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低剂量胸部扫描对肺结节的诊断分析
2020-07-04孟庆军时高峰
杨 雪, 孟庆军, 刘 超, 孟 威, 时高峰
(1 沧州市中心医院 河北 沧州 061000)(2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CT/MRl 室 河北 石家庄 050011)
肺结节是多种因素导致的肺部病变,CT是肺结节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随着CT技术的不断进步,CT影像的清晰程度也在不断提升,与此同时,未来确保所得图像的清晰度,CT检查的辐射剂量也在不断增加中[1]。大量的辐射会对患者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老年和儿童更是如此。因此如何在确保CT诊断的准确性前提下降低辐射剂量就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为了观察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我院进行了本次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选择
随机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至我院行肺结节诊断的患者200例进行临床研究。其中男性患者142例,女性患者58例,年龄37 ~79岁,平均年龄(64.33±7.24)岁。使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美国GE Discovery CT HD750 扫描,扫描部位为肺尖至肺底,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对照组管电流给予120mA,观察组给予30mA,螺距1 ∶1,层厚1.25mm,肺窗窗宽15800HU,窗位为600HU,纵膈窗宽度为400HU,窗位40HU。扫描时间10 ~13s,在屏气1次中完成全部扫描过程。
1.2.2 分析指标 比较两组CT图像质量以及患者所受到的辐射剂量,包括CT剂量指数(CTDL)、CT剂量长度乘积(DLP)以及有效辐射剂量(ED)。
由2名资深影像学诊断医师对图像分别进行评分,意见一致时直接记录分数,如果遇到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则协商确定最后评分。评分标准采用Likert 评分方法[2]:该方法将所得图像评为4个等级:1 分的图像肺部结构显示清晰;2 分图像出现轻度伪影或者错层但不影响诊断;3分图像有中度伪影和错层的图像但能够用于临床诊断;4分图像有严重伪影和错层的图像,无法进行准确诊断疾病。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
两组患者图像各阶段评分所占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但观察组患者CTDL、DLP、ED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图像质量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辐射剂量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辐射剂量比较(±s)
组别 n CTDL DLP ED(mSv)观察组 100 23.73±5.8624.28±5.873.25±1.21对照组 100 34.76±6.8335.00±6.905.93±2.03 t 11.963 12.443 10.083 P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肺结节是炎症等多种因素所导致的肺部发生的病变。肺结节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是恶性的,因此近年来对于肺结节的诊断越来越被临床所重视。多层螺旋CT虽然是肺部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多项研究已经证实其对肺部结节性质的鉴别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3],但是较高的辐射剂量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尤其是对于需要反复多次进行CT检查的患者而言,辐射对身体的损伤不能忽视。
肺组织中有大量的含气体的空泡,因此具有高度的反差性,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尝试以降低管电流的方式减少辐射剂量[4]。管电流和管电压与辐射剂量之间正相关,降低管电流是最常用的减少辐射的方法。但是管电流降低以后噪声会随之提高,进而降低了所得图像的质量,影响诊断的准确性[5]。但是从本次研究来看,常规120mA 的对照组患者和低剂量30mA 的观察组,两组患者图像各阶段评分所占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降低管电流以后,所得图像质量未受到明显影响。但观察组患者CTDL、DLP、ED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管电流的降低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所受到的辐射质量。
综上所述,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对于肺部结节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同时显著降低了检查中对人体的辐射,具有较高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