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探究中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素养
2020-07-03福建省闽清县第一中学350800徐杰霞
福建省闽清县第一中学 (350800) 徐杰霞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指出:逻辑推理是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规则推出其他命题的素养.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归纳和类比;另一类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演绎.逻辑推理是得到数学结论、构建数学体系的重要方式,是数学严谨性的基本保证,是人们在数学活动中进行交流的基本思维品质.逻辑推理主要表现为:掌握推理的基本形式和规则;发现问题和提出命题;探索和表述论证过程;理解命题体系;有逻辑地表达与交流![1].课堂教学中,探究性教学是发展学生逻辑推理素养的重要途径.下面笔者结合数学教学实践,谈谈在探究性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素养的几点体会.
1.在结论的产生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发展逻辑推理素养
高中数学对于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是在特定的情境中,要求学生尝试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堂中,教师应提供素材,从知识产生和发展的切入点、思维的疑惑点精心创设问题,引导学生探索知识(概念、定理、公式等)的产生过程,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证明的过程,使他们在实质性的思维活动获取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推理素养.
案例1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5(必修)》“正弦定理”的推理
必修5“解三角形”,是将学生初中学习的解直角三角形内容延伸到解任意三角.如何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获得“正弦定理”呢?下面是一次市级公开课的教学片断.
教学片断1提出问题,引导发现
问题1 在三角形中有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的边角关系.我们是否可以得到边、角之间的定量关系呢?
图1
师:我们可以先从特殊的三角形入手研究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大家想选择哪一类三角形呢?
生1:直角三角形.
师:同学们回顾一下初中学过的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式.
师(追问1):以上两个等式有什么联系?
师(追问2):以上等式含有角A、B,若等式也含有角C,那就更完美了,大家有什么想法?
教学片断2类比猜想,分析证明
师:以上等式对正三角形能否成立?对内角分别为30°,30°,120°的等腰三角形能否成立?(学生验证成立)
(学生思考、讨论、猜想.)
教师用几何画板演示,学生观察:边角的数据虽然在变化,但三组比值总是相等的,验证了猜想的正确性.
图2
师:怎样证明对于任意三角形,以上结论也成立呢?
(学生探究)
师:思路清晰!图2是锐角三角形,若ΔABC为钝角三角形的情况,请大家完成.
图3
问题3 请探究正弦定理的其它证明方法.(限于篇幅,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合理地猜想,这样不仅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加速新结论的形成,而且能让学生逐步掌握推理的基本形式,形成有论据、有条理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本课例从正弦定理产生的源头出发,宏观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出发,探究边角关系式,使定理的发现与证明水到渠成,学生在进行严谨的逻辑推理证明的过程中,体会到了特殊与一般、转化与化归、分类与整合等数学思维规律.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再发现“的过程,省力、省时且立意高远,学生不仅得到了“正弦定理”,而且获得了解决一类问题的基本思路(从特殊到一般,先猜想再证明的一般思路),提高和发展了自身的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
2.在数学运用中引导学生探究,发展逻辑推理素养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素养没有捷径,必须立足课堂,贯穿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循序渐进、日积月累.教师在引导学生发现结论并进行证明之后,为了巩固新知,深化知识内涵,数学运用是课堂教学必备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可设置一些恰当的问题,使概念、规律的运用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思辩的过程,通过学生积极的、活跃的思维碰撞,促进学生对知识内涵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促进知识能力的高效果正迁移,提升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逻辑推理素养.
案例2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5(必修)》“正弦定理”的应用(第一课时)
问题1 在什么条件下可以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生1: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和一边,能用正弦定理求解其他的边和角.
生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也可以用正弦定理求解其他的边和角.
问题2 已知ΔABC中,c=10,A=45°,C=30°,求a.
变式已知ΔABC中,c=10,A=45°,C=30°,解三角形.
师:以上解法正确吗?
学生思考、讨论.有的学生觉得是对的,有的认为不正确.
师:生4考虑问题很严谨,大家验证一下以上两解是否都满足条件?
图4
生5:如图4所示,作CD⊥BA,D为垂足,在RtΔCAD中,CD=bsinA=3 师(追问):能把它拓展到一般情形吗? 问题4 已知a,b,∠A,解三角形,如何判定解的情况? (学生跃跃欲试,又开始了探究.) 生6:如图4,假设b≥a,当bsinA=a时,有一个解;当bsinAa时,无解. 师:总结得很到位!解三角形时,如果已知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可以先判定解的情况. 学生对“正弦定理“的认识是在探究学习和运用过程中不断发展的,因此在定理的运用阶段,教师精心设置问题,对学生进行逻辑推理训练,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有条理、合乎逻辑的思维品质和严谨、求真的理性精神. 3.2 动物行为的获得途径 教师导言: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中,有数百万种动物,有的翱翔天际,有的驰骋大地,有的潜行水底,每种动物都有其独特的行为。它们的行为是如何获得呢?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过:“数学问题的解决仅仅只是一半,而更重要的是解题之后的回顾与反思.”在解决问题后,引导学生反思,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回顾或检验,更是对解题过程的深化与提高,能促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从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到由例及类的档次,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创新能力的形成,发展逻辑推理素养. (1)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 (2)E、F是椭圆C上的两个动点,如果直线PE、PF的斜率互为相反数,求证:直线EF的斜率为定值,并求出这个定值. 完成了本题后,教师有意识得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反思: 同学们也感到好奇,开始了探究. 反思3:椭圆有上述结论,双曲线、抛物线会不会也有类似的结论? 学生经过探究,得到了如下性质: 由上述结论可以得到圆锥曲线统一的一个优美性质. 性质4 已知点A是圆锥曲线C上一个定点,点E、F是曲线C上的两个动点,若点P和曲线C的一个焦点的连线与曲线C的对称轴垂直,且kPE+kPF=0,那么|kEF|=e. 通过层层递进式的反思,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感悟、内化解题经验,能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具广度和深度,使知识产生“连锁反应”效应,并生成新的问题“生长点”,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抽象的思维方式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毋容置疑,数学逻辑推理素养的发展不可能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持久的系统工程,教师应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创设时空,引导学生亲历数学化的思维过程,感知数学魅力,从而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让数学逻辑推理素养落地开花!3.在解题的反思中引导学生探究,发展逻辑推理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