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教育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路径探索
2020-07-04姚燕征
姚燕征
【摘要】根据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初中生处于生涯发展的成长和探索阶段。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逐步走向成熟,开始认识自己、畅想未来。语文学科蕴含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给学生未来人生的走向和职业生涯的规划带来正面的影响。笔者尝试在实际教学中结合生涯规划的相关要素,从树立目标、定位方向和提高素养三个方面,进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生涯教育的探索。
【关键词】生涯规划;语文教学;树立目标;定位方向;提高素养
进入初中阶段后,面对比小学更繁重的学习任务和更复杂的学习内容,一些学生因为缺乏奋斗目标和前进动力而逐渐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一些学生在争分夺秒拼命学习的同时对未来充满着期待和幻想,也伴随着不安与迷茫。生涯规划既无关成绩,又不囿于眼前,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有利于引导初中生调整和摆正自己的位置,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涯教育,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认识自己的个性特长,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把追求理想与提高素养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能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激发学生用拼搏去实现理想,用理想去点亮人生。
一、挖掘教材资源,引导学生树立生涯目标
生涯规划是一个人尽其所能地规划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在考虑个人的智能、性向、价值以及阻力和助力的前提下,做妥善的安排,并借此调整和摆正自己在人生中的位置,使自己能适得其所。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要“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将来要成为怎样的人,这是学生对自己生涯的规划,要把学生培养成怎样的人,则是教育工作者首要解决的问题。
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能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丰富的教育资源,有效融入生涯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他们的远大志向,引导他们认识社会、认识自我、明确目标、规划人生。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为我们介绍了几位杰出而伟大的人物,有救死扶伤的医生白求恩,为人类造福的植树的牧羊人,贡献卓著的科学家邓稼先,博学睿智的文学家鲁迅和闻一多,高瞻远瞩的政治家孙权,运筹帷幄的军事家吕蒙。在学习这些课文后,笔者引导学生用一个表格回顾这几位人物的人生选择、人生目标,还有他们做出如此选择、树立如此目标的原因,从中感受这些人物身上的非凡气质,以此唤起同学们对理想的憧憬和追求、对未来人生的思考和建构。
通过了解这些人物的人生经历和解读他们的人生选择,同学们发现这些人物虽然生活的年代不同、身份各异,甚至拥有不同的国籍,但他们无不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使自己短暂的人生过得充实而富有意义。他们人生的选择并不是无意识的碰撞,而是有计划的追求,他们人生目标的选择是由他们的性格、气质、能力决定的,更是由他们要实现自我价值,要对社会、对人民做出贡献的追求所决定的。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肩负起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作和研究的重要使命,他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崛起奉献所有的一生,是为广大人民利益无私付出的一生。邓稼先选择这样的人生道路,是由他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正如杨振宁所说的“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随着对社会认识的不断深入,他们也会对自己的规划做出调整。鲁迅先生为唤醒民众弃医从文;闻一多先生为救国救民投身民主运动;吕蒙为更好地“掌事”发奋学习。
在语文课本中,拥有崇高理想、远大目标的人物众多,他们为理想奋斗不息的人格魅力感染每一位学生,他们的家国情怀感动每一位学生。学生们在与古今中外各色人等的心灵碰撞中感悟到,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一定的规划,从而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但每个人对自己的规划都不尽相同,目标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体现着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崇高而远大的理想,会催人向上、令人发奋,使人的一生变得更有意义。不少同学逐渐感悟到要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出发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以期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实现自己的价值,对社会做出贡献,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二、借助综合活动,引导学生定位生涯方向
进行合理的生涯规划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自己,对自己有一个清晰而客观的判断,也就是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能做什么或者适合做什么,只有尽可能对自己进行理性而全面的分析,定位自己的生涯方向,学生们才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少走些弯路,不至于屡遭挫折。部编版语文教材每册书均有三个综合性学习,一些课文也可以引出相关的拓展活动,笔者尝试结合综合性学习的展开,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逐步认识自己、定位自己的生涯方向。下面笔者以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对在语文综合活动中融入生涯教育进行有益的实践探索。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有三个活动任务,其中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首先便要进行小组分工,明确任务。其实小组的分工,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进行的一次初步的选择和规划。有的同学统筹能力强,能带领小组成员制订小组采访方案,解决小组内出现的问题;有的同学平时关注生活,关心国家大事,能快速捕捉生活中比较受大家关注、喜爱的话题或事件,从而确定一个有价值的主题;有的同学做事细致,可以负责搜集资料;有的同学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擅长设计采访问题;有的同学口齿伶俐、反应迅速,适合承担采访任务;有的同学爱好摄影,可以在同学采访时拍摄新闻照片;有的同学动手能力强,喜欢设计排版,能够整合小组的新闻作品,编排成报纸或制作成新闻网页。明确小组分工后,组員们在完成相应任务的过程中,不仅会对自己的工作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还会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更客观的判断。可能会有学生忙得焦头烂额,但收效甚微,尝到失落感和挫败感,也会有学生做事得心应手,成果令人惊喜,(下转第31版) (上接第30版)收获幸福感和成就感,甚至在实践过程中对某种职业产生兴趣,继而主动深入了解这种职业的相关情况。在活动结束后,笔者组织学生对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总结,从中反思自己能否胜任这个任务,是否喜欢这项工作,以此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特长进行生涯规划,定位自己的生涯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