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鸭乌龙线虫病的诊断与治疗探讨
2020-07-04闫伟杰
闫伟杰
中图分类号:S858.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20)5-0041-02
作为由驼形目龙线科线虫引起的鸭寄生虫病,鸭乌龙线虫病多发生于30~50日龄幼鸭,发病率较高,严重时将导致幼鸭大量死亡。基于此,本文对鸭乌龙线虫病的临床诊断问题展开了分析,并提出了疾病的治疗方法和防控措施,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1 鸭乌龙线虫病的临床诊断
1.1 临床症状 鸭乌龙线虫病多发于初秋至中秋时段,多数患病鸭颈部、下颌等位置,出现黄豆大甚至鸽蛋大的皮下肿块,严重时将导致鸭头部肿胀,舌头伸出。随着结节增大,病鸭咽喉、下颌和周围气管、食道、血管等被压迫,导致鸭声音嘶哑,出现吞咽和呼吸困难。患病鸭的脖颈变粗,肿块呈圆形,出现采食下降情况。由于吞咽困难,病鸭进食过程中时常出现抬头空咀现象。随着病鸭食欲减退,会出现消瘦,采用抗菌药物按照炎症治疗难以取得理想治疗效果。对肿胀部位的皮肤进行触摸,触感柔软,类似棉球,带有弹性,可滑动。在患病初期,鸭的采食与活动无异常。随着病情发展,患处大似鸡蛋,虫体成熟变硬,导致下颌部位发生穿孔,可见虫体头或尾穿出,导致病鸭呼吸困难,病鸭逐渐丧失采食能力,最终因消瘦发生死亡。若寄生在眼部,对双颊及眼睑部形成压迫,造成结膜外翻,导致鸭失明。若病灶出现在泄殖腔周围,将导致鸭排泄困难,精神萎靡,活动呆滞,发生脱毛,最终衰竭而死。部分病鸭大腿外侧出现皮下肿块,结节部位皮肤充血,触感较硬,病鸭行走缓慢,左右摇摆,容易发生瘫倒情况。
1.2 诊断分析 将肿块位置切开,可以看见蠕动、缠绕成团的乳白色中体,能够拉出团状、紧密缠绕的粗线。仔细分离,可以观察发现多条细长虫体,呈半透明状,角皮光滑,长度在10~20cm之间。如果虫体紧密缠绕,难以分离,可以用0.9%生理盐水进行浸泡,促使虫体自然松散开,得到个体以加强观察。对病死鸭进行剖检,能够发现患处流出稀薄、凝固不全血色液体,病变部位呈白色,陈旧病灶为黄褐色胶样浸润,患处皮肤和皮下组织发红,混有新生血管,粘膜苍白,带有青紫色。利用低倍镜进行观察,可以发现虫体前端钝圆,带有两个突起小刺,尾部存在急剧弯曲。在患处皮肤小孔位置,用手轻轻按压肿胀部位,取挤出的液体涂在载玻片上,利用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无数活跃虫体,最终诊断为鸭乌龙线虫病。
2 鸭乌龙线虫病的治疗措施
2.1 治疗方法 鸭乌龙线虫病具有传染性,发现后需要对病鸭进行隔离治疗,以免疾病在鸭群中蔓延,导致大量鸭被感染。早期加强治疗,能够取得较好效果。
在临床用药方面,可以使用高猛酸钾溶液、碘液、丙硫咪唑、左旋咪唑等多种药物,也可以尝试采用伊维菌素治疗,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剂量控制,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避免出现中毒情况。
实际治疗鸭乌龙线虫病,可以在患处注射0.5%的高锰酸钾溶液或1%的敌百虫溶液。在对患处进行处理时,可以先注射5%氯化钠溶液进行清理,然后根据肿块大小注射0.3~0.5mL的药剂,促使虫体迅速死亡,使肿胀得以消除。通过治疗,小肿块通常可以在2d内消失,大肿块往往需要3~4d才能消失,之后病鸭逐渐恢复正常采食。此外,也可以在患处注射500碘液或除虫菊煤油浸剂,药量控制在0.5~2mL之间,一次性注入能够使虫体迅速死亡。鸭全身肿块较多时,可以按照100mg/kg体重口服左旋咪唑,3d后肿块将变硬,切开后呈蛋黄状,经过一段时间后被吸收消失,外观无异常。采用丙硫咪唑,可以按照100mg/kg体重剂量一次口服。相比较而言,直接将患处切开涂药见效更快,治疗效果更好。在药物选择上,主要使用0.5%高锰酸钾溶液,不仅效果较好,同时用药成本较低,能够保证养殖效益。
2.2 防控措施 鸭乌龙线虫病多发于下颌位置,因此又被称之为鸭腮线虫病,由台湾乌龙线虫引发。乌龙线虫的成虫能够达到25cm,雌虫子宫内充满幼虫,口周围呈绕指状花边,多寄生在稻田和水沟中的剑水蚤上。乌龙线虫幼虫从母体中钻出后,将进入中间宿主内发育,变为感染性幼虫。鸭下水后吞食中间宿主,乌龙线虫幼虫将从中间宿主体内钻出,进入鸭肠道血管,通过血液循环在鸭体内游走,达到颈部皮下后将迅速发育为成虫,少数移至腿部皮下结締组织中寄生。
结合疾病发生原因,应禁止幼鸭到受污染的水源处采食,通过减少放牧避免健康鸭群与水蚤接触,以便阻断疾病传播路径。
结合地区疫病流行情况,在疾病流行季节,河沟、稻田中剑水骚较多,应避免鸭群到此场所采食。还要在可能受病原体污染的场所撒石灰等消毒药物,将幼虫和中间宿主杀死。为防止鸭乌龙线虫病在鸭群传播,可以按25mg/kg剂量在饲料中添加丙硫苯咪唑片剂,隔日投喂1次,发挥预防作用,提前做好防控工作。
3 结束语
鸭群一旦暴发鸭乌龙线虫病,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将给养殖户带来较大损失。在日常养殖期间,还应加强对幼鸭的观察,以便及时根据临床症状对鸭乌龙线虫病进行诊断分析,做到科学用药。结合鸭乌龙线虫病发生原因,采取隔离治疗、减少下水等措施进行防控,能够避免疾病在鸭群扩散,继而为养殖户获取经济效益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