能化、精准化、国际化等特点,因此在研究领域也掀起热潮,数十年来,关于大健康产业的研究一直在不断的创新和进步。

二、数据与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通过知网搜索主题词“大健康产业”,选取中文期刊共有1496条结果,时间截取2009—2019年,通过去除报刊、会议、访谈类文献以及相关性不大的文章后,共选取519条相关文献导出,通过Citespace软件进行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二)CiteSpace软件介绍

CiteSpace是华裔学者陈超美教授创制的一个文献计量学工具,是一款着眼于学科分析中的热点问题、关键节点和发展趋势的可视化软件。利用该软件可以进行合作网络分析、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图谱的可视化,以清晰的结构图呈现出来,快速捕捉相关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重要学者和研究机构,能展示出特定时间跨度内关于新研究话题的突然激增情况。通过此类方法分析得出来的结果也称作“科学知识图谱(mapping knowledge domains)”②。Citespace目前在研究综述的运用是比较新颖的方法,不同于以往的纯理论化文字叙述,它能做更多定量的研究,实现对研究领域的解释和预见③。

(三)研究方法

通过在CNKI中进行高级检索,以“大健康产业”为主题词,设定选取2009-2019年间的文献,并且剔除了会议报刊等文章,得到519条相关度较高的文献,选择reforks格式批量导出文本文档,根据软件系统设置新建文件夹,把导出的519条文献存于“input”文件夹,另设有“output”文件夹、“program”文件夹、“data”文件夹。在citespace中首先进行文献转换,转换出的文獻选择“output”文件夹存放,并复制到“data”文件夹,进入 Cite Space软件,建立新的 projects,设置单个时间分区 为1年,把时间分割为11个分区。选择要进行分析的类别,开始运行程序即可得出相应的可视化结果。

三、总体研究情况分析

(一)文献时间分布情况

从选取的相关文献中,根据年份对文献进行统计(如图1),总体上呈增加的趋势。2009年中国拉开新医疗改革的序幕,健康市场促进了中国大健康产业的持续稳步发展,从2014年开始,大健康产业的关注度逐渐上升,2016年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在《“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对生物医药的发展给予了重要的肯定,2016年至2017年的相关研究直线上升,2017年达到鼎盛时期,2018年有所回落,2019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发布,同时对大健康产业发展的诸多指导意见出台,学界对大健康产业的研究迅速上升。

图1  2009—2019年大健康产业相关文献数量分布

(二)核心研究作者分析

在该软件中把节点的类型设置为“作者”,设定时间切分年代为2009—2019,时间切片为1年,阈值选择top30,运行得出核心作者的可视化结果。该结果中,节点和作者名字的显示大小代表发文量的多少,从可视化结果中我们发现节点最大的是江婷婷,其后依次是鲍勇、马琨、冯洁等人。根据数据显示,江婷婷在本研究年限内且相关度较大的文献数量是6篇。可视化结果图中的连线代表作者之间的合作,连线越多表示合作越密切,而独立的节点越多,表示作者缺乏合作④。根据可视化结果转换为表1,由此可见,在国内大健康产业的研究上,作者之间的合作并不是很紧密,与发文量最大的作者有联系的主要有耿耿、边明明、王琦、张薇、隋怡、张翔这几位作者。通过阅读发文量最大的作者的文章以及合作较为紧密的作者的文章,发现江婷婷作为《当代贵州》的全媒体记者对贵州的大健康产业关注度极高,以铜仁为代表,作者认为铜仁发展大健康产业属于蓝海市场,具备独特的资源优势以及广阔的市场前景,医药产业发展迅猛,结合大健康与大数据、大健康与大扶贫、大生态、大旅游这几个方面探索贵州布局大健康产业的路径⑤。而进行合作的几位作者对云南普洱中药材产业发展做研究,分析了当地中药材发展的优势和现状,并提出提升科研水平、打造品牌效益、构建产业链等方面的对策建议,提出发展展望⑥。其次鲍勇研究了国际健康产业发展情况,与中国的健康产业发展情况形成对比,在此基础上提出国内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策略⑦。

在 CiteSpace 中做研究机构的分析,把节点类型设置为“机构”,得出结果转换为表2。与作者可视化分析类似,节点越大代表该期刊杂志大健康产业的发文量最大,连线越多,代表各机构之间的合作越紧密⑧。从可视化结果来看“当代贵州”的节点最大,刊登9篇文章,说明该机构对大健康产业的研究较为关注,同时也反映了贵州在大健康产业中发展较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其独立性较强,缺乏合作机构。其次是云南中医学院,云南也是属于中药材资源丰富的地区,因此其研究的中医药产业较为普遍。从可视化结果中节点之间的连线可以看出广西地区之间的合作较为紧密,主要体现为以六堡茶为主的健康产业研究,该地区的合作主要是高校、研究院以及企业之间的合作研究。云南地区属于学院与当地学会的合作,福建地区属于跨校合作,其他的研究机构之间几乎没有联系。这也说明大健康产业与研究呈现出区域特点以及多领域的特点,但是其研究尚未出现较大范围的跨地区合作现象。

四、研究内容与趋势分析

(一)文献关键词共现与聚类分析

采用Citespace软件,时间仍选择2009—2019,节点类型设为关键词,阈值继续以top30为准,即选取每年被引用最多的30篇文献,运行得出关键词共现图谱。关键词高度概括了整篇文章的内容,判断关键词重要程度的指标包括频次、中心度,若频次越大则说明主题词的关注度越高,中心度与节点重要性呈正相关,当中心度值大于等于0.1时说明该节点在研究领域中有着重要地位,从表3可以看出,大健康产业属于高频关键词,引用频次为239次,其次是健康产业86次,且中心度都大于0.1,说明大健康产业在研究领域中较为重要,而第一次用“大健康产业”这个关键词在本文所设定的时间范围内是2010年。

从频次较高的几个关键词来看,各关键词之间也显示出一定的关联性,健康产业、大健康、医疗健康、医药产业等都是大健康产业研究的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高频词体现了我国对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视,针对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中国政府在不断的探索发展路径和提供大力支持。而医疗健康、医药健康作为大健康产业的分支,也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特别是在推动融合性发展的研究上受到极大的关注。

在原操作的基础上,进行主题词聚类分析,构建大健康产业关键词聚类图谱,根据运行数据显示,图中模块的Q值为0.6249,大于0.3,这说明聚类网络结构是显著的,平均轮廓值S为0.7402, 大于0.5,表明形成的关键词聚类图谱合理,共生成了“保健”、“健康服务产业”、“卫生与健康”、“健康中国”“健康旅游”“新业态”等10个聚类。通过对关键词聚类进行分析,总结出近10年来的研究特点与研究的重点主要是两个方面:

第一,注重对大健康产业的分支领域进行研究。从分支领域来看,主要集中在医药产业、健康服务、康养产业的研究上。医药产业研究具有代表性的作者有司富春⑨、申珅⑩,对民族地区大健康医药发展做了相关研究,认为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足,缺乏顶层设计和产品创新、民族医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并提出加强科技创新、培育集群产业、健全人才培养等建议。赵立春等立足于国际创新合作现状,对广西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优势和潜在问题进行分析{11}。宋向文等对六安中药产业进行调研,提出做强中药农业、做大中药工业、做精中药大健康产业的规划建议{12}。在健康服务业的研究中,曹越等综合分析了健康服务产业的供给侧改革方向,通过搭建要素分析模型提出具体路径{13}。蒋收获等认为健康服务业驶入蓝海,呈现开放式发展局面,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重构医疗新业态,使社会办医成为公立医院的竞争者和超越者{14}。在康养产业方面,豆小红对新时期的智慧养老健康产业发展做了研究,认为智慧养老需要创新运行模式,搭建第三方平台,完善智慧养老{15}。张博也从有效供给视角对智慧健康养老的发展困境和出路进行探讨{16}。刘芳等梳理近年来生态养老产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文献,提出两者融合发展的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17}。韩秋等对康养产业的理论研究梳理,总结出康养产业分类包括核心层、紧密层和制成层,总结出康养小镇、园区建设、多元融合的实践方式{18}。在健康旅游方面,研究焦点主要放在健康旅游与中医药的结合上,段志祥等把中医药和健康旅游结合起来,认为其面临着极好的国际发展机遇,分析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中医药健康旅游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发现目前可供参考的研究报告较少,没有形成明确的定位{19}。

第二,注重对区域大健康产业的发展路径进行探索。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许多学者按照地区发展特点总结出与之相适应的发展路径。杨针对广西大健康产业进行数据分析,提出实施集群化、特色化、创新化等发展路径{20}。马琨对贵州大健康产业的困境进行研究,提出了发展的路径选择,包括加快构建“医、养、健、管、游、食、+N”产业链,推动形成融合型产业新体系,引导实现区域集聚特色发展等建议{21}。李松岸等对湖南省健康产业的发展提出加强顶层设计、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创新人才等发展路径{22}。刘旭认为新乡市大健康产业发展应从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服务体系、产业发展力度、健康产业资源、产业发展模式等方面考虑推进其大健康产业发展{23}。王子会等对天津的大健康产业发展提出发展路径{24}。刘竺云等立足泰州本地特色,提出发展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特色精准医疗产业、养生养老产业、绿色保健食品产业、康养旅游产业等来推动泰州大健康产业的协同发展{25}。

(二)研究前沿与热点分析

Citespace可以将时间加入到知识图谱的检测中去,从做出的时区视图可以看出整个阶段的时间流向,“大健康产业”无疑成为最热的关键词,大健康产业可追溯到2010年,随后出现健康产业和大健康的研究。

2012年第一次運用SWOT的分析方法,例如厉小菠等采用SWOT分析法,对杭州市健康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发挥行业品牌优势、关注养老产业、培养深层次专业人才、推动品质化的产业发展、推进产业创新等建议{26}。张连帅通过 SWOT 分析法来对海南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路径进行探讨,提出了海南大健康产业发展需要发挥地区优势,健全和完善南药特色产业链,打造省级南药资源保护开发平台等发展策略{27}。

2013—2014年主要是针对医药产业的研究,付松对贵州加快推进大健康医药产业做了观察,认为具有不可复制的优势,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政策支撑产业集聚{28}。黄绥彪研究了广西与台湾的医药产业的合作基础,认为广西与台湾可以优势互补,能够结合药材种植、医药创新研发、统一市场建设等方面实现共赢{29}。另外还有关于中医药的发展态势分析,孙琦对医药产业的技术创新管理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的调查,提出加快发展医药健康产业的解决办法{30}。

2015—2016年研究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包括健康服务、医药产业、养生旅游、健康管理等,并开始对地区的大健康产业发展进行专门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包括海南、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2016—2017年互联网与健康产业相结合的研究大量涌现,成为研究的热点。李世举等以贵州省为例,探讨了“互联网+”背景下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对策,借助互联网思维实现信息共享、思维共享,构建联动协调机制,提升服务质量{31}。杨连举立足于中国医药产品发展现状,结合未来的发展方向,基于互联网针对健康管理、诊疗服务和医药销售方面提出了建议{32}。

2018—2019年逐渐探索大健康产业的体系结构与创新,出现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面的研究。唐浩等以“云健康”中心为例对健康产业的发展予以分析和探讨,在销售中,“云健康中心”能够结合互联网整合资源优势,包括信息、生产环节、建议反馈环节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33}。李峰对促进“互联网+”与我国大健康产业有序融合进行研究,从保持理性思维、优化顶层设计、加强扶持与监管等几个方面进行思考{34}。王婷对大数据在大健康产业中的应用做了研究,认为大数据时代需要提升数据收集能力、分析能力和构建相关平台来助推大健康产业的发展{35}。

(三)中心词分析

以“大健康产业”为中心词进行Citespace分析,发现医药产业、生物医药、中药材种植、医疗健康产业、融合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全球治理、企业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等关键词与其联系比较紧密。中心词图谱反映了以中国大健康产业为研究主体,医药产业、中医药产业作为大健康产业的分支领域得到较大的关注,这也再次体现了在大健康产业的研究中对医药产业的研究较多。医养融合、融合发展体现了大健康产业的“融合”性,2013年国务院确定加快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推动医养融合发展,探索医疗与养老的合作新模式。黄佳豪对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模式进行了思考,其发展需要完善供给主体的服务传递方式,设定服务内容和健全政府管理机制{36}。何秋洁等基于耦合理论,运用耦合模型说明我国大健康产业与养老服务的耦合关系,实证分析得出两者融合发展情况并提出耦合发展建议{37}。另外也有基于大健康产业的健康地理学与健康旅游发展研究{38}、林业生态与大健康产业的融合路径探究,融合性发展为大健康产业提供了多种发展模式与发展方向。在全球治理格局下我国大健康产业的投资契机增加{39},中国各地区大健康产业正在迅速发展,对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对策研究也逐渐增多,从大健康产业中心词的可视化结果来看,与之联系比较紧密的研究地区有贵州的铜仁、乌当等地,推测贵州地区的大健康产业研究在全国范围内保持领先的水平。

五、研究结论与展望

以2009—2019年中国知网中主题为“大健康产业”的519条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Citespace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近十年来大健康产业领域的热点与趋势。通过上文的分析提出以下结论与展望。

第一,大健康产业研究近年来陡峭式增长。2014年之前,对大健康产业的研究较少且态势平稳,2014年之后,呈井喷式的增长,虽然2017年达到顶峰之后有所回落,但很快又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大健康产业的利好政策仍将持续,未来的十年都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研究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情况,预计2019年后对大健康产业的研究会继续突破式增长。

第二,研究者与研究机构较为独立。从以上分析结果来看,作者之间的合作少,大部分是独立的发表与大健康产业相关论文,呈现出分散独立的研究态势。另外机构之间的合作也明显不足,以医学院和研究院为主,难以形成研究的合力,因此未来的研究应该更加注重作者之间以及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有利于为大健康产业研究提供更广泛的思路,构建更加完整的研究框架,拓宽研究范围,提高文献的质量。

第三,研究领域学科流动不足。从关键词聚类,中心词分析以及研究前沿和趋势来看,目前大健康产业研究的主要学科领域在以医药医疗为主的医学以及产业发展的经济学上,虽然涉及其他的旅游、管理等学科领域,但是研究不深入。目前对大健康产业的研究方法比较单一,缺乏实证研究,研究成果以定性为主。囿于学科领域的研究使得整体研究相似性强,缺乏创新性。因此在将来还应该继续探索多学科领域的互动与交流,结合与之相关的学科领域进行研究有助于突破现有的研究视野和研究方法。

注释:

① 董冬:《中国健康管理模式研究》,《科学之友》2007年第11期。

② 陈悦等:《科学知识图谱的发展历程》,《科学学研究》2008年第3期。

③ 陈悦等:《Cite 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科学学研究》2015年第2期。

④⑧ C. M. Chen,CiteSpace II: 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2006,57(3),pp.359-377.

⑤ 江婷婷:《銅仁:“两带三区”抢滩大健康“蓝海”》,《当代贵州》2017年第17期。

⑥ 边明明等:《林下经济视角下云南普洱中药材产业发展及对策研究》,《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第3期。

⑦ 鲍勇、王甦平:《基于国际经验的中国健康产业发展战略与策略》,《中华全科医学》2019年第6期。

⑨ 司富春、高燕、宋雪杰:《加强科技创新力度,推进民族地区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中医研究》2019年第32期。

⑩ 申珅:《边疆民族地区大健康产业发展问题探究——以云南省昆明市为例》,《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9年第20期。

{11} 赵立春等:《广西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国际创新合作思路探析》,《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年第13期。

{12} 宋向文等:《六安市中药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研究》,《皖西学院学报》2019年第5期。

{13} 曹越、周瑛、范良松:《健康服务业发展路径探析》,《卫生软科学》2019年第11期。

{14} 蒋收获等:《健康服务业的发展特征与未来趋势分析》,《上海预防医学》2019年第7期。

{15} 豆小红:《新时期我国智慧养老健康发展研究》,《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9年第6期。

{16} 张博:《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困境与出路——基于有效供给视角》,《兰州学刊》2019年第11期。

{17} 刘芳、王梦迪、刘婷婷:《生态养老产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综述》,《中国市场》2019年第32期。

{18} 韩秋、王欢欢、沈山:《我国康养产业发展的实践路径》,《旅游纵览》2019年第6期。

{19} 段志祥、李泽庚:《中医药健康旅游的策略研究》,《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年第13期。

{20} 杨针:《广西健康产业发展路径研究》,《中国商论》2019年第21期。

{21} 马琨:《贵州大健康产业发展路径研究》,《贵州商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

{22} 李松岸、张婕妤:《湖南省健康产业发展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山西农经》2019年第11期。

{23} 刘旭:《新乡市大健康产业发展现状与推进路径研究》,《新乡学院学报》2019年第5期。

{24} 王子会、韩璐、姚晓东:《天津大健康产业发展潜力与路径研究》,《天津经济》2019年第6期。

{25} 刘竺云等:《泰州加快大健康产业发展路径的对策研究》,《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

{26} 厉小菠等:《杭州市健康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建议》,《卫生软科学》2019年第9期。

{27} 张连帅:《基于SWOT分析法的海南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路径探讨》,《中国现代中药》2019年第10期。

{28} 付松:《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贵州加快推进新医药大健康产业观察》,《当代贵州》2014年第35期。

{29} 黄绥彪:《广西与台湾医药产业合作基础与路径》,《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

{30} 孙琦:《实施科技创新管理  加快发展医药健康产业》,《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年第4期。

{31} 李世举、赵亮:《“互聯网+”背景下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以贵州省为例》,《经济研究导刊》2016年第11期。

{32} 杨连举:《基于“互联网+”推动大健康医药产业优快发展》,《中国发展》2017年第5期。

{33} 唐浩、王琨:《互联网经济下的健康产业发展之路初探——以“云健康”中心为例》,《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年第7期。

{34} 李峰:《“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思考》,《经济师》2018年第12期。

{35} 王婷:《大数据在大健康产业中的应用研究》,《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

{36} 黄佳豪:《关于“医养融合”养老模式的几点思考》,《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14年第1期。

{37} 何秋洁、杨晓维:《大健康产业与养老服务的耦合协调度分析》,《软科学》2019年第10期。

{38} 明庆忠、李婷:《基于大健康产业的健康地理学与健康旅游发展研究》,《学术探索》2019年第1期。

{39} 刘艳:《全球治理格局下的大健康产业投资契机》,《中国商界》2019年第8期。

作者简介:黄蓉,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7;傅智能,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湖北武汉,430077。

(责任编辑  辰  曦)

猜你喜欢

可视化分析
基于大数据的港口煤炭物流可视化分析平台
近十五年国外大学生就业研究的进展与趋势
基于Citespace的商业生态系统研究可视化分析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研究: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声波吹灰技术在SCR中的应用研究
可视化分析技术在网络舆情研究中的应用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我国教育技术领域眼动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可视化分析在医院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