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拈花清迈

2020-07-03许文舟编辑吴冠宇

中国三峡 2020年6期
关键词:邓丽君泰国

◎ 文、图 | 许文舟 编辑 | 吴冠宇

清迈全景

清迈大街的僧侣

除了缅甸潦草的一日游,严格意义上我没有出过国,当海关在我有些虚胖的照片上压下公章,我考虑的不是能否适应泰国那边炎热的气候,而是语言不通又是自驾的我们能否真正体会清迈的拈花一笑。

从海关出来,老挝的地接找到我们,说她可以代办换钱,边说边用手在自己鼓鼓囊囊的背包上拍了两下,似是表明,钱都在包里。好像她就是个造钱的家伙,你要什么钱币她都有,欧元、法郎、美元乃至朝鲜币大韩元。

从国内自驾到泰国清迈,必须先经过老挝,这就是我们为什么非要选老挝地接的原因。而经过老挝,得经过老挝的两个城市,磨丁与会晒,前者与中国毗邻,后者与金三角接壤。中间的公路绕山盘水,我们是自驾,所有的驾驶员们都感受到了比国内七十二拐还恼人的公路,当然,坐车的人也跟着受罪。中南半岛的天气阴晴不定,差不多每隔十分钟就会有一场雨浇下来,以致我们错过了无数美丽的小村庄。

车子驶入泰国,公路是另一种样子,这当然得益于那边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公路两边是万顷水稻。广袤的稻田我见过不少,但田畴周遭有泰国这么美的却很少见。稻田之间,有风景穿插——成荫的树木、散落的农户,似有意给稻田留足空间,不剥夺每一支穗稻健康呼吸的权利。农户的居所都像是别墅,青砖红瓦,树影婆娑。足球场村村都见得到,男孩奔跑在足球场,导游说了,那就是泰国孩子的课外作业。

当我奔袭了1600公里到达清迈,想不到又与老家门前流过的澜沧江相逢。此刻的澜沧江已更名换姓,似乎性格也变温顺了些。清迈的第一餐饭,除了泰式烹调的鱼,全都是中国的味道。导游的普通话不算好,但他很是尽责,把泰国的美表达得很含蓄,把清迈的好说得很婉转。

入住酒店时已经很晚了,但旅友们还是想出去逛逛,离酒店不远的地方就是一个著名夜市,吃的穿的都有,不懂泰语,只能一阵比划,才能勉强交流。平时陪妻子看过泰国电视连续剧,多少有一点泰国情结,那些纯情浪漫的爱情故事在这块土地上反复上演,现如今走在泰国街头,我还是愿意相信连续剧里命运多舛的女主角就游走在这熙来攘往、俗世纷扰的人群中。

时间对清迈格外温柔,这个13世纪孟莱王定都于此的城市,没有因为时光无情的流逝而变化得翻天覆地。古老的沟渠灌溉着良田千倾,农耕与商事并存发展。

清迈,这个面积20107平方公里,人口128.6万的泰国北部府,多山,多雨,多情。东部的坤丹山脉,有诸多神迹,上山的人,必须十二分虔诚,才能保佑平安;西部的英坦昂山脉,有佛的旨意,同样只欢迎心诚的客人。滨河流出了古老的文明——稻作文明、水文明,最后是人的文明,它是清迈整卷历史活在现世最好的记载。

走在清迈,感觉她就像是栽在树林里一样,每家每户的居所似乎都骑在树干上,即便阳台这样晾衣晒物的地方,也都被清迈人安排给了花朵与绿色。

白庙一角

清迈老城墙

时间对清迈格外温柔,这个13世纪孟莱王定都于此的城市,没有因为时光无情的流逝而变化得翻天覆地,留下了可供人瞻怀回首、踏古寻今的石刻、木雕、壁画。古老的沟渠灌溉着良田千顷,农耕与商事并存发展,因此逐渐成长为现今泰国第二大城。

当清晨的阳光毫不犹豫地洒向地面,我已经站在古城墙前了。泰国的古城墙不像中国的城墙,既不雄伟也不壮丽,怎么说都像是一堆农家老墙,能保存下来实属不易,它是清迈古城文化的一部分,彼时一定挡住了箭雨、长矛与刀砍斧削。时光流逝,清迈的古城墙也只剩下四角以及五个城门遗迹了,分别是东边的塔配门,北边的昌卜克门,西边的松达门以及南边的清迈门和松旁门,它们站在人世已然凄凉。护城河与老城墙唇齿相依,是清迈防卫体系中最合理的一环。浮现在我脑海的不仅有攻城掠地的场面,更有作为商贸巨镇的繁花似锦。护城河,你敢说水是软的?面对清这条迈依旧按照历史的老样子流淌着的护城河,其阴柔和沧桑一言难尽。现在人们似乎忘记了这河的重要的历史功用,而成为在春天里迎来送往的角色,水灯节时,护城河就变成莲池,摇曳的水灯吃尽晚风习习,再把有玫瑰香的夜色一寸寸点燃。那该是多美的河流!

清迈寺院

要探寻清迈的历史,博物馆不能不去,它是另一条河流,沿着这条河逆流而上,便会追溯到清迈两千多年前的出处。与任何一座城池的胚胎一样,先人们逐水草而居,把诸神安顿好,才去打磨梭镳,进行狩猎。孟莱王、素可泰就站在水边,给清迈的历史分段。通过木雕、石刻,不难从略显粗糙的工艺读懂民族。我去的那天博物馆刚好有一个傣泐服饰展出,筒裙、挎包、断臂的织机与零落一地的梭子。纺与织,让棉麻勒进清迈这座充满着“兰那记忆”之城的肌肤,没有复制货,更不是膺品,几乎每一件都独一无二。博物馆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一座青铜佛像。佛不言,博物馆外的菩提在阳光下缠绵悱恻地疯长。

在清迈古城门附近可见众多佛寺和各色纪念碑。这里的每一座寺极具厚重的人文内涵,在这些建筑上,我看到了国内惯常的斗拱、雀替、柱础与窗花。壁画已经起了皲裂的口子,透出一座寺宇特有的气息,但绝对没有荒芜的意思。砖的棱角被磨砺得圆润光滑,肯定只有时间能有这种杀伤力。

清迈有许多寺庙,住着各位神佛,信众很多,但香火不浓。清迈人相信心动神知,所以即使前来朝佛,一朵花就是他们日月可鉴的信仰。

清迈寺观多为民间的力量修建,这需要雄厚的经济基础,更依赖强大的精神信仰。好在不论哪次战役,都绕开了这些寺宇。清迈的寺庙里,我最喜欢双龙寺憋足了劲的静,在此等候着护佑万物的神灵。

素贴山寺一角

在清迈,不妨还可以花点时间去看看附近清莱府的黑白庙。建于1997年的白庙,到现在还没有完工,但这并不影响你的观光。设计者匠心独运的设计,会让到过此庙的人无不叹为观止。白庙不是供养佛的地方,也没有寄居诸神,与黑庙一样,它们分别由泰国两位著名的艺术家创造而成。白庙里布满描绘各种天堂的主题壁画,其设计者一为弘扬弃恶从善的宗教观,另一方面是促进旅游发展。而黑庙布满各种动物骸骨和其它死亡元素,则被大众默认为地狱。泰国人深信轮回与果报,因此认为修了上品的五戒十善者方能进入天堂,造了十恶五逆者必下地狱。但象征天堂的白庙也有地狱阴森的一些景致,而黑庙却有十分美好的东西,这也许验应了佛教里面的一些道理,天堂虽好,不是乐土,地狱虽苦,也有出离的日子。

清迈有许多寺庙,住着各位神佛,信众很多,但香火不浓。清迈人相信心动神知,所以即使前来朝佛,一朵花就是他们日月可鉴的信仰。清迈人信佛,也信缘,如果无缘,哪来的佛报?走出寺宇,也就释然,众生寻常,都不过是渺渺尘世的飞沙,不用那么急促,让自己的心为某些聒噪愤慨。

清迈人不把佛信得那么辛苦,也没有带多少功利,生活赐你甜点,也会喂你苦心,如果都让佛来替你消化,想象得到佛有多忙,还会露出拈花微笑?即便是僧侣,出家也很自由,除了必须遵守佛门法规外,想什么时候剃度还还俗,完全取决于自己。

再如布施,它只是清迈人生活的一部分。僧人们端着钵经过跪在地上的信众,接过食物和钱等物品,然后为信众念些经文,再继续前进。这差不多是清迈每天早晨的一道风景。清迈的僧侣不在庙里生火煮食,所有的食物都需化缘实现。当然,僧侣们遇上贫弱众生,又会毫不迟疑地将手中的食物送出去。到清迈的游人,差不多都会选择购买精美的食物站到布施者中,至少在奉上食物的一刻,心里没有杂念吧。

我不喜欢一轰而上的布施,就单个人买了一笼糯米饭,找一个静的地方,等着僧侣,把裹腹的食物奉上。我看见一位面容姣好的少女,她与俗众不同的是,她不带食物,而是捧着像是刚刚从田野采来的几枝鲜花,等着僧侣。我看见少女将鲜花举过头顶,再奉给一位年长的僧人,那庄重的举止仿佛怕抖落了花间露珠。僧人微微俯身,接过少女的鲜花,轻轻放到糯米饭上,同样怕抖落了花香一般,动作十分持重。这是在清迈的诸多早上,最让我感动的一幕。

清迈能留住我的当然不仅仅这些是林立的古迹、丰富的美食,还有它的气味。古老的老宅子,简陋的小巷,五花八门的邮箱,隔不上十步就有一摊的鲜花,都是我喜欢的。

我在清迈小住的几日里,就留宿在老城的旧屋。清迈老城的迷人之处是不庞杂,旧得生出黑白色调,户与户之间不是滴水不漏的接壤,而是统统让位给蔷薇与美人蕉、卉穗与青草。总能见到弹民谣的吉他手,眯着眼睛的灰猫以及顺雨而生的蔓草。老汉端着饭碗,一旁肯定是碗茶,而他的老伴眯着眼睛,陶醉在诵读经文里。我在这里,白天与古迹清谈,晚上与房东就一壶茶进行切磋。木质的清迈,有妥帖的小窗,藤蔓与阳光一起挤在断墙。民居虽然蚊虫肆虐,但可以陪陪满天繁星。

有时候我都忘了身在异国,因为笑脸,不论吃饭还是乘车,一句英语泰语都不会讲的我,也能在清迈安享自由与慵懒,平静与安宁。虽然清迈人不一定都富有,但每个人都做着自己的工作,八小时之外你给再多的钱,他们都会说,够了够了。我们在清迈这些天里,都没有听到司机猛摁喇叭的情况,从老挝磨丁到泰国清迈,接我们的司机只按过两次喇叭,一次是一只小狗在大太阳下的公路上睡得鼾声四起,另一次路边站着一位美丽的少女,司机向美丽的少女致意。有人过马路,司机会主动停车相让,你上车时司机会将你服务成国内的官员一般,车屁股后都备有许多雨伞,开车时司机绝对不抽烟,更不会拿着电话一个劲儿与人聊天。

街景

布施

邓丽君的小城故事,唱的就是清迈。清迈肯定有故事,然而最伤心的故事却让邓丽君遇上了。就在清迈,邓丽君香遁凡尘,只剩下她下榻的媚宾酒店,半帘花影,一床旧梦。邓丽君的歌总是软得贴心贴肺,非常适合清迈固有的慵懒与漫不经心。一个离世歌手的作品还在流行,只能说明这座城市仍然有她忠实的粉丝,以及让这些经典的歌曲活着的土壤。很多餐馆里都在播放邓丽君的歌,那歌依旧会让人泪水淹心。生存局促,物欲横流,邓丽君的高地并未坍塌。清迈是泰国最著名的小资城市,在小吃摊,摄影展以及一座座寺庙里都会见到名人政要、阴阳师和天真的孩子。

清迈的饮食让人留恋,小笼包流油,甜点有些腻,虾饺货真价实,素食有中国寺院照抄的食谱。年轻人乐于接纳青芒果色拉,椰浆烧。在清迈多日,我多数忠于炒饭加冬阴功汤。最有特点的一餐当数在清迈大学美术馆旁的午饭,三明治,鹰嘴豆咖喱饭,焦糖豆浆拿铁,起司蛋糕以及手做面包。

当然,清迈能留住我的当然不仅仅是这些林立的古迹、丰富的美食,还有它的气味。古老的老宅子,简陋的小巷,五花八门的邮箱,隔不上十步就有一摊的鲜花,都是我喜欢的。清迈人不紧不慢地生活,房子不超过两层,车子不比牌子,一条砖壤的小路踏得凹下去了,不用管它,泥土就是要踏到泥地的位置,天空就要举到天空的高度。清迈人生活精致,从一盘饭食看得出来,那种精致是让你懂得满足和珍惜。

猜你喜欢

邓丽君泰国
带着微笑 沿着泰国湾南行
全球首发!“酒是这样——邓丽君品牌酒上市发布会”盛大举行
泰国的“验胆美食”
泰国的中秋节
“南京邓丽君”李家华:唱着“君歌”走世界
邓丽君的清迈“小城故事”
新年游泰国
去泰国啦
我的泰国之旅
孤独的中国女儿—邓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