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基础疾病的围手术期护理

2020-07-03莫小冠陈勉珊王淑珍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体征股骨髋关节

莫小冠,陈勉珊,王淑珍

(东莞市石排医院 骨科,广东 东莞 523330)

本文通过研究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对老年多病共存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旨在寻找最佳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从2015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20例老年多病共存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将其按照信封法随机等分成研究组和常规组。研究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61~79岁,平均(70.33±4.02)岁;骨折部位:左侧34例,右侧26例;合并症:高血压44例,糖尿病38例。常规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62~79岁,平均(70.39±4.05)岁;骨折部位:左侧35例,右侧25例;合并症:高血压47例,糖尿病40例。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标准:⑴合并创伤性休克或(和)昏迷者;⑵意识障碍或伴有认知功能障碍者;⑶存在手术禁忌证者;⑷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全身免疫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者;⑸正参与其他研究者。纳入对象均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并获批于医院伦理委员会。

1.2 护理方法

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即包括常规术前准备以及术后护理等,合理指导患者完成各类康复训练,并对相关并发症进行预防,认真倾听患者的倾诉,并予以相应的指导。

研究组予以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每日定时于8:00以及20:00测量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并积极采取措施稳定各生命体征指标;术前配合医生通过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从而为患者选择最佳的手术时机,完成手术申请登记表的填写,确定手术时间,保证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待患者术后生命体征恢复平稳后将患者送回病房,完成交接工作,并严格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护;同时注意术前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术后制定个性化饮食干预,保证患者的营养均衡;护理人员还应对患者实施专业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放松情绪;对患者实施专业健康教育,并加强巡回和调查,按照患者具体情况,合理调整健康指导的方案,包括术前重点针对疾病的实际状况及手术注意事项进行宣教,术后重点针对身体康复及预后锻炼等内容进行宣教。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程度主要是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总分0~10分,得分越高反映患者的疼痛越剧烈[1-2]。髋关节功能主要是通过髋关节Harris评分进行评估,主要囊括疼痛、功能、畸形以及关节活动度四个方面,分值分别为44、47、54分,总分100分,得分越高反映患者关节功能越佳[3]。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高血压肾损伤、肺部感染以及切口感染等。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以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通过[n(%)]、(±s)表示计数、计量数据,予以χ2、t检验。P<0.05即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VAS评分对比

研究组及常规组干预后VAS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干预后VAS评分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VAS评分对比(分,±s)

表1 两组干预前后VAS评分对比(分,±s)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研究组 60 8.22±1.48 3.04±0.61 25.065 0.000常规组 60 8.24±1.50 4.38±0.82 17.490 0.000 t值 - 0.074 10.156 - -P值 - 0.942 0.000 - -

2.2 两组干预前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对比

研究组及常规组干预后髋关节Harris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干预后髋关节Harris评分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表 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对比(分,±s)

表2 两组干预前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对比(分,±s)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研究组 60 66.32±6.09 84.09±6.12 15.943 0.000常规组 60 66.37±6.11 77.90±6.03 10.404 0.000 t值 - 0.045 5.581 - -P值 - 0.964 0.000 - -

2.3 两组并发症控制效果对比

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研究组干预后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表 3)。

表3 两组并发症控制效果对比(n,%)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亦可称之为转子间骨折,主要是指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以上部位所出现的骨折,多发于老年人群,约占老年人全身骨折的1/5[4-5]。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和股骨颈骨折基本相似,但由于粗隆部的血运相对丰富,骨折后极少不愈合,但容易发生髋内翻,且由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往往合并基础疾病,因此术后的并发症相对较多,病死率较高[6]。随着近年来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内固定材料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主张通过手术对此类骨折进行治疗,进一步降低并发症以及病死率。虽然如此,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包括术后骨折断端疼痛、骨折不愈合影响髋关节活动度等,且在内固定术后按照骨折愈合前不能完全负重的原则,患者卧床时间较长,极易发生尿路感染、褥疮等并发症,甚至威胁患者生命[7]。因此,寻找一种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可有效提高手术疗效以及改善患者预后。

本文结果发现:研究组及常规组干预后VAS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VAS评分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常规组(均P<0.05)。这表明研究组干预方式可显著缓解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疼痛。分析原因,手术前通过专业、针对性的护理可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且围手术期通过骨科以及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相互配合,保证了手术安全、顺利地完成。且在术后亦保证了老年患者在快速康复的同时,有效稳定生命体征,从而有利于减轻患者的围手术期疼痛程度。此外,研究组及常规组干预后髋关节Harris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髋关节Harris评分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常规组(均P<0.05)。提示研究组干预方式可有效促进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究其原因,该护理模式综合了医院多学科的专业,实施针对性的护理,继而有效保证患者获得多方位、专业的照护。本文结果还显示了研究组及常规组在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方面对比,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5)。这提示了研究组干预方式在预防老年多病共存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方面亦有明显的作用。分析原因,可能是该干预模式可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为患者疾病认知程度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从而促进了其积极主动参与并发症的预防。

猜你喜欢

体征股骨髋关节
髋关节活动范围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柔性可穿戴生命体征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怀孕中期胎儿孤立型股骨短的临床意义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
3D打印人工髋关节获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