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理性解读

2020-07-04保承军岳桂杰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0年6期
关键词:实习实训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保承军 岳桂杰

摘  要 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最直接、最密切,二者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因素有:专业结构调整滞后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毕业生质量不高,数量不足与相对过剩并存。为发挥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的作用,职业教育应以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大国工匠为价值取向,培养模式以需求为导向,专业设置要具有动态特性和体现民族特色,发挥自身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

关键词 职业教育;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民族特色专业;实习实训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06-0069-03

Rational Interpret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Ethnic Area//BAO Chengjun, YUE Guijie

Abstract The relationship is the most direct and close between voca-

tional educ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oth of which are pro-mote and restrict each ot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ethnic areas cannot meet the need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main factors include the adjustment of professional structure lagging behind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low quality of

graduates, insufficient quantity and relative overproduction. In order

to play the rol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for providing talented per-

sonnel in terms of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cultivate great country craftsman with the spirit of craftsman as the value orientation. Its cultivation mode should be based upon

the demand-oriented, and professional settings reflect ethnic charac-teristics with dynamic performance. Meanwhile, give play to the rol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vital role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poverty alleviation.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minority groups; economic deve-lopment; specialty with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practical training

1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调结构和转方式的发展阶段,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力。职业教育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组成部分,承担着向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和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历史重任,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1]。然而,现实状况是民族地区产业工人素质普遍较低,高技能技术工人短缺,严重影响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为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必须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任务摆在突出位置。如果不能培养大量的熟练技术工人和高技术的技能型人才,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就会受到影响。

2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经济发展为职业教育发展奠定现实基础  经济发展是职业教育发展成长的土壤,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提供的就业机会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相应增大,从而成为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经济动力。具体而言,民族地区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当地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专业设置以及就业机会等,是职业教育存在的客观现实基础。

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职业教育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和重要性已被各国经济的发展历程所证明。当前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唯有依靠一流的服务、高质量的产品才能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主动。然而,优质的服务、一流的产品取决于大批量的高素质产业工人。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正是动手能力强、技术娴熟的一线高素质技能人才。

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既相互制約又相互促进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联系最为紧密,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当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一致时,职业教育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对经济具有促进作用;当职业教育不能培养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即超越或滞后于经济发展,职业教育不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对经济具有阻碍作用[3]。

3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

专业结构调整滞后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专业结构调整是根据社会和专业自身发展的要求,对不尽合理的专业设置数量、规模、布局和衔接关系等进行的调整。为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需要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建设的变化,促进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专业结构的调整应根据地区产业发展状况,形成与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相关的专业。

专业总体结构应尽可能地与数年后的产业结构相协调或一致,使其主动适应经济的发展。面对新产业、新行业不断涌现,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必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就甘肃省民族地区而言,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相对存在一定的滞后现象,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不能完全满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甘肃省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专业布局虽然进行了调整,但相比省内外其他地区,专业设置的前瞻性较为薄弱。如作为甘肃省民族地区快速增长的旅游产业,其发展速度较为缓慢,而且专业延伸度不够,与产业集群相对应的专业集群势单力薄,没有形成规模效应。随着旅游服务产业的兴起,旅游行业岗位细分速度较快,而职业学校把旅游专业简单地理解为导游的培养,由于专业链没有拓展,专业集群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唐卡、服饰、餐饮、节庆演艺文化等方面人才奇缺。

毕业生质量未能完全达到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同于普通教育,它以就业为导向,围绕学生就业和社会需求展开,其质量以学生和岗位的适应程度来衡量。职业教育教学的最大特点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突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一定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进行校内校外的实习实训,以实现理论联系实际,达到零距离上岗的目标要求。但是当前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由于“双师型”教师不足,实训实习设备缺乏,学生的实践操作得不到保障,造成毕业后难以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的窘境,学生就业率较低,大大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声誉。从根本上讲,因为学生未能被充分培养,直接导致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未能完全实现,出现学生质量与培养目标不符合的现状。

毕业生数量不足与相对过剩并存  目前,我国经济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急需大量的新兴產业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这恰恰与职业教育肩负的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一致。各民族地区正处于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时期,不但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劳动者,而且更需要符合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高技能型人才。然而现实情况是,一方面每年大量的高校毕业生,包括职业院校的学生,面临就业困难的局面,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企业面临招聘难的尴尬局面,技能型人才匮乏。究其原因,企业招不到符合要求的人才,表明满足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人才不够多,数量不足;同时,在市场的另一端,又有大量的学生找不到工作,显得数量过剩,实际上是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未达到市场目标,这是一种相对过剩。由于满足企业岗位需求的人才不足,以及毕业生不能很快进入劳动力市场,严重影响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各地高薪诚聘技能型人才的报道屡见不鲜,这足以说明人才稀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4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推动经济发展的策略

树立具有工匠精神的大国工匠意识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职业教育要为社会提供两个公共产品,一个公共产品是在全社会通过职业教育弘扬工匠精神,一个公共产品是提供大量的大国工匠[2]。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大国工匠摇篮,担负着我国“制造业”向“智造业”发展所需人才和精神财富的重担。把对职业的敬畏、对工作的执着、对产品和服务的完美追求贯穿到整个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从而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培养出具有专业知识、精湛技艺的大国工匠,这正是工匠精神追求的价值取向的具体化,是职业教育的灵魂。

培养模式应以需求为导向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经济和受教育者的需求,这源于职业教育的本质特点,否则所学非所用,造成对教育资源的最大浪费,增加社会负担。因此,职业教育开设的专业应以市场为导向,结合民族地区的产业政策、经济结构、民族特色,开设当地经济发展确实需要的专业。同时,还应该考虑师资状况、教学设施、实习实训等条件,这是科学合理设置专业的客观物质基础,是实施具有特色培养目标的前提。

专业设置需具有动态特性  职业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最为密切,其专业设置受产业结构、就业环境、培养条件以及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等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旧专业需要不断更新甚至取消,新专业不断产生,专业设置处在动态的变化之中[3]。为适应这种动态变化,提高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专业结构调整机制,包括构建与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专业设置,实现职业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培养合适的人才。

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专业  经济发展水平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质量有很大影响,而民族地区经济的产业结构和职业需求直接影响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尤其是民族地区的特色产业对职业学校开发特色优势专业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特色优势专业是职业学校的支柱和窗口,不仅具有品牌效应,也是专业建设的更高水平,对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重要意义,打造符合职业教育办学定位、办学目标和充满活力的民族特色专业是培养具有特色人才的重要保障。

找准职业教育服务脱贫攻坚的定位  党的十九大把精准脱贫作为决胜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职业教育是实现精准脱贫、提升人生价值、摆脱代际贫困见效最快、成效最显著的扶贫方式。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应该把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实施精准扶贫作为未来的发展定位。

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甘肃省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必须发挥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作用,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需求的人口为重点,以就业脱贫为导向,找准位置,帮扶贫困人群掌握一技之长,发挥“造血式”扶贫的独特作用,依靠技能实现就业创业,达到“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目标。只有让贫困户具有独立生活的技能,才能让脱贫攻坚工作更顺利地开展下去。

5 结语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既相互依赖与促进,又相互影响与制约。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质量;而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能动作用,当职业教育适应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时,它起促进作用,反之将起阻碍作用。只有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二者才能体现其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赵曙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人才培养[N].光明日报,2016-05-27(10).

[2]常雪梅.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J].高教与经济,2010(1):47-50.

[3]许悦.建国以来我国高校本科专业结构调整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08.

[4]孙光友.正确认识职业教育“新使命”[N].中国教育报,2017-04-11(10).

[5]郭长立.动态设置专业,实现多方共赢[J].高教论坛,2010(10):13-15,19.

猜你喜欢

实习实训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浅谈高职院校实习实训教学工作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应用型本科提高计算机专业实践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