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疗法联合补肾活血方对血瘀型腰间盘突出症临床及影像观察

2020-07-04劳泽辉李建华陈晓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4期
关键词:物理疗法腰间盘血瘀

劳泽辉,李建华,陈晓峰

(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骨伤三科 广东 广州 511400)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作腰椎间盘脱出症、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等,是临床最常见的腰腿痛相关疾病[1]。90%~95%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4-腰5、腰5-骶1 椎间盘突出症[2],中医学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可以归纳到“腰脚痛”、“痹症”的范畴,主要的病因病机主要为气血瘀滞、不通则痛。故辨证治疗上,以益气补肾、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本研究收集2017年2月—2019年3月门诊就诊的358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探讨采用牵引基础治疗后加用补肾活血方对患者腰腿痛、腰椎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收集于2017年2月—2019年3月就诊的358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70例,女188例,年龄范围25 ~66岁,平均年龄43.6±13.4岁,病程范围5个月~2年,平均病程16.4±6.5月,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范围20 ~26kg/m2,平均范围23.6±1.0kg/m2。纳入标准:①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西医诊断标准及血瘀型中医辨证[3,4];②腰椎CT或MRI 确诊;③无天生残疾、交流无障碍。排除标准:①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②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必须停止用药者;③有诊断不明确的急性脊柱损伤。358例患者采用随机表格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各179例,常规治疗组男85例,女94例,平均年龄43.4±13.5岁,平均病程16.5±6.6月,BMI20~25kg/m2,平均23.5±0.4kg/m2;联合治疗组男85例,女94例,平均年龄43.8±13.4岁,平均病程16.3±6.4月,BMI 范围21 ~26kg/m2,平均范围24.3±0.6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情况相比无差异,研究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用牵引基础治疗选用机械牵引床[5],每日4次连续7 天。休息3 日后行下一疗程。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补肾活血方:骨碎补15g、补骨脂15g、狗脊12g、熟地30g、牛膝15g、当归15g、羌活10g、独活10g、红花12g、木瓜12g、川芎15g。加入20 倍水进行煎煮两次,1.5h/次,过滤,一日一剂,每次200ml,早晚各一次。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

1.3 评价指标

采用JOA下腰痛评分法(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评价患者治疗前后腰痛改善情况:正常总分为29 分,评分越高,改善越好。改善率=(治疗后分数-治疗前分数)/(29-治疗前分数)×100%。比较两组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 评分):总分50 分,ODI 评分高表示功能越差。3个月后采用飞利浦64 排CT对患者进行检测,通过CT影像对比治疗前后椎管突出影CT值,CT图像以不同的灰度来反映器官和组织对X 线的吸收程度,用CT值可说明密度的高低,CT值越高,腰间盘突出症越严重(腰椎异常:CT值>50HU)[6]。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腰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评分相比无差异;治疗后,研究组不同治疗时间点评分均高于常规组,且3个月改善率也显著升高,差异具体统计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 评分(±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 评分(±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1个月 治疗后2个月 治疗后3个月 3个月改研究组 179 14.2±1.6 20.8±2.7 23.3±3.1 26.8±3.5 85.常规组 179 14.3±1.7 17.7±2.1 19.8±2.6 20.7±3.0 43.t 0.57 12.13 11.57 17.70 1 P 0.5669 0.0001 0.0001 0.0001 0善率(%)1±2.65±1.585.4.000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ODI 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ODI 评分均不同程度降低,且研究组治疗后2个月、3个月显著评分优于常规组(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ODI 评分(±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ODI 评分(±s)

组别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1个月 治疗后2个月 治疗后3研究组 17942.5±3.9 33.7±3.0 23.0±2.8 16.5±常规组 17942.3±3.8 35.1±3.4 30.5±3.0 23.1±t 0.23 1.95 11.56 11.7 P 0.8169 0.0544 0.0001 0.000个月1.93.051?

2.3 CT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情况:

两组治疗后CT值均降低,但研究组降低多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1),见表3。

表3 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椎管突出影CT值(HU)

3 讨论

3.1 腰间盘突出症中西发病病因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腰椎间盘在脊柱的负荷与运动中承受强大的压力与张力,人类在20岁以后,腰椎间盘开始发生退变,这是构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病因[7]。外伤是椎间盘突出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此外,长期久坐、体力过重也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生,近年来调查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家族性发病的现象[8]。而中医认为腰腿痛的病因病机不外乎感受外邪、跌打损伤、年老体虚等致肾虚精亏,气滞血瘀。由此可见,致病因素多是瘀血痹阻经脉,故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属于血瘀型。

3.2 腰间盘突出症治疗方式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有80%~90%的患者可以非手术治疗而愈,一般卧床3 ~4周症状可以缓解,牵引可使椎间隙增大及后纵韧带紧张,有利于突出的髓核部分还纳。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后,有10%患者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具有严格的手术指征要求,如(1)病史超过半年,经过正规严格的保守治疗没有效果的患者;(2)经保守治疗有效,但经常复发,反复发作且疼痛较重的患者;(3)第一次发作就疼痛剧烈,难以忍受的患者。这些患者常处于被迫体位,难以行走等。气滞血瘀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的主要病因,因此,行培补肾精,行气化瘀可控制病情反复发作,并避免患者剧烈腰痛导致生活质量下降。通过补肾壮筋,活血化瘀,机体椎间盘的修复能力可以得到明显增强,纤维环等组织的退行性病理变化也能够得到明显改善,可以有效地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率[9]。补肾活血方正是依据骨痿的原理组方,功能补肝肾、强筋骨,活血祛瘀,戚晴雪[10]采用大鼠腰椎间盘突出动物模型评价补肾活血方效果,结果表明补肾活血方可减轻或延缓该损伤。可能是通过减少神经根组织炎性介质,降低自身免疫反应而起作用。

3.3 补肾活血方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临疗效分析

本研究招募358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探讨物理疗法联合补肾活血方对患者腰腿痛、腰椎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数据表明两组治疗前JOA 评分、ODI 评分相比无差异,治疗后,研究组不同治疗时间点均优于常规组,两组治疗后CT值均降低,但研究组降低多于常规组,差异显著,有无参考文献支持物理疗法联合补肾活血方可有效改善患者腰痛及腰椎功能,治疗有效显著提高。补肾活血方以熟地、补骨脂等补肾填精为君,还可温肾助阳,当归、川芎活血化瘀为臣,路路通活血通经活络[11],诸药合用,标本兼顾,扶正而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能有效缓解腰痛及运动不便等症状,提高体征及日常功能活动能力,改善了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由此可见,物理疗法联合补肾活血方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具有可行性,且效果佳。

猜你喜欢

物理疗法腰间盘血瘀
张淑芬辨治血瘀型崩漏的临床经验
话说血瘀证
关于中医非药物疗法及物理疗法治疗运动疲劳的研究进展
腰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78例疗效观察
血瘀体质知多少
综合物理疗法对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中药附子汤加减治疗腰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臭氧消融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的疗效分析
胞二磷胆碱联合物理疗法治疗弱视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的Meta分析
中医特殊诊法在血瘀证辨证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