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澳媒体对孔子学院新闻报道的框架演变研究
2020-07-04徐宇瑶殷小娟
徐宇瑶 殷小娟
摘 要:本文结合语料库和和人工文本分析的方法,归纳总结了加拿大、澳大利亚相关孔子学院报道常用的四类框架和媒体的话语态度。研究发现,两国在三个五年阶段相关报道数量随中国经济和世界地位的提高而增多,报道框架主要为冲突框架和合作框架,且报道总体态度都为中立。
关键词:孔子学院;报道框架;媒体态度
一、前言
自2004年第一家孔子学院(以下简称“孔院”)在韩国成立以来,截止2020年4月,国家汉办官网显示我国已在162个国家(地区)设立541所孔院和1170个孔子课堂。其中,加拿大有12所孔院,澳大利亚有14所孔院和6所孔子课堂[1]。不可置疑,孔院的发展对提升我国国家软实力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事实上,15年来英语世界的主流媒体对孔院报道颇多,也褒贬不一。但已有的多研究英美国家主流英文媒体的报道框架,如对美国《纽约时报》的研究发现,美主流媒体对孔院的报道主要呈现负面、政治、隐形、认知四个框架[2],且另一研究得出美主流媒体报道态度以消极和中立为主,地方媒体却偏向积极和中立[3]。然而,对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孔院报道研究相对较少,已有的研究多探讨孔院教学概况、功能及发展方面的问题等。
事实上,加、澳两国作为英联邦国家,其政治体制虽与英美相似,但也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同样,两国的主流英文媒体报道框架也应该和英美有相同和不同之处。所以本研究将通过自建两国有关孔院新闻报道的小型语料库,从历时角度研究十五年来两国媒体有关报道的框架特点变化。
二、文献回顾
1.孔子学院的功能研究
国内外研究者如张西平[4](2007)、曾蕊蕊[5](2010)等人都较早关注到孔院的功能,他们一致发现其功能远不止传播语言和文化,还会带来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甚至经济利益。
Paradise(2009)研究发现孔院帮助提升北京软实力和树立良好形象的同时,不乏有可能产生“特洛伊木马”效应的担忧[6]。Zhao & Huang(2010)研究中国对外汉语政策发现,孔院引起了教育市场的剧烈讨论和关注,这将给予中国和汉语在未来有团结、协调世界的可能性[7]。Liena etl(2014)运用数据模型估计方法研究了孔院对来华旅游流量的影响后发现,海外商人探访中国的渴望被激起,商业往来业务不断开展[8]。
吴晓萍(2011)对美国两所孔院问卷调查后发现,孔院一方面激发了其学员学习汉语的兴趣,同时也提升了我国国家形象和影响力[9]。叶英(2015)从外媒角度看孔院海外形象,发现西方社会对孔院的肯定、欢迎大于质疑、戒惧[10]。
2.孔子学院相关新闻报道的话语研究
Lueck etl(2014)分析美国《纽约时报》发现,相关孔院报道时效晚、数量少,介绍模糊,没有独立见解,还存在刻板印象[11]。刘程&安然(2014)发现英主流媒体态度存在“选择性误读”,即完全消极、夸大地解读孔院[12]。但彭飞、于晓(2016)剖析相关17篇英主流媒体报道态度后指出刘程和安然的研究关注片面、有失客观,英媒只是客观提出担忧[13]。
以上研究有力推动了孔院的新闻报道研究,但前期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一、研究较少涉及加、澳两国的孔院报道;二、有关研究重新闻文本而忽视框架研究;三、研究语料总量较少或时间跨度短或报刊种类较少,且没有有关加、澳两国报道趋势的演变研究。基于此,本研究在自建的2005年[1]到2019年两国有关孔院新闻报道的语料库基础上,以五年为一组研究加、澳两国的新闻框架演变过程。
三、研究方法
本文从LexisNexis数据库中收集了2005年-2019年有关孔院新闻报道共1190篇,涵盖两国的83种报刊。首先,经人工文本清洗,将内容中一半及以上和孔院直接相关的归为专题报道,不然则归为相关新闻报道。因相关新闻报道提及孔院内容少,无法分析其报道框架,所以在研究分析时只采用专题报道。经整理统计,加拿大专题报道共218篇,澳大利亚共158篇。随后,按五年一组将语料分为三组,两国三组新闻语料构成情况具体见表1。最后,使用文本分析的方法,通过人工反复阅读分类解码报道主题,总结报道框架类别,具体详见下面研究结果部分。
四、研究结果
1.两国新闻报道趋势
由表1可得,总体上两国相关孔院报道数量不断增多。加拿大专题报道数在三个五年阶段为37、74、107篇,澳大利亚为32、11、115篇,最高值都在15-19年阶段。值得注意的是,两国有关报道数的增长趋势存在差异:加拿大专题报道数呈稳步增长趋势,阶段性增加30-40篇;澳大利亚则呈先减后增趋势,先在10-14年不增反减为11篇,后在15-19年飞跃式增加到115篇。究其原因,从当地孔院创建时间看,在前两个阶段,加拿大各建成6所,而澳大利亚不增反减5所,媒体的关注度必受此影响;从媒体数量看,加拿大有52家,而澳大利亚仅31家,报道篇数必因此大打折扣。反观第三个阶段,报道增加必受中國高速发展的经济和日益提升的地位影响,如:鉴于我国高关注度和海外影响力,美国政府要求其大学在美、中各自资助的汉语语言项目中择其一,这一决定将使一部分孔院合同到期后没有续约。所以,加、澳两国也时刻关注世界上其他国家孔院的发展动态和我国的相关举措,这也反映了西方英语世界阵营的国家对孔院的防备之心及它们对外来文化的担忧。
2.报道框架统计
通过本人的阅读观察和对相关此类研究的分类学习,孔院专题报道的主题可分为四类:孔院的合作建立、孔院带来的商业机遇、孔院与地方政府或民众之间的冲突、相关孔院庆祝活动和赛事。所以,本研究将两国报道框架类型分为四类,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由表2可见,总体上两国媒体相关孔院报道都以冲突框架为主。但04-09年合作框架占比略高于冲突框架,所以此时两国媒体对中外合作创立孔院的关注不亚于对学术、言论的担忧。而在10-14年,两国报道运用冲突框架的频率逐渐升高,最后在15-19年已占约总体的四分之三,澳大利亚为86%,加拿大为70%。合作框架的减少也导致机遇、活动框架的使用少之更少。这可能受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影响,在世界经济动态变化时,我国依旧稳步推行经济发展战略,及时控制住通货膨胀等问题。且中国是最大、综合国力最强的发展中国家,做为世界舞台中一股重要力量,些许举动如开设孔院可能引起巨大影响和讨论。而美国做为世界第一大国,在社会制度、文化历史上都与我国存在差异与分歧,相关孔院威胁论的产生就可能影响合作、引起猜疑。这也说明孔院还需进步,外国对孔院的看法在日益更新,但当下基于我国体制与综合国力的特殊性,相对于孔院的舆论、质疑必有所衍生。
3.两国媒体态度
在分析语料时,将报道态度分为正面、中立、负面,通过占比看两国总体态度。判断报道态度主要依据报道内容的语气和关键词。若语气是积极赞扬或欣赏的,如促进交流合作、文化传播等,则判定为正面态度;若只是客观地转述相关事件或政府、个人的看法等,则判定为中立态度;若存在明显的贬低否定词汇,如威胁、工具等,则判定为负面态度。
(1)澳大利亚媒体态度
由表3可见,澳大利亚媒体报道态度总体上是中立的。正面报道在阶段性地减少,15-19年只占2%,几近消失;负面报道先减后增,从25%减为0后增加到6%;中立报道占比稳步上升至92%。由此可见,在04-09至10-14年阶段,澳媒态度由欢迎兼有排斥转变为积极客观;在15-19年,虽不乏负面报道,但总体上已越发冷静、客观。
由表3、表4可见,相关负面态度主要在于外国学者和政府的担忧,其多次提到“外国影响透明度计划”(the foreign influence transparency scheme),即要求公开具体细项,安排审查,但被多所大学拒绝,这难免引起媒体的质疑。而在10-14年负面报道为0是由于相关专题报道数量极少,仅11篇。但总体态度已愈加客观,所以中立、积极报道逐渐偏多。如不少学者和政界人士认为外国应以热情、不偏见的态度来理解中国及其文化,因为其不仅能增进了解交流,也符合外国利益,即促进经济合作进步。且虽部分外国家长担忧孔院控制思想、干预言论,但大多家长表示日常交流易见汉办教师的淳朴和赤诚。同时,外媒也未间断地报道孔子诞辰、汉语考核、商业合作研讨会等多项相关活动,这证明澳媒未有出于偏见而故意减少积极中立报道的行为。
(2)加拿大媒体态度
由表5可见,加拿大媒体相关孔院报道总体态度呈中立。三个五年来,中立报道占比平稳,变化不大;正面报道逐渐减少,负面报道反之。因此,不似澳媒报道态度的复杂转变,加媒态度变化明显、单一,即虽总体上呈现中立,但态度朝消极方向发展。
由表5、表6可见,加拿大媒体对孔院性质的担忧日益加重。我国国际地位攀升、孔院数量增长,美媒阴谋论等,都使加拿大政府加重、加急了对孔院的审察,最终多家合作或即将合作的高校提出暂停或终止协议,这必引起更多影响力和风险言论,使负面报道逐年增加。而中立报道占主体是因有学者肯定孔院为学生带来裨益,他们能够在学习中独立思考见解,获得理性批判的思维和创新技能。更重要的是,孔院的受众体学生在政府取消孔院时表示失望和遗憾,他们表示其威胁论是危言耸听,且汉语课程也并未涉及中国政府或历史事件,所以一些反对观点已超出了初始语言课程的范围。因此,加拿大是兼容并蓄的,虽抗议的呼声很高,但新闻报道还是客观、有理有据的。
综上,尽管澳、加两国近年关闭孔院、终止协议的呼声很大,但不乏积极的一面。孔院促进企业经济交流发展是有目共睹的。而相关威胁言论也受多方因素影响。首先,中国与西方存在巨大的政治差异,其社会性质和一党执政的形式与西方崇尚民主自由的观念相悖,所以在面对截然不同的国家时,西方对中国政治的刻板印象难免触发舆论和戒备。此外是经济因素,中国在经营孔院、促进交流上付出巨大资金,虽两国不否认其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弥补了大学的资金空缺,但西方国家也明了并担忧经济依赖的后果。这两点足以使西方不得不展开相关讨论和反对。
五、结论
本文基于从LexisNexis数据库中收集的2005年-2019年有关孔子学院的1190篇新聞报道,主要探究了报道框架和话语态度,在此将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阐述,并对研究不足加以说明。研究发现,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两国孔院相关报道框架分为合作框架、冲突框架、机遇框架和活动框架四种。总体以冲突框架为主,合作框架占其次。虽然如此,媒体报道总体上呈中立,语气多客观。比较而言,澳媒认为孔院不仅促进了文化交流,还对经济发展大有裨益;加媒则是持孔院促成学生独立思考及客观批判能力的观点。分析得出,两国媒体对孔院的态度差异主要源于中西方政治差异和西方对经济依赖的担忧。
当然,本篇探究还存在一些不足。本研究主要采取人工文本分析的方法分类新闻报道框架,建议后续研究可以通过专业的文本态度分析软件来研究使研究结果更加精准。
注释:
[1]经检索,2004年第一家孔院成立后,加、澳两国第一篇相关新闻报道都发表于2005年
参考文献:
[1]http://www.hanban.org/confuciousinstitutes/node_10961.htm
[2]周燕.解析《纽约时报》对孔子学院的报道框架[J].新闻研究导刊,2017.8(04):89
[3]张梦京.美国主流媒体和地方媒体对孔子学院的报道框架对比研究[D].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
[4]张西平.简论孔子学院的软实力功能[J].国际汉语教学动态与研究,2007(01):3-5
[5]曾蕊蕊.探析“孔子学院”的文化外交功能[J].文教资料,2010(26):90-92
[6]James F.Paradise.China and International Harmony:The Role of Confucius Institutes in Bolstering Beijing's Soft Power[J].Asian Survey,2009.49(4)
[7]Zhao H,Huang J.Chinas policy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nd the use of overseas Confucius Institutes[J].Educational Research for Policy and Practice,2010.9(2):127-142
[8]Lien,Ghosh,Yamarik.Does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impact international travel to China?A panel data analysis[J].Applied Economics,2014.46(17)
[9]吴晓萍.中国形象的提升:来自孔子学院教学的启示——基于麻省大学波士顿分校和布莱恩特大学孔子学院问卷的实证分析[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1.28(01):89-102
[10]叶英.从外媒报道看孔子学院的海外形象[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3):48-57
[11]Therese L.Lueck,Val S.Pipps,Yang Lin.China's Soft Power:A New York Times Introduction of the Confucius Institute[J].Howard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2014.25(3)
[12]刘程、安然.意识形态下的新闻图式:英国主流媒体对孔子学院的“选择性误读”[J].新闻界,2014(06):32-39
[13]彭飞、于晓.英国主流媒体报道中的孔子学院形象与话语体系[J].学术探索,2016(11):112-119
作者简介:
徐宇瑶(2000--)女,福建宁德人,闽江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专业。
殷小娟(1981--)女,湖南邵阳人,文学硕士,闽江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和新闻话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