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休闲体育专业人才教学改革与创新培养模式现状研究

2020-07-04杜秀磊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13期
关键词:休闲体育专业人才

杜秀磊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休闲体育。目前,中国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因此,为了更快地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需要加大对体育休闲建设的投入。对高校来说,体育休闲人才的培养要立足于我国的现状,人才的培养要立足于人们生活的实际需要。因此,在相关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更应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培养出适应当前产业结构的人才。本文在总结相关经验和文献的基础上,对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的休闲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希望能为今后的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教育  体育专业  休闲  人才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5(a)-0135-02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leisure sports. At present, material life in China has greatly improved. Therefor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our people more quickly, we need to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in sports and leisure construction.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cultivation of sports and leisure talent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and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actual needs of people's lives.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relevant personnel train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dapt to the needs of the current social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train the current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talents.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relevant experience and literatur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training mode of leisure sports tal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rrent education reform, hop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future researchers.

Key Words: Education; Physical education; Leisure; Talent

為了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环境的发展,我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普遍的教育改革。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学者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当前产能过剩等方面,并分析了产生这些结果的原因,也加强了我国教育改革与新形势下相应教育改革理论的比较。

1  进行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各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与此同时,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21世纪是人才的世纪。任何一所大学如果能够竞争稀缺人才,就能够在竞争中赢得绝对优势。目前,一个热点现象是,我国各大城市纷纷推出各种优惠政策,吸引高学历、高技术的高端人才,甚至城市也开始加入抢人大军的行列。高校应认识到人才培养和体育教育对高校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与欧美发达国家的人才培养和学生教育相比,我国高校作为一所特殊的大学,仍然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专业性,差距较大,是高校工作的薄弱环节。

2  教育改革背景下的休闲专业人才发展需求

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为公共体育休闲服务的。因此,当前体育休闲人才的培养主要集中在为人们的健身、锻炼及相关赛事管理提供一定的专业教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注意力不仅集中在物质上,而且更加关注更丰富的生活。休闲体育可以使人们摆脱一天的疲劳,也可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身体是奋斗的代价,因此提高人们的体育休闲水平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国家的健康发展。但是,高校体育休闲专业的发展时间还很短,高校体育休闲专业还处于探索阶段,实际课程设置还不完善。高校各专业都有自己的专业定位,对毕业后的择业和高考后的专业选择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3  传统教学方式与体育休闲专业的发展有一定的矛盾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体育休闲的认识与以往大不相同,而实际的体育赛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如果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以往的教学方法,会出现很多矛盾。传统的体育休闲专业教育更注重对学生体能、技能及相关体育知识的教育。目前,随着教育的进步,如果只有专业的体育知识,就不能成为完全合格的体育人才,在加强专业素质的过程中,还应加强对其实际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学生的学习和对其的培养真正能满足社会与未来相关产业的需要。但根据笔者的相关实践知识,目前高校主要对体育休闲专业进行实践性和技术性课程培训,没有加强社会休闲体育活动与学生实践性课程知识的结合。

4  高校体育专业教育问题分析

4.1 制度不完善

高等学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才。由于这一类型的特点,对学生自身的工作技能和对学生的教育没有太多的要求。因此,单纯的学生教育效果不显著,进度停滞,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也会制约高校的发展。此外,高校还没有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学生管理办法或制度,或者对学生的管理和落实或宣传力度不够,导致部分学生对高校的教育管理规定认识不清,造成实效性跟不上,学生对制度的认识不足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此外,国家对高校体育也有补贴或补助,但部分高校在这一环节存在问题,与国家相关政策衔接不好。

4.2 经费投入有限

体育经费对高校体育的规模和进程有着重要的影响。体育经费占总额的一定比例,用于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和文化水平。一般来说,学生教育经费可以分为几个不同层次,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经费应按不同比例收取。目前,国有高校管理模式和市场化模式处于稳定发展状态,高校经济收入偏低。在人才管理方面,高校缺乏相对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导致教育经费不能很好地完成在职教育。

4.3 教育方式和内容较为单一

目前,大学教育的瓶颈之一是大学组织结构。受教育规划能力不足的影响,体育训练体系缺乏长期性、系统性和阶段性的特点,不利于高校的长远发展。在大学生教育的同时,不能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导致教育内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盲目性和随机性,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接受职业培训的积极性,教育过于形式化此外,就高校体育教育内容而言,大学生教育内容往往局限于专业技能的培养。对当前社会的新趋势和新要求认识不清,严重影响了体育的文化和精神方面。另外,对于教育形式来说,也比较简单。

5  休闲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5.1 对学生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对其时间技能以及课程建设进行一定的改进

通过对高校体育休闲课程现状的分析,发现目前高校体育休闲课程主要分为普通课程和专业课程。可见,应加强人文知识的培養,以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环境。因此,在注重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培养的前提下,有必要培养与人文素养相关的技能。比如,在实际课程中增加民族体育,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自己的体育实践技能,还可以了解这类体育的发展和进步。同时,社会体育也是体育休闲的重要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当前环境下社区休闲活动的现实意义,培养当前的体育文化素养。

5.2 依托体育休闲教学平台,创建三位一体休闲体育教学模式

首先,要建立课程体系。根据当前的实践背景,学生的实践教学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要重视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专业基础是学生进入社会后发展的基础。任何扩张都应建立在坚实的专业基础上。其次,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实际工作进行规划。在实践中,团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需要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

5.3 丰富高校体育专业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为了更好地开展和实施大学生教育,必须合理安排专业技术的学习内容,丰富教育形式,宣传大学文化,打破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当前新的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结合起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对于入学教育的形式,不应固守传统的教育模式,而应积极探索和创新,开发讨论、演讲、游戏或案例分析等新的教育形式,积极引导和鼓励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效率。此外,高校在开展学生教育培训时,应全面考虑自身特点,合理开展适合大学生的职业教育。

6  结语

休闲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与学校培养模式相结合。从人才入手,适应社会变化,及时创新休闲体育人才培养课程,提高休闲体育人才的社会适应能力,确保休闲体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是产业的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1] 黄汉升,陈作松,王家宏,等.我国体育学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研究——《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与解读[J].体育科学,2016(8):3-33.

[2] 段绪来.校企合作下地方院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体育科技,2016(1):119-120.

[3] 许霆.论校企协同的机制创新[J].教育发展研究,2012(17):64-69.

[4] 文烨,舒云久,李治.对非体育类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办学有关问题的思考——以成都理工大学为例[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7-81.

[5] 叶小瑜,李海,谢建华.我国高等院校休闲体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策略探究[J].体育科研,2017(6):29-37.

[6] 薛丽卿.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休闲体育专业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6(24):122-123.

猜你喜欢

休闲体育专业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关于体育本科专业理论课隐性逃课现象的分析
论清新休闲旅游名城形象构建
如何促进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学习体育理论课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公民休闲教育的当代价值
毛遂自荐
为国家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