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小学舞蹈普及课程开展的建议
2020-07-04李彤李爽
李彤 李爽
【摘要】舞蹈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部分,在中小学校内应该与音乐、美术等学科处于同等地位,但目前我国中小学舞蹈普及课程的开展情况不甚乐观。本文从现状出发,对舞蹈普及课程在中小学校内的开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舞蹈普及课程 校本课程 少儿舞蹈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3-0222-02
少儿阶段的教育对一个人认识世界、塑造三观起到重要影响。学校教育是少儿接受教育的主要来源之一,少儿应该在学校接受较为全面的教育,尤其是艺术教育。舞蹈被誉为“艺术之母”,是以身体为载体的视听艺术、时空艺术,符合少儿活泼、爱动的特点,对少儿身心发展具有其他艺术替代不了的功能和价值,舞蹈课程应该在中小学校内广泛开展。
一、中小学舞蹈课程开展现状
相较于美术、音乐等学科,中小学校内舞蹈课程的普及程度并不高。“近年来,儿童的课外舞蹈班蓬勃发展起来,成为学校舞蹈美育之外的一个有力补充。”①作为从某高考大省中走出来的舞蹈学习者、工作者,看到这句话很有感触。在笔者的家乡,校外舞蹈课几乎成为少儿舞蹈美育的唯一途径,中小学里基本没有舞蹈课,个别学校会有,但开课情况并不乐观,应对学校评优检查、艺术展演的时候才会开展起来,参与的学生也多是经过选拔、具备舞蹈基础和表演条件的女同学。一名普通的中小学生,如果不在外面报舞蹈班学习,一般不会有登台表演舞蹈的机会。这是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市的舞蹈普及教育情况,在其他偏远的小城市里,校内舞蹈普及情况可能更为堪忧。
近几个月因与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的工作联系,亲身参与了北大附中的舞蹈课程,有幸跟附中学生们了解了她们学习舞蹈的历程与感受。一部分学生在小学和初中便在校内接受过舞蹈相关课程的学习;部分女同学在学前与学龄儿童时期接触过校外舞蹈培训,参与过舞蹈等级考试,后因种种原因放弃继续学习;在忙碌的高中学习生活中,每学年的春季学期北大附中都会开设舞蹈课,并组织“书院舞蹈节”展演,给她们学习、体验、表演舞蹈的机会。舞蹈课属于选修课程,没有舞蹈基础和性别限制,感兴趣的学生都可参与。对于舞蹈课程和舞蹈活动,学生们积极主动,热情度极高。
通过以上地区中小学校内舞蹈课程开展情况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当前舞蹈普及教育的发展并不均衡。一线城市的一些学校,校方会主动开设舞蹈课程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在其他地区,舞蹈课在中小学校内属于冷门课程,有需求的学生只能自行找老师去上课。如何在广大中小学校内开展舞蹈课、发挥舞蹈教育的价值呢?
二、中小学舞蹈普及课程开展建议
(一)开设专门的舞蹈课程
首先,各中小学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舞蹈教师资源,成立专门的舞蹈教学教研组,让舞蹈老师们从“音乐教研组”、“体育教研组”中“走”出来,在舞蹈领域发挥其专业才能。在语数外等主科课时固定的情况下,可以将音乐课、美术课、自习课等课时匀出来一部分,用以组织舞蹈课。
一种形式是将音乐课、美术课、舞蹈课都设置成选修课程,喜欢唱歌、对乐器、歌曲等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去上音乐课;喜欢画画、手工等活动的同学可以选择美术课;喜欢舞蹈与舞台表演的同学可以选择舞蹈课。这种形式的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并且最大程度的发展特长、发挥才华。
另一种形式是将音乐课、舞蹈课、美术课都设置成必修课程,在学习年限内每一位学生需要去修够相关学分,但在不同学年或者不同学期,这些课程仍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展,每学期各项课程教学的重点不一样。比如在三年级第一学期,在音乐课上学唱《红星歌》、了解二胡等;在舞蹈课上学习藏族舞的体态与动律、藏族风格性舞蹈等;在美术课上学习制作面具、绘制手抄报等。到第二个学期,三门课程更换新的教学内容。学生第一学期对民族舞蹈感兴趣,便可以选择舞蹈课;第二学期对音乐课的学习内容感兴趣,便可以选择音乐课。在毕业前,三种艺术课程均进行过学习,既锻炼了学生身体、增加了其技能,同时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二)与地方舞蹈高校加强合作
各区域最大化利用舞蹈教育资源,借助高校舞蹈专业或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方向的师生力量,推进中小学舞蹈课程的开展。资料显示,至2019年全国开设舞蹈专业的高校已逾200所②,遍布各省份的主要城市,开设音乐教育舞蹈方向的高校、中等舞蹈职业学校就更多了。这些学校在舞蹈专业教育教学上具有优势,同时,数量庞大的在校生与即将毕业的学生需要实践与实习的地方,中小学恰好可以提供给他们这方面的资源。就像北京的“高参小”项目③一样,双校合作,优势互补,形成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共同发展、携手进步的局面。
(三)编创舞蹈校本课程
舞蹈课在中小学的开展程度不高,属于非必修性质的副科课程,故而舞蹈教材的开发也不像音乐、美术等学科那般更具科学、系统性。但这对于中小学来说,或许是创新发展的机会,有能力的学校完全可以依据民族文化、地方特色、学生兴趣等制定舞蹈教材,开展独特的舞蹈课作为校本课程。
例如,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中心小学地处“花钹大鼓”的传承村落——后牛坊村,凭借地域优势,学校开发了花钹大鼓文化特色课程,结合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编演了舞蹈《情韵花钹》和戏剧《花钹花开》,在提高学生文化自信、审美能力等方面效果显著。地处新疆、西藏等地区的学校,可以通过对本地区丰富的舞蹈资源进行挑选与加工,编制成带有民族地区特色的舞蹈校本课程,从而进行校内舞蹈课的教学。
其他城市的学校,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寻找形式内容积极健康、符合少儿兴趣、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舞蹈,改编成校本课程教授给学生。山东省莒县第三中学的“网红”舞蹈最近登上了新闻④,该校将网络上的流行舞搬入学校,用《鬼步舞》取代了傳统的广播体操。这种“网红”舞蹈相对于节奏舒缓、动作刻板的广播体操来说,更加新奇、有趣,符合中学生充满青春、活力的特点,强调快速有力的舞蹈动作,让中学生从长时间听课、看书、写字的固定坐姿中解放出来,真正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其学生表示:“网红”舞让大家对课间操更有期待。该校的做法不是个例,相关新闻报道还有:《小学校长带师生跳“鬼步舞”走红网络》⑤《好嗨哟!两千师生齐跳“鬼步舞”》⑥等,可以看出,“网红”舞已经走入校园,且非常受师生欢迎。
许多中小学校没有室内体育馆,一到阴雨天气,体育课便成为在教室进行的自习课,不能发挥体育课的作用。而大部分学校都有舞蹈教室或者形体教室,还有一些是铺设木地板的音乐教室。这种时候,如果利用空闲的教室让没有实施的体育课变成舞蹈课,教授校本舞蹈,让学生们“动”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同样达到了体育锻炼的目的。
(四)管理者转变教育思想
以上所有建议的实施离不开教育部门及学校领导者思想的转变。从学生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舞蹈课带给学生的不只是舞蹈技能,还有身体形态的改善、心智能力的提高、团结协作意识的增强、想象与创造力的开发、多余精力与学习压力的释放等。舞蹈课程的开展让学生更加全面而个性的成长。从学校发展的角度来看: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舞蹈在一线城市的中小学校进入了日常教学阶段,未来在全国范围内,舞蹈课程成为各学校美育课程的一部分是必然趋势,当下转变教育教学模式,抢占发展先机,有利于提升学校综合竞争力、扩大社会影响力、促进学校长远发展。无论是从学生个人还是从学校的长期发展来看,开设舞蹈普及课程的价值不可估量。
当前校外少儿舞蹈培训发展过快,出现监管混乱、师资良莠不齐等状况。为什么家长还是愿意花钱送孩子去“外面”学习舞蹈?因为大家都知道舞蹈教育的价值与作用,并且主要是因为校内的舞蹈课程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换角度想:如果在中小学校内开展舞蹈普及课程,会不会有一部分学生选择在校内上舞蹈课、不会再到外面的培训机构去学舞蹈了呢?会不会使校外舞蹈培训市场“降温”、从而有利于教育质量管理?当然,能够理解学校在课程改革方面的压力和困难,但衷心希望舞蹈早日成为中小学校内普及课程。
注:
①孙慧佳:《舞蹈美育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年8月第一版,第20页。
②来源于网络:www.sohu.com/a/280317559_508588。
③“高参小”全称为:“北京市高校、社会力量参与小学体育美育发展工作”,是北京市教委于2014年发起的项目,旨在通过借助高校和社会优质艺术、体育资源,在美育相对薄弱的小学开展艺术教育、体育,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分配。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
④来源于网络:http://www.chinanews.com/sh/2019/04-06/8801766.shtml。
⑤来源于网络:http://www.bjnews.com.cn/news/2019/01/16/539928.html。
⑥来源于网络:http://hebei.hebnews.cn/2019-04/08/content_7380242.htm。
参考文献:
[1]闻雅.中小学舞蹈教育普及化探究[J].南宁:基础教育研究,2018(14):33-35.
[2]张欣.舞蹈美育与创新型国家建设——北京舞蹈学院“高参小”项目实践探索[J].北京: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8(02):71-77.
[3]李伟,刘舒仪.培育核心素养,构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体系——北京小汤山中心小学花钹大鼓特色课程探究[J].北京:中国教师,2019(03):87-89.
[4]许莉.中小學舞蹈教学模式选择——以北京市中小学舞蹈教研组成立大会舞蹈课例展示为例[J].石家庄:教育教学论坛,2018(47):228-231.
[5]严宇.小学开设舞蹈教育的价值研究——以“高参小”项目为例[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