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QRS波时限异常与左室收缩失同步化的相关性
2020-07-02马光耀
马光耀
(兰州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病科,甘肃 兰州 730050)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因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发生下降,导致心脏排血量不足而诱发全身组织代谢异常的病理状态性疾病,同时也是器质性心脏病发展的终末阶段〔1,2〕。CHF发病率逐渐增长,尤其以老年患者最为凸显,主要因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且随着年龄增长,心脏功能逐渐衰退,增加老年CHF发病风险,甚至危及老年患者生命健康〔3〕。目前,临床中多进行常规药物、终末期心脏移植手术及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以改善心功能,其中CRT是一种微创手术,便于临床开展,因此该治疗方案在CHF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4,5〕。但目前临床中符合CRT治疗适应证〔QRS波时限≥130 ms、心功能Ⅲ~Ⅳ级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3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5 mm〕患者治疗后,仍有20%~30%治疗效果不甚理想,随着临床研究不断深入发现,左室心肌同步与非同步是导致疗效甚微的一种主要因素〔6〕。严重CHF患者因心室重构扩大及传导系统的病变,致使心室内传导延迟,导致心脏左室间收缩协调性发生改变,又将其称为左室收缩失同步〔7〕。QRS波时限是体表心电图报告中的基础指标,QRS波时限异常出现在室内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及心室肥大等,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室变化情况〔8〕。但目前临床中针对严重CHF患者QRS波时限异常与左室收缩失同步化的相关性研究较少。本研究分析QRS波时限异常与左室收缩失同步化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纳入对象 回顾性分析兰州市中医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93例老年严重CHF患者临床资料,男58例,女35例;年龄60~85〔平均(69.68±8.54)〕岁;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51例,Ⅳ级42例;并发症:高血压41例,高脂血症15例,糖尿病18例。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9〕中相关诊断标准;②LVEF≤35%;③LVEDD≥60 mm;④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①急性心肌梗死及急性心衰者;②非窦性心率者;③伴有心脏瓣膜病者;④安装心脏起搏器者;⑤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者。
1.2分组方法 将93例患者根据12导心电图QRS波时限异常测量结果情况进行分组,将QRS波<120 ms患者45例纳入A组,QRS波在120~160 ms患者28例纳入B组,QRS波>160 ms患者20例纳入C组。12导心电图检查:保持检查环境安静,患者取平卧位休息5 min,使用日本光电生产ECG-2340/2350型12导心电图机进行检查,心电图振幅10 mm/mV,走纸速度25 mm/s,选择12导联同步记录,记录QRS间期采用心电图在Ⅱ、Ⅴ1、Ⅴ6导联范围内选择QRS综合波测量。
1.3研究方法 设计一般情况调查表,仔细查阅患者病历资料,详细记录3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NYHA心功能分级及并发症)及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测数据〔LVEF、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心肌阶段心肌收缩达峰时间(Ts)的极差(Ts-max-min)指标。(1)心脏超声检查:采用美国GE Vivid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 MHz,患者取左侧卧位,保持呼吸平静,分别于心尖四腔切面、左室长轴切面、心尖两腔切面测定LVEF、LVEDD及LVESD值。(2)多普勒组织成像:心脏超声连接心电图,切换成多普勒组织成像模式,分别记录心尖四腔切面、左室长轴切面、心尖两腔切面图像上3~5个或以上的心动周期,存储检出数据进行脱机分析,并测量相关心肌参数:①Ts:自QRS波群起始点,收缩期峰值速度,上述数值均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②计算患者各心肌阶段Ts-max-min=Tsmax-Tsmin以进行同步性评价,Ts-max-min>10 ms则判定为心肌不同步。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t及χ2检验、方差分析;Spearman相关性分析。
2 结 果
2.13组一般资料比较 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3组QRS波与Ts-max-min比较 C组QRS、Ts-max-min均明显大于B组、A组,B组QRS、Ts-max-min明显大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1 3组一般资料比较
表2 3组左心室QRS波时限及Ts-max-min比较
与C组比较:1)P<0.05;与B组比较:2)P<0.05
2.3老年严重CHF患者QRS波时限异常与左室收缩失同步化的相关性 以Ts-max-min>100 ms作为判定左室收缩失同步化标准,A组发生17例(37.78%),B组16例(57.14%),C组14例(70.00%),3组左室收缩失同步化发生率比较,C组>B组>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严重CHF患者QRS波时限异常与左室收缩失同步化呈正相关(r=0.274,P=0.008)。
3 讨 论
正常人心脏是同步协调运用的状态,不仅包括心房与心室之间同步协调运动,左室与右室之间及左室内部各室壁均是同步协调的一个状态〔10〕。而CHF患者心肌存在一定纤维化,使左室后壁及侧壁长轴方向运动较为突出,继而表现为心肌收缩明显延长、舒张时间缩短的特点,出现左室收缩失同步化,而左室收缩失同步化会影响CRT的治疗,不利于心室功能的改善〔11~13〕。因此,临床早期有效评估左室收缩失同步化发生风险,在为CRT疗效评估提供依据中尤为关键。
心电图QRS波是一种简便而实用的临床指标,其能够代表心室肌的除极时间,平均为80 ms〔14〕。CHF发生时常出现一种束支传导阻滞,临床多表现为QRS增宽,会影响心室收缩起始及终末顺序,继而降低心肌收缩效率,降低心功能〔15〕。CHF发生过程中,心脏会在神经体液及机械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发生大小、形态变化,而这种变化即为心室重构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当心室发生失同步时,收缩期室壁向心性合力会被分解为不同方向的分力,会延长收缩期,缩短射血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心脏压力的射血方向及上升速度,使心脏血液排出量降低,促进心室舒张末压的增加,诱发心肌间质胶原出现降解或断裂,使心肌细胞发生损伤脱落,促进心室重构,致使左心室扩大〔16,17〕。Ts-max-min是Tsmax与Tsmin差值,Ts-max-min越大,表明Ts离散程度越大。CHF患者心室结构多存在非同步运动,导致代表心肌电-机械收缩时间的Ts值出现离散,增加Ts-max-min值,而Ts-max-min值的增加,则表明非同步运动发生风险越大,故Ts-max-min是临床评价心室收缩失同步化的有效指标〔18〕。本研究结果表明QRS波时限异常越高,老年严重CHF患者心功能降低越严重,而心功能的降低,会导致心肌血流灌注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当心肌长期供血不足时,心肌细胞为了满足机体所需,增加心肌收缩负荷量,导致心肌细胞发生重构,增加左室收缩失同步化。CHF患者QRS波时限变异性无论高低,均有一部分患者出现左室收缩失同步化,但QRS波时限异常越高,左室收缩失同步化发生率越高,因此临床中为提高CRT治疗反应率及疗效,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选择适应人群不仅仅参照QRS波时限变异性,还可与患者Ts-max-min值进行同步预测,以保证治疗效果达到最大化。