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大出血引起希恩综合征1例
2020-07-04马宇威李美子
马宇威 李美子
【摘 要】希恩综合征是严重的产后出血导致严重低血压或失血性休克的后果。在发达国家,由于产科护理的改善,希恩综合征的发生率已经下降,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希恩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垂体机能减退的原因[1]。延边大学附属医院于2018年09月21日收治了1例希恩综合征患者,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希恩综合征,垂体功能减退。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0岁,以“乏力、浮肿9年,加重伴恶心、呕吐3天”为主诉入院。既往20年前流产大出血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脑梗病史。该患于9年前始出现乏力、全身浮肿,伴恶心、呕吐、腹痛,未予以重视,此后上述症状间断发作。于3天前始患者乏力加重,伴有恶心,呕吐,来我院就诊,化验示:钾 3.4mmol/L,钠 114 mmol/L,氯 88mmol/L,谷草转氨酶83U//L,总胆固醇9.24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7.23mmol/L,血浆皮质醇动态测定,早晨8:00皮质醇2.63ug/dL,下午4:00皮质醇2.84ug/dL,游离甲状腺功能测定,FT3 1.51pg/ml,FT4<0.25pg/ml。故此次以进一步系统,诊治目的收入我科。病程中患者怕冷,反应迟钝,腋毛脱落,性欲减退,饮食及睡眠欠佳。入院查体:体温 36.0℃,脉搏 68次/分,呼吸 18次/分,血压100/70mmHg,体重指数23.74kg/m2,神清语明,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颜面部轻度水肿,睑结膜无苍白,巩膜无黄染,咽部未见充血,甲状腺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正常,未闻干、湿啰音,心浊音界无扩大,心音低钝,心率6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击痛,无压痛、反跳痛,双下肢无凹陷性水肿,双足背动脉搏动尚可,膝腱反射减退,病理反射未引出。辅助检查:化验示:钾 3.4mmol/L,钠 114 mmol/L,氯 88mmol/L,谷草转氨酶83U//L,总胆固醇9.24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7.23mmol/L,血浆皮质醇动态测定,早晨8:00皮质醇2.63ug/dL,下午4:00皮质醇2.84ug/dL,游离甲状腺功能测定,FT3 1.51pg/ml,FT4<0.25pg/ml。乳酸脱氢酶487IU/L,磷酸肌酸激酶177IU/L,磷酸肌酸酶同工酶33IU/L,垂体MRI:腺垂体变薄,鞍内代之以长T1信号长T2信号影,诊断:空蝶鞍。骨密度L1-4 T值-2.9,BMD 0.835g/cm2 ,股骨颈T值-1.6,BMD 0.815g/cm2 ,全部T值-0.4,BMD 0.836g/cm2 。
2 讨论
希恩综合征(Sheehans syndrome, SS)的特征是不同程度的垂体功能减退,是由于严重的产后出血引起的脑垂体缺血性坏死。垂体体积增大,蝶鞍变小,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自身免疫是SS发病的可能因素。在患者中观察到激素不足,从单垂体激素不足到全垂体功能低下。诊断中第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要意识到这种综合症。泌乳不足和产后月经恢复失败并伴有严重出血是诊断SS最重要的线索。最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是生长激素和泌乳素的缺乏。在具有典型产科病史的患者中,催乳素对TRH的反应似乎是诊断SS最敏感的筛查试验。
希恩综合征的诊断常常延迟。然而,确定受影响的患者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避免诊断延误希恩综合征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2]。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垂体靶腺激素低水平检测及垂体核磁共振(MRI)扫描是诊断希恩综合征的重要辅助手段[3]。
希恩綜合征的患者通常。能分泌乳汁或不能恢复月经是希恩综合征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其他常见的症状包括生殖器和腋窝的脱发、骨质密度降低、皮肤干燥、苍白和其他低钠血症、尿崩症和低血糖的迹象指标[4-7].
治疗: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在平时应采用激素替代治疗,病情可获得明显好转。腺垂体激素替代治疗有效,但存在以下缺点: ①价格昂贵; ②需注射给药; ③有些激素( 如 TSH制剂) 在长期应用后可产生抗体; ④当周围内分泌腺萎缩严重时,垂体促激素往往不能奏效。由于上述原因,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的治疗主要是补充内分泌靶腺激素。席汉综合征的治疗主要是激素替代,补充顺序为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及性激素。补充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最为重要,应先于甲状腺等激素的治疗。如遇到应激(如感染) 时,应酌情加大剂量。对 45 岁以下患者给予性激素替代治疗。一般预后较好。对于老年人和冠心病、骨密度低的患者,甲状腺激素宜从小剂量开始,并缓慢递增剂量[8]。
参考文献
[1] Sheehan HL, 1965 The frequency of post-partum hypopituitarism. J Obstet Gynaecol Br Commonw 72:103-111.
[2] Ozbey N, Inanc S, Aral F, et al, 1994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evaluation of 40 patients with Sheehans syndrome. Isr J Med Sci 30:826-829.
[3] Ozkan Y, Colak R, 2005 Sheehan syndrome: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evaluation of 20 cases. Neuro Endocrinollett 26:257-260.
[4] Dokmetas HS, Kilicli F, Korkmaz S, Yonem O, 2006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20 patients with Sheehans syndrome. Gynecol Endocrinol 22: 279-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