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发展的高职教育评价新模式初探
2020-07-04付奎亮
摘 要 以当代高职生源及毕业去向分析为基础,分析高职教育传统评价的弊端,提出一种基于网络环境的评价新模式,该模式总结了个性化学习评价、诊断性学习评价、发展性学习评价等几个要点方向。其中,诊断性学习评价详细地设计了次框架,内容包括数据采集、信息分析、结果发布、质量提升等四个层。最后以数字化学习技术课程为例,从课程评价的一体化系统设计和课程评价体系的实施,给出具体的实践案例,对现代高职基于职业发展的评价研究起到较好的实践指导作用。
关键词 高职;教育评价;个性化学习评价;诊断性学习评价;发展性学习评价;增值评价;数字化学习技术;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06-0006-04
Probe into New Model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Evalua-tion based on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Ability//FU Kuiliang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ource of students and the direction of gradu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evalu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new evaluation model based o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which summarizes several key points such as personalized learning evaluation, diagnostic learning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al learning evaluation. Among them, the sub framework of diagnostic learning evaluation is designed in detail, which includes four layers:
data collection, information analysis, result release, quality improve-
ment, etc. Finally, taking the course of Digital Learning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gives concrete practical cases from the de-
sign of integrated system of course evaluat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urse evaluation system. It has a goo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evaluation research of moder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career development.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education evaluation; per-
sonalized learning evaluation; diagnostic learning evaluation; deve-lopmental learning evaluation; value added evaluation; flipped class-
room; digital learning technology
1 前言
學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社会活动,教育教学的实施是否能按原定目标计划,需要按照一定的流程和方法进行检测和评判。随着当代高职生源多元化、就业去向多向化,在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变革的今天,与之相应的高职教育评价也再次成为人们关注与研究的热点。现代教育价值趋于多元化,教育评价方式面临全面转换的现实需要[1],而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评价方式的变革发挥着重大作用。
2 当代高职生源及毕业去向分析
当代高职生源分析 为了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拓宽招生来源渠道,当代高职院校教学系统建设催生了种类繁多的生源,使得普通招生、对口单招、提前招生、注册入学、中高职对接、高职本科对接、社会招生、国外留学生等多类生源共存。生源类型多元化、层次复杂化,不仅仅是教育管理方面的难度提升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仅仅从加强管理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把工作重点放在创新管理观念、强化管理体制构建、创新管理模式、提升管理质量,仍然会达不到应有效果。因为在这些多元化生源共存的现状下,没有分析这些多元化学生的入学水平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学习目标不同、就业去向不同,而仍然是相同的管理方法、管理目标、评价体系,会出现“教”与“学”的不一致、不和谐,导致教育教学供给与学生需求相矛盾的一面,越是加强管理,矛盾的程度越会加大。
当代高职生毕业去向 我国当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在努力设计与实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时,会考虑毕业生就业岗位的任务与性质,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但是,高职生毕业去向与就业去向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包含的毕业生去向也不完全相同。毕业生总数中包含就业、升学、创业、入伍、待业等不同去向。而高职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基本上是以就业为导向,并以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据设计课程体系。这是一种理想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一种应然导向设计思路,而高职生的毕业去向是多途径的。教育者以唯一就业目标为方向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去培养毕业后多去向的学生,会出现另一种客观的供需矛盾。
当代高职生学习需求分析 学习需要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方面目前的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它是一种差距分析,其结果是提供尽可能确切可靠和有代表性的“差距”资料和数据[2],从而形成教学设计项目的总目标。根据系统化教学设计理论,从课程层面来说,一般是课程实施之前须对学习者进行学习需要分析,以便创设学习环境、利用学习资源、设计与实施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是通过一系列课程的实施开展达到学习目标的,在对高职生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时只有以学生学习需要分析为基础,才能做到“教为所需”。只是真正认识与了解高职生这个群体当代的真实需求,才能最终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为七个层次,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等四个低层次的需求是“缺失需求”,“认识和理解、审美、自我实现”三个高层次的需求为“生长需求”[3]。根据高职生源特点,高职生普遍认为高考成绩不理想,学习缺少信心,对知识学习不感兴趣,对高职教育缺乏自豪感与归属感,横向与同龄本科生相比自认为低人一等,如果高职教师也持有相同观点,就会给他们打上“差生”的烙印,学生尊重的需求也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对于高职生“成长的需求”分析不仅要结合年龄特点,也要考虑类别特征。目前的高职生已渐渐是00后的一代,喜欢新潮流、新事物,同时对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不感兴趣,喜欢个性化、互动性、参与式、操作化等学习方式。据前文毕业去向分析可知,高职生自我实现的需求是通过学习,不仅达到就业目的,还有继续深造升学以及创业等需求。
3 高职院校评价现状及弊端
高职院校生源的多元化以及毕业生去向的多向化,会导致学生学习需求的多样化与复杂化。而过去长时间以来以普通高中生源为主要管理对象的教育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
从我国高职教育学生评价现状来看,多数职业院校仍以传统试卷考试为主来评价学生,这种与学生实际需求不一致的评价方式存在很多问题[4],包括:以学科知识导向为主;学生是被动接受评价者;评价功能单一;忽视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过程性学习评价与其他评价手段一样存在一定的优缺点。过程性评价特质为反复性、及时性、交互性、个体针对性,采用过程性评价,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投入度和学习效度;而增加开放性考核,与课堂学习时间不够存在矛盾。解决矛盾的途径可以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网络学习和反馈评价平台与工具等。
4 基于网络环境的评价新模式
个性化学习评价 学校的教学是以班级为单位的,整齐划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让越来越多有不同学习水平、不同学习目标的学生受到限制,尊重学生个性發展和成长的个性化学习是教育发展的理想。随着高职生源多元化发展的影响,这一需求和矛盾显得更加突出。然而从技术应用上来看,现在已经非常方便地能实现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即每位学生都拥有一台学习终端(如智能手机)。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微课学习资源,可以方便地发布学习任务与学习资源,收集过程信息,反馈学习难点与疑点,从而进行个性化的、针对性的练习与辅导。
随着技术的发展、创新教学理论的提出,教育的范式正在逐步发生转移,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考虑学生个人特质的知识提供者及辅助者,学生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以主动、积极的态度进行自主性学习。在这种情况下,精确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个性特点是非常重要的[5]。借助智慧化学习平台,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为学生做好针对性反馈和个别化教学指导。
诊断性学习评价 面向学习过程的诊断性评价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图1):第一层是数据采集层,即对学业评价的相关数据进行采集或收集;第二层是信息分析层,即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追踪;第三层是结果发布层,即开成评价报告,得到教师考评、学生自评、班级纵向和横向比较等数据;第四层是质量提升层,对针对评价报告,给出教师、学生的后续工作。
这四个层次也是诊断性学习评价的四个步骤,其中数据采集是诊断性评价的关键,一般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或平台,对学生职业道德发展、学业水平发展、身心健康发展、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全方面进行记录与收集;第二步是通过对学习过程的追踪分析,让教师随时发现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三步是通过及时反馈,采用教师考评、学生自评、班级横向与纵向比较等全方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精确反馈学业质量进步状况,让学生随时了解学业状态;第四步是在前面几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诊断,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业成绩,这也是诊断性学习评价的落脚点和归宿。
发展性学习评价 我国传统的教育评价主要是基于学生学业成绩的量化评价,单一的评价内容限制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全面发展,也不符合多元化的学生特点,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才需求。目前在综合评价学生方面主要使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发展性学习评价更加强调的是形成性评价。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注重增量评价的视角,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动态、多次地对学生实施评价。形成性评价注重反馈,反馈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特点,也是形成性评价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通过反馈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要素与内容不是以成绩为主,它包含认知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品质、人格特点、职业道德、学科知识、发展倾向等。
通过信息技术可以促进评价内容的变革,在学生发展性学习评价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不仅是通过专业的学习平台,通过博客、微信、QQ、电子档案袋、反思日记等形式同样可以达到及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目的。
5 数字化学习技术课程评价实践案例
数字化学习技术课程设计以当今信息化时代、知识爆炸时代为背景,以学习任务单为任务引导和驱动,通过这些任务的完成,能够让学生了解数字化学习概念、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等系统知识,全面学习与掌握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搜索、下载、处理、使用、展示等技术性操作。同时,最主要的是通过认识与体验,使学生逐步增强学习动力、掌握学习技巧、提高学习效率。课程实践创新之一就是设计了全新的评价方案,课程的考核与评价采取小组评、教师评、自己评、他人评等多元化评价方式,突出教育为社会生产服务、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的双重价值取向,注重过程性评价,以定性评价为主,让学生参与评价并作为评价主体。
课程评价的一体化系统设计 根据系统化教学设计理念,学校教育的课程设计是以确定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和依据,接着进行教学内容与学习者分析,然后开发和选择教学材料,设计与实施教学活动,最后设计并实施教学评价。其中教学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前者可能会贯穿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各个阶段。然而在现实实践中由于受传统观念及其他主客观因素影响,往往是评价形式与内涵偏离了既定目标与要求,没有注重教学是个系统化的过程,没有重视各个成分、各个阶段对于成功学习的关键影响,即没有采用系统化方法设计与实施教学。
1)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设计。数字化学习技术作为一门通识教育课程,通过认识与体验数字化学习、认识与体验数字化学习环境、认识与体验数字化学习资源、学会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获取与处理、认识与体验数字化学习方式、认识与体验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技术、认识与体验基于STEM的数字化学习技术、认识与体验数字化服务学习技术、认识与体验数字化时代的网络安全与健康、形成数字化学习作品、数字化学习成果展示、数字化学习考核与评价等12个学习任务单进行任务驱动[6],对于学生能力发展的内容包括自我学习的能力、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化表达与处理的能力、解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创业能力[7]。
2)突出过程性学习评价的设计。此课程考核形式为全形成性考核方案,评价的内容主要是课堂发言、作业展示、个人博客、课堂总结。此课程的考核方案采取全过程性考核,具体内容包括平时博客作业(60%)、小组合作作业(20%)、个人课程学习总结(20%)。其中,个人学习总结要求每位学生将一学期此课程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收获与感想,以总结报告的形式写一份不少于3000字的长篇博客。这样要求的目的是为今后学生写毕业论文以及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写总结报告打基础。
3)注重多元化内容主线的设计。多元化评价是对多元化教学内容价值实施的判断,大多数高职教育者都会将所教课程的教学目标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来设计。本课程为了避免评价标准与教学内容相一致,从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的设计就注重一体化,并且突出素质教育的首要地位。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主线设计与实施过程为:素质培养主线,认识学习→端正学习→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做事;能力习得主线,掌握工具→学会获取→学会处理→学会策展→成果展示→考核评价;任务驱动主线,认识体验→学会技能→服务学习→形成作品→合作项目→课程总结。最后通过反省、总结,经过教师引导、学习者个人内化,达成知识目标。
4)引入增值评价理念的设计。所谓增值评价,即通过对学生在整个大学就读期间或某个阶段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的分析,描述学生在学习上进步或发展的增量[8]。提到教育增值几乎离不开奥斯汀,从教育评价的角度看,美国教育学家奥斯丁提出“才能发展理论模式”,将教育能力评价分为“输入(Input)—环境(Environment)—输出(Outcome)”三个过程。这一评价模式就简称为奥斯丁IEO理论模型。以此为基础,奥斯汀提出大学应该关注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态度方面的增长和提升。
以奥斯丁IEO理论模型为基础,提出构建学习与发展能力评价指导体系的思路,学期之初就向每位学生清楚说明他们当前的学习态度、信息化学习技巧、沟通表达能力、解决与分析问题能力等有高低差异,学期结束时每位学生的能力水平减去初始水平,就是本门课程一学期下来的学习收获。
课程评价体系的实施 本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任务驱动法、翻转课堂教学法、讨论法。任务的设计从简单到复杂,从个人到小组,从过程到结果,从会做到做成、做好。翻转课堂教学法和讨论法是本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和初探。这三种教学方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主体方法是翻转课程教学法,另两种方法是其得以实施的保障。
1)教学评价日常化实施。教学评价反馈首先要做到及时,才能达到反馈的目的和效果。本课程通过各种信息化平台作为师生交流反馈的主要途径,曾经使用过新浪博客、学习通、UMU等不同的平台与手段,都能达到相同的及时反馈效果,因为不管什么平台,除了课前发布学习公告、学习任务、学习资源外,还要求学生每次上课前在平台上提交学习反思。学习反思不仅是课内外学习过程总结的方法、收获、发现与理解,以及存在的问题与改进设想等方面的总结,还包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任何所学、所思、所想、所获,甚至是对教师的意见或建议。这一开放的“作业”形式,让学生能写、想写、会写,唯一要求就是不能抄袭。从最初的几十个字,到最后一次能写上千字,学期结束的学习总结都能达到3000字以上,有部分学生能达到七八千字。
每次上课开始的第一个教学环节就是展示與评价学生的“学习反思”作业,评价的内容和要求是针对学习过程中通过反思作业发现的各种问题与现象,涉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操作能力、知识理解、合作成果等。每人的作业集就像是个人的成长档案袋,通过纵向比与横向比使每位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使本课程“没有考试,每天都在考试”的评价理念落到实处。
2)教学评价多样化实施。多种学习目标的实现需要多样化的学习内容,更需要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传统的试卷单一形式评价最大的弊端就是评价不能客观地诊断学生的学习问题,不能有效地激励学习进步,不能科学地评判学生的努力程度。试卷形式的考核由于受到时间、形式、内容的限制,往往考查的是听讲、阅读、视听、演示等处于学习金字塔顶端部分的被动学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而对讨论和实践甚至教授别人等位于学习金字塔底端主动学习的成分较少;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可知,也多数为识记、理解、应用等初级知识,而对于分析、综合和创造等高级认知部分很少也很难涉及。至于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教学目标,传统评价方式更是难以进行考核。
针对此现象,数字化学习技术课程通过翻转课堂教学的形式,以学习任务单为主线,课堂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作业展示、难点问题解决、学习与作品经验分享、创作成果展示等,进行多元化评价。
3)教学评价学生主体化实施。坚持学生为主体的价值取向就是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发现与尊重学生的差异,鼓励学生相信自己,通过小组合作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学生创造与提供发挥特长和成长的机会。通过单项任务、小组合作任务、自选主题、创新作品等一系列任务驱动,让每位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成长,每个活动结束都进行及时评价与反馈。无论是自我评价、他人评价还是小组评价,都体现了学生作为评价主体这一价值理念。比如:有的学生起初对理论学习不感兴趣,但通过作业展示发现其计算水平基础较好,多媒体创作与制作能力很强,就为其提供参加各级比赛的机会;有的学生小组合作时,初期其他成员不愿意接受,通过教师了解、沟通、指导干预,让其成为其中一员,根据其特点与优势为其分工,在合作中得到成长和组员的接纳认可,并作出自己的贡献。教师对于学生取得的进步和成绩要给予及时评价和赞扬,而学生的进步和成绩得到及时反馈与正面肯定后,会使学习兴趣与学习态度发生很大变化。
从2014年至今,这一课程评价方案已实施五年,在取得成果的同时,需要对这一方案实施中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和总结。
学生的“学习反思”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一种师生之间相互评价的主要手段。一方面,没有反思这个环节就没有深层次的学习发生,反思就像是一个暂停键,它能给学生时间去探索正在学习的内容所具有的影响效果,以及对自己的思想和未来行动所起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在阅读学生反思作业的时候,通过字里行间的细节能够发现学生真实的兴趣点、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发现教学的不足,以便更好地重新设计与改变教学内容和活动,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6 结语
基于职业能力发展的教学评价改革需要从整个课程系统的角度来考虑,教学评价的改革,不仅需要有其相配套的教学模式改革,还需要教学资源、教学环境、教学方法都做相应改革,需要将教学过程中涉及的所有资源和教学活动置于系统化框架下,才能达到预期目标。更重要是在生源多元化、毕业去向多途径化的今天,教育者要树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高职教育在突出“双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同时,更要突出学生的个体差异需要。
参考文献
[1]余胜泉,王阿习.“互联网+教育”的变革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1-9.
[2]陈志刚.基于标准的历史教学设计特点与操作[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4(9):3-9.
[3]董兰,吕芝.需要层次视角下高职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J].中国成人教育,2014(13):153-154.
[4]汤琳琼.基于职业能力发展的高职学生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6(14):281-282.
[5]余胜泉,李晓庆.电子书包教学应用的核心价值[DB/OL].https://wenku.baidu.com/view/abcb1508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fa.html.
[6]付奎亮.STEM教育视野下数字化学习技术课程开发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2):10-12,16.
[7]赵玉霞.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构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7):137-139.
[8]王小青.高等教育增值评价方法的比较与应用[J].高校發展与评估,2018,34(5):60-7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