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校园媒体发展现状分析

2020-07-04时耀敏

山东青年 2020年5期
关键词:校园媒体媒体融合发展现状

时耀敏

摘要:

高职院校校园媒体承担着解读方针政策、传递信息资讯、引导校园舆论、传播先进文化的职责。校园媒体与目前社会媒体的融合发展相比,仍处于浅尝辄止的状况,造成了校园媒体在师生中地位低、传播效能差的困境。本文通过调查和访谈,找出校园媒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后期校园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媒体;发展现状;媒体融合

一、校园媒体的含义

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介。它是指人借助用来传递信息与获取信息的工具、渠道、载体、中介物或技术手段。校园媒体是媒体的一部分,是校园内以校内师生为受众,传递和获取信息的载体、工具或技术手段,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平台和载体。高职校园媒体作为一种特殊的媒介形式,它的存在和发展与所在高职院校的发展方向联系紧密。

二、校园媒体的作用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高职院校校园媒体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承担着解读方针政策、传递信息资讯、引导校园舆论、传播先进文化的职责,是学校文化育人的重要阵地,在营造文化环境、形成文化氛围方面有着独特优势。但是在新媒体融媒体发展迅猛当下,与很多传统媒体一样,发展相对落后。与目前社会媒体的融合发展相比,校园媒体仍处于被动的浅尝辄止,在师生中处于地位低、传播效果差的困境。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2019年6月,我们网民规模达到8.54亿,网民群体中,学生最多,占比为26.0%,2.22亿。

目前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大部分是“零零后”,他们的身上印着鲜明的互联网烙印。20年前,互联网刚刚对中国公众提供商业服务,那时人们还在使用调制解调器通过固定电话线拨号上网,每个小时的费用高达几十元人民币。20年后的今天,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61.2%,互联网已渗透至社会的多个领域,“互联网+”已成为中国新经济社会创新引擎。伴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长大的“零零后”,媒体接触和消费习惯发生了很大改变,在他们眼中,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新媒体就是他们日常必需的一样工具,早就远离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转向互联网、手机、微博、微信等新媒体。

如果我们仍然沿用过去的思维办校园媒体,按照过去的习惯通过传统的校园媒体去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教育,不但教育效果效果不好,而且浪费教师的精力和学校资源。

三、校园媒体的使用情况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目前我校师生在校园对校园媒体的使用情况,我们课题团队通过调查访谈和相关文献研究,在对我校学生、教师、各个职能部门管理工作者开展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期望通过收集数据和内容,分析我校校园媒体运行状况,找出校园媒体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为后期校园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问卷对我校师生平时使用媒体情况、平时看或使用过的校园媒体、校园媒体的重要性、校园媒体存在问题、对学校微信公众号的使用情况、二级部门微信公众号的使用情况、了解了解学校新闻资讯的途径、浏览学校网站、浏览二级部门网站、校内电子显示屏使用情况、校园广播了解使用情况、校园橱窗宣传栏了解使用情况、校园杂志等进行了调查。师生使用校园媒体的情况,以微信公众号、腾讯qq、网页等新媒体居多,在445份问卷中,有406人选择了微信,有403人选择了QQ,有157人选择了网页和网络论。校园广播,显示屏、橱窗宣传栏、报纸、校园杂志等相对较少。从调查结果来看,师生都不怎么关注学校网站和二级部门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号,浏览学校网站和公众号的主要动机是通过校园网进查询信息,只有很少部分是想知道学校的一些文件政策,了解学校近期的新闻等。

四、 高职院校校园媒体存在的問题

1. 从师生等受众的角度来看:现在的高职院校校园媒体定位是为全体师生服务,没有对受众群体进行细分,传播基本上都是单向传递,师生大部分时候只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这种传播方式只是站在学校或学院管理者的角度发布消息,很少考虑到高校师生特点,师生只能被动接受,无法对收到的信息进行反馈和互动;在受众体验上,多以领导满意为主,对于其他受众的满意程度很少关注。高校师生受教育水平高,具有很强的知识储备,有很强的批判能力和鉴赏能力。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他们对校园媒体的期望也不断提高,期待更丰富、更有互动感的校园媒体,也渴望校园媒体有更多突破和创新。校园媒体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传播方式,让大部分师生流向其他社会媒体。通过校园网新闻的点击率和校园师生数的对比,就很容易发现,很多校园媒体几乎成了媒体工作人员的“独角戏”。

2. 从媒体资源来看:现在高职院校校园媒体多种多样,这些校园媒体缺乏统一的管理。校方有学校微信公众号、微博、校园网、校园广播、校报、校刊、橱窗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和招生就业宣传册。下属二级学院和管理服务部门也有自己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很多教师也拥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微博。校内很多学生社团拥有自己宣传媒体。校园广播信息量少,缺乏互动性,早上成为学生的起床闹钟,中午、下午则成为校园活动的背景音乐。校园的宣传栏正在成为校内师生等人时的定位标的物。校报校刊放置很长时间也无人问津。

3. 从运营模式来看:高职院校的校园媒体都有各自的管理运行体制。校级和下属的学院、管理服务部门所属媒体媒体由于管理部门或者负责的老师不同,很多时候都是独自采访,写稿,排版,编辑发布。仅有的合作很多时也仅仅是相互之间平移复制。部分管理服务部门所属媒体要么不更新,要么就是网页微信同步同内容更新,有的微信公众号成了“僵尸号”。各媒体之间缺乏有效的联动和补充,没有发挥各种媒体自己的特点和特长。

4. 从高职院校校园媒体工作人员队伍来看:高职院校校园媒体工作人员主要是指导老师带领的学生团队,但是校园媒体需要的是一支懂传播懂管理,擅长各种技术操作的水平比较高的队伍。根据调查,75.8%以上的指导老师都是身兼数职,参加制作校园媒体的大多数都是在校学生,很多与媒体传播、媒体制作等专业没有关系。他们大多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他们的照相、摄影技术相对较低,后期制作水平不高。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团队,从进入校园经过筛选后进入学校媒体团队,基本上已经是大一下学期,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大二上学期,就成为校园媒体主力军了。经过一年的锻炼,他们能够熟练使用照相、摄像、剪辑制作、软件网络技术等采编工具,并且能够熟练的把握文字图片音频的特点,业务水平管理能力进一步得到完善。但是又进入大三,这个时候他们面临着就业,择业,因为就业升学等原因,不得不离开。高职院校的校园媒体团队,经常面临着流动性大、人才资源匮乏的状况。对于指导老师来讲,很多都是兼职从事校园媒体工作,他们的主要工作还是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对他们的工作绩效考评,更多的的是从行政管理方面进行考评,新闻业务方面的考评只占一小部分。这也导致从业人员动力不足,难以激发创新活力。

5. 从高职院校校园媒体的管理运行机制来看:目前,高职院校校园媒体大多是由党委宣传部门主管,但媒体之间相互独立。从宣传部、学工部、团委、各二级学院和其他管理服务部门,几乎都有对应的校园媒体组织。每个媒体都有自己的组织管理机构,都有自己的通讯员队伍,各自为政,很少有联通和互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校园媒体的管理混乱。各媒体的采编队伍缺乏必要的协调与合作,导致校园信物资讯报道的重复和同质。从根本上来说,管理体制的滞后,导致了校园媒体的资源无法共享,造成大量的信息和人力、物力浪费。

全媒体时代,媒体形式已经不在局限于网页、微博、报刊等,全媒体时代是个大趋势,媒体融合发展是篇大文章。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校园媒体与社会媒体相比,一直相对滞后,高职院校校园媒体应尽快从改革管理运行机制着手,以全媒体理念为指引,从融媒体角度出发,对校园媒体的的管理运营模式、媒体工作人员隊伍、师生受众细化的角度改革,创建校园媒体品牌,打造优质新闻产品,提升校园媒体的引领力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王昆.数字时代高校媒体融合发展与对策研究[J].今传媒 2019.

[2]吕志伟.新时期高校校园媒体融合发展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J].新闻战线 2018.

[3]陈姚.媒体融合背景下大学校园媒体困境突破的策略和路径[J].新闻世界 2019.

[4]陈瑞涵.文化育人视野下对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路径的思考[J].新闻世界 2019.

[5]黄信鹏.我国高校校园媒体的新闻生产研究[J].今传媒 2019.

[6]韩锋.全媒体时代高校校园媒体的融合及其发展[C].哈尔滨师范大学学报 2018.

基金来源: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基金名称: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科研项目,项目编号:SZYB2019-05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城市建设工程学院,重庆 404100)

猜你喜欢

校园媒体媒体融合发展现状
浅谈电教与环境文化在高校发展建设中的作用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高校校园电视台市场化运营的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