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老年学习特点的隔代教养课程开发研究
2020-07-04储海燕
储海燕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与经济的迅速发展,年轻父母工作繁忙,祖辈参与家庭早期教养成为了当代家庭应对父母双方工作而无法承担全部教养责任这一问题的主要方式。然而,在隔代教养现象普遍、存在问题众多的背景之下,隔代教养课程需求日益增多。老年群体是一个多类型多层次的复合群体结构,具有学习差异显著、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学习受固有观念影响的特点。因此,基于老年学习特点,在隔代教养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应当关注祖辈需求的不同层次,构建科学完备的育孙体系,建设专业有效的课程资源。
关键词:老年学习特点 隔代教养 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9-0169-03
随着中国社会与经济的迅速发展,家庭教育的开展形式与主要承担者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身心条件许可的祖辈参与隔代教养的现象日益普遍。据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城市家庭教养中的祖辈参与问题调查报告》显示,79.7%的城市家庭存在祖辈参与家庭教养现象[1]。社会普遍认为,隔代教养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而相应的隔代教养课程是解决这些问题最直接有效的方式。然而,现如今隔代教养课程匮乏、供给严重不足。因此,隔代教养课程的开发迫在眉睫。
隔代教养课程指的是面向幼儿年龄为0—6岁的带孙祖辈的一系列课程,课程紧密联系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着眼于帮助祖辈解决教养(教育与养育)过程中的实际困惑与难题,具备较强的科学价值。作为隔代教养课程的对象、隔代教养的直接实施者,祖辈群体是一个多类型多层次的复合群体结构。只有充分了解祖辈的学习特点,才能够设计出真正适合他们的课程。因此,本文着重于探讨基于老年学习特点的隔代教养课程开发策略。
一、老年学习特点
(一)老年学习差异显著
在与祖辈进行访谈与交流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不同年龄阶段、文化程度的老年人在学习育孙知识方面有着很大的区别。
1.年龄对老年学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学习愿望、学习能力与学习内容上
(1)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具有不同程度的学习愿望。一个人进入成年后期后,可分为准老年期(55—60岁)、低龄老年期(60—70岁)、中龄老年期(70—80岁)、高龄老年期(80岁以上)[2]。总体而言,年龄越大学习愿望越小。处于准老年期的祖辈具有最为强烈的学习愿望,表示自己深感育孙能力不足,需要全方位地学习育孙知识。而处于中、高龄老年期的祖辈则表示出较为微弱的学习愿望。有的祖辈表示:“这是父母应该做的事情,我们就是帮他们带带孩子,做做饭,不需要学习。”当然,年龄造成的学习愿望程度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与不同年龄阶段祖辈的身体状况相关。
(2)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具备不同层次的学习能力。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老年人流体智力呈缓慢下降的趋势,这也使得老年人的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下降。我们发现不少处于中、高老龄期的祖辈认为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太辛苦了”。“现在很多学习材料都是在微信上发布的,我们手机又用得不是很好,所以学习起来是比较吃力的。”一位祖辈在讨论时提到。然而,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晶体智力是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的,这也为祖辈学习育孙知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因此,课程开发应当充分考虑祖辈的学习特点,开发出适合祖辈学习、能够让祖辈轻松学习的课程。
(3)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对于学习内容也有着不同的偏好,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他们在带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相关。就育孙知识体系而言,我们发现处于准老年期、低龄老年期的祖辈,对于“自理能力”“兴趣培养”主题最为感兴趣,而处于中、高龄老年期的祖辈则对“有效沟通”表现出偏好。而“饮食习惯”则是处于各年龄段的祖辈均非常关注的主题。
2.文化程度对老年学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学习理念、学习能力上
文化程度不同的祖辈就育孙知识的学习有着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我们年纪都这么大了,就是和宝贝们玩玩,教育不教育的,那是他們父母的事情。我们最多帮他们接送一下孩子,是不需要去教室里学习的。”另一种观点认为:“我们是非常愿意学习的,特别是现在社会发展得那么快,我们需要去接触外面的世界。我希望能有人来跟我们讲解科学育孙知识。手机上电视上其实都可以学习到一点知识,就是还不够。”可以发现,前一种观点将学习理解成了狭义的在教室里上课,在多次跟持有这一类观点的祖辈解释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学习之后,他们还是觉得“学习就应该规规矩矩的在教室里上课,其他都是不行的”。这也充分地体现了老年人的认知结构对他们思维方式的影响之深。而持有后一种观点的祖辈们则表示非常喜欢学习,希望跟紧时代的步伐。学习理念的根基影响着祖辈们对于学习科学育孙知识的理解,总体而言,文化程度较高的祖辈更为愿意学习科学育孙知识。除此之外,文化程度更加直接地影响着老年人的学习能力。所处年代的特殊性使得一些祖辈在年轻时接受了较少的教育,甚至有些祖辈在识字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基本阅读能力的欠缺必然会影响其后续的学习。因此,在课程开发之前,熟悉了解祖辈的情况至关重要。
(二)老年学习与老年生活密切相关
中国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家庭伦理观普遍认同老年人习惯含饴养孙。因此,育孙成为了中国祖辈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交车站,有背着书包牵着孙辈的他们;在学校操场上,有带着孙辈玩耍的他们;在幼儿园、兴趣班门口的板凳上,有坐着等待孙辈放学的他们。老年学习与老年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育孙作为老年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必然也会与学习联系在一起。
1.老年学习源于老年生活
对于离开了工作岗位的老年人,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从职场到退休生活的转变,一切对于他们而言,几乎是全新的。生活的转变正是学习动机的产生因素,陌生的老年社会环境、全新的老年生活方式依然需要老年人不断学习[3]。隔代教养现象之普遍,使得带孙育孙成为广大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活动。而对于所有祖辈而言,尽管有着先前养育子女的经验,但隔代教养对于他们来说均为全新的挑战。身处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面对全新的生活方式,祖辈们产生了学习育孙知识的需求。
2.老年学习融于老年生活
学习与生活从来就不是对立分离存在的,这一点更加凸显于老年学习与生活中。老年学习是一项全面展开全方位实施的实践活动,分布于生活的点点滴滴。回归生活、回归本真是老年学习的显著特点。学习是无时无刻存在的,祖辈在带养孙辈的过程,亦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祖辈之间的育孙经验交流则是最简单直接的学习方式,只是这样的学习方式并不能够给予祖辈科学全面的育孙知识。
3.老年学习丰富老年生活
脱离工作岗位的老年人,很容易产生孤独感。老年学习不仅可以升华老年人的精神世界,还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学习的方式将广大老年人聚集起来,与同辈之间的交流互动进一步丰富了老年生活。中国的集体主义文化强调长辈对晚辈的扶持与呵护,祖辈将养育孙辈看作自己固有的义务,将“含饴弄孙”视作晚年幸福感的重要来源[4]。孙辈的一个笑容、一个拥抱、一次进步都会让祖辈感受到万分的喜悦。与孙辈的相处,不仅丰富了祖辈的晚年生活,还大大提升了祖辈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三)老年学习受固有观念影响明显
对于身处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老年人而言,固有观念深刻地影响着他们学习接受新的观念和知识。相比于年轻人易于接受新的知识观念,老年人形成的深厚而稳定的认知结构使得接受新观念、学习新知识较为困难。这一点于隔代教养过程中更是明显。由于拥有先前养育子女的经验,祖辈在学习新的科学育孙知识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冲突,当科学育孙知识与祖辈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经验发生冲突时,祖辈更倾向于保持原有认知结构中的观念与知识,从而较难在短时间内发生改变。我们发现,尽管绝大多数祖辈认为自己的育孙观念和知识是需要及时更新的,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仍是选择自己长期以来习惯的方法,这充分体现了祖辈们原有认知结构扎根之深。甚至有祖辈认为:“我以前就是这么带他们的爸爸妈妈的,不也培养成研究生了,我不认为我的方法存在问题。”因此,由于固有观念的影响,祖辈通过学习科学育孙知识改变原有育孙观念,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
二、基于老年学习特点的隔代教养课程开发策略
高质量的隔代教养,需要在课程开发方面予以体现。综观隔代教养相关课程,可以得出主要存在以下三大问题:数量少、碎片化、缺乏考虑祖辈学习特点。首先,尽管各类托幼机构、学校、社区等逐步意识到隔代教养的价值所在,并立足于现有资源开发相关宣讲与讲座。但总体而言,数量较少,隔代教养课程供不应求。其次,课程资源碎片化。相关隔代教养课程不够成熟,缺乏专业的教师队伍,以及适合祖辈学习的教材。再次,与国内隔代教养研究中忽视祖辈的情况一致,现今各类隔代教养课程开发均较少地考虑到祖辈的学习特点。
祖辈作为隔代教养课程的对象、隔代教养的直接实施者,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因此,着眼于帮助祖辈解决教养过程中的实际困惑与难题、符合祖辈学习特点且具备较强科学价值的隔代教养课程亟待开发与实施。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应基于祖辈的学习特点,采取以下三大策略。
(一)关注祖辈需求的不同层次
隔代教养作为中国当下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是具有很多共同性的。然而,面对一个多类型多层次的复合群體结构,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祖辈需求的不同层次,并基于此完成整个课程开发,真正地做到“从祖辈中来,到祖辈中去”。基于老年学习差异显著的特点,为了设计出真正适合祖辈的课程,从课程目标到课程内容再到课程形式,都应充分考虑祖辈们的需求及差异。
1.课程目标由浅入深,紧密联系祖辈真实诉求
隔代教养课程应具有两维度、三层次的多重课程目标。在课程目标确立的过程中,始终秉承“从祖辈中来,到祖辈中去”的课程理念,充分考虑祖辈作为课程对象和隔代教养的直接实施者的特点及需求。
(1)两维度指的是祖辈与孙辈。从祖辈维度而言,隔代教养课程旨在帮助祖辈建立科学育孙观念,掌握科学育孙知识,习得科学育孙方法,解决祖辈在教养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从而实现幸福晚年;从孙辈维度而言,隔代教养课程旨在帮助幼儿实现健康快乐成长。
(2)三层面指的是知识、能力与情感层面。在知识层面,通过隔代教养课程,祖辈能够清晰自身的角色定位,了解在教养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区,更新原有的育孙知识与观念;在能力层面,促使祖辈掌握育孙方法和技巧,并能够在与孙辈相处的过程中尝试运用所学策略,提高祖辈在教养过程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在情感层面,通过课程,引发祖辈的情感共鸣,使其在课程中有良好的情感体验,乐于改变已有的教养方式,从而在教养过程中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2.课程内容深浅结合,满足不同祖辈的学习需求
由于年龄阶段、文化程度等因素不同,设计出完全适合每位祖辈的课程是几乎不可能的。例如:大学教师背景的学员希望讲解更深入,希望有大数据的实证分析来验证某育儿观点,而学历较低的家长则希望听到更多的中国鲜活案例[5]。在课程内容的设计方面,应当求同存异,把握课程内容的可接受程度,力求让每位祖辈在课程中都能够有所得,从而唤起祖辈们对科学育孙知识的思考。
3.课程形式灵活多样,给予祖辈们自由选择的权利
在确立隔代教养课程形式时,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形成多元化的课程形式。隔代教养课程应具有丰富多样的课程形式,主要包括:微课、微信公众号平台推文、情景剧、传统线下讲堂。在课程形式求新求变的同时,还要兼顾祖辈的学习特点,充分考虑祖辈的学习需求,给予祖辈们自由选择的权利。
(二)构建科学完备的育孙知识体系
围绕“从祖辈中来”的课程理念、立足于“科学育孙”的教养方法,隔代教养课程内容的选取应实用性与科学性相统一,致力于形成科学完备的育孙知识体系。
1.实用性
实用性于祖辈而言,指的是课程应选取教养过程中的真实困惑与问题,在做好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并将其作为课程内容的有力依据。于孙辈而言,实用性指的是应当选取幼儿阶段的各方面知识,从而致力于幼儿健康成长。比如,我们在课程开发实践中,通过与祖辈的访谈交流和问卷调研,在综合祖辈实际需求与幼儿各阶段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确立了0—3岁隔代教养课程“科学喂养”等五大主题,以及3—6岁隔代教养课程“表扬技巧”“自理能力”等八大主题。并在了解了0—3岁阶段祖辈、3—6岁阶段祖辈的共同需求之后,确立“角色定位”和“家园沟通”两个普遍关注的主题,真正地做到课程从祖辈中来。
2.科学性
科学性重点体现在坚持“幼儿中心”与“祖辈中心”上。课程内容在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各个年龄阶段的不同发展需求的基础之上,还需充分考虑老年心理及老年学习特点,内容安排循序渐进,符合祖辈的认知规律。
在坚持实用性与科学性的基础之上,科学完备的育孙知识体系应当是课程内容构建的最终目标。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应当以调研过程中祖辈的真实困惑与问题为起点,依据相关书籍、文献中的专业知识,听取专家的相关建议,力求为课程准备全面的育孙知识,使得祖辈在课程中能够收获到更多的知识与更为有效的育孙技巧。
(三)建设专业有效的课程资源
1.教师队伍专业化
教师既是人类知识宝库的传播者,又是社会生活的引导者。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老年学习者相对迟缓的思维反应,使得他们对课堂中教师的依赖感尤为强烈[6]。因此,专业的隔代教养教师队伍建设尤为重要。
(1)专业的祖辈教养教师应当在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与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跨学科的理论知识,以完备自身的知识体系。以学前教育学的知识为理论基础,并充分了解熟知老年心理学,掌握老年学习特点,为课程的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反复的磨课与练习也是在课程前教师应当做到的。
(2)教师应当考虑到祖辈的学习特点,理解并尊重他们先前的经验,注重与祖辈之间的交流互动,活跃课堂的氛围,给予祖辈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
(3)课程时长的控制应当是教师在隔代教养课程过程中需要加以注意的。老年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宜控制在30分钟左右。
(4)课后教师及时反思能够有效地提高祖辈教养课程质量。教师可通过课上、课后与祖辈的交流互动了解祖辈最为真实的课程反馈,总结经验,指导之后的课程改进。
2.开发适合祖辈学习的教材
现今市面上关于父辈教养的教材较为丰富,然而呈现的方式并不适应祖辈的学习特点。因此,開发出与课程配套、适合祖辈阅读学习的教养手册与课程十分重要。教材的开发应当遵循以下三大原则:
(1)在内容上。应当选取隔代教养过程中祖辈最为困惑、关心的育孙问题,并基于幼儿的发展规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汇编成教养手册。
(2)在形式上。教材的编排应符合祖辈的阅读特点。通过字体放大、图文并茂、色彩丰富等方式为祖辈的阅读学习提供便利
(3)为了更好地促进课程实施与推广,可开发与教养手册配套的课程实施手册,通过教案的呈现,为后续教师队伍的培训夯实基础。祖辈教养教材的开发方便祖辈在课后及时巩固学习相关育孙知识,也便于祖辈将科学育孙知识带回家庭中,与父辈共享。
三、结语
课程的开发应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从最初的调研到课程的实施推广,都应循序渐进、不断反思、不断提升。将课程中祖辈真实的意见投射到课程的开发建设中,积极探索符合老年学习特点、实用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隔代教养课程,有益于孙辈的健康成长,提升祖辈在隔代教养过程中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岳坤.父辈为主、祖辈为辅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中国城市家庭教养中的祖辈参与状况调查[J].少年儿童研究,2018(1):3-20.
[2]陈乃林.社区老年教育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5(22):8-10.
[3]王仁彧.老年学习的真谛:终身学习理念的先行者[J].成人教育,2016,36(1):1-5.
[4]古吉慧.中美隔代教养的对比与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26(4):1-3.
[5]朱敏.老年大学开设隔代教育课程的实验研究:以《科学育儿与隔代教育》为例[J].成人教育,2019,39(8):47-51.
[6]王仁彧.终身学习观照下的老年教育现状与展望[J].职教论坛,2014(36):44-48.
责任编辑: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