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儿童立场关照小学语文教学

2020-07-04唐静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儿童立场学科育人教学实践

唐静

摘 要:新课改下催生了众多教学新理念,如果将这些理念的核心归结为一点,那就是“儿童立场”。“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彰显儿童立场,在落实学科育人的教学实践中,更要充分体现儿童立场。2016年,全国开始推进“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使用。这是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基于新《课标》试图有力突破的又一跨越式发展,儿童立场尽显。

關键词:儿童立场 学科育人 部编语文教材 教学实践

一、儿童立场:部编新教材的意蕴彰显

整合性更强的“部编本”教材在内容选择和板块设置等方面无不体现着以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儿童立场推进语文课程建设的发展之路。以一年级教材为例:

1.教材语言基于儿童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在语言的描述中突出了儿童的味道,让儿童感觉更加亲切。例如《ɡ、k、h》一课,从原来的“猜一猜”改成现在的“说话”,模拟了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如溪流哗哗,雨点沙沙,鸽子咕咕等。这些形象贴切的叠词符合儿童朴素、本真、活泼的说话和思维的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浅显生动。

2.教学内容凸显儿童

教师要以儿童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眼里的色彩。儿童的交际方式、儿童的心情表达、儿童的生活方式、儿童的认知特点等都是需要教师以“长大的儿童”这一角色定位去理解并尊重儿童。在教材中,《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等内容,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3.版面设计吸引儿童

课本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富有童趣的内容选择,让儿童不仅从外观上被深深吸引,更体现了编写者对儿童特质的关注,对认知特点的尊重。精巧的设计让儿童一下子就喜欢上了教材,喜欢上了语文。

二、学科育人:让儿童立场在教学实践中充分体现

部编教材深入体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地,尤其体现了鲜明的儿童立场的育人价值。以《小猴子下山》为例,这一课图文并茂,富有童趣,将猴子摘玉米的故事描绘得淋漓尽致。如何有效用好这份素材,在故事教学中凸显儿童主体,引领儿童主动去建构、发现、总结出所学心得,是教师对践行“部编本”教材编写意图的应然之道。

1.目标导向,树立儿童立场的育人意识

一年级儿童的天性是爱玩好动,而传统方式往往会消减他们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学目标的设置应当把儿童认知规律作为基本原则,探寻符合儿童的认知方式,在活动中落实基础目标,在过程中提升方法与情感态度,让孩子学有所得。

可以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会认掰、扛等六个生字,会写瓜、常等三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内容;通过行为动作理解行为课文中的动词;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3)以插图为抓手,把图片与课本内容相结合,能明白故事内容的大意,能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这样的目标设置,不仅关注了语文课程的本身特质,培养语用能力,致力语文素养的培养,还兼顾到儿童的学习出发点、基础点和兴趣点,更容易为学生理解和接受。

2.关注设计,规划儿童立场的表达样态

本课以故事的方式推进,让主人公小猴子从静态文本中走出来,学生跟随小猴子的活动路线,在与主人公互动的交流过程中展开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觉代入文本角色,使学习体验更加深刻。主要设计活动如下:

环节一:导入。借助剪纸认读词语,着重进行生字“猴”的教学。引导回忆有同类偏旁的词语,将“猴”字进行分解认知并与猴子的行为动态相联系。让学生轻松记住“猴”字的字音与字形。

环节二:感知。以情境图片贯穿感知过程。首先是顺向的,再重新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进行排列,让孩子边排列边复述故事情节。最后让孩子演一演故事过程。这样的设计体现了“具身学习”的学习理念,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将整体感知落实到位。

环节三:精读。通过情景的营造,把学生的无意注意积极转变为有意注意,让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学习发生转变。在精读过程中理解含义。

环节四:练习。以小游戏—“摘桃子”回顾本课生字教学。把“摘桃子”的游戏与故事情境形成有效对接,在活动中进一步巩固的本课的学习体验。

3.方式灵活,适宜儿童立场的生长方式

儿童立场就是要教师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灵活选择多种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认知的架构。由于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尚处于启智阶段,脑子里还没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认知结构。所以,应该选择容易唤起儿童外部学习动机、灵活多样地,适宜启发、引导、合作的教学展开方式。

4.实践反思,赋予儿童立场的主体意义

儿童立场不在于文稿设计中,在于师生的举手投足之间,在于架构学习过程、丰富学习体验的课堂推进中。儿童立场指引我们教师要做“长大的儿童”,弯下腰、俯下身,用心倾听他们,感受他们,走进他们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倾听是重中之重。倾听,是教师坚守儿童立场、读懂学生的应然选择。只有懂得孩子的表达,听懂他们的语言,时时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儿童立场才真正走进了教师的心中,才能外化于教学行为。

总之,在实践“部编本”教材的道路上,儿童立场始终是教师应该站立的研究坐标。以儿童为中心,把儿童看作大写的“人”,让儿童站在课堂的正中央。用好“部编本”教材,上出教材的编排体例和意图,充分发挥教材的意义和作用,是教师应有的教材使用观。

参考文献:

[1] 仇晓《儿童立场,离小学语文教学还有多远》,《语文教学通讯》2013年第6期。

[2] 朱桂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儿童立场》,《小学教学参考》2009年第24期。

[3] 王琴玉《基于儿童立场的小学语文课堂重建—迎宾路小学教育集团“生本课堂”实践观》,《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第34期。

猜你喜欢

儿童立场学科育人教学实践
关于协同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学科育人的思考
以审美的方式教学历史
“儿童立场”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让“手中的画”更美
儿童立场——英语活动课应从这里出发
站稳立场,让课堂成为“主阵地”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