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芒市古树名木资源调查与特征分析
2020-07-02代继平彭建松
朱 坤,代继平,庞 婧,韩 旭,左 翔,彭建松
(1.西南林业大学 园林园艺学院,昆明 650000;2.西南林业大学 森林城市研究院,昆明 650000;3.西南林业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昆明 650000;4.西南林业大学 地理与生态旅游学院,昆明 650000)
名木古树是活着的古董,是有生命的国宝,是经过时间和空间的共同筛选所遗留下来的具有一定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树木,其本身具有无法代替的价值与意义[1]。云南省芒市地处于亚热带地区,热量丰富、气候温和并且拥有充沛的降雨量,为复杂的植被类型提供了适宜的气候基础,因而繁衍出数量众多的古树名木。古树名木不仅成为了这座城市的自然瑰宝,更是这座城市现代化建设和生态文明的一张名片,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也成为了加强城市植物多样性保护和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内容。
芒市的“森林城市”建设,既是扩充芒市生态容量的有效途径,也是满足芒市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举措,而古树名木保护工程也是“芒市森林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现将芒市古树名木资源总结如下[2-3]。
1 调查地点与方法
1.1 调查地点概况
芒市位于云南省西部,地理坐标介于北纬24°05′~24°39′,东经98°05′~98°44′之间。芒市地处低纬度高原,具有夏长冬短、干湿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冬季多雾等特点。雨季(5—10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9%,年平均降雨日数170d。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优越的水热条件、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和土壤条件,为各种生物的繁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极大地提高了这片区域的生物多样性[4]。
1.2 调查内容及方法
调查内容:1)资源特征(树种、数量、树龄);2)分布格局(所处行政区、经纬度、海拔);3)生长状况(树高、冠幅、胸径、生长势);4)保护现状、保护措施[5]。
调查方法:参照《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6],采用传统调查技术和推广应用新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市范围内符合《古树名木鉴定规范》(LY/T2737-2016)[7]第4条“古树分级和名木范畴”要求的古树名木、古树群进行普查[8]。
1) 以各乡镇为基本普查建档单位,逐树进行普查。利用1∶10 000地形图和林业基本图、单反相机、GPS定位仪等工具进行数据获取、标本采集、调查表填写等工作[9-10]。
2) 以《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LY/T2738-2016)[11]为规程,切实按照普查范畴,完成好普查工作规定,为下一步的建档管理打好基础[12]。
3) 全市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建档工作以全国绿化委员会下发的《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和《古树名木鉴定规范》为普查指南;以《中国树木志》《云南树木志》等工具书的形态描述和检索表,鉴定出树木的科、属、种,并提供拉丁名和中文名[13];以全国绿化委员会开发的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为建库平台,按属地分级负责原则,采集辖区内单株古树名木的树种、树龄、生长地点、生长环境、生长状况、保护级别、传说记载以及权属、责任单位等调查因子,整理、录入其信息,建立古树名木信息,实现全市古树名木信息的动态管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资源特征分析
2.1.1资源总量
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芒市共有古树名木1 028株,隶属于17科23属32种,其中,散生古树434株,名木3株,古树群175处,群株树594株。高山榕(Ficusaltissima)数量最多,高达77.82%,其次是菩提树(Ficusreligiosa)、垂叶榕(Ficusbenjamina)、细叶榕(Ficusmicrocarpa)、杧果(Mangiferaindica)、滇楠(Phoebenanmu)、雅榕(Ficusconcinna)、无花果(Ficuscarica)、南酸枣(Choerospondiasaxillaris)、尼泊尔桤木(Alnusnepalensis)、阿丁枫细青皮(Altingiaexcelsa),分别占6.71%,5.25%,1.07%,0.97%,0.88%,0.88%,0.88%,0.88%,0.69%,0.48%。其余多为单株、双株或三株分布,数量极少,芒市古树名木32个树种数量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从科属分布类型来看,数量排列最多的是桑科、榕属的植物,共计957株,较为集中,占古树名木总量的93.0%。热带和亚热带分布的桑科榕属植物等乡土树种占据绝对优势,这取决于该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植物区系的热带属性。高山榕作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中的重要树种之一,长期适应亚热带的生长环境,而菩提树作为佛教“五树六花”之一,也受到当地宗教的保护。这两种树长期适应当地环境,成为了该区域主要的树种资源和重要的原生植被类型[14]。
表1 芒市古树名木树种统计表Tab.1 Statistical table of ancient and famous tree species in Mangshi City
2.1.2树龄结构
全市名木古树树龄结构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芒市名木共有3株,且树龄均小于100a;芒市古树共分为3个等级,其中3级(树龄100~299a)保护古树978株,2级(树龄300~499a)保护古树36株,1级(树龄500a以上)古树仅有11株,年龄最大的古树位于中山乡芒丙村寨子中的高山榕,树龄为2 410a左右;被调查的古树树龄主要集中在100~199a,共有822株,随着树龄的的增高,数量呈明显的递减趋势;200~299a的古树仅有156株,300~399a的古树34株,400~499a的古树2株,500~599a的古树8株,600a以上的古树3株。树龄呈现相对低龄化,低龄树种具有绝对优势,全市古树各年龄段的呈现金字塔结构,结果显示出芒市古树名木的年轻化特征。
表2 芒市古树名木级别统计表Tab.2 Statistical table of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in Mangshi City
2.2 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2.2.1密集度
本文通过ArcGIS10.2进行核密度分析(图1),结果显示,芒市古树名木资源密集度(单位平方公里范围的古树数量)各乡镇分布差异较大,并且具有较强的空间聚集性,主要集中在凤平镇东部、芒海镇的西南部、勐焕街道、轩岗乡、三台山乡和凤平镇的交汇处,并且以这些聚集点为中心逐渐向四周辐射,而这些较为密集的区域皆为芒市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心城区;在郊区主要集中在深山、田坝以及水池边等生态涵养较好的区域。由此可见,除了自然环境影响古树生存之外,距离城区的远近对古树的生长也有较大的影响。近年来,随着芒市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建设力度的不断推进,城区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和治理,城区内拥有勐巴娜西珍奇园和孔雀谷原始森林公园等多个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建成区的保护设施与管护人员配备相对到位,这些可能是城区古树名木保护较好的原因。
图1 芒市古树名木核密度分析图Fig.1 Density analysis of core of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in Mangshi City
2.2.2行政区分布
芒市12个乡镇古树名木的分布极不均衡,一半的资源分布在3个乡镇(表3)。凤平镇数量最多,占总数量的33.37%,其次是遮放镇和芒市镇,分别占总数量的16.73%和13.52%。江东乡和勐嘎镇仅有15株,占全市古树名木数量的1.46%。芒市古树名木古树群数量略高于散生,且集中分布于凤平镇。可见芒市古树名木呈多数集中少数零散分布的状态。
表3 芒市古树名木数量分布Tab.3 Quantity distribution of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in Mangshi City
人口密度分析如图2所示,通过分析发现,古树名木的现存数量与人口密度并没有相应关系。如勐焕街道、凤平镇和轩岗乡等城镇人口密集度大,古树名木存留量也大。一方面,随着现代化进程的迅猛发展,民众思想观念逐渐得到转变,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越来越强烈,对生态环境、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逐渐意识到古树名木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其保护意识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随着古树树龄的逐渐增大,人为活动等因素对古树名木生长而言已成为非绝对性的干扰因素。
图2 芒市古树名木人口密度分析图Fig.2 Population density analysis of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in Mangshi City
2.2.3海拔分布
芒市海拔落差较大,最高点和最低点落差达到2 361m。由图3可见,通过对全市古树名木的海拔统计分析,芒市古树的分布海拔在800~2 900m。海拔800~999m和海拔1 000~1 199m的古树分布最多,随着海拔高度的逐渐升高,数量也呈现逐渐递减的趋势。
图3 芒市古树名木海拔分布图Fig.3 Altitude distribution of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in Mangshi City
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芒市古树的海拔与数量具有极显著强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p=-0.959)。不同海拔高度分布的树种也差异较大。据统计,高山榕作为本土树种,在各个海拔均有分布,体现了高山榕对海拔的强适应性。垂叶榕在800~999m分布最多,生长状况最好,占垂叶榕整个树种的78.12%。而菩提树是海拔高度2 500m以上唯一分布的树种,且分布区域几乎都为寺庙附近。可见,文化宗教信仰因素对古树的保护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古树的海拔分布呈现一定规律性,不仅与古树的区系成分相关,而且与其生存的自然、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2.3 生长状况分析
2.3.1树种的胸径、冠幅和树高的相应关系
图4 胸径与冠幅回归拟合散点图Fig.4 Scatter plot of DBH and crown regression
图5 胸径与树高回归拟合散点图Fig.5 Regression fitting scatter point diagram between DBH and tree height
图6 树高与冠幅回归拟合散点图Fig.6 Regression fitting scatter diagram of tree height and crown
胸径、树高与冠幅:以胸径为自变量x1,树高为自变量y2,冠幅为因变量y1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可得到判定系数R2=0.642,表明拟合是相对完全的,其回归模型是y1=-0.105+0.546y2+0.476x1。多元线性模型回归的结构很好地体现了古树名木胸径、树高与冠幅之间的数量关系(图7),便于以系统化的观点研究古树名木和更好地表达古树名木之间生长特性因子之间的数量关系。
图7 多元线性回归拟合散点图Fig.7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fitted scatter plot
2.3.2树种外观生长状态
对芒市古树生长状况的分级统计结果表明:芒市古树名木的生长势可分为如图8所示的3种情况:1)正常株:枝繁叶茂、树干饱满、叶色浓绿、生长正常,人为活动不影响植株生长的有928株,占总数的90.27%;2)衰弱株:古树树形基本完整,生长季节树叶发黄,枝干有缺损且冠幅较小,生长稍微缓慢,人为活动基本不影响植株生长的有82株,占总数的7.97%;3)濒危株:古树树形不完整或倾斜、倾倒,枝叶稀疏,空干、根腐,长势低下,人为活动严重影响植株生长的有18株,占总数的1.75%。从总体上看,目前芒市古树名木生长情况较好,90%以上的古树名木能正常生长。另外10%的古树名木主要集中在3级古树范围,并且主要是由于自然环境和病虫害影响,并非因为树龄因素造成衰弱与濒危。由此可见,树龄并不会影响古树的生长状态,但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对此类古树进行特殊性保护,进行人为修复以改善目前状况,这些古树将逐渐面临衰亡。
图8 芒市古树名木外观分布格局图Fig.8 Appearanc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in Mangshi City
2.4 保护现状分析
芒市的城区和郊区保护现状差异也较为明显。城区依托于市政建设,保护措施也相对完善,不仅修建了树池,有条件的还会在四周配以围栏等设施,在一些特定场所,如风景区、宗教寺庙、公园、学校等一些公共服务场所,有专人负责养护,这些地方的古树相对来说枝繁叶茂,体形也比较高大。而郊区的管护没有考核要求,责任划分存在争议,多数古树处于野生状态。此外,郊区的保护措施仅仅是设立古树名木标牌,有些标牌甚至已经损坏。大多数的古树名木并没有按照规定设立3~5 m 的保护区。生长在村镇内的古树名木,因建房、修路等村镇建设侵占其周围的生长空间,生长在山林中的古树名木因发展林业经济,往往被其他经济作物所包围。在调查中还发现,一些具有历史传说的古树,得到了当地村民较好地保护,但也会受当地村民风俗习惯的影响,在树下进行烧香朝拜等祭祀活动,此类古树大多存在火烧痕迹。由此可见,古树名木在城区受重视程度普遍高于郊区,并且能得到较好保护。
3 讨论
经调查统计分析得到,芒市共分布有古树1 028株,隶属于17科23属32种。从古树资源特征可见,芒市古树名木众多,但种类较为单一,主要为桑科、榕属植物,且高山榕是构成全市古树资源的主体树种之一,体现了植物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15],为芒市等高原山地城市乔木的树种选择提供了参考。而菩提树的生长不仅受到自身生理特性的影响,作为具有强烈宗教信仰的树种,文化宗教信仰也成为影响其生长的重要因素。因此,保护古树不仅是生态文明的内容,也是对当地独特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风俗的保护。这些植物种类不仅可以构成芒市古树资源的主体,也可以成为其他相似城市的乔木资源的主体[16]。
从古树名木空间分布格局可知,城市化进程虽然在不断推近,但城区环境也在不断持续得到改善和治理,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新的战略高度,民众也逐渐意识到古树名木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芒市大量古树名木存留在中心城区等人口密集的地方,也能看出政策支持与经济发展等因素对古树名木生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保护作用。人类活动对古树的生长并不构成主要干扰,反之,随着民众环保意识的逐渐提高,古树名木会得到更好的保护。由此可见,有意识地对古树名木的生长进行人为干预,是确保古树名木生存和健康生长的重要手段之一。另外,少量古树集中深山、田坝以及水池边等生态涵养较好的区域[17],由此可见,古树名木对良好的生态环境有明显的依赖性。随着海拔的逐渐升高,树种数量也逐渐减少,两者呈现极性负相关。不同海拔地区分布着不同种类的树种,而这些古树亦可作为高原山地城市绿化树种的备选树种。
通过对胸径、冠径和树高的线性等相应关系进行分析[18],可知3者存在正相关关系,随着胸径的增加,树高和冠幅也随之增加,并符合一元三次回归方程,这有利于更好地研究古树名木之间生长特性因子之间的数量关系,同时也为一些生长环境陡峭,不利于具体测绘的古树名木(高山榕为主),提供了一个有依据的估算范围。目前芒市古树名木生长情况较好,并不会因为树龄的增大而影响树种的外观生长状态,树龄对古树名木衰弱与濒危几乎不造成影响。
通过对调查的保护现状分析,芒市的古树名木的保护现状是由当地政府的主导、经久不衰的宗教和祭祀文化、当地人对“神树”的崇拜、当地优越的自然环境等多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调查比较,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城区的古树名木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保护措施,而郊区的人员配置与基础设施都相对落后,这对农村区域的古树资源生存环境必将带来严重的影响,故而在农村区域的古树资源反而是今后管理部门保护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