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网络研究综述
2020-07-04赵爽张伊
赵爽 张伊
摘要: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网络组织不仅在电商企业,在其他行业也展现出越来越大的魅力。因此,多个学科的学者开始提问企业网络为什么会存在,并在各自的学科领域内给出解释。本文从经济学、社会学和管理学视角对企业网络理论进行梳理。
关键词:企业网络;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
2096-3157(2020)08-0056-02
一、企业网络的概念
企业网络,又称组织间网络,指的是彼此具有关联关系的企业,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结成的稳定交换关系(Thorelli,1986)[1]。Hakansson(1987)提出的企业网络的概念模型包含各种具有关联关系的主体、企业网络间的资源和企业网络活动,网络中的主体由资源、关系、行动形成联接纽带而结成了网络。而Kamann,Strijker(1991)则提出网络是这些组织在互动合作中形成的所有关系的总称。Gulati,Nohria(2000)指出在3C时代,企业间的竞争加剧、顾客需求越来越挑剔和技术更新越来越快的特点形成了产业之间竞争的主要背景,在如此条件下,企业竞争的优势由商业网络来决定。
然而,在生活中,网络的泛化导致企业行动者不再是孤立小岛,而是紧密地在竞争市场中合作与斗争,这里并不存在在绝对自由与竞争(党兴华,李玲,2008)[2]。其中网络的类型有很多种:企业网络,更强调企业是网络的主要行为主体;企业技术网络,结网的目的是为了推动技术创新,网络中的资源以知识或者技术资源为主(卢福财,周鹏,2004)[3];价值网络,网络以价值增值为目的,网络内部的运作遵循价值链原则来运行,从价值的生成、分配、转移到使用[4]。
因此,企业网络已然是各企业生存的常态。无论它出现的形式如何多变,都反映了这些企业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制约谋求共同发展的组织形态。本文将梳理现有关于企业网络的相关理论,从多学科交叉及多角度的切入点进行归纳总结,为企业网络的后续研究奠定理论框架。
二、企业网络的相关理论视角
1经济学视角
交易成本理论为企业网络奠定了经典的经济学基础。科斯提出“交易费用”率先地拉开了企业网络的神秘面纱,他发现理论界共认的资源分配方式——企业和市场,这种划分方式更是不科学的。Hennart(1993)提出企业和市场中间存在隆起的部分,这种“膨胀中部”就是企业网络地带,它已经得到普遍认可[5]。
而后,威廉姆森提出了“混合组织”的概念,用来表示企业与市场间的各种制度安排,他认为介于企业和市场之间的混合组织才是普遍存在的形式。企业网络不仅能夠降低交易成本还能提高交易收入,是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的独特源泉。威廉姆森从交易费用的有限理性、机会主义和资产专用性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具体如表所示。
1994年,Dietrich又导入了“交易收益”的概念,治理结构的变动是由企业利益结构变化导致的。当组织内部的成本总和低于外部购买的成本总和时,生产内部化是企业的最优选择,当产生于内部化生产的利益小于外部购买成本时,市场标准化是企业的最佳选择。
1998年,Madhok·Tallman提出“合作租”的概念,是由企业间合作创造出来的。专用性准租、交易专用性准租和合作专用性准租。企业网络中单个企业行动者所具备的特殊资源或资产带来的价值是专用性准租;在交换合作关系中产生的价值是交易专用性准租;所有企业的专有资源创造在脱离合作的境遇下无法产生的价值称为合作专用性准租。企业在选择了网络的生存状态后,考虑成本的同时还要关注利润,而获取利润则需要通过有效的方法管理网络。
经济学视角指出价值创造的源泉是企业网络,它突破了传统理论界认为的交易结构仅仅存在于市场与企业二者之间,开辟了新的网络治理领域,并界定这一领域创造的“网络租金”概念。同时指出“交易成本”概念,它是企业理性选择交易结构的依据。网络日益成为企业价值获取的新源泉,成为第三种资源配置的方式,为企业创新和提升绩效指明了一条新路。它的缺陷在于没有明确指出实现价值提升的具体路径。
2社会学视角
社会网络基于社会结构视角运用一套研究分析的方法和技术,有助于从该视角探寻企业网络的奥秘。Mitchell(1969)将社会网络定义为是群体中指定个体间的一种特殊存在关系。社会网络是一个更为宽泛的概念,它包括企业网络。
到目前为止,社会网络的研究分为两条重要的分支,其一是使用社会网络的技术方法,例如网络结构的数量、节点、关系频度等统计变量的产生和应用。另一条分支主张基于个体视角研究社会网络,关心社会网络对个体行为的影响。Granovetter提出的弱关系力量论和强关系力量论,Burt提出的结构洞理论以及布迪厄和林南提出的社会资本理论等。
1985年,Granovetter在《经济行为与社会结构:嵌入性问题》一文中指出,存在的社会关系会抑制企业的行为的发生和制度的制定,也就是说企业的经济行为被嵌入到社会网络当中,导致企业的行动和最后的成果受到它嵌入的社会网络的结构和质量的影响。而Granovetter早在1973年在《弱关系的力量》一文中就已经阐述了“关系力量”的四个维度:交互时间、情感强弱、亲密度的程度和互惠的交换,同时把嵌入关系分为强关系和弱关系两种。他认为相比于强关系,弱关系能够更好地打破社会界限取得社会信息和社会资源[4]。
Burt(1992)在原来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概念——“结构洞”。在个体交互关系中构成的社会网络存在两种不同的关系连接:一种是社会网络中的全部主体间有着直接联系;另一种是社会网络中的部分主体间存在直接联系。而从社会网络的整体结构看,由于个体之间的间接联系,在不直接联系的个体间产生了空洞,需要一座桥来架起联系,这些空洞被称为“结构洞”。结构洞位置上的个体在扮演着“桥”的角色,一边协调两个体间的行为,一边获得信息和控制利益。
社会学视角向我们展示了社会网络关系中的结构、关系质量、网络权力的分配、网络资源的配置等。企业所在的网络的关系和结构影响着资源的获取,也就是在束缚着企业参与网络的重要目标;网络位置进一步能够影响企业可获取和使用的网络资源的多寡,会削弱或加强网络行动。社会学视角的贡献在于社会网络分析工具的发明和使用,并阐明了网络嵌入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它的不足之处在于缺少从企业的角度出发,研究主动的建构关系网络和被动的嵌入关系网络这两者之间的异同。
3管理学视角
如今组织结构发生了许多改变。早期有关组织形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等组织形式的创新上。随着NIKE、OEM等商业模式的出现,人们发现,传统的组织形态已经无法解释实业界的组织创新了。各个组织、企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甚至消失不见。刘东(2005)认为大部分的企业已经不再固守僵化的组织边界了,而是从契约角度出动态调整企业合作范围,导致企业边界的动态调整,并且日益虚拟化。赵爽(2005)也指出了3C环境导致的多样化组织边界——产权式、虚拟式和混合式企业边界。在企业边界变化状态下,管理学视角将企业网络视为一种新兴的组织形态。
Grandori,Soda(1995)从管理视角提出了组织间合作的管理机制:组织合作决策机制、塑造网络沟通能力和网络谈判机制;网络协调与监控机制;网络行动个体的整合与联结;专职的网络合作员工;传统组织层级和权威的再设计等。刘东(2005)也提出了市场中核心企业占据的优势地位超出“本分”,超过市场关系,和竞争对手不仅在市场关系中交流,而且还影响对方的内部生产管理过程。李新春(2000)认为在深入网络合作的进程中,企业会学会并累积一套被网络中成员都认可的行为标准,以指导网络的运营和延续。
Hakansson(1987)率先提出网络能力(networking ability)的概念。他以企业销售视角,将企业所具备的用以提高它们在网络的地位和高效地处理网络关系的能力统称为网络关系能力。Moller·Halinen(1999)再梳理企业网络商业关系中概括出产业网络、企业网络、关系组合和交易关系四中类型,基于这四种类型推导出企业应具备的四种能力:网络愿景、网络管理、组合管理和关系管理。
Eisenhardt·Schoonhoven在資源基础观和战略管理理论分支提出网络资源的概念的基础上,指出企业在网络建构的过程中出现的两种情形:首先,当企业处于网络弱势地位时,需要依靠整个关系网络,以此获取资源(技术诀窍、现金和合法性),以提升自己的在网络中的竞争地位;其次,当企业处于网络强势地位时,企业会依托网络共享资源来释放网络资源以达到吸引更多异质资源的目的。
管理学视角提出了企业网络是一双“有形之手”,它以网络中的个体通过各自的网络能力和形成的网络规范对企业网络进行管理。企业处理网络关系和网络结构的能力对网络正常的运营和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企业通过正常的干预来有效地获取、吸收和整合网络资源。有些企业积极主动参与到网络关系管理之中,这些“积极者”们往往更容易获得超额网络利润。还有些企业是被动地卷入到网络合作中,相对于“积极者”,这些“消极者”只能得到网络平均利润甚至可能丧失自身优势。因而,网络能力成为企业构建组织能力过程中应该思量的点难点课题,因为它的强大与否会对企业绩效产生直接影响。
参考文献:
[1]Thorelli H BNetworks:Between markets and hierarchi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6,(7):37~51
[2]党兴华,李玲基于权力依赖的技术创新网络核心企业的识别研究[C].第三届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2008
[3]卢福财,周鹏外部网络化与企业组织创新[J].中国工业经济,2004,191(2):101~106
[4]刘益,李垣,汪应洛柔性战略的理论、分析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Hennart J FExplaining the Swollen Middle:Why Most Transactions Are a Mix of Market and Hierarchy[J].Organization Science,1993,(4):529~547
[注]基金项目:本文受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1802353053)大连市社科院2019年度智库重大调研课题(2019dlsky068),大连大学教改课题“《管理学》双语课程建设”和2019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项目(201911258083)的资助
作者简介:
1
赵爽,大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组织理论,人力资源管理。
2张伊,大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