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森林草原火灾潜在风险应对策略研究

2020-07-02武英达

林业资源管理 2020年1期
关键词:森林草原大火火灾

白 夜,武英达,王 博,石 宽

(1.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北京 102202;2.北京林业大学,北京 100083)

森林草原火灾严重破坏全球生态安全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威胁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社会稳定,是世界公认的八大自然灾害之一[1]。世界上平均每年发生22万次森林火灾,受灾面积高达1 000万hm2,约占森林总面积的0.1%[2]。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不断加剧,森林火灾已经呈现爆发态势,2019年仅澳大利亚森林大火过火面积就超过1 120万hm2,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已经引起国际社会高度重视[3]。

本文在理性思考澳大利亚森林大火和我国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的基础上,基于我国2000—2019年森林火灾数据,分析我国存在的森林草原火灾潜在风险并提出应对措施,为防范化解森林草原火灾潜在风险提供科技支撑。

1 森林草原火灾典型案例

澳大利亚森林大火持续燃烧4个多月,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生态损失,人员伤亡严重,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3]。我国1987年“5·6”特大森林火灾持续燃烧28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毁林面积最大、伤亡人员最多、损失最惨重的森林大火[4-5]。通过两场典型火灾案例的对比研究,总结森林火灾造成的严重的经济、社会、生态影响。

1.1 澳大利亚森林大火

自2019年9月6日新南威尔士州发生第一场山火以来,澳大利亚爆发全国性森林大火。截至1月20日,过火面积已经超过1 120万hm2,伤亡人数达到29人(包括4名志愿消防员),超过12亿只动物被烧死,经济损失高达1 100亿美元,保险索赔超过11.1亿美元,预计经济增长将减少0.4%~1%。森林燃烧释放了约4亿t二氧化碳,造成严重雾霾天气,影响全球空气质量,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变暖。

1.2 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

1987年5月6日,因使用割灌机违反操作规程和野外吸烟,大兴安岭发生特大森林火灾,受持续高温大风天气影响,火势迅速蔓延失控,过火面积达到133万hm2,受害森林面积101万hm2,造成213人死亡,226人受伤,震惊世界。大火烧毁了3个林业局(县城)、9个林场、85万m3木材、6.4万m2房屋,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亿元人民币,预计被破坏的森林生态系统需要超过200年才能恢复。

1.3 森林大火严重影响

持续燃烧的森林大火严重破坏了当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经济发展,威胁生命财产安全和全球生态安全。在经济方面,森林大火极大地破坏了当地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大面积断电,铁路、机场等基础设施遭到破坏,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高额保险索赔,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在社会方面,森林大火处置应对不力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暴露气候变化应对不力、应急救援机制落后等系列问题,甚至会引发大规模群众游行,降低政府支持率;在生态方面,森林大火严重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破坏生物多样性,对整个食物链造成连锁反应,火灾释放的二氧化碳会导致严重雾霾天气,在大风作用下远距离飘散影响全球空气质量,二氧化碳在火风暴的作用下可以到达平流层,产生加热效应破坏臭氧层,影响地球系统的辐射平衡。

2 我国森林火灾概况

进入新世纪以来,受气候、可燃物、火源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森林火灾形势异常严峻。基于2000—2019年全国森林火灾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我国森林火灾形势[6],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2000—2019年全国森林火灾数据分析Tab.1 National forest fire data analysis from 2000 to 2019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信息共享平台。

如表1所示,我国年均发生森林火灾6 609次,年均过火面积19.90万hm2,年均受害森林面积7.89万hm2,年均伤亡人数100人,年均森林火灾其他损失折款1.36亿元。因森林火灾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非常严重。

受气候变化影响,森林火灾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全国森林火灾次数和受害森林面积年际变化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2013年和2016年受害森林面积分别为40.83万hm2和45.10万hm2,远超其他年份,2011,2014,2015,2016年森林火灾次数超过1万次,大于其他年份的。

全国森林火灾伤亡人数和其他损失折款年际变化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2000,2004和2008年森林火灾伤亡人数明显较高,分别为178,252,174人,远超出平均水平。2003年和2014年其他损失折款最高,达到3.70亿元和4.25亿元,分别是年均其他损失折款的2.7倍和3.1倍。

图1 2000—2019年全国森林火灾次数和受害森林面积年际变化Fig.1 Annual changes in the number of forest fires and the area of affected forests from 2000 to 2019

图2 2000—2018年全国森林火灾伤亡人数和其他损失折款年际变化Fig.2 Annual changes in the number of forest fire casualties and other losses in China from 2000 to 2018

3 我国森林草原火灾潜在风险

当前,我国森林草原防灭火形势异常严峻,不断上升的全球气温、更频繁的热浪侵袭和大面积干旱容易形成有利于火灾发生蔓延的条件。基于典型火灾案例和我国森林火灾特点分析,结合多年灭火实战经验积累,从气候异常、可燃物增多、火源隐患增大、扑救不力等4个方面分析我国存在的森林草原火灾潜在风险[7-10](表2)。

表2 我国森林草原火灾潜在风险Tab.2 Potential risks of forest and grassland fire in China

一是气候异常。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不断加剧,极端天气、自然灾难和高温热浪出现的频率和强度逐年增加。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11],2018年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高出约1℃,2010—2019年这10年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10年。我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之一,1951—2018年,我国地表年平均气温呈现出显著上升的趋势,每10年升高0.24℃,高温干旱的天气使森林更加干燥易燃,森林火灾明显增多。

二是可燃物增多。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显示[12],全国森林面积21 822.05万hm2,森林蓄积175.60亿m3,森林资源总体上呈现数量持续增加的良好发展态势。但同时带来的森林防火压力也不断加大,森林资源持续增长和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全面停止,导致林下可燃物大量积累。东北、西南等重点林区可燃物载量持续增加,部分地区可燃物载量每公顷超过50t,远远超出国际公认的可能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30t临界值,且森林资源质量较差,中幼龄林面积比例高,森林抗火能力差,极易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造成森林资源重大损失。加之重点林区地形复杂、地势险峻,发生火灾后兵力投送、扑救难度大,一旦发生重特大火灾,后果不可想象。

三是火源隐患增大。林区经营活动日趋活跃,森林旅游发展迅速。2019年全国森林旅游游客量超过18亿人次,同比增长12.5%,入山人员增多,火灾隐患加大;部分省区仍存在刀耕火种的传统耕作方式,人为火源管控难度增大;受极端天气影响,干雷暴持续频现,导致夏季雷击火集中爆发,森林火灾潜在风险不断加大。

四是扑救不力。多年不发生森林大火,容易产生麻痹大意思想,个别地区对森林防火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机构改革后,原有体系被打破,森林火灾的预防与扑救、建设与管理、监测与处置、指挥与协同等方面的工作,一些责任基层还没有完全界定清楚,地方改革没有完全落地,责任还不明确。此外,森林消防队伍人才流失严重,林区专业扑火队老龄化严重,扑火能力弱化,一旦错失扑救初发火最佳时机,小火处置不当就会酿成大灾。

4 应对策略

必须深刻汲取失控森林大火的惨痛教训,理性分析当前防灭火工作形势,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13-17]。

4.1 完善制度体系

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森林草原防火灭火体制机制优势,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责,完善运行机制。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应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进一步强化组织、协调、指导、督促职能,各成员单位积极响应、密切配合,解放军、武警部队全力支持、强化协同,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各地党委政府按照“上下基本对应”的机构改革精神,完善组织体系,严格落实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推进依法治火,推动森林草原防灭火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4.2 强化火灾预防

数据显示,98%以上的森林草原火灾都是人为原因引起的,要加大火源管控力度,精准做好森林草原火灾风险隐患排查工作。要强化宣传教育,开展防火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村屯、进企业活动,利用好电视、广播、微信、短信等手段宣传防火知识,大力营造全民防火的浓厚氛围。进入防火关键期,要组织相关人员进山入林开展设卡、巡护、清山等防火勤务工作,共同构筑密集的防火管控网络,有效防范火灾发生。此次澳大利亚失控大火也警示我们,气候变化形势下干雷暴天气不断增多,必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有效防控雷击火。

4.3 加强预警监测

当前,科技信息化迅猛发展,应改变以往各部门数据资源孤立使用的状态,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化手段,综合分析天气、林情、历史火灾情况等各种因素,科学预测森林火险等级,实现森林火灾立体化监测;应充分整合资源、节约成本,提高森林防火信息化运行效率,实现森林防火应用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应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高预警监测水平,采取超常规思路,提前防范部署,确保火情早发现、早处置。

4.4 提升应急水平

针对重点地区、重点时段要集中力量,加强防范。国家森林消防队伍、地方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应急航空救援力量应时刻保持应急状态,实现“打早、打小、打了”。同时,要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开展森林灭火实战演练,加大先进森林灭火装备研发和配备力度,加大森林灭火安全培训力度,实现统一调度、迅速响应,跨区作战、协同优化,以提升森林草原火灾应急处置水平,有效应对森林草原火灾严峻形势,将火情控制在初发状态,避免小火处置不当酿成大灾,实现安全高效灭火。

4.5 发挥航空优势

加快推进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国家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充分发挥森林航空消防优势,加大航空消防投资力度,依靠国家投入和民用航空飞机资源增加森林航空消防飞机数量,引进续航能力强、载量大、适合跨省区快速调动的灭火飞机,建设航空化学灭火机群和大型直升机航空灭火快速反应机群,尽快形成空地协同灭火能力,实现森林火灾扑救由传统的地面重兵投入转向航空力量的重兵投入,实施机群编队的扑救战法,提升森林航空消防应急处置能力和科技水平,做好应对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的准备。

森林火灾危害极大,处置救助非常困难,我们国家应对森林草原火灾态度非常积极,措施非常得力。深刻汲取两场大火的惨痛教训,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将林火消灭在初发阶段,防止小火酿大灾,实现早救、快救、科学救的目标,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猜你喜欢

森林草原大火火灾
提高森林草原火灾治理能力四川“三州”森林草原防灭火条例获批准通过
关于加强森林草原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的几点看法
“大火”星——心宿二
吉林省启用森林草原防火信息化科技创新系统
哈尔滨“8·25”大火 烧出了什么
山西省启动“绿卫2019”森林草原执法专项行动
面对一场大火
大火中的家——灾
掌握火灾逃生知识
离奇的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