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渝东南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实践启示

2020-07-04陈真

新丝路(下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脱贫攻坚

摘 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打好三大攻坚战”重大部署之一,是重大政治任务,也是重大民生工程,更是重大发展机遇。近年来,重庆渝东南民族地区各区县抢抓发展机遇,坚持新发展理念,以脱贫攻坚为统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落实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目前,该地区仍然是重庆市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脱贫攻坚及区域发展任务依旧艰巨,但其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对乡村振兴、区域发展等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关键词:渝东南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实践启示

重庆渝东南民族地区地处重庆市东南部,是武陵山区民族贫困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地区集民族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于一体,是国家率先启动的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示范区之一。近年来,渝东南民族地区各区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探索脱贫攻坚新模式、新路径,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为加快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渝东南民族地区基本情况及脱贫攻坚概述

渝东南民族地区的位于武陵山区腹心地带,其区域范围包括黔江区、武隆区、酉阳县、石柱县、秀山县和彭水县“两区四县”,总幅员面积1.98万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4%,户籍总人口373.91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54.77万人。该地区因历史及地理等因素,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较为落后,是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2018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和为1118.60亿元,仅占全重庆市的5.5%。

消除贫困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实现。自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启动以后,渝东南民族地区各区县坚定不移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一号民生工程”,狠抓各项政策、各项措施的落地落实,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截止2019年1月底,该地区已有黔江区、武隆区、秀山县3个区县实现脱贫摘帽[1],仅有15个贫困村和8个深度贫困乡镇未实现整村(乡镇)脱贫,未脱贫人口也仅剩4.39万人,详见表2。比如:酉阳县2015年—2016年,累计实现整村脱贫贫困村103个、贫困人口脱贫11.63万人,特别是2017年来,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突出“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各项工作扎实有效推进。详见表1。截至2019年12月,酉阳县累计实现34651户149985人脱离贫困,130个贫困村全部销号。在总体上,各区县贫困人口“两不愁”问题得以全面解决,“三保障”突出问题基本保障到位,这为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不竭的动能。但在客观上,乡村公路宽度不达标,个别地方季节性缺水突出,产业培育不足且同质化严重,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薄弱,贫困户因病返贫比率高等问题也较为严重地影响着脱贫攻坚的质量,阻止贫困群众返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仍然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去做。截止目前,渝东南民族地区各区县皆已脱贫摘帽,但脱贫攻坚工作仍未结束,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较艰巨。

二、渝东南民族地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实践启示

渝东南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成绩的取得是区域内广大干部群众的辛勤付出的结果,是重庆市内外多元主体对结帮扶与支持的结果,是重庆市委市政府积极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结果,充分彰显出了中国的制度优势。区域脱贫攻坚工作蕴含着宝贵的工作经验,对当前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及今后的乡村振兴等工作具有有益启示。

1.必须突出发挥“头雁效应”,切实履行使命担当

一是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让攻坚氛围更加浓厚。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各区县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要以上率下,带头到党校、到乡镇、到村社宣传宣讲,示范带动各级干部用心学进去、用情讲出来、用力做起来,全面增强干部抓脱贫攻坚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利益问题,最大限度地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二是力量下沉到村到户,让扶贫作风更加扎实。持续传达攻堅压力,压实攻坚责任,扶贫力量全部下沉基层,工作到村到户,一鼓作气、顽强作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区域全体市管领导干部、县乡村三级干部、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要秉持强烈的为民情怀,坚持户户见面、人人见面,全覆盖排查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存在问题,同时常态化开展明察暗访,推动脱贫攻坚责任落实到位、政策落实到位、工作落实到位。实践证明,唯有提高政治站位,并下沉基层,认真履职尽职,新时代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才有坚实保障。

2.必须健全完善扶贫协作机制,凝聚脱贫攻坚力量

一是从国家层面加大对渝东南民族地区的对口扶贫。建议由国务院扶贫开发办牵头落实国家部委、中央企业和沿海发达地区,从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加大对渝东南民族贫困区县的帮扶力度;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特别是要在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援等方面下功夫。二是从省市级层面加大对渝东南民族地区各区县的对口帮扶。积极对接对口帮扶、定点帮扶等资源,加大市级部门、主城相关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帮扶主体对域内贫困区县的帮扶,以凝聚起社会各方力量参加脱贫攻坚,推动资金、技术等要素合理流动,实现城乡互动、融合发展。三是从区县层面加大渝东南民族地区区县内的协作交流。推动建立健全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联席会议机制,完善域内各区县扶贫工作交流协作机制,突出实质性的交流合作,特别是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大协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实践证明,广泛调动统筹多方力量,强化协作帮扶,新时代的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事业就能汇聚强大力量。

3.必须把防止返贫摆在重要位置,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一是坚持长短结合,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让贫困户实现高质量脱贫。坚持绿色、生态、有机方向,以市场为导向,整合好各类资源要素,把贫困群众联结到产业链上去,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和乡村旅游,真正实现高质量脱贫。产业发展注重把发展短平快产业项目和培育长效特色产业结合起来,做到因村因户施策。长效项目要通过土地入股、财政资金入股、劳动力入股等多种方式,把贫困群众联结到利益链上去;短平快项目适宜适度规模,一家一户发展。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夯实稳定脱贫基础平台。围绕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精准规划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路电训方面,重抓“四好农村路”建设,有条件的行政村全部通客车;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消除无电户;强化农村光纤网络建设,实现4G信号全覆盖率。人居环境方面,围绕干净、整洁、有序目标,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以“三清一改”为重点,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有序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实践证明,产业发展及基础设施建设是区域发展的短板,只有补齐短板,方能真正实现高质量脱贫。

4.必须突出特色资源优势,避免同质化发展

一是突出生态资源优势。贯彻落实“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发展理念,重点突出旅游扶贫和电商扶贫模式,培育稳定增收的特色产业,比如乡村旅游、特色效益农业、观光农业等,让更多群众可以利用当地自然资源的优势融入到特色产业发展之中。二是突出区域民族特色。着力挖掘和提升传统文化这个软实力,注重民族文化与时代风格以及民族特色与市场需求的结合与融合,在吃穿住行娱游等方面充分体现土苗民族的特色,努力打造具有区域民族特色的品牌,将民族地区独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三是突出多元化业态发展。突出精准施策,增强举措针对性和有效性,使“一村一品”和“一户一策”更加多元、便捷。推广“劳务收入+股份分红”“家庭养殖+特色种植”“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多样化产业发展增收模式。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实现贫困区县几农户农业保险全覆盖;完善担保贷款融资运行和风险防范机制,增强农村金融支撑能力;拓展“大数据”运用范畴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有效化解气候风险和市场风险。实践证明,产业发展必须突出因地制宜,只有立足优势资源、精准施策,其发展方可可持续并做大做强。

5.必须坚持协同发力,扎实推进乡村发展

一是坚持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协同发力。聚焦农村群众反映最集中最强烈的突出问题,重点围绕服务产业发展,全力争政策、争项目,特别是要以村为单位形成基础设施项目单子,排出进度计划,全力以赴推进,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二是要运用好乡村工作方法。用好“一事一议”法。坚持大家的事、大家商量、共同议定,体现群众意愿,切忌政府包打包唱。特别是在“四好农村路”的建设上,要组织广大农村群众共同商量、形成一致意见,实事求是地抓规划、争政策、搞建设。用好“先建后补”法。特别是在农村公路、人行便道、人畜饮水、“一房五改”等项目建设中,要因地制宜,充分发动群众参与。这样,不仅可以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同时也可以为群众增加收入。实践证明,只有找到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充分尊重民意,并推出对应的有效的政策措施,我们的工作才能赢得民心。

6.必须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激发内生动力与活力

一是加强基层的人才队伍建设。配齐配强村支两委班子,充分发挥两委负责人“头雁效应”,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动员和吸引在外务工能人返乡创业,鼓励组建专业合作社或公司,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定向培养和引导农林科技、文化旅游等专业高校毕业生扎根基层、建设农村;加大对村“七职干部”、职业农民以及技能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增强从业的能力与水平。二是加强教育引导工作。着力乡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利用多种形式宣传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弘扬扶贫帮困的传统美德和时代价值,营造良好村风、民风、社风,引导村民克服“等靠要”思想。积极开展“评选表彰”活动,对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村干部典型和勤劳致富、勤俭持家的脱贫典型,進行表彰奖励和宣传,唱响勤劳致富、勤俭持家的“主旋律”。实践证明,基层是关键,做好新时代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工作必须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强化教育引导,切实激发内生动力。

注释:

[1]石柱县于2019年4月正式脱贫摘帽,酉阳县、彭水县于2020年2月退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2]数据来源.酉阳县2015年—2019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参考文献:

[1]王峥、邹知言、郭蕾.南方脱贫攻坚的典型模式与经验启示——基于闽粤桂黔的经验总结[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7(2)

[2]杜黎明、王勇等.关于我市武陵山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情况的调研报告[J].新重庆,2018(7)

[3]宋德福.关于深入推进深度贫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调查与思考——以乐山市为例[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8(5)

[4]朱道才、刘锦.产业扶贫研究进展及对脱贫攻坚的启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

[5]陈学彬、谢正娟.“两山”理论指导下的老区城口脱贫实践与启示[J].重庆行政,2019(4)

[6]谢海彬.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扶贫的四川实践及启示[J].农村经济,2019(11)

作者简介:

陈真(1985--)男,重庆酉阳人,研究生学历,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猜你喜欢

脱贫攻坚
浅谈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脱贫攻坚中作用
加快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之浅见
脱贫攻坚战中媒体的职责与使命
关于溆浦县脱贫攻坚工作的探索和思考
河北省开发性金融扶贫浅议
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新路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走出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脱贫攻坚之路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